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青少年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育青少年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07-27T07:18:26.20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6期作者:香莲,永梅[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香莲,永梅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并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从而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制约因素。

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源于人们生态意识的淡薄,因此解决生态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价值观的转变,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

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青少年生态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发展。

着力提升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树立起时代的责任感,让青少年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本文选取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现状与认识。

经分析研究,对于青少年环境保护意识的培育方面,主要从学校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生态保护思想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其次从学校、家庭和青少年自身三方面为着力点,针对问题提出培育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意识培育
一、树立“保护生态环境为光荣”的理念
我国拥有传统生态文明观念,应该让青少年实现文化自信,特别是对传统生态文明观念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

文化是历史的传承,青年是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继承者,要培育青少年生态文明观念,必然要求青少年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吸收我国传统生态文明理念,主要包括儒、道的生态文明理念,两者都认识到自然界是万物的本源和基础,强调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蔡冬梅.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科学社会主义,2009(5):110-112],要求人类的发展要遵循自然规律,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对青少年来说,生态科学知识的学习和获取主要是通过课堂进行的,同时,网络和手机的普及使他们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生态科学知识[ 陈鹤方,臧爽.本科生生态保护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质性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12):116-118 ]。

与其他群体相比,其文化知识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生态科学知识,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生态保护意识教育,不仅停留在生态保护水平,还要向青少年传播生态知识,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的要素、运行原理和交互作用机制、生态平衡、食物链、生物多样性原则、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等。

了解这些知识,使青少年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同时,学习和教育生态科技的基本理论知识,目的是使青年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发展观和生态保护观,具备维护国家生态平衡、促进良好的自觉意识,学会运用生态科学思维去认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去分析问题,学会在人类文化活动中遵循和运用生态规律,促进人与生态资源环境的共生共荣,这是一个教师在培养青少年科学的生态保护意识过程中要掌握的重点。

二、提升青少年对于传统生态保护意识的认知
时代的发展引发了民族地区文化栖息地的变化,这也使当代青少年不是很了解民族传统生态文化。

多数青少年都是从课堂上了解民族传统生态文化。

以蒙古族传统文化为例,可以称之为是一种生态文化,它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和灵魂。

蒙古族从自然中获得丰富的财富,因此自然观念、习俗等早已产生,尤其在环境演变过程中尊崇蓝天、土地等习俗得以固定,从而传承下来。

蒙古族的生态意识从他们祭天、祭敖包的习俗中充分体现出来,蒙古族原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尤其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神,对天是非常崇敬。

例如蒙古族的春节,在蒙语中称“查干萨日”,蒙古族一般在除夕夜不睡觉,准备祭天的物品。

天亮前祭拜长生天,其磕头顺序是南方、西南方再向西北、东南方。

祈求长生天保佑平安,赋予吉祥。

从蒙古族先民流传下来的习惯法规定,敖包是禁地、圣地,不准在附近破坏草木、掘土开垦、狩猎、也不能乱扔垃圾,如若有人侵犯禁地,不遵守习惯法,将会收到各种重罚,甚至会付出生命[ 包桂芹,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64-67
]。

这些禁忌是为了保护敖包附近的生态环境。

蒙古族通过每年盛大的祭拜形式对敖包神灵的形式传承和发扬光大。

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道德理念,使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进一步统一规范。

每个人都把尊重生命、珍惜生态、与自然和谐相处视为自己的天职。

阿桐宝力代增说过:“游牧的根源其实是为了环保”。

蒙古族作为游牧民族懂得过度放牧会危害草原,所以牧民每年最少迁移四次,一般冬季就移居到一个比较温暖的平原,以便于家畜容易获得野生枯草和水源的合适场所。

一到夏季,他们又迁移至比较凉快的地方,那里水草充裕,避免了优质草马蝇和其他各种吸血的害虫侵扰牲畜[ 陈开俊、戴树英、刘贡琼、林键等人合译.马可波罗游记[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
]。

一方面,这种方法既能保证畜牧业经济的正常发展,又能保证草地的生态环境质量,避免优质牧草的退化和草地的盐碱化或荒漠化。

它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蒙古族也有生态保护日,生态保护日不是仅仅一天,而是一年多日。

比如大汗登记日、大汗指定的忌日,忌日一般指“查干萨日”[ 斯日古楞,蒙古族生态民生研究[M]辽宁民族出版社,2018.371-372]。

严禁肆意捕杀野生动物,尤其是怀孕的和幼小的动物,这充分体现了蒙古族对动物的仁慈和怜悯之心。

也正是这种对动植物的恻隐之心的生态伦理道德观,使得古代蒙古族把山川与神灵等齐,把其他生灵与人类齐同,客观上提高了自然环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同时对人们破坏自然环境的得行为产生了强烈的道德约束作用[ 阿茹罕,试论古代蒙古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45-48.]。

对草原的保护,蒙古族是很自觉的,这一点,青少年应该对先辈们表示敬意。

青少年不能忽视当前所面临的环境危机。

应当把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作为参照,自觉吸取有利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习俗和观念,借鉴其中的合理因素,引导身边人形成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了解掌握保护生态环境的技能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的希望。

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信息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更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其中就包括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法治教育。

要采取丰富的方式,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注入法治理念,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法治思维。

这样,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才能发自内心地遵纪守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问题和法治建设问题作为重要议题,强调制度和法治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作用,指出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陈佰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西华大学,2020.33
]。

因此,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努力培育青少年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意识。

