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儿童秋季传染病预防保育员培训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儿童秋季传染病预防保育员培训课件
一、教学内容
本课件主要依据《幼儿园保育员工作指南》第四章“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展开,具体内容包括:秋季常见传染病的识别、预防措施、处理方法以及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策略。
重点讲解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水痘等疾病的防治知识。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秋季常见传染病的种类、传播途径及危害;
2. 掌握传染病预防的基本措施,提高保育员的防控能力;
3. 学会正确处理幼儿传染病,降低传染病在园内的传播风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传染病的识别、预防措施的具体实施、处理方法的正确运用。
重点:秋季常见传染病的识别、预防、处理及防控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消毒液、体温计、口罩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消毒湿巾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秋季传染病案例,引导保育员关注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
2. 理论知识讲解:
(1)秋季常见传染病的种类、传播途径及危害;
(2)传染病预防的基本措施;
(3)传染病的识别、处理及报告流程。
3. 例题讲解:讲解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水痘等疾病的防治方法。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针对不同传染病案例制定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六、板书设计
1. 秋季常见传染病种类及传播途径;
2. 传染病预防措施;
3. 传染病处理流程;
4.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策略。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简述秋季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及传播途径;
(2)列举三种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
(3)针对手足口病,写出完整的处理流程。
2. 答案:
(1)秋季常见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水痘等,传播途径主要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2)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加强幼儿个人卫生习惯培养、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消毒等;
(3)手足口病处理流程:隔离患儿,观察病情,及时报告,加强园内消毒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 拓展延伸:鼓励保育员深入学习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性;
4. 教具与学具的实用性;
5. 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互动性;
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性;
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启发性;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意义。
一、教学内容
重点在于选取秋季常见传染病作为教学内容,因其具有季节性、高发性和传染性。
应详细讲解各种传染病的病原体、临床表现、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并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提供具体的防控建议。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需具体、可操作,如:
1. 能够准确识别秋季常见传染病的主要症状;
2. 能够熟练运用基本的预防措施,如正确佩戴口罩、洗手等;
3. 能够按照正确的流程处理传染病案例,及时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明确指出传染病的识别、预防措施的实施、处理方法的正确运用
是难点与重点。
应详细解释不同传染病的识别要点,预防措施的具体
执行步骤,以及处理方法的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与学具应具备实用性,如PPT课件应包含清晰的图表和流程图,实物模型应能直观展示传染病的特征,消毒液、体温计等应确保
安全有效。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应注重实践性和互动性。
实践情景引入可以选取真实的
幼儿园传染病案例,例题讲解应结合具体疾病案例,随堂练习应鼓励
保育员积极参与,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模拟实际操作。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应逻辑清晰,如传染病处理流程应以步骤形式呈现,易
于理解和记忆。
板书中的关键词和关键步骤应用不同颜色或字体突出。
七、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如:
1. 作业题目应紧扣教学目标,考察保育员对传染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答案应提供详细的步骤和解释,帮助保育员巩固学习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应关注培训的效果和保育员的反馈,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拓展延伸部分应鼓励保育员进行自主学习,提供相关书籍、网站
等资源,帮助其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语言要清晰、准确,避免使用专业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
2. 语调要亲切、自然,适时调整语速和音量,以吸引保育员的注
意力;
3. 注意语音的抑扬顿挫,强调重点内容时适当提高音量。
二、时间分配
1. 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部分可以适当延长,确保保育员充分
理解;
3. 随堂练习和课堂提问环节要控制时间,避免拖延整体教学进度。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进行设计;
2. 鼓励保育员积极参与,对回答正确的给予肯定,错误的给予引
导和纠正;
3. 提问方式可以多样化,如个别提问、小组讨论等,提高课堂互
动性。
四、情景导入
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吸引保育
员的兴趣;
2.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保育员参与其中,提高课堂氛围;
3. 结合案例,自然过渡到教学内容,使保育员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满足保育员实际需求;
2.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3. 教学过程是否注重实践性和互动性,保育员参与度如何;
4. 语言语调、时间分配、课堂提问等方面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5. 作业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否帮助保育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是否具有实际意义,对保育员的成长是否有帮助;
7. 针对保育员的反馈,调整教案,使之更符合实际教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