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汉铁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经典测试卷(培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下列四组实验中,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 B C D
配制稀硫酸固体NaHCO3分解制备Fe(OH)2
沉淀
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生氢气
答案:D
【详解】
A.不能在量筒中稀释,应在烧杯中稀释,故A错误;
B.碳酸氢钠加热分解有水生成,则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B错误;
C.不能隔绝空气,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应隔绝空气制备,故C错误;
D.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肥皂泡可检验氢气,故D正确;
故选:D。

2.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2O2与足量的CO2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L的O2,转移的电子数为N A B.56g铁和71g氯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
C.50mL12mol·L-1的浓盐酸与MnO2反应,生成的Cl2分子数小于0.15N A
D.3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N A个电子
答案:B
【详解】
A.Na2O2与足量的CO2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L的O2,氧气的物质的量是0.5mol,由于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因此转移的电子数为N A,A正确;
B.56g铁和71g氯气的物质的量均是1mol,二者完全反应后铁过量,氯气不足,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B错误;
C.50mL12mol·L-1的浓盐酸与MnO2反应,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是0.6mol,由于反应过程中浓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稀盐酸和二氧化锰不反应,则生成的Cl2分子数小于
0.15N A,C正确;
D.3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铁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
8
3
(平均) 价,因此失去
8N A个电子,D正确;
答案选B。

3.某合金与铁的物理性质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A.炉具B.门窗框C.导线D.飞机外壳
答案:C
【分析】
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对比发现,该合金,硬度大,强度高,耐腐蚀,导电能力差。

【详解】
A.铁常作炉具材料,而该合金熔点比铁高,可用作炉具,故A正确;
B.该合金硬度比铁大得多,可以用作门窗框,故B正确;
C.铁常用作导线,该合金导电能力比铁稍强,不适合用作导线,故C错误;
D.该合金耐腐蚀,强度大,可用作飞机外壳,故D正确;
故选C。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aHCO3、Fe(OH)3、FeCl2均可通过化合反应生成
B.电解、电离、电镀均需要通电才可进行
C.CO2、N2O5、SO2均为酸性氧化物
D.从铝土矿中获得氧化铝,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得到铝
答案:B
【详解】
A.Na2CO3与CO2、H2O反应生成NaHCO3,Fe(OH)2、O2、H2O生成Fe(OH)3,FeCl3与Fe反应生成FeCl2,均为化合反应,则NaHCO3、Fe(OH)3、FeCl2均可通过化合反应生成,故A正确;
B.电解和电镀需要通电才可进行,而电离不需要通电,故B错误;
C.CO2、N2O5、SO2均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故C正确;
D.铝是活泼金属,可利用从铝土矿提取的氧化铝电解获得,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5.以下现象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氯化铁溶液可用于刻制含铜箔的印刷电路板
B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使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
C .用盐酸除去铁锈(Fe 2O 3·
xH 2O) D .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加到新制氯水中,可以看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答案:C 【详解】
A .氯化铁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与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可用于刻制含铜箔的印刷电路板,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A 不选;
B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使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利用了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B 不选;
C .用盐酸除去铁锈(Fe 2O 3·xH 2O),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C 选;
D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具有酸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将新制氯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看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利用了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D 不选; 故选:C 。

6.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大理石与稀醋酸反应:CaCO 3+2H +=Ca 2++ H 2O+CO 2↑
B .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 CO 2:23CO -
+CO 2+H 2O=23HCO -
C .10 mL 0.1 mol/LFeBr 2溶液中通入足量(标准状况下)的Cl 2:2Fe 2++4Br -+3Cl 2=2Fe 3++2Br 2+6Cl -
D .FeCl 3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Fe 3++3SCN -=Fe(SCN)3↓ 答案:C 【详解】
A .大理石与稀醋酸反应,因为醋酸为弱酸,所以醋酸应以化学式表示,离子方程式:CaCO 3+2CH 3COOH=Ca 2++2CH 3COO -+ H 2O+CO 2↑,A 不正确;
B .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 CO 2,生成NaHCO 3沉淀,离子方程式:2Na ++23CO -
+CO 2+H 2O=2NaHCO 3↓,B 不正确;
C .向FeBr 2溶液中通入足量Cl 2,生成FeCl 3和Br 2,离子方程式:2Fe 2++4Br -+3Cl 2=2Fe 3++2Br 2+6Cl -,C 正确;
D .FeCl 3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生成Fe(SCN)3的血红色溶液,离子方程式为:Fe 3++3SCN -=Fe(SCN)3,D 不正确; 故选C 。

