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下水补给条件下非饱和砂壤土冻结试验及模拟_吴谋松

合集下载

泡沫改良砂土的研究

泡沫改良砂土的研究
土压平衡盾构施工中泡沫改良砂土的试验研究
闫 鑫 姜厚停 龚秋明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022)
摘 要 土压平衡盾构在隧道施工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砂土地层的掘进过程中会遇到螺旋出土器无
法正常排土,刀盘扭矩过大等一些问题。目前,主要使用在渣土中的掺入泡沫的方法来解决。不过,泡沫
的使用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本文首先通过自制的实验室发泡装置生产泡沫,并对泡沫的性能与发泡剂溶
建筑 和含水率 11%、掺入比 40%连成的直线。


80

60
京工3, 60
北40
3, 40
11, 40
掺入比(%)2011, 20024
6
8
10
12
含水率(%)
图 10 不同含水率下泡沫改良砂土的优化掺入比
5 结论
使用室内发泡装置成功生产泡沫,并研究了泡沫的性质与发泡剂溶液的关系,最终得到 发泡液浓度为 2%-3%的泡沫应用于土压平衡盾构施工较为理想。
程 和压强、以及发泡装置中网格的大小,生产出不同发泡倍率和稳定性的泡沫。由该泡沫装置 工 制成的泡沫如图 2 所示。
3.泡沫性质实验

建 泡沫的性能主要由半衰期和发泡倍率两个指标衡量。半衰期为气泡衰变破灭到一半质
量时所需的时间。发泡倍率是指一定体积的发泡剂溶液所发出的气泡体积与发泡剂溶液体积
学 的比值。[4]本试验参照欧洲的测量标准[5],对这两个泡沫的性能指标进行测量。根据施工经 大 验,泡沫的半衰期大于 5 分钟就能满足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的要求。[6]
在每次试验之前,先将试样烘干,试样在烘干状态下的体积为 6L,然后向试样中添加 水和泡沫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做坍落度试验。根据上文中泡沫试验结果,本试验选择发泡 液浓度为 2%、发泡倍率为 15 的泡沫进行砂土的室内改良试验。具体实验结果如图 6

东北黑土区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研究

东北黑土区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研究

北黑土 区非饱和 土壤水分 一维运动进 行数 值模 拟研 究。经 Warrick试验 验证 ,模拟 结果和 实际
测量值 的相对误 差 小于 0.001,该模 型可 以模 拟 东北 黑土 区非饱 和 土壤 水 分在 垂 直剖 面上 的分
布情 况。
关键词:东北黑土区;非饱和 ;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 ;有限差分
fication W arrick.Finally through the comparison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measured data,it shows that this model Can simulate the distribution Of山e unsaturated soil water in black soil area in Northeast in the verti—
V01.27 N0.2 Jun.2O10
பைடு நூலகம்
东 北黑 土 区非 饱 和土壤 水 分运 动 数值 模 拟研 究
武海 霞 ,张 铮 ,王 洪义 (1.河北工程大学 水 电学院 ,河北 邯郸 056021;2.海河水利委员会 漳河上游管理局 ,河北 邯郸 056000)
摘要 :根 据非饱 和土壤水 分运动基本 理论 ,建 立一 维运 动数 学模 型 ,采 用有 限差分 法 计算 ,对 东
中图分类 号 :S127
文献标识 码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unsaturated soil water movement in black soil area of the Northeast China
W U Hai—xia,ZHANG Zheng,W ANG Hong—yi

非饱和土壤导水率试验计算与模拟分析

非饱和土壤导水率试验计算与模拟分析

非饱和土壤导水率试验计算与模拟分析胡钜鑫;虎胆·吐马尔白;穆丽德尔·托伙加;杨未静【摘要】以非饱和土壤导水率作为研究对象,用瞬时剖面法计算两种土壤非饱和土壤导水率,并与RETC中不同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瞬时剖面法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两种土壤的K-h与lgK-h模拟曲线和实测值均吻合较好,实测值和不同模型的模拟值均属于高度性相关,且K-θ实测曲线与各模型的模拟曲线变化规律相似,处于各模拟曲线之间.综上所述,瞬时剖面法计算结果与模拟结果相似,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以直接使用在实际生产运用过程中.【期刊名称】《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37)001【总页数】7页(P105-111)【关键词】非饱和土壤导水率;瞬时剖面法;van Genuchten模型;Mualem模型【作者】胡钜鑫;虎胆·吐马尔白;穆丽德尔·托伙加;杨未静【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52;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52;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52;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2.7非饱和土壤土导水率K 是土壤水分参数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反⒊了土壤中的水分在非饱和状态下的运动规律。

非饱和土壤导水率的测定方法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又分为田间测定和室内测定。

田间测定方法包括结壳法[1]、圆盘入渗法[2-4]、双环法[5]等,室内测定方法包括瞬时剖面法、垂直下渗通量法、零通量法[6]等。

其中直接测量法通常耗时耗力,不易测量,因此大部分学者常选⒚间接方法求取非饱和导水率,包括土壤水分再分布法[7-8],或者通过水分特征曲线C 和水平扩散度D 公式推求非饱和土壤导水率K[9],另外通过模拟软件[10],例如Hydrus 和RETC 通过土壤质地资料推求非饱和导水率[11-13]。

