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2020年(春秋版)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州市2020年(春秋版)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我听到耳边的风呼呼响,紧张地抽搐着的风,拍打你,推动你,如巨鸟扑翼,直惯长空。

我睁开眼,密封的电梯舱内,四周是人。

风被隔绝在远远的脚下与上天,却降着一层破璃鞭笞着我的神经,风在这里变成了速度,变成了眩晕——我只觉得地面迅疾地脱离我的脚跟,向一个无底的深渊坠落下去。

笔直地、赤裸裸地坠落下去,如悬崖上坠落的石块,无遮无拦、无法无天地要去撞击地层深处。

地壳在下陷,在沉没。

而四处空荡荡,一片汪洋,一个无可攀挂、无可扶靠、无可呼救的绝境。

人竟是如此孤立无援,如此________吗?我有些惧怕,又有些怜悯自己,我为赡仰它的伟大与雄奇,才________汇入登塔的人群,奇怪的是我竟然感觉不到电梯的上升。

我只是觉得从我登上铁塔的那一刻起,巴黎便开始________地降落。

(1)文中划线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 抽搐(chù)直惯(guàn)长空电梯舱(cāng)
B . 鞭笞(chī)眩晕(yūn)坠(zhuì)落
C . 赤裸裸(luǒ)撞(zhuàng)击地壳(qiào)
D . 怜悯(mǐn)孤立无援(yuán)赡(zhān)仰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 微乎其微执意严肃
B . 微不足道决意庄严
C . 微乎其微决意严肃
D . 微不足道执意庄严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阅读,是对精神的刷新
白龙
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从书本中获得的巨大愉悦,足以让人废寝忘食。

一个角落、一本书,就能筑起一个完整而缤纷的世界。

这也是阅读有别于其他文娱活动的根本特征,即它是不依赖其他感官的、高度个人化的精神活动。

通过阅读,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并在这种周行而不殆的智识训练中使精神日益丰富。

在这个意义上,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

在一次次的刷新中,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层次,心智成熟的现代人。

古人讲“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这并不仅仅在讲旁观者的感受,更是在提醒自己,不读书就会让灵性蒙尘。

那些带着墨香的书页在你指尖哗哗流淌,或记载着高深玄妙的思想,或传递着历史深处的信息,在你的脑海中排列为奇妙而华美的文字城堡。

我们手捧书本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过程。

我们在阅读中将重新发现自己,这也正是“人文日新”的真义。

如果说和他人相处是一项必备的社会能力,那么与自己相处则体现一种可贵的精神定力。

太多人习惯了众声喧哗,却无法和自己平静地相处片刻。

只有阅读才能给人这种能力。

我们在阅读中学着和自己对话,正如我们在终极的意义上独自面对人生一样。

在某种意义上,阅读是对庸常生活的救赎,让我们得以暂时跳脱出琐碎的眼前之事,对永恒之物进行片刻的凝望。

而这,正是精神人格养成的过程。

阅读也是为了和这个世界更好相处。

我们提倡阅读,并非为了闭门不出、与世隔绝。

阅读不是为了逃避世界,而是为了更好地拥抱世界、热爱他人。

从阅读中,我们不仅在与高尚人物的灵魂对话,更能见识到比眼前的世界更深邃、更辽阔的另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不仅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也包括历代经典作家们营造的精神空间。

通过这种思接千载、神游八荒的精神活动,我们将学会谦卑,也将变得柔和、平淡,学着更深地理解他人与世界,更具包容心和同理心地看待这个世界上的诸种缺陷与不足。

阅读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人人都可领略文字之美;阅读又是一项由浅入深的精神历练,需要持之以恒才能登堂入室、窥其堂奥。

这个世界需要书籍的火种来点亮,而一个追求内心丰富的人,也总有赖于阅读带来的精神刷新。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5年4月23日)
(1)下列对文章中“刷新”一词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阐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自我教育、自我升华,达到内心丰富。

B . 是学会与自己相处,在智识训练中重新发现自己,使精神日益丰富的过程。

C . 是对庸常生活的解救,对永恒之物的凝望和思索,能促进精神人格的养成。

D . 能见识到另一个世界: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和经典所营造的精神空间。

(2)文章说:“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

”“每日”强调的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3)请简述文章的论述思路。

3.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当前,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成为改革的热点和受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生涯规划教育要求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全面地规划。

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

任何一个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

实行新高考以后,学生学会选择是其在高中阶段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初期的最基本的要求。

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

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材料二:
高中阶段的学生要对自己的潜能和职业有个大致了解,但还要意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

学生在设计职业发展时,不应该只是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自己是否有适合某种工作的能力。