7.制取纯净的氯化铜晶体(CuCl 2·2H 2O)的生产过程如图所示。

将含CuCl 2和少量FeCl 2的酸性(pH=2)废液按下列步骤进行提纯,已知金属阳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 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金属阳离子.开始沉淀的pH完全沉淀的pH
Fe3+ 1.9 3.2
Cu2+ 4.7 6.7
A.氧化剂X可以选用KMnO4
B.物质Y可以选用Cu2(OH)2CO3
C.沉淀Z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e(OH)3
D.将滤液直接蒸发可以获得纯净的CuCl2·2H2O
答案:B
【详解】
A.若氧化剂X选用KMnO4,会引入杂质离子Mn2+,A错误;
B.物质Y用于调节溶液的pH便于铁离子沉淀完全而铜离子不沉淀,但不能引入其它杂质离子,故可以选用Cu2(OH)2CO3,B正确;
C.沉淀Z的主要成分为Fe(OH)3,铁锈为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C错误;
D.CuCl2·2H2O含结晶水,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以获得纯净的CuCl2·2H2O,不能选用蒸发结晶,D错误;
答案选B。

8.将0.01molNaOH和1.06g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A.B.
C.D.
答案:C
【详解】
0.01molNaOH和1.06g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溶质为0.01molNaOH和0.01mol Na2CO3,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先与NaOH反应,消耗盐酸0.1L,再发生
Na 2CO 3+HCl=NaHCO 3+NaCl ,消耗盐酸0.1L ;再滴加盐酸则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当消耗盐酸0.3L 时,碳酸氢钠完全反应,答案为C 。

9.溴化亚铁(FeBr 2)是一种常用的催化剂,易潮解变质,800℃以上可升华。

高温时溴化铁(FeBr 3)迅速分解成溴化亚铁。

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溴化亚铁,若将浓磷酸换成浓硫酸,也能制得溴化氢气体,但反应过程中圆底烧瓶中的溶液变为橙黄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碱石灰可以用无水氯化钙代替
B .从装置末端排出的气体再无需处理
C .若用浓硫酸代替浓磷酸,则会导致产品的纯度降低
D .浓磷酸在与溴化钠反应中体现了难挥发性 答案:D 【分析】
蒸馏烧瓶用于制备HBr 气体,集气瓶中充入氮气稀释HBr 气体,无水氯化钙干燥气体,HBr 和Fe 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备FeBr 2,锥形瓶收集产品,最右侧的干燥管的作用是吸收尾气,同时防止外界空气进入锥形瓶,以此解答。

【详解】
A .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尾气即过量的HBr ,同时防止外界空气进入锥形瓶,无水氯化钙不能吸收HBr ,所以不能用无水氯化钙代替碱石灰,故A 错误;
B .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氢气,若不处理会发生爆炸,故从装置末端排出的气体需要处理,故B 错误;
C .用浓硫酸作反应物进入反应管的HBr 中含有Br 2、SO 2,SO 2与铁不反应,Br 2与铁反应生成的FeBr 3高温会快速分解为FeBr 2,故浓磷酸换成浓硫酸对产品纯度不影响,故C 错误;
D .浓磷酸是难挥发性高沸点的酸,不会干扰制得的HBr ,故D 正确; 故选D 。