不同含水率下非饱和黄土Ksub0sub固结特性试验

不同含水率下非饱和黄土Ksub0sub固结特性试验

不同含水率下非饱和黄土K0固结特性试验作者:赵丽娅鞠兴华刘保健李廷斌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年第02期doi:10.3724/SP.J.1201.2012.02120摘要:针对非饱和原状黄土进行了不同含水率下的恒荷重固结试验研究,分析了含水率对割线模量,应力应变特性及侧压力系数的影响。

试验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割线模量随着荷载的施加逐渐减小,最终趋于稳定,达到稳定值时的割线模量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且与含水率线性相关;含水率越大,静止侧压力系数增长速率越快,至土结构完全破坏,趋于稳定;不同含水率的值最终趋于稳定,且稳定值差异性较小;提出了考虑含水率因素的连续加载条件下固结过程的变形模型,为研究黄土地区固结过程中土体变形特性及路堤沉降提供参考。

关键词:含水率;原状黄土固结中图分类号:U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2)02-0120-ZHAO Li---,LI Ting-(1.Highway School,Chang′an University,Xi′an 710064,China;2.Shaanxi RailwayInstitute,Weinan 714000,Chiunsaturated original loess under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s,and the effects of the moisture content on the secant modulus,the stress-strain,and the coefficient of lateral pressure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cant modulus decreases as the load is applied and becomes stabilized eventually when other conditions are the same.When the secant modulus reaches a steady value,it shows a linearly decreasing tren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moisture content.The greater the moisture content,the faster the growth rate of the static coefficient of lateral prevalues.This paper also proposes thcontinuous load considering the moisture content,which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study ofembankment黄土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主要区域性土质,具有特殊的结构性和对水特殊的敏感性[1-3],因地下水位的变化、降水入渗或生活生产用水排泄不当等原因引起的含水率变化与建筑物传递的荷载相耦合,必然造成黄土强度降低、变形增大,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4-8]。

涩北疏松砂岩气藏整体治水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涩北疏松砂岩气藏整体治水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涩北疏松砂岩气藏整体治水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黄麒钧;冯胜利;廖丽;杜竞;吴程;刘俊丰【摘要】随着涩北气田边水水侵逐年加剧,水侵层组的产能递减率居高不下.仅针对单井的排水采气作业已无法满足均衡采气的要求,直接影响了青海气区的稳产.在调研国内外整体治水技术的基础上,借鉴川渝气区整体治水的成功经验,结合疏松砂岩气藏地质特征和工艺难点,优选出水侵较为严重的涩北二号气田Ⅲ-1-2层组,全面分析了该层组的水侵特征,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开展了排水方案的论证,编制了层组整体治水工艺实施方案,经过2年的现场实施,水侵状况得到缓解,层组产能递减率得到了有效控制,经济效益显著.实践证明,整体治水较单井治水应用效果优势明显,可以有效解决涩北气田水侵层组产能递减率居高不下的难点,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广阔的推广前景.【期刊名称】《钻采工艺》【年(卷),期】2018(041)004【总页数】3页(P120-122)【关键词】涩北气田;疏松砂岩气藏;水侵;层组;整体治水;方案;递减率【作者】黄麒钧;冯胜利;廖丽;杜竞;吴程;刘俊丰【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钻采工艺研究院;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钻采工艺研究院;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钻采工艺研究院;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钻采工艺研究院;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钻采工艺研究院;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采气一厂【正文语种】中文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具有气水层间互,气层多而薄,气水分布复杂,压力敏感较强等特点,且气藏出砂为细粉砂和泥质粉砂,防砂难度极大,属世界级难题[1-6]。

近年来气田出水日益加剧,先后开展了泡排、气举、优化管柱、涡流、螺杆泵等大量的排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7],然而立足气藏有效解决出水问题至关重要。

川渝气田的一些学者和专家,曾开展过较系统的整体治水研究,其中,中坝气田须二气藏已成为整体治水的应用典范[8-10]。

冯曦[11-13]针对整体治水过程中动态储量的计算和水侵影响规律的认识进行了阐述,认为弱水侵条件下避免治水措施过度,强水侵状态下主动治水,能显著提高水侵气藏经济采收率。

某污染场地地下水硝态氮迁移过程的数值模拟

某污染场地地下水硝态氮迁移过程的数值模拟
7@G%$&9$!%&; =H5IH385%&$’$%&%$
&-%#"*($.,*%-.$!*)& )’!"$&,’#" 0")(#,,)’&*!"$!#&*!")/#& *& /")-&15$!#" )’$ 0)..-!#1 ,*!#
RA(6K‘QLT+)$ " NG6RI+LIQ1$ " 7Om+)3Lj+)3$ " ]Gb]Q/L2+1)$ " RAbGNQ1)LXI/)3$ " RO@\Q+$ " Vb6Kg+)LMI/)3$ " C(6KN1)L3Q-$ " Nb6KKQ1)3%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环#境#工#程 ()*+,-)./)012()3+)//,+)3
4-25!" # 6-5$% 7/85#%&$’
某污染场地地下水硝态氮迁移过程的数值模拟!
郑富新$ #尹芝华$ #杜青青$ #夏雪莲$ #翟远征$ #左#锐$ #王金生$ #滕彦国$ #杨#光%
研究区 为 西 北 某 沙 漠 中 的 废 水 排 放 场" 地 处 $&$o:$p(+$&:o$"p("!"o%Fp6+!Fo%^p6& %&$: 年 ; 月至 %&$; 年 ! 月"某企业向该沙漠排放 未 处 理的生 产废水 %9^^ 万 0" 形 成 面 积 约 $& 万 .% 的 污 染 场 地 ! 图 $$& 根据现场调查和分析"废水中的主要污染成 分为氨氮"质量浓度达 到 $^!& .3=P& 该 事 件 发 生 前 研究区的地下水基本处于天然状态"水质良好&

