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5、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36张PPT)

甲午 中日 战争
原因: 日本的侵略扩张政策
经过: 黄海战役—威海卫战役 结果: 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 (一厂、二亿、三地、四口) ①赔款②割地③增开通商口岸④设工厂
影响: 它大大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半殖 民地化程度。
材料一 下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 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
2、 主要内容
(内容:一厂、二亿、三地、四口)
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进一步向内地深入
苏州
汉口
上海
重庆
沙市
杭州 宁波 福州
广州
厦门
项 《马关条 《南京条约》不同 影响

割 地
约辽东》半岛、澎
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想一想?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 为什么会战败?
材料一:
战前,清政府不作认真准备,战争 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自保”的方
针,贻误战机。
避战,避战,
坚决的避战!
材料二:在西太后的心目中,颐和园比海军
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
三 军
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寿
黄海大战后,实力尚存。由于李鸿章消极避战,言“如违令出 战,虽胜亦罪”。致使北洋舰队失去战机。广大爱国官兵虽誓 死抵抗,但终难挽回败局。日本取得了黄海的制海权。
旅顺惨案
旅顺大屠杀:全城两万余人,仅为日军清理尸体的36人幸免。 美国报纸评论说:『日本国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
(2)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20张PPT)

日军在旅顺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日军“缚数华人于一 处,鸣枪肆击,复以利刃乱剁,直至体无完肤始已”。全城 约有一万八千余人被杀,幸免于难者仅36人。为了掩盖他们 的罪行,将被害者的尸体集中火化后埋葬,用木牌写上“清 国将士阵亡之墓”,借以欺骗世界舆论。
旅顺大屠杀
慈禧:哪管国家兴 亡 , 生日非过 不可。“万寿无疆, 普天同庆;三军败 绩,割地求和。”
——割三地
②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开四口
③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④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等。
——允设厂
——赔二亿
近 代 中 国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甲午战争(1894—1895年)
《马关条约》 《南京条约》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 割地增多,进一步破 1.割香港岛给英国; 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 坏中国领土主权。 2.赔款2100万元; 日本; 3.开放广州、上海、 赔款增加,加重 2、赔偿日本白银 2亿两; 厦门、福州、宁波为 人民负担。 通商口岸; 3、增开沙市、重庆、苏 侵略势力深入到 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中国内地。 4.英国进出口货物应 交纳的关税税率,必 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 开设工厂等。 须和英国协商。 资本主义的发展。
再看军队士气,。据说日本有一个小兵出征,他妈这 么跟他说,这一仗打完了,我希望在靖国神社看见你。 言下之意就是没指望你活着回来。平壤之战,清军的 统帅卫汝贵的老婆给他写的家信,被日本人缴获,等 在日本军中的报纸上。卫汝贵的老婆给他写的信使, 老爷春秋58岁了,咱家有钱有地,上战场千万别玩命, 能跑就跑。
落后就要挨打!
甲午战争博物馆(山东威海刘公岛 )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引言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1.朝鲜问题:19世纪末,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请求清政府出兵援助。

日本趁机派兵进入朝鲜,企图占领朝鲜并侵略中国。

2.清政府的态度:清政府内部存在严重的政治腐败和军事无能,对日本的侵略行径采取了消极的态度,导致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3.国际形势: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三、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1.丰岛海战: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在丰岛海域偷袭中国运兵船,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海军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抵抗,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2.平壤战役:1894年9月,日军分四路围攻平壤。

清军左宝贵等将领英勇抵抗,但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和战略计划,最终平壤失陷。

3.黄海海战: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激战。

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等英勇抵抗,最终全军覆没。

4.辽东半岛战役:1895年初,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包围威海卫。

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

5.马关议和:1895年4月,清政府派李鸿章赴日本马关议和。

李鸿章在谈判中尽力争取国家利益,但最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四、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与影响1.割地赔款:根据《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并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这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和财政困难。

2.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后,俄国进一步租借旅顺、大连等地,英国强租威海卫和新界等地,法国租借广州湾等地。

美国则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利益均沾。

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同步练习1.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中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A.战争爆发于1894年,最终签订了《北京条约》B.黄海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C.威海卫战役中,南洋舰队全军覆没D.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2.“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这是19世纪末一位民族英雄的豪言壮语。

这位民族英雄是()A.林则徐B.关天培C.左宗棠D.邓世昌3.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伤感是因为()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4.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

”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A.舰船数量的劣势B.洋务运动的贡献C.甲午战败的原因D.维新变法的成效5.外国列强能够在重庆开办工厂,这一现象始于下列哪一条约()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