10.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A .NaHCO 3(s)Δ−−→Na 2CO 3(s)饱和石灰水
−−−−−−→NaOH(aq) B .KClO 3(s)浓盐酸−−−→ Cl 2石灰乳−−−−−→Ca(ClO)2
C .Fe 3O 4(s)高温Al
Fe
2Cl (少量)
FeCl 2(s)
D .Na
2
Δ
O Na 2O 2盐酸−−−−−→NaCl(aq)
答案:C 【详解】
A. NaHCO 3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固体、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转化关系均能实现,故A 不符合题意;
B. 氯酸钾和浓盐酸可发生归中反应可生成氯气,氯气和石灰乳反应会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转化关系均可实现,故B 不符合题意;
C. Al 可与Fe 3O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 和氧化铝,Fe 与氯气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会生成FeCl 3(s),而不是FeCl 2(s),这与氯气的用量无关,该转化关系不能一步实现,故C 符合题意;
D. Na 可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Na 2O 2,Na 2O 2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水和氧气,转化关系均可实现,故D 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

11.下列叙述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神农本草经》:“空青(蓝铜矿类)…能化铜铁豁(铅)锡作金”
B .《梦溪笔谈》:“石穴中水,所滴者皆为钟乳”
C .补铁剂(有效成分为Fe 2+)与维生素C 共服效果更佳
D .雷雨发庄稼——自然固氮 答案:B 【详解】
A. 蓝铜矿类物质中铜、铁、铅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转化为铜铁铅单质,则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 不选;
B. 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形成过程是32232CaCO +CO +H O=Ca(HCO )、
32322Ca(HCO )CaCO +CO +H O ∆
=↓↑,此过程没有发生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涉及
氧化还原反应,故B 选;
C.维生素C 将Fe 3+还原为Fe 2+提高补铁效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 不选;
D. 自然固氮过程中N 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化合价发生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D 不选。

故答案选:B 。

12.下列除杂质选用的试剂和主要操作都正确的是( )
答案:A
【详解】
A.碳酸钙溶于盐酸,而二氧化硅不反应,可加入盐酸,然后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A正确;
B.NaHCO3和Na2CO3都与盐酸反应,不能加入盐酸除杂,如是溶液的话,可通入过量二氧化碳除杂,故B错误;
C.铁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应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C错误;
D.加入硫酸,亚铁离子被氧化生成铁离子,应加入硫酸亚铁溶液,然后过滤,故D错误;故选:A。

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制备Fe(OH)2白色沉淀时用胶头滴管在试管口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B.使用pH试纸时可直接用手捏住试纸
C.焰色试验后,要用稀硫酸洗涤铂丝并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D.转移溶液至容量瓶时必需用玻璃棒引流
答案:D
【详解】
A.制备Fe(OH)2白色沉淀时用胶头滴管在试管底部向Fe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可较长时间观察实验现象,A操作错误;
B.使用pH试纸时应使用镊子捏住试纸,B操作错误;
C.焰色试验后,要用稀盐酸洗涤铂丝并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C操作错误;
D.用玻璃棒引流转移溶液至容量瓶,可防止液体残留在容量瓶中刻度线以上,D操作正确;
答案为D。

14.由60g两种金属粉末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33.6L氢气,这种金属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A.Mg和Al B.Fe和Zn C.Mg和Fe D.Fe和Cu
答案:C
【详解】
标准状况下33.6L氢气物质的量为
33.6L
22.4L/mol
=1.5mol,假设金属均为+2价,金属总物质
的量等于氢气物质的量,故金属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60g
=40g/mol
1.5mol
,因为是两种金属的
混合物,故平均摩尔质量应介于各组分之间,
A. Mg的摩尔质量为24g/mol,若Al作为+2价,则其摩尔质量为
2
27g/mol=18g/mol
3
⨯,
均小于40g/mol,不符合题意,故A不可能;
B. Fe的摩尔质量为56g/mol,Zn的摩尔质量为65g/mol,均大于40g/mol,不符合题意,故B不可能;
C. Mg的摩尔质量为24g/mol,Fe的摩尔质量为56g/mol,平均摩尔质量40g/mol介于各组分之间,符合题意,故C可能;
D. Fe的摩尔质量为56g/mol,Cu不与盐酸反应,其摩尔质量可以视作无穷大,均大于40 g/mol,不符合题意,故D不可能;
故选:C。