因为未来是多变的,能够适应这个变化很重要。

这一方面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性格、兴趣、能力等职业生涯规划测试,参照老师、家长和朋友对学生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找到想从事的职业和能从事的职业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以往,高中生在进行学科选择和填报志愿时往往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实用主义影响,关注最多的不是未来的发展,而是薪酬、升职等利益问题,最终选择一些热门专业。

但这些热门专业未必是热门职业,而且等学生毕业的时候,这些专业是否依然热门都是未知数。

因此,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和职业生涯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意义感,避免学生因盲从利益趋向而做出的并不明智的专业选择。

据调查和统计,在影响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变量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年级、学校性质、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年级越高,成绩越好,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水平越高。

(节选自搜狐网《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材料三: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统计图
【注】每种情况三条柱形图依次为个性、兴趣、能力。

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
很强较强一般不具备没有考虑合作意识19.732.445.81.20.9
竞争意识21.324.545.65.43.2
创新意识15.533.341.95.93.4社会适应能力23.521.2510.34
人际交往能力22.637.936.70.32.5
【注】以上数据均为百分比。

(摘编自《重庆市某重点中学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四:
“一到每年的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变成了热线,其中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
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

”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高考考试生报志愿时会感到迷茫:“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

”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有超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如是说。

“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

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进而进行客观地、主动地选择。

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


(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
(1)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能清晰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这都是学生学会选择的具体表现。

B . 高中生要充分认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在设计职业发展时要认真思考自己是否有适合该种工作的能力。

C . 生涯规划教育调研报告显示,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认知到自身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认知到自身不具备创新意识的学生数量多于不具备合作意识的学生数量。

D . 超过70%的大学生由于他们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志愿,因此进入大学后想重新选择专业。

(2)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对自身能力、性格、优劣势、身处环境等的认知是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对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其要求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的生涯。

B . 对于重庆市某重点中学被采样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总体上有较好的自我认知意识,对自身的个性、兴趣和能力都有较为清晰的自我认识。

C . 职业生涯受学业成绩、学校性质、父母受教育程度等维度的影响,因此,学业成绩优异、名校毕业、家庭
环境良好的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强于普通学生。

D . 在张慧英看来,只要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结合对社会的了解,尽早地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能获得幸福生活,实现自身价值。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新高考背景下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4. (12分) (2018高一上·丽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苏联)肖洛霍夫
他是个很活泼的小家伙,却不知怎的忽然沉默起来,想了一会儿,一双眼睛又慢慢地从自己那两条向上卷曲的长睫毛下打量着我,叹了一口气。

这样的一个小雏儿,可已经学会叹气了。

难道他也应该来这一套吗?我就问他说:“凡尼亚,你的爸爸在哪儿呀?”他喃喃地说:“在前线牺牲了。

”“那么妈妈呢?”“妈妈当我们来的时候给炸死在火车里了。

”“你们是从哪儿来的呀?”“我不知道,我不记得……”“你在这儿没有一个亲人吗?”“没有一个。

”“那你夜里睡在哪儿呢?”“走到哪儿,睡到哪儿。


这时候,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

我就一下子打定主意:“我们再也不分开了!我要领他当儿子。

”我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

我向他俯下身去,悄悄地问:“凡尼亚,你知道我是谁吗?”他几乎无声地问:“谁?”我又同样悄悄地说:“我是你的爸爸。


天哪,这一说可说出什么事来啦!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叫得连车厢都震动了:“爸爸!我的亲爸爸!我知道的!我知道你会找到我的!一定会找到的!我等了那么久,等你来找我!”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

我的眼睛里蒙上了雾。

我也全身打战,两手发抖……我当时居然没有放掉方向盘,真是奇怪极了!但我还是在无意间冲到水沟里,弄得马达也停了。

在眼睛里雾没有消散以前,我不敢再开,生怕撞在什么人身上。

就这么停了约莫有五分钟,我的儿子一直紧紧地贴住我,全身哆嗦,一声不响。

我用右手抱住他,轻轻地把他压在自己的胸口上,同时用左手掉转车子,回头向家里开去。

我哪儿还顾得到什么谷仓呢?根本把它忘掉了。

我把车子抛在大门口,双手抱起自己的新儿子,把他抱到屋子里。

他用两只小手勾住我的脖子,一直没有松开。

他又把自己的小脸蛋,贴在我那没有刮过的腮帮上,好像粘住了一样。

我就是这样把他抱到屋子里。

主人夫妇俩正巧都在家里。

我走进去,向他们眨眨眼睛,神气活现地说:“你们瞧,我可找到我的凡尼亚了!好人们,接待我们吧!”他们这对没有孩子的夫妇,一下子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跑来跑去,忙碌起来。