SciFEA软件模拟非饱和土壤渗流

SciFEA软件模拟非饱和土壤渗流

SciFEA 饱和—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计算计算机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支柱,它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带来深远的社会效益,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在农业领域求解难于得到严格解析解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广泛应用成为现代化中计算问题的重要标志。

国内外计算机已在农业科学实验、农业政策制定、资源普查与监测、植物和环境保护、土地规划及合理利用、农业信息处理与预测、自动化温室控制、农业气候与作物种植、土壤墒情监测与农田灌溉、农业机械化检测以及农药化肥生产控制等领域广迂使用。

以节水灌溉为目标的现代灌溉管理需要科学地进行用水管理和定量描述并预测灌溉—蒸发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在土壤耕作层内的运动规律。

土壤水分运动同时也是制约土壤溶质迁移的主要因素,对于干旱、半干旱的次生盐碱化威胁较严重的地区,这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对于土壤水分的模拟研究不仅有助于现代节水灌溉管理,而且是土壤溶质迁移规律研究的基础。

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土壤水分运动的研究已由定性描述的形态学观点逐步发展成为定量研究阶段。

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是一个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在许多定解条件下,很难求得解析解。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求解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方程的数值方法进行了研究。

1问题描述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以土壤水势为因变量的一维饱和—非饱和等温、均质、各向同性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Richards,1931)如下:()()()C K Z t z z ∂Ψ∂∂⎡⎤Ψ=ΨΨ−⎢⎥∂∂∂⎣⎦ (1) 其中:Ψ是土壤水势(cm);()C Ψ是容水度;()K Ψ是非饱和导水率(cm/min);Z是垂向坐标(cm),向下为正;t 是时间(min)。

并假设Ψ和K 均为土壤含水率θ的单值函数。

初始条件0(,0)(),0Z Z Z H Ψ=Ψ≤≤ (2) 其中,H 是下边界深度,H →∞。

边界条件假设地表处于湿润状态下的入渗,且地表处基质势维持不变时;或在蒸发条件下,地表处于风干状态时,均可将地表处土壤水势作为已知水势处理。

冻结作用下非饱和黄土水分迁移试验研究

冻结作用下非饱和黄土水分迁移试验研究
图 2 3为相 同初始含 水量 不同 干密度 土样 的试 验结 果. 、 由图可 以看 出 , 干密 度对 土样含 水量 的变化 以及冻结 锋 面的位 置有一 定影 响. 含水量 一定情 况下 , 在 干密度 越 大 , 单位 体积 土体含 水质 量越大 , 冻结 时释放 热量 越大 , 延缓冻 结锋 面推进 进程 . 但干 密度越 大 , 导热 越 快 , 加 速 冻结 锋 面推 进 进程 . 二 者 将 此 相互 制约 , 对冻结 锋面 推进 的影响 需 由试 验结 果确定 . 试验 结果 表现为 干密度 越大 , 冻结锋 面推 进慢 , 冻 结 区域较小 , 之 , 密度越 小 , 反 干 冻结 锋 面推进 快 , 冻结 区域 越大 . 冻结锋 面推进 越快 , 冻结 区域 含水量 增 加越 小 , 图中干 密度较 小时 土样冻 结 区域 含水 量增加 值小 于干密 度较 大土样 . 当土样 中温 度达 到稳态 分 布后 , 冻结 锋 面位置 不再变 化 , 面处 的含水量 也 随干密 度 的不 同而不 同 , 锋 干密度 大 , 面处 的含水 量相 锋 对较 少 , 干密 度小 , 面处 的含 水量相 对较大 . 锋
第 4 4卷
第 1 期
西 建 筑 安 科 技 学 报( 然 学 ) 大 学 自 科 版
J Xia i.o c . & Te h ( aua S i c dt n . n Unv fAr h c . N trl c neE io ) e i
Vo _ 4 NO 1 【4 .
2 0
1 5
1 0
蚓 *



赠 O



1 0
距冷端距离/ e a r ( 含水量分布 a ) ( 温度分布 b )

降雨条件下非饱和土坡稳定性数值模拟

降雨条件下非饱和土坡稳定性数值模拟

降雨条件下非饱和土坡稳定性数值模拟
张晓莹;张琦;狄军贞
【期刊名称】《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年(卷),期】2012(0)2
【摘要】为了研究非饱和土坡在降雨入渗条件下的稳定性,运用饱和—非饱和渗流有限元法模拟降雨条件下饱和—非饱和土坡暂态渗流场的变化情况,分析了降雨强度、降雨持时以及土壤饱和渗透系数等参数对非饱和土坡稳定性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土坡的安全系数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饱和渗透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由于降雨的进行,雨水入渗量逐渐增加,基质吸力逐渐丧失,孔隙水压力逐渐增大,因而土坡的安全系数随降雨持时的增加而减小。

【总页数】4页(P83-85)
【关键词】降雨;土坡稳定性;渗流;安全系数
【作者】张晓莹;张琦;狄军贞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理学院;河南正商置业有限公司;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11.4
【相关文献】
1.基于ABAQUS对降雨条件下非饱和土坡稳定性的研究 [J], 崔亮;崔可锐
2.降雨条件下非饱和土坡稳定性分析 [J], 彭红明;黄健
3.降雨条件下非饱和土路堑边坡稳定性的数值模拟分析 [J], 尹紫红;杨建中;吕晓楠;朱波
4.降雨条件下非饱和粉质航道岸坡\r稳定性数值分析 [J], 承宇;邵琪;刘大鹏;王东英;王飞
5.降雨条件下土坡饱和-非饱和渗流及稳定性分析 [J], 刘金龙;栾茂田;王吉利;袁凡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水力路径下非饱和粉质土的破坏与变形特性