15.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
A.向某钠盐中滴加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硫或者氯气,除了Na2SO3或NaHSO3外,还有硫代硫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硫,也可能是次氯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氯气,故A错误;
B.向某无色溶液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若溶液中含有-,也有此现象,故B错误;
SO2
3
C.向NH3•H2O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无明显现象,是因为NH3•H2O和AgNO3反应生成氢氧化银后,氢氧化银和氨水继续反应生成了能溶于水的氢氧化二氨合银,故C错误;
D.向某溶液中滴入几滴K4[Fe(CN)6]溶液,无现象,再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产生蓝色沉淀,说明高锰酸钾氧化亚铁离子生成了铁离子,即溶液中存在Fe2+,故D正确;
故选D 。

二、填空题
16.双氧水、氢化钠(NaH)、硼氢化钠(4NaBH ,其中B 的化合价为3+价)都是应用广泛的化学试剂。

硼和铝位于同一主族,它们的部分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类似。

(1)已知:酸性条件下双氧水的氧化性强于3Fe +的。

若设计实验验证这一事实,则实验原理为_______(结合离子方程式和文字加以说明)。

(2)4NaBH 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价;4NaBH 与水反应只生成氢气和偏硼酸钠
()2NaBO ,则每消耗41molNaBH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

(3)以NaH 和3BCl 为原料可制得4NaBH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NaH 的反应活性很强,遇到水会转化成碱性很强的氢氧化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某实验小组为了制得纯净的NaH ,将Zn 和稀盐酸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不含空气),用浓硫酸干燥后,在隔绝空气的装置中与少量金属钠充分反应,制得氢化钠样品。

经检测,该方法制得的样品中仍有杂质,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

答案:向FeSO 4酸性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再加入H 2O 2溶液,发生反应H 2O 2+2Fe 2++2H +=2Fe 3++2H 2O ,铁离子与KSCN 溶液发生反应Fe 3++3SCN —
=Fe(SCN)3,溶液变为红色 —1 +4 4NaH+BCl 3=NaBH 4+3NaCl NaH+ H 2O=NaOH+ H 2↑ 盐酸具有挥发性,金属钠和挥发出的氯化氢发生反应 【详解】
(1)向硫酸亚铁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亚铁离子不能与硫氰化钾溶液反应,溶液不变色,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酸性条件下,过氧化氢溶液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 2O 2+2Fe 2++2H +=2Fe 3++2H 2O ,反应生成的铁离子与硫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红色的硫氰化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3++3SCN —
=Fe(SCN)3,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可知,过氧化氢的氧化性强于铁离子,则验证这一事实的实验原理为向FeSO 4酸性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再加入H 2O 2溶液,发生反应H 2O 2+2Fe 2++2H +=2Fe 3++2H 2O ,铁离子与KSCN 溶液发生反应Fe 3++3SCN —=Fe(SCN)3,溶液变为红色,故答案为:向FeSO 4酸性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再加入H 2O 2溶液,发生反应H 2O 2+2Fe 2++2H +=2Fe 3++2H 2O ,铁离子与KSCN 溶液发生反应Fe 3++3SCN —=Fe(SCN)3,溶液变为红色;
(2) 硼氢化钠中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硼氢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偏硼酸钠,反应则硼氢化钠中氢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做反应的还原剂,水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做反应的氧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BH 4+2 H 2O=NaBO 2+ 4H 2↑,由方程式可知,消耗1mol 硼氢化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 ,故答案为:—1;+4;
(3)由题意可知,氢化钠与三氯化硼反应生成硼氢化钠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H+BCl 3=NaBH 4+3NaCl ,故答案为:4NaH+BCl 3=NaBH 4+3NaCl ;
(4) 由题意可知,氢化钠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 H 2O=NaOH+ H 2↑,故答案为:NaH+ H 2O=NaOH+ H 2↑;
(5)盐酸具有挥发性,锌和稀盐酸反应制得的氢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金属钠可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导致制得的样品中含有氯化钠杂质,故答案为:盐酸具有挥发性,金属钠和挥发出的氯化氢发生反应。