我却怎么也不能把儿子从自己的身上放下。

好容易总算把他哄下来了。

我用肥皂给他洗了手,让他在桌子旁边坐下。

女主人给他在盘子里倒了
菜汤,看他怎样狼吞虎咽地吃着,看得掉下眼泪来。

她站在火炉旁,用围裙擦着眼泪。

我的凡尼亚看到她在哭,跑到她跟前,拉拉她的衣襟说:“姑姑,您为什么哭呀?爸爸在茶馆旁边把我找到了,大家都应该高高兴兴,可您却在哭。

”而她呀,嗐,听了这话哭得更厉害,简直全身都哭湿啦!
吃过饭,我带他到理发馆去,给他理了个发;回到家里,又亲自给他在洗衣盆里洗了个澡,用一条干净的大毛巾把他包起来。

他拥抱了我,就这样在我的手里睡着了。

我小心翼翼地把他放在床上,把车子开到大谷仓,卸了粮食,又把车子开到停车处,连忙跑到铺子里。

我给他买了一条小小的呢裤子、一件衬衫、一双漏孔皮鞋、一顶草帽。

当然喽,这些东西不但尺寸不对,质料也不合用。

为了那条裤子,我还给女主人骂了一顿。

她说:“你疯啦,这么热的天气叫孩子穿呢裤子!”说完立刻把缝衣机拿出来放在桌上,在箱子里翻了一通。

过了一小时,她就给我的凡尼亚缝好一条短裤、一件短袖子的白衬衫。

我跟他睡在一块儿,好久以来头一次很安宁地睡去了。

不过夜里起来了三四次。

我一醒来,看见他睡在我的胳肢窝下,好像一只麻雀栖在屋檐下,我的心里快乐极了,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尽量不翻身,免得把他弄醒,但还是忍不住,悄悄地坐起来,划亮一根火柴,瞧瞧他的模样儿……
我天没亮就醒了,不明白为什么感到那么窒闷。

原来是我这个儿子从被单里滚出来,伸开四肢,横躺在我的身上,一只小脚正巧压在我的喉咙上。

跟他一块儿睡很麻烦,可是习惯了,没有他又觉得寂寞。

夜里,他睡熟了,我一会儿摸摸他的身体,一会儿闻闻他的头发,我的心就轻松了,变软了,要不它简直给忧伤压得像石头一样了……
(1)简要分析第一段中对话描写的作用。

(2)说说末段画线句的含意。

(3)简要分析文中“女主人”的形象特点。

(4)“我”的激动情绪在第三段中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

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

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

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

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

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

建中三年,徙东道。

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

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日:“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

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

”耽日:“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

吾今趋觐,得以君俱。

”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

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迁义成节度使。

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

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日:“与我邻道,
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

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

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

帝然之,不用也。

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

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

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日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

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山且,必究知之。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

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

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

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 .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 .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 .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 .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 . 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 . 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

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

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 . 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

他不随意评价别人;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纳手下让他们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 . 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

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D . 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

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②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人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有人认为颔联中的“无边”“不尽”用得好,请结合诗歌意境简要赏析。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笼罩全诗的是一种“悲”情,你同意吗?为什么?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2020·珠海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以借助车马、舟楫可“致千里”“绝江河”为喻,来说明“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皇帝派驻蜀地的将领一定要是亲信,否则就会变
成叛乱者。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海上的昼夜变化和自然的冬春交替,蕴含着生活哲理。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1分) (2019高一上·宁波期末) 请写出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排序。

在思想学术史上,第一次对“浙学”进行较系统的梳理、描述的是《宋元学案》。

________,但是大概由于自宋以后围绕“浙学”的言说环境逐渐起了变化,以至在《宋元学案》里,这种语境已发生了明显的转换,________,________,但是范围却更宽一些了,________。

该书对“浙学”的兴起、演变及其内在的“学统”等都作了生动的解说,从而第一次在中国的思想学术史上这一大的话语背景下展示了“浙学”的一个基本面貌。

①所以尽管《宋元学案》里对“浙学”概念内容的理解基本上是与朱熹一致的
②而且显然对“浙学”采取了同情、肯定的态度
③即由先前对“浙学”的贬低、否定转而为颂扬、肯定
④虽然《宋元学案》的作者黄宗羲在该书中十分了解朱熹对“浙学”的批判否定态度
9. (5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使财富更加丰饶充盈。

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感到幸福。

如果心理失衡,即使自己的经济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却拿得更多,也会感到不快乐。

一个基本生活不愁的人,由于对钱财没有贪欲就会知足常乐;而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将幸福完全物质化,在钱财上总觉得比上不足,内心就会常戚戚。

请概括出幸福指数高的三个要素。

(每点不超过6个字。


要素一:________ 要素二:________ 要素三:________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7高三上·杭锦后旗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沙粒进入蚌体内,蚌觉得不舒服,但又无法把沙粒排出。

好在蚌不怨天尤人,而是逐步用体内营养把沙包围起来,后来这沙粒就变成了美丽的珍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