不同水力路径下非饱和粉质土的破坏与变形特性

果表 明 是 随吸力 变化 的非线 性 函数 。 由于 咖 难
于通 过试 验测 量 , 限制 了此 类模 型 的应 用 。 为此 , V a n a p a l l i &F r e d l u n d( 1 9 9 6 ) 引 入 土水
特 征关 系提 出 了一个 新 的非饱 和土强度 模 型。该 模
力, 因此可 以实 现 非 饱 和 土 到 饱 和 土 的平 滑 过 渡 。
非饱 和土 灾害 问题 频 发 , 造 成 大量 损 失 。为 解 决 此
关键 问题 , 需要 从机 理 上 分析 非 饱 和 土边 坡 破 坏 问
题 的孕育 演化机 理 , 确 定 由复杂 降 雨 过程 导 致 的 土
体 含水量 及其抗 剪 强度 的变 化 , 提 出可靠 的非 饱 和 土边 坡稳 定性 分析方 法 。
非饱 和土抗 剪强 度是 分析 降雨诱 发滑坡 问题 的

个 关键 参数 。 目前 存在 两种 主要 的非饱 和土强 度
理论 , 即基 于 双 应 力 变 量 和 基 于 有 效 应 力 变 量 。基 于双应力 变量 的抗剪 强度 理论将 非饱 和土 强 度表 示 为双线 性形 式 。在 许 多情 况 下 , 双线 性 形 式 的强 度公 式与试 验 数据 不 一致 。G a n 等 的研 究结
型 与基 于有效 应力 的非饱 和土抗 剪强 度模 型是等 价
的, 而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 的 B i s h o p有 效 应 力 系数 等 于有 效 饱 和
部分构 成 : 粘 聚力 , 土 体 正应 力产 生 的摩 擦 强 度 , 基
收 稿 日期 ( R e c e i v e d d a t e ) : 2 0 1 2—0 1— 0 8 ; 改 回 日期 ( A c c e p t e d ): 2 0 1 2— 0 8— 2 5 。

糯扎渡水电站滑坡体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研究

糯扎渡水电站滑坡体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研究

糯扎渡水电站滑坡体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研究肖若愚;符必昌;王飞;桑艳飞【摘要】[目的]研究糯扎渡水电站滑坡体非饱和土的基质吸力,为运用非饱和土力学理论研究滑坡判据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快拔式张力计选取在岩性上具有代表性的5处滑坡(典型强风化砂岩、页岩,典型全强风化花岗片麻岩,典型全风化粉砂岩,典型全风化花岗岩,典型全风化花岗岩)进行现场观测试验,对比不同岩性岩石在天然状态和模拟饱和状态下的基质吸力变化曲线.[结果]不同岩性对于基质吸力的降低呈现不同的变化曲线,基质吸力的降低以全强风化花岗片麻岩最明显,全风化花岗岩次之,全强风化粉砂岩变化相对最小.[结论]滑坡体含水率对其强度的影响显著.【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5页(P118-121,171)【关键词】滑坡;非饱和土;基质吸力;土水特征曲线【作者】肖若愚;符必昌;王飞;桑艳飞【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51;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51;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51;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近年来,各地山体滑坡事件频发,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诱发滑坡的原因较多,其中降雨是主要因素之一[1-5]。

降雨宏观上会在滑坡体内产生一定的水力作用,微观上则会改变坡体内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但降雨期间,滑坡体内的物质都会经历由干到湿,再由湿到干的从非饱和到饱和,再由饱和到非饱和的过程[6]。

因此,通过非饱和土力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分析滑坡中非饱和土基质吸力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量测和掌握边坡的非饱和带中基质吸力随外界条件的变化特征是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在工程应用中的关键。

土水特征曲线的研究起源于土壤学和土壤物理学,偏重于天然状态下表层土壤吸力的变化、土壤的持水特性及水分运动特征的研究。

一种非饱和土相对渗透系数的试验数值联合估计法

一种非饱和土相对渗透系数的试验数值联合估计法

一种非饱和土相对渗透系数的试验数值联合估计法赵晓龙;邱秀梅;卞汉兵;邱庆泰【摘要】由于非饱和土相对渗透系数对饱和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因此通过试验测定非饱和土相对渗透系数并不容易.以广义达西定律和van Genuchten模型为理论依据,可通过简单的蒸发试验和数值分析,获得非饱和状态下土壤的相对渗透系数.模拟结果和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得到的非饱和土相对渗透系数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在有限元反分析模型参数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其实际精度还有待通过试验对比来进一步验证.【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年(卷),期】2015(013)006【总页数】5页(P1114-1117,1150)【关键词】非饱和土;饱和度;蒸发试验;数值分析;相对渗透系数【作者】赵晓龙;邱秀梅;卞汉兵;邱庆泰【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LEM3,CNRS 7239,洛林大学,梅兹法国57045;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3为了简化公式,本理论推导采用了几个公认的假定条件:(1)土样中的温度是恒定的;(2)土样中水分迁移的动力是基质吸力梯度;(3)渗透系数是饱和度的函数。