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7.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地图,与图一相比,我们从图二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中国的近代历史开始了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8. 下边这幅漫画是十九世纪末一位爱国者画的,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共32张PPT)
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的 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 “势力范围” 享有均等的贸易机 会机会。 影响: “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
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 矛盾。
本课小结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2、战争的经过: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内容 2、影响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2、各国在华强租海湾和划分 “势力范围”情况表 3、美国门户开放:
全琫准( 1854年~1895年),是朝鲜西南部全罗道古阜郡人,自小生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他, 深刻地体会到朝鲜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对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认识到推翻朝鲜统治阶级的腐朽 统治的必要性,很早就萌发了反抗的意识。
1894年在朝鲜境内爆发的由东学道领袖全琫准领导的反对朝鲜王朝封建统治、反对帝国主义瓜分 侵略的农民起义。由于这次起义是打着东学道的旗号,并以东学道徒为核心,而统治阶级多称呼 其为“东学党”,因而历史上又称之为东学党起义。
日方保存的《马关条约》
可见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签名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被迫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丧权辱国的中
日《马关条约》。
割地 赔款 通商 设厂
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危害
主要内容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
为通商口岸
课堂练习:
1.翻阅《中国近代史》时,看到某不平等条约的一段文字: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近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可
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你推断这段文字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C
2.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生这样的感慨:

八上历史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八上历史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5、洋务运动起到什么作用?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抵制作用
第5课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甲午中日战争与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导学提纲: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 2.甲午中日战争中主要战役及相关人物? 3.《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内容、影响? 4.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表现为哪些方式?
日本

甲午中日战


争爆发

.
丰岛海战
清朝藩属国示意图
朝鲜高宗李熙 光绪帝
(东学党起义) 支 援 朝鲜 求助
中国
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 标志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甲午中日战争:旅顺大屠杀
主要战役
战况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中日两国正 式宣战
平壤失守 战火至华
丧失黄海制 海权
占旅大 旅顺大屠杀
清王朝 腐朽的 封建专 制制度
(根本原因)
日本处 于资本 主义上 蓄 谋已久 战事准 备充分
破浪乘风过马关,春帆楼外夕阳斑。——许世英
日本马关春帆楼
李鸿章 伊藤博文
马关媾和谈判图
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
1895年3月24日,小山丰太郎在李 鸿章乘坐轿子出行时,用手枪 击中其左脸。李鸿章遇刺后大喊 “此血可以报国矣。”
1894-9-中旬
威海卫之战
1895-初
1天
平壤战 役
平壤战役
1894-9-中旬1小时
丰岛海 战
丰岛海战
1894-7-25
威海卫之战
丁汝昌

历史八上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历史八上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黄海大战
有此
时间:1894年9月17日 作战双方:北洋舰队—— 联合舰队 结果:中国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公日 足漫 壮挥 海天
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军下
致 远
威泪 民族英雄邓世昌 。 ,

36
辽东战役
1894年10月下旬,清军除聂士成部外大部溃逃, 日军占 领九连城、大连、旅顺。
骨蒙评 仅旅 之文论人为顺 怪明说幸日全 兽皮:免军城 。肤『。清两 』具日美理万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新课导入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新课讲授
一.甲午中日战争
放 影响: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

上的矛盾
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和强租海湾情况表
国别
“势力范围”
割占或租借地
德国
山东
强租胶州湾
俄国
长城以北和新疆
强租旅顺、大连
法国
广东、广西和云南
强租广州湾
英国
长江流域
强租“新界”、威海卫
日本
福建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课堂小结

