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的栽培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菇的栽培管理:
平菇的栽培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现在你收到的是经过前期大量工序,已经长满菌丝,即将出菇的菌包,接下去的管理就比较简单了。
栽培平菇的主要原料有棉籽壳、麦麸、豆粕、玉米粉、糖及其它一些辅料,将这些材料按照一定比例加水拌匀,再手工装入耐高温的塑料袋中,放入专用的灭菌灶中常压100℃沸腾持续蒸10-12小时,停火后闷锅6-8小时后再出锅,目的是彻底灭菌。
冷却至室温后放入经消毒杀菌的接种室中接入平菇菌种,经过15-20天(视环境温度)菌丝就会长满整个培养料。
1、栽培环境:
你收到菌袋后将它放置在楼道、阳台或通风良好的房间等地方,不能有阳光直接照射(半暗环境),数量少可放在泡沫箱、塑料桶或合适的纸箱里,方便管理,也可直接放在地面。
2、出菇管理
发菌阶段,在温度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0%左右,暗光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当部分菌袋出现子实体原基时,表明菌丝已经成熟,这时即可适时转入出菇管理。
①拉大温差,刺激出菇。
平菇是变温结实,加大温差刺激有利于出菇。
利用早晚气温低时加大通风量,降低温度,拉大昼夜温差至6~10℃,以刺激出菇。
(可直接放在阳台,用东西来适当遮光即可。
)
②加强湿度调节。
出菇场地要经常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在料面出现菇蕾后,切勿向菇蕾上直接喷水!只有当菇蕾分化出菌盖和菌柄时,方可少喷、细喷、勤喷雾状水,补足需水量,以利于子实体生长。
在采收一、二潮菇后,菌袋内水分低于60%时,应给予补水,采用直接向袋内注水或用水浸泡,浸泡时用铁丝在菌袋上扎3~4个孔,可使水容易浸入菌袋。
③加强通风换气。
低温季节一天1次,每次30分钟,一般在喷水后进行;气温高时,一天2~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换气多在早、晚进行,切忌高湿不透气。
通风换气必须缓慢进行,避免让风直接吹到菇体上,以免菇体失水,边缘卷曲而外翻。
④增强光照。
散射光可诱导早出菇,多出菇;黑暗则不出菇;光照不足,出菇少,柄长,盖小,色淡,畸形。
一般以保持“三分阳七分阴”的光照强度为宜。
但不能有直射光,以免晒死菇体。
掌柜种菇
拿回家三天,揭开两头的报纸,就开始冒出平菇子实体了。
第二天子实体又变大了哦,
第四天,菌盖就开始膨大起来咯
第五天又变大多了,真是一天一个样哦,(*^__^*) 嘻嘻……
第七天,菌盖有点翻卷起来了,表明可以收获了哦,好有成就感哦!
3、覆土出菇
袋栽平菇,一般出3批菇后,经过补水管理还能继续出菇,但出菇少,菇体小且不整齐,经济效益低。
采取覆土出菇,则有利于增产。
覆土的方法是:脱去塑料袋,将培养料排放在合适的花盆内,然后用肥袄菜园土填充菌筒间的缝隙,并盖于菌筒表面0.5~1厘米厚。
覆土后,浸盆法浸透菌筒。
在出菇适温条件下,约7天左右菌床上就有菇蕾出现,按出菇要求进行管理,可长出漂亮的平菇盆景,这样可继续采菇3~4批。
4、出菇期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1)不现蕾——发生原因:
①菌种不适,高温季节用低温型菌种,或低温季节用高温菌种;
②缺少温差刺激;
③培养料含水量偏低,料面干燥;
④温度较高,空气干燥,培养料表面出现白色棉状物(气生菌丝),影响菇蕾形成;
⑤菌丝老化,形成较厚的菌膜;
⑥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高,光照不足,延缓菌丝的营养生长。
解决办法:
①选用适温菌种;
②通风降温拉大昼夜温差至6℃以上;喷水增湿,使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5%~90%;防止气生菌丝产生;
③料面菌膜增厚时,用铁丝耙划破;
④加强通风,增加散射光照,诱导菇蕾形成;
⑤浸泡菌袋或向料内注水,补充水分,也可向料面喷洒冷水,以刺激出菇;
⑥出菇时,在菌袋两端料面出现大量菇蕾时,再用小刀割去多余的塑料袋,露出幼菇。
切勿过早打开袋口,造成料面干燥,影响菇蕾形成。
(2)幼菇枯死
——原因:①持续高温,幼菇受热干枯;
②培养料含水量低,空气湿度小;
③二氧化碳浓度高,幼菇缺氧死亡。
——解决办法:①出菇期防高温,一旦温度过高,及时进行通风和降温;
②增加喷水,提高空气湿度,喷雾壮水为好,切勿用水直接喷幼菇;
③菇棚定期通风,补充新鲜空气,及时排除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3)烂菇
——原因:喷水过多,加上通风不良,菇体表面积水,引起水肿软化腐烂。
——解决办法:减少喷水,改善通风,一般在喷水后随即予以通风,让菇体表面积水及时散发。
(4)菌柄细长菌盖不分化
——原因:①光照不足,多见于地下室,人防地道内种菇;②二氧化碳浓度高,促使菌柄迅速生长,菌盖形成困难。
——解决办法:①增加光照,增设工人照明灯;②通风补气。
(5)袋内结菇
——原因:①袋口解开晚;②两头料面干燥,不利于菇蕾形成;③料袋装得偏松,造成培养料与料壁间有较大的间隙。
——解决办法:袋内结菇,多为畸形,会消耗营养,影响产量。
应用隔膜将料压紧,排出空气,使营养集中,供袋两头出菇。
(6)畸形菇(瘤状菇、花椰菜菇、蓝色菇或蓝边菇和喇叭菇等)
——原因:①温度过低,且时间又长,造成菌盖内外层细胞生长失调,出现瘤状或颗粒状突起;
②菇棚通风不足,造成空气温度过高或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形成喇叭菇;
③棚内生炉增温引起一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气体积累,刺激菇体生长变异,发生变色反应。
——解决办法:①冬季天冷增温时要注意通风,不宜在菇棚内直接生炉,应修建火墙或火道;
②环境要通风良好,光照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