根据广义达西定律,水分在基质吸力作用下的迁移规律可以描述为式中:为水分通量;为基质吸力;为广义渗透系数;x为长度。

在非饱和状态下,广义渗透系数可表达为式中:为土壤的固有渗透系数(intrinsic hydraulic conductivity),可以通过变水头渗透试验测定,是孔隙比的函数;为土样的饱和度;为相对渗透系数(relative hyd rau lic conductivity),是饱和度的函数。

建立质量平衡方程,土样的蒸发过程,其水分质量平衡方程可以表示为式中:t为时间;θ为土样的体积含水量;V为土样的总体积;为土样中水的体积;φ为土样的孔隙率。

不同水力路径下非饱和粉质土的破坏与变形特性_马田田

不同水力路径下非饱和粉质土的破坏与变形特性_马田田
表1
Table 1 比重 Gs 液限 ωL / %
公式和 Fredlund 公式基础上提出了膨胀土用含水 率表示的指数函数抗剪强度公式 。 由于存在毛细滞回效应, 基质吸力与含水量并 。 , 不是一一对应的 因此 即使含水量相同的土样, 水 力路径不同导致不同的力学性质 。这两个参数对抗 剪强度均有影响。而目前国内外大部分的工作主要 是在仅考虑基质吸力或饱和度一个变量来描述非饱 和土的抗剪强度理论。基于简单土水特征关系的非 饱和土边坡渗流模型与稳定性分析方法难以考虑非 饱和土复杂的渗流特性, 也不可能有效地描述前期 降雨历史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 前期降雨对非饱和土边坡稳定 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分析降雨诱发滑坡问题时 必须要加以考虑
[14 ] [13 ] [12 ]
。 渗流过程影响
土体的强度与变形, 例如反复的干湿循环会使非饱 。同时, 土体的变形又会改变非 饱和土 的 土 水 特 性, 从而影响孔隙水的渗流过 。因此, 有效地模拟任意含水量变化路径下非 饱和土的渗流、 变形及强度变化之间的耦合作用是 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要解决该关键问题首先需要 建立两个本构方程, 即应力 - 应变关系和土水特征 关系及其之间的相互影响。 本文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 设计了不同水力路 径下非饱和粉质土的抗剪强度试验, 得出其破坏特 征。同时提出可以考虑毛细滞回的变形特性 。
马田田, 韦昌富, 魏厚振, 田慧会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 430071 )

temple 仪和直剪仪对非饱和粉土经过脱湿之后和不同含水量状态分别进行抗剪强度试验 要: 通过压力板仪、
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如果采用净应力来描述, 非饱和土的有效粘聚力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 或随着基质吸力 的增大而增大, 但有效内摩擦角基本保持不变 。当饱和度相同时, 经过脱湿之后的土体有效粘聚力较大, 反映出滞 回效应。如果采用有效应力来描述, 抗剪强度曲线则归一化为一条临界状态线, 而与含水量大小和水力路径无关, 从而证明了采用有效应力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在修正剑桥模型基础上, 将饱和度和基质吸力作为内变量, 提出屈 服强度的硬化函数, 建立渗流与变形耦合模型, 从而可以考虑前期降雨历史对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关键词: 毛细滞回; 抗剪强度; 有效应力; 土水特征曲线; 渗流与变形耦合 TU43 中图分类号: P642 - 1 , 文献标志码: A

降雨条件下非饱和土滑坡渗流变形模拟分析及工程治理

降雨条件下非饱和土滑坡渗流变形模拟分析及工程治理

降雨条件下非饱和土滑坡渗流变形模拟分析及工程治理唐凯;孙少锐;宋京雷;王亚山【摘要】以G104国道丁山服务区西侧滑坡为研究对象,根据勘查和室内试验结果,结合反演方法确定滑坡滑带土强度参数.设定了降雨入渗模型、建立滑坡体数值模型,运用非饱和土渗流理论对边坡进行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分析.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降雨96h,对孔隙水、渗流、位移和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降雨过程中,孔隙水压力与坡体位移有明显相关性,坡顶X分量位移较大,坡体的浅层、坡体上部孔压及位移变化较大,因而容易引发后缘拉裂缝、浅层滑塌,降雨后期坡体持续蠕移,引发边缘剪切裂缝,进而诱发整体性滑坡.削坡和挡墙能够提高坡体稳定性,格构、绿化、截排水工程能够减小降雨对坡顶稳定性的影响.%Taking the landslide at the west side of G104 national highway Dingshan service area as subject investigated,based on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tests,combined with inversion have determined strength parameters of slip soil.Through set up of rainfall infiltration model has established landslide mass numerical model,using unsaturated soil seepage theory carried out slope seepage field and stress field coupling analysis.Through finite element method simulated 96 hours rainfall carried out pore water,seepage,displacement and slope stability analyses.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during the rainfall process,the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landslide mass displacement has marked correlation between.Slope top X-component has larger displacement;superficial and upper part of landslide mass have larger pore pressure and displacement,thus easy to bring about trailing edge tensile fissures,superficial ndslide mass continued creeping duringrainfall later period,can induce margin shearing fissures,and then induce integrated landslide.Slope cutting and retaining wall can increase slope mass stability;lattices,planting,intercepting and drainage works can reduce impacts from rainfall on slope top stability.【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年(卷),期】2017(029)008【总页数】7页(P53-59)【关键词】降雨;滑坡稳定性;模拟分析;非饱和土;渗流;位移【作者】唐凯;孙少锐;宋京雷;王亚山【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000;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000;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00;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2滑坡地质灾害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冻结条件下非饱和土水_热_溶质耦合运移模拟

