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件:第四单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授新课
3.文中的牧羊人都种了哪些树?他又是怎样种植橡树的?
种的树有:橡树、山毛榉、白桦树;先是认真挑选橡子,然后把装着橡子 的袋子在水里泡一下,最后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在坑里放进一棵橡 子,再仔细埋上泥土。
讲授新课
精读课文
细节探究
讲授新课
1.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含义?
在英文中,“牧羊人”还是基督耶酥的意思。文中的牧羊人日复一日的植树, 终于使荒漠变成了绿洲,使上万人受惠,其行为宛如救世的基督。作者以 “植树的牧羊人”为题,饱含赞美之情。
原意为窄小,不宽阔。常用来比喻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开阔。
满腔热忱:
漠不关心: 纯粹: 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忱:情意。 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不含杂质,不掺杂其他成分。本课指真正、名副其实。
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讲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
1.试找出每一节的重点句,用 横线划出,并用“这一节赞 扬了‘ 的精神’”的句式把它表达出来。
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写出了阿尔卑斯山地恶劣的环境,为“我” 继续向前走,寻找水源做铺垫,同时从侧面说明牧羊人植树是一项伟大 的工程,衬托了牧羊人慷慨无私、坚持不懈的形象。
讲授新课
2.根据要求,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 (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 他在坑里轻轻地放进一颗橡子,再仔细埋上泥土。 (句子中的加点词可不可以删去?说说你的看法。)
不可以删去,“轻轻”一词写出了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仔细”
一词写出了牧羊人埋泥土的认真劲;如果删掉,就不能表明牧羊人
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讲授新课
(2)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颗树 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什
么想不到的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
当堂检测
作业 课文第一段先用几十字高度概括白求恩的经历和事迹,然后用几句精辟的话 赞扬和评价白求恩的崇高精神,你能用这种方法介绍和赞扬你身边的一个人 吗?
14 植树的牧羊人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牧羊人的故事。 2.摘取关键词,评价牧羊人形象。 能力目标
课堂小结
写作特点 • 1.对比论证,鲜明有力。 • 2.叙议结合,以议论为主。 • 3.语言凝练,准确流畅。 首先是成语运用。 其次是流畅的句式。 再次是准确而灵活的遣词造句。
课堂小结
主题归纳
本文概括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的经历,高度评价了 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发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 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讲授新课
第一段重点句: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 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 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要点:
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讲授新课
第二段重点句: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 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讲授新课
第三段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 人”给以批评教育。
讲授新课
第四段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我是很悲痛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的意义。
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
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 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白求恩
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
这篇文章。
讲授新课
考考你
本文标题为“纪念白求恩”,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仅仅是 “纪念“吗?
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采
取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
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
课堂小结
这篇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的认识白求恩同 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此外 文章还运用对比手法,正面介绍和侧面介绍,语言生动简洁,说服力强。
讲授新课
品味语言
1.下面是文中两处描写环境的句子,请进行赏析。 (1)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 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 腾腾的汤。
写室内的环境,突出其洁净,侧面衬托牧羊人勤劳能干、做事认真仔细、
干净利落的性格特征。
讲授新课
(2)那是6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 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 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
讲授新课
检查预习
走近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 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理论家,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 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华人民共 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
阐述了论点。
讲授新课
文中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
“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
“从前线回来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是侧面介绍。
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 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讲授新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件
第四单元汇总
13 纪念白求恩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导入新课
他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 著名的胸外科医师。1938年到中国工作,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
献,他曾经说过,手术台就是我的阵地, 他就是——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预习课文
相关介绍
要点:
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讲授新课
第三段重点句: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要点:
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讲授新课
第四段重点句: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要点:
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讲授新课
精读课文
层次内容 一访牧羊人 (1913年) 二访牧羊人 (时隔6年) 三访牧羊人 (1945年6月)
牧羊人的活动
为”我“打水,拣橡 子,干涸, 房屋倒坍
改养蜜蜂,一直在种 树
橡树、山毛榉树、白 桦树成林,看到了溪 水。 建起干净的农舍、泉 水源源不断,一万多 口人幸福生活。
细节探究
讲授新课
各段内容要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这四个要点都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也就是全文的分论点)。 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全党学 习他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精神(即是中心论点)
讲授新课
“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以“议”为主, “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 明、概括。记叙文也“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 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 的?
不仅仅是纪念白求恩,更重要的是向他学习,学习他高贵的精神品质。
讲授新课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派遣( qiǎn ) 满腔热忱( 以身殉职( ) chén
狭隘( 拈轻怕重( 鄙视(
)
ài ) niān
) xùn 晋察冀( jì )
) bǐ
讲授新课
解释下列词语
派遣: 狭隘:
(政府、机关、团体等)派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长篇小
说《屋顶上的轻骑兵》被改编为电影。
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讲授新课
1.文章写“我”三次拜访牧羊人,各自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访牧羊人,画面一:被弃置的村庄 二访牧羊人,画面二:绵延的森林; 三访牧羊人,画面三:充满活力的田野
讲授新课
2.阅读相关语段,完成下面表格。
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数词,有什么作用?)
通过数字的对比,具体地说明树苗成活不易,从侧面衬托了牧羊人植
树的艰辛历程。
讲授新课
3.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
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讲授新课
第一段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先概括简叙白求恩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讲授新课
第二段 可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叙议




第一层:
先高度概括白求恩精神的具体表现,后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 习他。
第二层: 先联系“不少的人”的表现,后分析“不少的人”的实质。 第三层: 先转述从前线回来的人对白求恩的评价,后号召学习他的精神。
得干干净净,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看不出任何补丁。
(3)战争对他一点儿影响都没有,这段时间他心无旁骛地一直在 种树。
讲授新课
(4)更不曾有人想像过光凭一个人的毅力和爱心,能让大
自然有所改变。
(5)这个男人告诉我们,只靠身体力行和蕴藏的品德,便 能将荒地变成沃土。
……
所以,牧羊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外表整洁、心无旁骛,有毅力、有 爱心、身体力行、慷慨无私的人。
讲授新课
文章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白求恩 不少人和一些人 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喜欢自吹 对工作 极端负责任
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对人民 极端的热忱
对技术
精益求精
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 路,见异思迁
讲授新课
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对比方法的好处是,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 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的证明和
讲授新课
2.文章结尾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结尾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作者抒发了对牧羊老人的敬佩之情, 赞美了牧羊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在内容上突出了本文的中心,在
结构上同开头段。
讲授新课
文中的牧羊人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概括。
作者评价牧羊人的句子有: (1)他很少说话,但可以感觉得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 人,因为他在这个荒凉的高地砌起一栋石头房子。 (2)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牧羊人的外表却很整洁。他的胡子刮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的努力去做,就一 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的可悲命运会被最终改变。
课堂小结
植树的牧 羊人
一访牧羊人,画面一:被弃置的村庄 二访牧羊人,画面二:绵延的森林 三访牧羊人,画面三:充满活力的田野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1.设问句,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
主义的精神。”
引起读者的注意。
2.双重否定句,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 不佩服他,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加强肯定的语气。
讲授新课
3.排比句,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 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 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导集体的核心。
讲授新课
简介白求恩生平 诺尔曼· 白求恩(1889-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 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 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 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 边区。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
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环保因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 习惯。
导入新课
中国植树节定于每年的3月12日
讲授新课
预习课文
相关介绍
讲授新课
检查预习
走近作者
让•乔诺,法国著名小说家。1895年生于法国南部马 诺斯克小镇。家境贫寒。16岁辍学到当地一家小银行谋生。 20-24岁时应征入伍,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由 此坚定和平信念。作品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