朝鲜东学党起义

背 日本蓄意发动战争
野本国尸余 蛮国报体人 筋为纸的,
美国驻华使馆武官欧柏在一份报告 中记述了旅顺大屠杀:“我亲眼看见 诸多尸体,他们的手是缚在背后的。 我曾经看到许多伤痕累累,显然是被 刺刀杀死的尸体而且我可以确定,他 们是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被害的。”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件八年级历史上册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件八年级历史上册
教训: 落后就要挨打!
启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 推进军事现代化。
甲 午 争中 日 战
课堂总结
原因
根本原因
日本蓄谋已久,企图征服朝鲜、侵略 中国,称霸世界
直接原因 1894朝鲜东学党起义
过程
时间:1894——1895 主要战役:
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
丁汝昌
威海卫战役中,北洋水师 提督丁汝昌宁死不降,最 后,自杀殉国。
威海卫之战,北洋海军 全军覆没。
读一读
材料一: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 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材料二: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 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 虽胜亦罪”。
致远舰直冲敌舰
致远舰部分官兵
甲午中日战争过程(1894—1895年)
主要战役
辽东半岛战役
花园口
辽东半岛战役
1894-10
黄海海战
1894-9-中旬
平壤战役
1894-9-中旬
清末名将,
其指挥的土城
子阻击战是甲
午战争爆发以
来清军的一次
重大胜利。
徐邦道
(1837-1895)
1895年病逝
于军营。
丰岛海战
美国“门户开放”
时间: 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 放”的照会
内容: 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 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享有均等贸易的机会
影响: 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了我们什么教训?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 有什么借鉴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共32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共32张PPT)
国力逐渐强盛。但因国内市场狭小和社会矛盾尖 日本“大陆政策” 锐,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 满蒙 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中国 台湾 朝鲜 日本
亚洲乃至全世界
1894年春,朝 鲜爆发东学党农民 起义,朝鲜政府请 求清政府派兵协助 镇压。日本也赶紧 以保护本国侨民为 理由,向朝鲜派兵。
材料4: 慈禧太后对海军既不了解,也没 有特别的关心,她在北洋水师成军后,开始 修建颐和园,为60岁生日准备庆寿,耗用银 两1000万两,北洋水师资金匮乏,7年只增添 了1艘新舰,而日方在此期间添了7艘主要军 舰。 材料5:平壤战役时,驻守平壤的清军执 行李鸿章“先守定局,再图进取”的命令, 贻误战机。日军分路围攻平壤时,清军回族 将领左宝贵亲临城头指挥战斗,中弹牺牲。 清军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走。日军占领平壤。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 赔款二亿两白银 开放长江流域4个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 的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影响: 1.世界: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中国: (1)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2)民族意识初步觉醒,各阶层掀起救亡图 存的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中日兵力大比拼:
甲午中日战争
材料2: 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 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 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 材料3:日方明治天皇,一方面协调国 会,为海军增加购舰资金,一方面节约宫 内费用,带头向海军捐款,文武官员在三 年内,捐出薪金的十分之一,建造军舰。 在天皇的感召下,全国富豪纷纷捐款,使 海军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很大支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国耻永不忘
六、威海卫战役
1895年初,日军水陆两路进攻北洋 舰队基地威海卫。丁汝昌请求突围, 李鸿章不准。北洋舰队困泊港内,腹 背受敌。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 全军覆没。丁汝昌自杀殉国。
停泊在威海卫的北洋舰队
日军的进攻
威海卫
阅读以下材料,思考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材料一: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 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材料二: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 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 虽胜亦罪”。 材料三:战争以如此结果收场,李鸿章不禁老泪纵横。其实李鸿章 了解中日海军的实力对比,并不主张开战。在甲午战争初期,李鸿 章曾上了《覆陈海陆兵数》的奏折,其中说:“自光绪十四年后, 并未添购一船。操演虽勤,战舰过少。”
四、黄海大战
致 远 舰
民族英雄邓世昌
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重创日舰。致 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
黄海海战
邓世昌坠入海中,他
此 日 漫 挥 天 下

有 的随从将救生圈给他,被
公 他拒绝。他的爱犬衔住他
足 壮
的手臂不让他下沉,他把
海 狗推开。狗又衔住他的发
军 威
辫不放。邓世昌望海长叹,
沦丧,刺激了列 列强进一步控
强瓜分中国的野 制中国的财政
心。
经济。
使列强的侵略 势力深入中国 内地。
严重阻碍了 中国民族工 业的发展。
“瓜分”中国的狂潮
一、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 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 费”。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共22张PPT)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共22张PPT)

认识 商品输出阶段
资本输出阶段
1.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2.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甲午战争:战败的原因
慈禧:哪管国家兴 亡 ,生日非过不可。 “万寿无疆,普天 同庆;三军败绩, 割地求和。”
明治天皇:以饿肚皮 的精神,一天只吃一 餐饭,鼓动着他的臣 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 的最后一个铜板。
直接原因: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为日本发动战 争提供了借口。
仓促应战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中 1丰岛海战 日双方正式宣战 左宝贵牺牲, 叶 2平壤战役 志超弃城逃跑