冻结条件下非饱和土水_热_溶质耦合运移模拟
I I
t
( 2)
式中 cv 为土壤的 热容量 ; T 为温度 ; K h 为土 壤热传导系 数 ; L I 为 冰的溶解潜热。 一维情况下 , 根据 F ick 定 律和质 量守 恒原 理 , 得溶 质运 移 基本方程 : ( c) = t z [D sh ( , ) c ] z ( q c) z ( 3)
0. 5796
( 18 )
图 5 冻结过程中土柱温度实验值与模拟值的比较
5 数值计算
考虑到非粘性土 壤水中溶质对水热运动参数的影响和溶质 梯度在水热运动中所 起的作用 一般可 以忽略 , 可认 为土壤 中的 水热运动和其中溶 质浓度 的大小无 关。因而 , 土壤 水热运 动可 先独立求解 , 在此基础上 再求解 溶质的 运移。水、 热、 溶质 运移 基本方程取垂直向下 为正方向。 钾盐溶液的浓度 对冻结过 程中未 冻水含量 有较大 影响 , 浓 度越大 , 影响越大 , 不同浓度的试样在冻 结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冻 结特征方程和决定 系数。本文 采用 5% 和 7 % 的两种 不同 浓度 的氯化钾冻结特征曲 线进行计算 [ 8] 。 差分方程 与 其边 界 条件 一 起 组成 三 对 角方 程 组 , 可 通 过 M ATLAB 语言编程求解。方 程组是 非线性 的 , 本 文中 采用 迭代 法求解。在计算过程中采用变 时间步长 , 以提高迭代计算速度。
含量减小 , 导致 冻结端水势 梯度减小 , 水分 向冻结端运 移 , 而 不 断结冰累积的结果。 图 7 给出的是 冻结 后各 土层 中氯 离子 含量 实验 值与 模 拟 值 , 模 拟效果较好 , 说明土体对氯离子的吸附量很小。从图中 可 以看出 , 随着土 柱高度的降 低 , 氯 离子的浓 度不断降低 , 且降 低 幅度较均匀 , 水 分从土柱暖端向冷端迁移 , 溶质随水分的运动 产 生对流运动 , 在土柱冷端集 聚 , 氯 离子浓 度在 7 c m 高度 以上 高 于初始值 , 在 7 c m 高度以下低于初始值。

地下水位下降饱和-非饱和土沉降简化计算

地下水位下降饱和-非饱和土沉降简化计算

地下水位下降饱和-非饱和土沉降简化计算蓝晓锋;张焕晓【摘要】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土体有效应力变化,发生饱和-非饱和固结沉降。

基于单相流假设和Bishop有效应力原理,结合简化的直线型土水特征曲线,建立了反映地下水位下降土层饱和-非饱和沉降的数学模型。

计算分析了不同水位降深饱和、非饱和区域的沉降量,结果表明,地面沉降随着地下水位降低不断增大,非饱和区土体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比例增加。

%Saturated-unsaturated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occured due to effective stress change during ground water level fall. Based on the single-phase flow hypothesis and the unsaturated effective stress principle, incorporated the linear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a mathematical model which can consider settlement in both saturated zone and unsaturated zone was derived. Saturated-unsaturated settlement of the different water level fall was calculated, re- suits showed surface subsidence increases with the decline of water table, the proportion of settlement of unsaturated zone is amplified.【期刊名称】《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1)002【总页数】3页(P11-13)【关键词】地下水位下降;有效应力原理;土水特征曲线;饱和-非饱和沉降【作者】蓝晓锋;张焕晓【作者单位】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507;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5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31地下水开采导致区域性地面沉降,已有学者对半空间饱和土中井点抽水问题进行研究[1-3]。

饱和黄土的性质与非饱和黄土流变模型

饱和黄土的性质与非饱和黄土流变模型

第7期
吴燕开等
饱和黄土的性质与非饱和黄土流变模型
1145
(2) 软黄土的容许承载力 目前 尚未有评价软黄土容许承载力的规范可 循 在湿陷性黄土地基规范中 将软黄土 一般饱 和黄土及过渡性质的黄土合而为一 统一根据指标 的好坏来确定饱和黄土的承载力 对于西安市区软黄土的容许承载力的研究 陕 西省某勘察设计院在西安市区进行了大量的静力触 探与荷载试验的对比试验 提出用下面回归方程来 确定西安地区软黄土的容许承载力
ve σ =σ p +η ε + EB ε B ∂t P = σ s + Bε ve
[R ]= 43.12 + 0< 2 450 ( kPa ) 相关系数 r = 0.829 式中 Ps 为单桥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 由于软黄土力学性质较差 常呈透镜体分布 其厚度常随地下位的抬升而变厚 随地下水位的下 降而变薄 并且软黄土常具有较强的触变性 因此 软黄土地基是建筑物发生变形和破坏的重要因素 应在工程勘察中查清其分布规律和埋藏条件以及地 下水位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 使软黄土对建筑物的 破坏尽量减到最低限度
/ MPa-1
0.26
Es / MPa 2.85 6.76 3.1 7.5 4.2 8.7
IL 1.37 0.83 1.42 0.84 0.94 0.51
f k / kPa 80 150 75 150 90 120
层底深度 14 17 18 10.6 7.5 14.5
/m
0.85
0.64 0.24 0.44 0.19
当外加荷载小于黄土的结构强度 σ s 时 组件 D 表现为刚性体 不发生变形 当外加荷载 σ 大于或 等于黄土的结构强度 σ s 时 外力 σ 则克服摩擦组件 的阻力开始滑动 同时黄土结构破坏以后 表现有 一定加功硬化特征 开尔文体发生粘弹性变形 并 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用力学表达式可以表示为 (1) 当 σ < σ s 非饱和黄土的结构未发生破坏时 σ = EAε A =σ p ( σ p 为摩擦组件 P 中的应力) = ε ε A (2) 当 σ > σ s 形但未破坏时

