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第一章表示和使用位置和符号
1.1 计算表达式
1.1.1 算式求值
(1)计算 35 + 17 = 52
(2)计算 52 - 18 = 34
(3)计算 34 × 2 = 68
(4)计算 68 ÷ 4 = 17
1.1.2 带有分数的算式
(1)计算 $\\frac{1}{4}$ + $\\frac{1}{2}$ =
$\\frac{3}{4}$
(2)计算 $\\frac{3}{5}$ - $\\frac{1}{10}$ =
$\\frac{5}{10}$
(3)计算 $\\frac{2}{3}$ × $\\frac{4}{5}$ =
$\\frac{8}{15}$
(4)计算 $\\frac{2}{3}$ ÷ $\\frac{1}{4}$ =
$\\frac{8}{3}$
1.1.3 消元法解带有分数的方程
3.由题意可得:$\\frac{x}{4}$ = $\\frac{1}{2}$ 两边乘以4得:x = 2 所以方程的解为x = 2
1.2 判断数的大小
1.2.1 相识度
4.计算两数之差的绝对值:|2.5 - 3.2| = 0.7 0.7 < 1,故两数不相识。

1.2.2 分数的大小比较
5.将两个分数的分母通分为8,并将分数化简:
$\\frac{7}{8}$ 和 $\\frac{5}{8}$ 由于7 > 5,所以
$\\frac{7}{8}$ > $\\frac{5}{8}$
1.3 数轴
1.3.1 用数轴表示数
(1)将数-1.5表示在数轴上 [图示:数轴上画一个
点表示-1.5]
(2)将分数$\\frac{3}{4}$表示在数轴上 [图示:数
轴上画一个点表示$\\frac{3}{4}$]
第二章常用的整数和分数运算
2.1 整数的加减法
2.1.1 整数的加法
(1)计算 7 + (-3) = 4
(2)计算 (-12) + (-5) = -17
(3)计算 (-6) + 10 = 4
2.1.2 整数的减法
(1)计算 8 - (-3) = 11
(2)计算 (-7) - (-2) = -5
(3)计算 (-6) - 10 = -16
2.2 分数的四则运算
2.2.1 分数的加法
(1)计算 $\\frac{1}{4}$ + $\\frac{1}{2}$ =
$\\frac{3}{4}$
(2)计算 $\\frac{2}{3}$ + $\\frac{1}{6}$ =
$\\frac{5}{6}$
(3)计算 $\\frac{2}{7}$ + $\\frac{3}{7}$ =
$\\frac{5}{7}$
2.2.2 分数的减法
(1)计算 $\\frac{3}{4}$ - $\\frac{1}{2}$ =
$\\frac{1}{4}$
(2)计算 $\\frac{2}{3}$ - $\\frac{1}{6}$ =
$\\frac{1}{2}$
(3)计算 $\\frac{4}{5}$ - $\\frac{1}{10}$ =
$\\frac{7}{10}$
2.2.3 分数的乘法
(1)计算 $\\frac{2}{3}$ × $\\frac{4}{5}$ =
$\\frac{8}{15}$
(2)计算 $\\frac{1}{4}$ × $\\frac{2}{3}$ =
$\\frac{1}{6}$
(3)计算 $\\frac{3}{8}$ × $\\frac{2}{5}$ =
$\\frac{3}{20}$
2.2.4 分数的除法
(1)计算 $\\frac{2}{3}$ ÷ $\\frac{1}{4}$ =
$\\frac{8}{3}$
(2)计算 $\\frac{4}{5}$ ÷ $\\frac{2}{3}$ =
$\\frac{6}{5}$
(3)计算 $\\frac{1}{4}$ ÷ $\\frac{1}{6}$ =
$\\frac{6}{4}$
2.3 除法的特殊情况
2.3.1 0的意义及运算规律
(1)计算 0 ÷ 4 = 0
(2)计算 0 ÷ 0 = 未定义
(3)计算 4 ÷ 0 = 无穷大
2.3.2 带有小括号的除法算式
(1)计算 $(3 \\times 2) ÷ 6$ = 1
(2)计算 $(2 + 5 \\times 3) ÷ 7$ = 3
(3)计算 $(3 + 4) ÷ (6 \\times 2)$ =
$\\frac{7}{12}$
第三章平面图形的认识
3.1 角的认识
3.1.1 角的种类
(1)直角
(2)锐角
(3)钝角
3.1.2 角的比较
(1)角A < 角B
(2)角C > 角A
(3)角D = 角E
3.2 三角形
3.2.1 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18.三角形的定义:三条线段连接的图形称为三角形。

三角形的性质: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2.2 三角形的分类
19.(1)等腰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 (3)直角三角形
3.3 平行四边形
3.3.1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20.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具有两对对边平行的四边形称为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邻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第四章平面坐标系和正方形
4.1 平面直角坐标系
4.1.1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2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将水平线和竖直线交于一点,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4.1.2 平面点的坐标
22.平面点的坐标: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表示,由两个数值组成,分别表示横坐标和纵坐标。

4.2 正方形
4.2.1 正方形的性质
23.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相等,四个角均为直角。

4.3 平面镜像
4.3.1 图形的对称性
24.图形的对称性:如果有一条直线,旋转180°之后,图形能重合,则称这个直线为图形的对称轴。

4.3.2 图形的镜像
25.图形的镜像:根据对称轴,将图形投影到对称轴的
另一侧,形成的图形称为图形的镜像。

以上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补充习题的答案。

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