我们可以在传统的宣传模式的基础上,制作与生态环保相关的生态纪录片、电影、小视频等等进行广泛传播,通过网络媒体扩大对其的宣传,从而让青少年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让青少年了解生态文明体系的内涵、特征和意义,如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

在学习这些制度的过程中,形成青少年遵守环境保护法律规范的法治氛围,增强青少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青少年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中来。

青少年学习生态法律和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知识的水平,从而培育生态法治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生活中应该养成自觉遵守生态保护环境法律的习惯,按照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的要求约束自己。

四、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与学校育人工程相结合
在青少年生态教育内容体系的态度、知识、情感、价值观、技能以及行动的参与中,生态行动和生态参与实施有效生态教育的最终体现[ 冯静冬,孙润秀.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探析[J].北方环境,2010,22(04):98-101
]。

学校可以结合地域特色,开发环保课程,将环保教育意识教育纳入到课程中,并在课堂上适时增加一些课程内容,根据当前青少年自身发展规律、年级和性别差异开展一些课程活动,丰富环保意识教育内容,从而增强青少年环保意识的主要平台。

校内可以组织学生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活动,如知识竞赛、演讲、绘画、考察活动、实践教学活动;组织青少年实地考察生态环境的严重性到什么程度;鼓励青少年到街上向他人宣传教育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可以举办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活动如植树、演讲比赛等等。

社会实践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可以参与生态相关的志愿者服务、当地生态调查活动、生态保护宣传活动或由学校教师组织的统一的社会生态实践活动。

第一,开展社会生态保护实践活动的教师要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家长的支持,应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

第二,应注意从事具体实践的青少年,这些实践可以被记录下来,以帮助组织下一次实践活动。

第三,教师要对生态实践活动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

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经验意识能使青少年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也是一种更直观、生动、有趣的方法。

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实践原则的基本要求,激发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提高生态保护技能和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成长。

五、生态保护意识渗透《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我国对于生态教育越来越重视,将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结合起来是必然的。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应讲授生态保护专业知识和生态保护法律法规、政策。

将生态保护纳入青少年的思想教育中,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态环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对生态保护的兴趣。

当青少年有学习生态保护知识的动力时,教师的生态文化教育发展才能进行有效,才能让青少年学生真正理解生态保护知识。

当前青少年生态道德意识较为淡薄,教育青少年的生态道德意识,是使青少年不断更新观念,提高生态道德修养的过程,目的是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思想,坚持先进的生态道德观念,树立文明的生态行为规范,培养更高的生态保护意识[ 陈有良.青少年生态意识培养探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06):44-45
]。

教师要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结合学生的偏好选择教学方式,例如实践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利用大自然,让青少年亲身感受到大自然遭到毁坏的程度,从而加强青少年的生态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青少年对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看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把传统的优秀生态文化与现在生态文化相结合,让青少年知道保护生态环境不是一时兴起。

注重对青少年生态道德感的培育,增强青少年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向青少年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等具体的生态行为规范,使青少年成为生态道德的积极实践者。

六、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融入家庭教育
1.家庭对青少年保护生态环境的影响
家庭生活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的培育不仅要依靠社会环境和校园文化的感染,还要依靠家庭教育环境的熏陶和塑造。

父母是青少年成长过程当中参照对象,其他们的环保观念、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言行举止等都在不断的给予影响和示范,会对青少年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教育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比社会更深刻。

相比学校,家庭教育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更持久,更稳定。

因此,有必要营造具有生态保护意识的家庭环境。

青少年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树立一个科学的世界观,建立良好的个人行为准则,具备良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2.家长要树立 “立德树人” 的榜样
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曾经说过:“孩子是父母的翻版”,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影响的结果[ 黎伟,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所以家长自身的素质高低对于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

因此,加强要青少年从小对生态保护意识的培育,形成以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作为家长首先必须要有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家长应改要改变只重视青少年智力教育的观念,不要忽略给青少年营造正确的生态环境观,正确认识到生态文明教育对青少年全面发展家长有着重要性。

要重视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教育青少年自觉的做好低碳环保事情时,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尽自己所能跟青少年参加一些社会生态保护实践活动当中,也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严格按照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减少污染、珍惜资源,从而进行模范带头作用。

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这样才能对青少年的生态保护意识产生一种积极的影响。

让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生态保护意识教育观念,加强青少年生态文化知识,特别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保护生态环境相关的知识。

家长要关注保护生态环境相关的报道,了解相关法律、政策、法规的要求,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思想,为青少年的综合教育打好基础。

给青少年树立学习和效仿的榜样,促使青少年思想和行为走向生态化。

环境的急剧恶化在警示人类,地球在召唤人类的觉醒。

当前,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非常重视,让广大人民自觉、积极地参与其中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而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的培育是这项活动中的基础部分。

青少年的生态保护意识对建设生态文明有着至关重要。

当前青少年具有了一定的基本生态认识,青少年认为保护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应该人人参与。

但是青少年在环保方面较为薄弱,有的青少年可能
是应为看中面子从而不准备垃圾袋、不进行垃圾分类。

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的培育这一方面我们要从小抓起,树立青少年的生态保护意识,养成保护生态环境习惯。

这就要跟家庭环境教育方面、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相结合。

生态保护意识的培育是一个长期发展坚持的过程。

青少年应该做生态文明教育的宣传者、监督者、维护者,以促进和维护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信息:
香莲,永梅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1、香莲,(1980.02)女,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史
2、永梅,(1999.04),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