低含水率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及抗剪强度

低含水率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及抗剪强度

Abstract: After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additional internal pressure, it is shown that the general suction consists mainly of the capillary suction and the additional internal pressure, and the effective stress should be decomposed into two parts: one caused by the general suction, and the other caused by the gravity and other external loads. Based on these concepts, we obtained a relation between the general suction and the shear strength for the unsaturated soil with low water content, and consequently a satisfactory explanation to the important experimental phenomenon of the unsat2 urated soil that the shear strength increases non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general suction. Ke y words: unsaturated soil; capillary suction; additional internal pressure; effective stress; shear strengt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1)
3 3 3 3 θ u 为 未 冻 含 水 率 ( 包 括 液 态 水 与 汽 态 水 ) , cm / cm ; θ 为 液 态 水 含 量, cm / cm ; θ i 为 含 冰 量,
cm3 / cm3 ; t 为时间,s; z 为空间坐标,cm,向上为正; ρ i 为冰密度, kg / m3 , 取 931 kg / m3 ; ρ w 为液态水密
2 土壤含盐量的线性关系( R = 0. 999 ) 。 1. 3 HYDRUS1 D 模型冻融模块
1. 3. 1
水流运动方程改进 HYDRUS1D 采用修正后的 Richards 方程计算非饱和水流运动,该方程考虑了汽态、 液态及固态 ( 冰 ) 的 运动或变化过程,并耦合了温度对水分运动的影响 ,公式如下: θ u ( h ) ρ i θ i ( T ) h T h T - S + = K ( h) + K Lh ( h) + K LT ( h) + K vh ( θ) + K vT ( θ) t ρw t z Lh z z z z 式中
摘要: 为研究土壤冻融过程中不同地下水位对土壤的补给规律 , 在室内进行了两组不同地下水边界条件下的土柱 冻结试验: A 组无地下水补给,土柱高度 60 cm; B 组地下水维持在距土柱表层 60 cm 深度处。土壤在冻结过程中水 分及盐分均呈向上运移趋势 ,稳定浅地下水补给会加剧水分及盐分向上运移 , 造成上层土壤盐分的聚积 , 影响土 1D 冻融模块对不同地 壤剖面的热量平衡,引起剖面温度的重新分布 ,从而减缓冻结锋的推进速度 。运用 HYDRUS下水埋深( 0. 5 m,1. 0 m,1. 5 m,2. 0 m,2. 5 m) 情况下冻结过程中水分运移规律进行了模拟 。 模拟结果表明: 累 积补给量在埋深小于 1. 5 m 时随埋深增加而有所增加 ,而当地下水埋深大于 1. 5 m 时,累积补给量随着埋深增加而 有所减小,甚至保持不变。 1D 关键词: 冻土; 地下水埋深; 水热运移; 补给规律; 耦合模型 HYDRUS中图分类号: S152. 73 文献标志码: A 6791 ( 2014 ) 01006009 文章编号: 1001-
土壤冻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了水分的相变、水分及盐分的运移以及热量的传输等一系列过程 , 而 且每一过程之间都有着相互耦合的关系 。 根据土壤冻融过程中水热盐耦合运移的机理, 建立了一些数值模 型,雷志栋等
[12 ]
在冻土水热迁移基本方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冻土水热耦合方程 , 该模型原理简单, 只考虑
[3 ]
了水热的耦合,未考虑盐分的运移。 郑秀清和樊贵盛
则在 Harlan 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冻融土壤一维水热
[4 ]
耦合运移模型,模型中考虑了简单的盐分对流弥散机理 。 Flerchinger
则在考虑盐分对水热迁移影响的基础
[5 ]
残茬土壤系统中水热迁移的数值模型 ,并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Hansson 等 上建立了积雪-
5 水结冰潜热,近似为 3. 34 × 10 J / kg。左边第 1 项为能量改变,第 2 项和第 3 项分别代表冰及水汽潜热改变。 右边 5 项分别代表土壤热传导项、液态水流动引起的显热对流项、水汽扩散引起的显热对流项、水汽扩散产
· ℃ ) ; q l 为液态水通量, m / s 。 C p 为土壤 生的潜热项及根系吸水相关的源汇项 。λ ( θ) 为土壤热导率,W / ( m
表1
粒径分布 / % < 2 μm 4. 6 注:
*
土壤物理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力性质参数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 θr 0. 087 6 θs 0. 439 5 α 0. 008 7 n 1. 470 0
