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11:4.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联系具体事例,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结合分析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提高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正确把握文化传承中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难点: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传统文化的继承性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2.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3.怎样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社会作用?
4.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探究材料:
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使得《青花瓷》的中国风分外动人,作词的方文山用“素胚”“仕女”“汉隶等词描绘了传世青花瓷的古朴风采,加上周杰伦唱腔柔情古朴,略带江南戏曲雏形,再混合复古音乐,构成佳作。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青花瓷》的创作继承了什么?发展了什么?
继承:古筝、牙板、琵琶;“素胚”“仕女”“汉隶”,青花瓷,江南戏曲——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艺的继承。
发展:绝妙填词配复古音乐,用现代技术演绎古典的爱情主题,加上周杰伦唱腔柔情古朴,略带江南戏曲雏形,此曲构成佳作。
一、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板书)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注意: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不是谁先谁后的问题。
2.如何处理二者关系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文化具有时代性,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有些文化内容只适合其存在的时代,却不适合现代,有些文化内容通过发扬光大后,可继续为现代所继承和享用。
(2)我们在文化继承中,不能原封不动地全盘继承,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在原有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注意:分清文化继承和文化传播
(1)文化继承主要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本民族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文化传播主要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3.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意义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我们就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注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
无论是应对世界各种文化互相激荡的挑战,还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都应该把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辩证统一起来。
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在继承中创造,在推陈中出新,创造出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板书)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4页“相关链接”内容,并思考这些文化活动的启示?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每当社会制度
发生新旧更替时,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
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由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制度对文化的发展的影响是根本性和决定性的,这是因为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所决定,而社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就是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2.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5页“相关连接”内容,并思考这些文化活动的启示?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5~46页内容,并思考其意义?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例如,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之初的“新文化运动”;在西欧中世纪末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是预示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
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
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板书)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6页内容,并思考在文化传承中,教育有什么地位、作用?(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①教育具有选择文化的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a精心选择教育内容;b精心选择教师;c精心选择教师的方式和方法。
②教育具有传递文化的功能,是因为人类文化只有被学而知之,才能通过传授的方式获得。
这就决定了人类文化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与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③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
教育使各民族的文化得以相互吸收、融合和创造、更新,有利于人类文化的发展、繁荣。
注意: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性因素,而
不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①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②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③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探究材料:从古老的私塾教育,到传统的课堂教学,直至今天的网络教育和网络学习,教育在文化的传承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方式的不断革新,既强化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功能,又推动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上述教育方式各有什么特点?对文化的传承有哪些影响?
学生活动:P47活动
各自的特点:
①私塾授课的优点:有固定的教室、教师和课本;实行个别化教学,老师逐个向学生传授知识;管理严格,尊师重教;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
缺点:实行家长式的管理和灌输式的教学;“重人伦轻物理”;规模小,一个教师只能教几个至多十几个学生;教育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个人水平。
②课堂教学的优点:按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班,以班为单位实施教学,每班人数固定,教师按课程表上课;课堂教学有统一和固定的教学内容,按规定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科书进行教学,有固定的教师,课堂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缺点是不便于个性化教学,学生的主动性仍受到限制。
③网络学习的优点,从教育者到受教育者直至教学资源的使用,实现真正的共享和社会化,打破了时空界限,扩大了教育规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及时寻求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实现个别化学习。
通过网络,可以听到最优秀的教师讲课,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学习。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只有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才能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但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影响因素,其中,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思想运动和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节课的重点是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