17.铁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必需微量元素,缺铁性贫血患者应补充含Fe 2+的亚铁盐。

“速力菲”(主要成分:琥珀酸亚铁)是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

某兴趣小组为了检验“速力菲”药片中Fe 2+的存在并测定铁元素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假设反应过程无铁元素损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I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试剂1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药片中含有Fe 2+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

(3)加入试剂1后溶液为淡红色,说明“速力菲”中的Fe 2+已部分被氧化。

通常在服用“速力菲”同时服用维生素C ,说明维生素C 具有______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4)淡红色溶液中加入氯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5)Fe(OH)2沉淀也易被O 2氧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速力菲”药片中铁元素的含量为 _________________(用含有a 、b 的式子表示)。

答案:过滤 KSCN 溶液 淡黄色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溶液颜色变为淡红色,再加入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还原性 2Fe 2++Cl 2=2Fe 3++2Cl - 4Fe(OH)2+O 2+2H 2O=4Fe(OH)3 7b
100%10a
⨯ 【详解】
(1)操作一将不溶物与溶液分离,为过滤,淡黄色溶液中加入试剂一,溶液颜色变为淡红色,再加入氯水,溶液变为红色,则试剂一为KSCN 溶液,故答案为:过滤;KSCN 溶液;(2)证明药片中含有Fe 2+的依据是淡黄色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溶液颜色变为淡红色,再加入氯水,溶液变为红色,故答案为: 淡黄色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溶液颜色变为淡红色,再加入氯水,溶液变为红色;(3) “速力菲”中的Fe 2+已部分被氧化,服用维生素C 是为了还原三价铁离子,故维生素C 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性;(4)氯水与二价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 2++Cl 2=2Fe 3++2Cl -,故答案为:2Fe 2++Cl 2=2Fe 3++2Cl -;(5) Fe(OH)2被O 2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 2+2H 2O=4Fe(OH)3,故答案为:4Fe(OH)2+O 2+2H 2O=4Fe(OH)3;(5)三氧化二铁的的质量为bg ,则Fe 2b b
n ==mol 16080
,则铁元素的质量Fe b 567b
m =
=g 8010
⨯,则“速力菲”药片中铁元素的含量为7b ω=
107b a=100%10a
÷⨯,故答案为:7b
100%10a ⨯。

18.现有下列七种物质:①CO2 ②过氧化钠③氧化铁④0.5 mol/LNaOH溶液⑤碳酸氢钠
⑥0.5 mol/LNaHSO4溶液⑦次氯酸钠。

请根据上述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对应的用途(填序号)。

物质用途
② a.面粉发酵粉
③ 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
⑤ c.呼吸面具中作供氧剂
⑦ d.红色油漆和涂料
②______③_______⑤________⑦________。

(2)含有0.4 mol氧原子的①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L。

(3)④⑥两种溶液混合可以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NH+完全转化为N2,此方法可用离(4)废水脱氮工艺有一种方法是在废水中加入过量⑦使
4
NH++3ClO-=N2↑+3Cl-+2H++3H2O。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子方程式表示为:2
4
量之比为______;用单线桥法在离子方程式上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
(5)某同学帮助水质检测站配制240 mL④溶液以备使用。

