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裂缝问题探讨曹功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裂缝问题探讨曹功胜
发布时间:2023-07-01T05:51:46.136Z 来源:《建筑创作》2023年8期作者:曹功胜[导读] 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工程建设质量也越来越严格,而近年来裂缝问题日益突出,给建筑事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工程结构的修建水平将会直接决定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在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裂缝现象发生频率较高,如果建筑企业没有做好控制与处理,就会导致建筑工程发生严重的安全隐患事故,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极为不利。

本文以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为例,对其裂缝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新疆天麒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摘要: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工程建设质量也越来越严格,而近年来裂缝问题日益突出,给建筑事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工程结构的修建水平将会直接决定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在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裂缝现象发生频率较高,如果建筑企业没有做好控制与处理,就会导致建筑工程发生严重的安全隐患事故,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极为不利。

本文以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为例,对其裂缝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裂缝问题;对策
引言
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体系,利用标准化的设计方式,改善建筑结构的设计模式,确保所设计的建筑结构性能和功能满足要求,预防建筑结构存在问题,提升整体的设计工作效果,达到预期的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目的。

1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裂缝出现的具体因素1.1施工质量
建筑施工质量也会对结构设计可靠度造成一定影响。

工程施工进程中,会关系到较多个方面以及较多内容,其中,工程场地环境情况以及工程施工所用技术都会对工程项目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即便是相同的建设材料,在不一样的施工技术应用下,最终所显现出来的效果以及建筑性能也会具有较大差别。

1.2工程设计
如果混凝土结构设计和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将会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例如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全面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例如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在阴角处没有合理利用支模工艺。

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施工成本,不断简化支模程序,最终楼板浇筑的厚度不符合施工标准。

此外施工单位没有精准性的计算混凝土配筋,也没有合理规划预埋管线的位置,在某处重叠或者集中预埋管线,最终削弱了混凝土厚度。

如果建筑物比较长,但是没有设置后浇带,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后,不利于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1.3原材料选择问题造成裂缝的主要因素是原料的选用。

混凝土原料的品质对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好坏有很大的影响。

在大量的建筑材料中,存在着大量低价、低劣的建筑原材料,一些建筑企业为了赚取利润,他们会从中挑选一些劣质的原材料,使得混凝土的质量不能得到保障,从而增加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几率,甚至造成后期房屋的坍塌和裂缝问题。

2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裂缝控制措施
2.1严格控制建材质量关于建筑材料造成的裂缝,在选择、使用和测试建筑材料时,必须采取防裂措施。

第1,完全符合建筑设计要求,合理选择水泥、碎石、飞灰和减压剂等建筑材料,并确保各种原材料的质量。

第2,向施工工地提供可由工作人员管理的特殊材料,并确保在报告混合混凝土混集物时严格遵守报告的人员编制方案,以避免混凝土强度减小和出现裂缝。

第3,失稳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提高实地混凝土浇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合理使用混凝土浸渍试验设备,严格控制混凝土的碎裂。

第4,提高水泥现场浇灌质量的效果,减少水泥现场浇灌的压力,选择良好的材料用来抵抗开裂。

一般而言,沙子率应低于40%,生物质的使用不应超过10000kg/m3,水含量应超过8%,并确保质量标准。

2.2结构的整体性设计
从本质层面而言,建筑工程结构的整体性设计是确保结构每个构件在地震灾害影响下良好协调的性能,要想使建筑结构具备一定的抗震性能和可靠性,预防在地震灾害下丧失功能,应制定完善的建筑结构整体性设计方案,合理进行空间整体高度和整体稳定性的设计。

首先,由于建筑工程项目中钢筋混凝土或是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水平刚度,抗震性能较好,因此,可以设计此类工程结构,在提升建筑结构整体性的同时,还能预防出现地震灾害作用下的建筑结构滑移问题和散落问题。

其次,由于在建筑工程中的砌体结构可能会出现剪切变形的现象,层间变形具有可控性的特点,因此,设计期间也可以设计成配筋砖砌体或组合砖砌体。

最后,建议在建筑结构设计的工作中,适当进行配筋圈梁的设置,对地震灾害作用下的建筑结构散落问题进行限制,提高空间刚度,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从根本层面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

2.3加强监管力度
施工现场施工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必须有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对施工项目进行项目管理。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监督管理单位能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需要及时分析处理相应问题。

同时,也需要其及时发现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因素,促使施工人员采取措施,可降低因操作失误而引起的问题,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裂缝问题。

2.4严格遵循国家建筑规范
不相同的行业领域之中,都有着相对应的国家法律规范,在规章制度的约束下,社会各个行业才可以向着正确积极的方向前进。

对于建筑领域而言,其应该遵守国家法律条例,遵循建筑规范要求,借此来确保我国建筑领域的高速进步与良好发展。

建筑规范标准具有法律效力,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作业进程中存有的违反规定行为,所引发的不良后果必须担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具备一定的强制性特点。

建筑设计工作者在进行实际的设计工作时,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严格依据相关规范要求,以及法律条文,约束自身的设计行为。

对于现阶段具有的规范标准无法符合建筑设计需要时,相应单位必须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展开反映处理,便于后续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

对于一些设计工作进程中出现的违反规定以及违反法律的行为,工作人员必须立刻对其制止,并根据法律规范,严格依法处置。

2.5强化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施工单位需要深入检查模板和钢筋工程,优化混凝土浇筑条件,及时上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安排专业监督人员顺利开展工程施工。

施工单位需要利用连续性的建筑浇筑施工方式,避免突然中断浇筑工作。

施工单位需要精确定位落管位置,严格控制浇筑面的间距在2m范围内,避免产生离析问题。

完成准备工作之后,施工单位需要立即振捣混凝土,在振捣阶段可以利用振动棒,有效控制振捣时间和移动距离,当混凝土表面不出现气泡之后可以停止振捣工作。

在振捣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合理安排补振人员,完成第一次振捣工作之后需要立即开展第二次振捣工作,保障混凝土的密实度。

2.6加强养护
结构养护工作直接决定结构出现裂缝的概率,所以建筑企业在施工完成以后要做好养护作业,保证结构的整体性能。

根据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对于结构养护都没有引起重视,在设计过程中也没有标注养护时间,这样就导致养护工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会严重影响结构状态。

所以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各类因素开展综合分析,了解混凝土的整体状态,根据结构设计需求,制定合理的养护方案,通常情况下,完成浇筑以后施工人员需在12小时以内进行初步养护,做好保温与保湿,进而让其温度以及湿度符合施工标准。

而在实际养护过程中,施工人员还要收集养护数据并进行测量,时刻掌握混凝土的凝固情况。

如果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发现结构表面出现干缩现象,施工人员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可以通过洒水的方式让表面恢复到湿润状态,也可以通过薄膜覆盖的方法提高养护工作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设计的工作中,需要重点完善设计程序,合理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类型的分析,进一步提升整体的建筑结构设计效果和水平,确保设计工作的质量满足要求。

参考文献:
[1]吴硕.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治理研究[J].砖瓦世界,2021(1):296.
[2]刘玉伟.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治理研究[J].文渊(中学版),2021(9):3280.
[3]余天意,赵昕.基于可靠度指标的超高层建筑抗风舒适度性能评价[C]//.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2013:171-1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