Table1 Soil physical and hydraulic properties
容重 / (g · cm - 3 ) 1. 5 渗透系数 / ( 10 - 5 cm·s - 1 ) 5. 51
q v 为水汽通量,kg / ( m2· s - 1 ) ; D v 为土壤中水汽扩散度,m2 / s; H r 为相对湿度, % ; ρ' v 为饱和水汽密
2 ~ 50 μm 60. 0
> 50 μm 35. 4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用 van Genuchten 模型表示。
本试验土柱装置采用内径为 20 cm,厚度为 8 mm 的分段式有机玻璃柱, 每段 20 cm, 共 80 cm, 上面 60 cm 填装试验土样,下面 20 cm 为砂卵石反滤层。 有机玻璃柱下端设置于马氏瓶连接口, 以方便在实验过程 中通过马氏瓶维持固定水位。 柱壁每隔 10 cm 设置一排 TDR 水分探头及 PT100 温度探头插孔, 用于冻结过 3 程中液态含水率及温度的实时获取 。土样按干容重 1. 5 g / cm 进行分段填装,每 5 cm 为一层,压实后层间打 毛,以保证层间良好接触并严格控制各层密实度 。填装完成后,将土柱在室温条件下静置 1 d, 以保证土柱 连续均匀。土柱四周用保温材料进行保温处理, 防止侧向发生热交换。 试验采取上端控温, 控温装置为 XT5704LTR40 型号的恒温液浴循环装置,实验开始后, 将整根土柱放置于恒温箱中 ( 箱内温度为 5℃ ) , 待 土柱温度与恒温箱温度比较接近后 ( 1 d 后) ,从上端冻结,冻结温度设置为 - 15℃ 。 1. 2 试验方法 试验分为 A、B 两组, A 组土柱填装高度为 60 cm, 下端无地下水补给, B 试验土柱填装高度同样为 60 cm, 在底端通过马氏瓶与土柱连接将地下水位稳定维持在距土柱表层 60 cm 处。冻结试验开始后,打开 B 组马氏瓶进行水分补给,每隔 6 h 进行一次水分及温度数据的读取, 并记录马氏瓶水位。 试验进行 3 d 后, 停止冻结并分层取样。取样时,表层 20 cm 范围内每 2 cm 取一组样, 下层则每 5 cm 取一组样, 为保证取样 均匀,每一深度在土柱截面不同位置取 3 个平行样。通过烘干法测定土样的总含水率 ,并用电导率仪测定土 壤浸提液电导值( 土水比 1∶ 5 ) 。在实验开始前,对电导率仪进行标定, 拟合得到土壤浸提液电导值 ( EC e ) 与
1D 对 HYDRUS-
模型进行了修改,考虑土壤冻融过程中水热耦合,研究了路基冻融过程中水热运移规律 。 然而,野外试验观测发现,在冻融过程中水、热及盐分的运移具有很强的耦合关系 ,尤其是在地下水位 较高情况下( 如秋浇后立即封冻, 造成地下水位在冻结初期保持较高水平 ) , 水分、 盐分及热量的运移规律 [67 ] 。目前的试验及模型在研究冻土时 ,很少有详细考虑地下水埋深对冻融土壤水热盐耦合运移 就更为复杂 规律的影响,尤其是在浅地下水埋深情况下地下水对上层冻融土层的补排规律及影响
3 K - 1 ) ,为土壤中各相成分( 固相 C n 、液相 C w 、汽相 C v 和冰相 C i ) 的热容之和,C p 可表达 体积热容,J / ( m · 如下:
Cp = Cn θn + Cw θu + Cv θv + Ci θi
( 5)
方程( 1 ) 中,未知项为土壤汽态水含量 θ v 和含冰量 θ i ,而汽态水含量 θ v 可根据 Fick 定律获得,即 θ v ( T ) 1 q v ( 6) = t ρ w z qv = - Dv 式中 dHr ρ' dH r dT v = - D v ρ' - ξD v H r s v dz dz dz ( 7)
0327 ; 网络出版时间: 20131130 收稿日期: 2013: http : / / www. cnki. net / kcms / detail /32. 1309. P. 20131130. 1544. 020. html 网络出版地址 基金项目: “十二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 ( 2011BAD25B07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51279142 ) 作者简介: 吴谋松( 1989 —) ,男,河南信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壤水热盐运移方面研究 。 Email: mswu027@ sina. com mail: jshuanga@ public. wh. hb. cn 通信作者: 黄介生,E-
第 25 卷 第 1 期 2014 年 1 月
水 科 学 进 展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Vol. 25 , No. 1 Jan. , 2014
不同地下水补给条件下非饱和砂壤土冻结试验及模拟
吴谋松,黄介生,谭 霄,伍靖伟
(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2 )
3 3 -1 度,kg / m ,取 1 000 kg / m ; h 为压力水头,cm; T 为温度,K; S 为源汇项,s ,通常为根系吸水项。 方程右端前 3 项分别为水头梯度、重力及温度梯度作用下的液态水运动 ,后两项分别为水头梯度及温度
梯度作用下的汽态水运动。K Lh 、K LT 、K vh 和 K vT 分别为水势作用下的液态水力传导度 ( 冻土中为 K fLh ) 、 温度 作用下的液态水力传导度、水势作用下的汽态水力传导度和温度作用下的汽态水力传导度 。 K vh 和 K vT 的计算 5] 。 过程参照文献[
(
)
( 3)
h 为水头,m; G wT 为放大因子,取 G wT = 7 ; γ 为土壤水表面张力,γ = 75. 6 - 0. 142 5 - 2. 38 × 10 - 4 T2 ,
[
]
( 4)
式中
3 3 6 θ v 为汽态水含量, cm / cm ; L0 = L w ρ w , L w 为水汽化潜热, L w = 2. 501 × 10 - 2 369. 2 T, J / kg; L f 为
第1 期
吴谋松,等: 不同地下水补给条件下非饱和砂壤土冻结试验及模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