①该同学应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______g。

②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______(填序号)。

A.称量 B.溶解
C.转移 D.定容
③定容时加水不慎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少量溶液,所配制溶液的浓度会
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c d a b 4.48H++OH-=H2O3:2 5.0
B偏小
【详解】
(1)②过氧化钠能够与CO2或水反应产生O2,因此常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故合理选项是c;
③氧化铁是红棕色粉末状固体,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的燃料,故合理选项是d;
⑤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CO2气体,能够使面团松软,因此常作面粉发酵粉,故合理选项是a;
⑦次氯酸钠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将细菌、病毒的蛋白质分子氧化而失去其生理活性,因此常作消毒剂,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故合理选项是b ;
(2)CO 2分子中含有2个O 原子,若其中含有0.4 mol O 原子,则CO 2的物质的量是0.2 mol ,在标准状况下CO 2气体的体积V (CO 2)=0.2 mol×22.4 L/mol=4.48 L ;
(3)④是0.5mol/LNaOH 溶液,⑥0.5mol/LNaHSO 4溶液,二者在溶液中混合发生反应,产生Na 2SO 4、H 2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 ++OH -=H 2O ;
(4)在反应24NH ++3ClO -=N 2↑+3Cl -+2H ++3H 2O 中,N 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4NH +
中的-3价变为反应后N 2中的0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3e -×2=6e -,4NH +为还原剂;Cl 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ClO -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Cl -中的-1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2e -×3=6e -,ClO -为氧化剂,则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为:; (5)在实验室中没有规格是240 mL 的容量瓶,根据选择仪器的标准大而近的原则,应该选择250 mL 的容量瓶配制溶液。

配制250 mL0.5 mol/L 的NaOH 溶液,需要NaOH 的物质的
量n (NaOH)=0.25 L×
0.5 mol/L=0.125 mol ,其质量m (NaOH)=0.125 mol×40 g/mol=5.0 g ; ②A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的质量时应该左物右码,且NaOH 有腐蚀性,应该放在烧杯中进行称量,A 错误;
B .为促进NaOH 的溶解,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B 正确;
C .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时,应该使用玻璃棒引流,缺少引流的玻璃棒,C 错误;
D .最后加水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容量瓶中,应该悬空垂直滴加,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
③定容时加水不慎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少量溶液,会使溶质减少,最终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小。

19.化学研究主要用的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

运用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向沸水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 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该分散系中粒子直径的范围是________nm 。

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

(3)Fe 跟Cl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所得产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将该产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分装在两支试管中。

请回答:
①若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KSCN 溶液,则溶液变成________色。

②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NaOH 溶液,现象为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4)若Fe 2+溶液中存在Fe 3+,除去的方法是_______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5)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铝粉应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1~100 FeCl 3+3H 2O ΔFe(OH)3(胶体)+3HCl Fe 3O 4 FeCl 3 血红 生成红褐色沉淀 Fe 3++3OH -=Fe(OH)3↓ 加入铁粉 2Fe 3++Fe=3Fe 2+ NaOH
2Al+2NaOH+2H2O=2NaAlO2+3H2↑
【详解】
(1)向沸水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的微粒直径的范围是1~100nm,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l3+3H2O Δ
Fe(OH)3(胶体)+3HCl,故答案为:1~100;FeCl3+3H2O
Δ
Fe(OH)3(胶
体)+3HCl;
(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Fe3O4,故答案为:Fe3O4;
(3)Fe跟Cl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所得产物为氯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Fe+3Cl2点燃
2FeCl3,化学式:FeCl3,故答案为:FeCl3;
①若向其中一支试管的氯化铁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3SCN-=Fe(SCN)3,则溶液变成血红色,故答案为:血红;
②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发生反应为:Fe3++3OH-=Fe(OH)3↓,现象为:生成红褐色沉淀,故答案为:生成红褐色沉淀;Fe3++3OH-=Fe(OH)3↓;
(4)若Fe2+溶液中存在Fe3+,除去的方法是:加入铁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3++Fe=3Fe2+,故答案为:加入铁粉;2Fe3++Fe=3Fe2+;
(5)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铝粉应选用的试剂为: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故答案为:NaOH;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0.具备化学学科素养,会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有化学反应:
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根据上述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物H2C2O4 (草酸)中C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2)标准状况下,3.36L CO2所含分子数为________
(3) 2L K2SO4溶液中含有15.6g K+,则溶液中2
4
SO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4)反应中需用0.10mol/L稀硫酸,用浓硫酸配制该浓度稀硫酸过程中,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浓度偏高的是______
A.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 B.未冷却到室温就转移至容量瓶定容
C.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定容时俯视液面
(5) KMnO4是常见的氧化剂,而Fe2+具有还原性.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KMnO4酸性溶液,然后向试管中加入少量FeSO4溶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

当反应结束后,为了检验Fe3+,可以向试管中再滴加2滴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答案:+30.15N A0.1mol/L BD紫色褪去,溶液变为黄色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
【详解】
(1)根据化合物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反应物H2C2O4 (草酸)中C的化合价为+3价;
(2)标准状况下,3.36L CO 2的物质的量为3.36L÷22.4L/mol=0.15mol ,含分子数为0.15N A ;
(3) 15.6g K +的物质的量为0.4mol ,即2L K 2SO 4溶液中含有0.4mol K +,
c (K +)=0.4mol÷2L=0.2mol/L ,n (K +):n (24SO -)=2:1,则c (24SO -)=0.1mol/L ;
(4) A .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导致硫酸的物质的量减小,配溶液的浓度偏低,A 与题意不符;
B .未冷却到室温就转移至容量瓶定容,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B 符合题意;
C .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C 与题意不符;
D .定容时俯视液面,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D 符合题意; 答案为BD ;
(5) 盛有少量KMnO 4酸性溶液的试管中,溶液颜色为紫色,加入少量FeSO 4溶液,亚铁离子与高锰酸根离子反应生成2价锰离子和铁离子,溶液紫色褪去,变为黄色;铁离子与SCN -反应生成血红色的Fe(SCN)3,可加入KSCN 检验Fe 3+,观察到溶液变为血红色。

21.将铁粉、铜粉、氧化铁、氧化铜溶于一定量的盐酸溶液中,充分反应,试判断下列情况溶液中存在的金属化合物。

(1)若铁粉有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有___________(填溶质的化学式,下同)。

(2)若铜粉有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有___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___。

(3)若溶液中有氯化铜,则溶液中一定还有___________。

答案:FeCl 2 FeCl 2 CuCl 2 FeCl 2
【详解】
(1)反应后铁有剩余,则固体肯定含有Cu ,发生反应Fe+2FeCl 3=3FeCl 2、
Fe+CuCl 2=Cu+FeCl 2,Fe 3+、Cu 2+都不能存在,溶液中溶质为FeCl 2,故答案为:FeCl 2。

(2)如果有Cu 剩余,Cu 能和FeCl 3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不含FeCl 3,一定含有FeCl 2,如果Fe 恰好置换出Cu ,则溶液中不含氯化铜,如果Fe 不能完全置换出Cu ,则可能含有CuCl 2,故答案为:FeCl 2;CuCl 2。

(3)若溶液中有氯化铜,铜离子没有完全被置换,溶液中一定还有FeCl 2,可能含有FeCl 3, 故答案为:FeCl 2。

22.铁是人类利用最为广泛的金属之一,工业炼铁一般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

(1)已知Fe 2O 3在高炉中有下列反应:Fe 2O 3+CO −−−→高温2FeO+CO 2。

反应形成的Fe 2O 3和
FeO 固体混合物中,元素铁和氧的质量比m (Fe):m (O)不可能是_________。

a .7:3
b .21: 8
c .14: 5
d .7:2
(2)若m (Fe):m (O)=3:1,则Fe 2O 3与Fe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Fe 2O 3被CO 还原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3)3.04 g Fe 2O 3和FeO 的混合固体粉末在加热条件下用足量CO 使金属氧化物完全还原,生成的CO 2气体通入含0.04 mol Ca(OH)2的澄清石灰水后,产生3.00 g 白色沉淀。

计算固体粉末中Fe 2O 3的质量。

(保留1位小数)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