第一阶段


政 府
第二阶段
3黄海海战
邓世昌等牺牲,双 方损失相当。
本 攻
4辽东战役 旅顺、大连失陷,日军
屠杀中国居民
5威海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门户开放
1.为什么美国要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美国为了弥补因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而失去在中国 划分势力范围的机会。 2.“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门户开放”政策,实质美 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取得的特权,同时要 国政府企图用 “机会均等”的 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以及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 手段,缓和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 等的利益和机会。 让美国有机会插足别国的租借地 和势力范围之内,保证中国市场 3.“门户开放”政策为什么被各国接受? 对美国资本和商品的自由开放。 由于列强在华争夺激烈,谁也无力独占中国。美国实力 上升,并承认其他列强在华特权。 4.“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有何影响? 从此,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日益扩大。
三、瓜分中国狂潮
割占和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国别 割占和强迫租借的地区 势力范围
德国 俄国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__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42张ppt)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__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42张ppt)
战争赔款
0.37亿 0.86亿
2.3亿
日本战争获益
3.4亿
日本年财政收入 0.4亿 危害:政府财政不堪重负,更加重人民负担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中日《马关条约》
1.割辽东半岛、台湾全 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 两。
3.开放沙市、重庆、杭 州、苏州为通商口岸。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第二阶段 (1894.101895.初)
辽东地区 山东半岛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平壤失守 战火至华
丧失黄海制海权
占领大连、旅顺 旅顺大屠杀
左宝贵 邓世昌 徐邦道
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丁汝昌
合作探究:
中国是人口大国,有4亿人口,有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日本是小国,只有29万军队,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 争。可是,为什么最终清政府还是失败了呢?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朝鲜东学党起义
日 战
丰岛海战
争 与 瓜
经过 平壤战役、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中 国
结果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的签订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影响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随堂演练
1.甲午中日战争中,率致远舰冲向日舰,最后壮烈牺牲
B 的中国将领是:
A.丁汝昌 B.邓世昌 C.左宝贵 D.叶志超
撞击巡洋舰 炮舰
1350 430
2400 350
15
18
3
135
林履中
英国
10
3
-
55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3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34张PPT)
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4-1895
一.甲午中日战争
战争爆发的背景
日本
增 资本主义发展 需要殖民地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兵 (1894 -1895) 支 援 助 对 针
朝鲜
中国

战争爆发的背景
日本:“大陆政策”的出台(根本原因)
中国:积贫积弱,“避战求和”(可乘之机)
朝鲜:东学党起义(直接原因)
材料一 1911年被清政府视为叛党的梁启超曾夜泊马关,在 春帆楼感慨万千,遂写下“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 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的诗句。 材料二 丘逢甲曾作《离台诗》二首,其一为:“宰相有权 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做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 然。” (1)据材料一,说说“十七年前”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伤心地” 因何事而让国人伤心? 甲午中日战争 ; 《马关条约》的签订 (2)据材料二,宰相指的是谁?所割之地有哪些? 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李鸿章 (3) 台湾的“割离” 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军备废弛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 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形。
《马关条约》内容:
割三地 ——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
湖列岛给日本
赔二亿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开口岸 ——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
商口岸
允设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岛及附属岛屿
影响
割地
香港岛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 巨额赔款使清朝丧失财 政独立,大量举借外债, 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是把中 赔款 2100万银元 二亿两白银 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 国的财政和经济。 国变成半殖民地社会的极为重要的步 上海、广州、 重庆、沙市、 新口岸和内河新航线的开 骤,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 辟,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开商埠 福州、厦门、 苏州、杭州 深入到中国内地。 宁波 加深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自主学习】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如何?2.北洋舰队是如何全军覆灭的?3.《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什么?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道:“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你知道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吗?(情境式导入)播放电影《甲午风云》片段。

教师讲述: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1.阅读教材P24第一段,思考:(1)这次战争是谁挑起的?挑起战争的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答案提示:(1)日本。

目的是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2)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活动一阅读教材P24~P26,并结合《甲午战争形势示意图》,思考:(1)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战争中的几次重大战役。

历史八年级上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历史八年级上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3、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致远舰直冲敌舰 致远舰部分官兵
邓世昌














生于1849年,卒于1894 年,近代 著名海军将领,祖籍广东番隅,黄海 海战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 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为国捐躯。
1895年4月,清战败,
被迫签订 中日《马关条约》
中国是人口大国,有4亿人口,有军队95万,
国别
割占和强迫租借的地区
势力范围
德国 俄国
强迫租借胶州湾 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
山东 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 英国 日本
强迫租借广州湾 强迫租借“新界”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广东、广西和云南 长江流域 福建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从此以后,美国在 中国的侵略势力一天天膨胀起来。
时间: 1899年

国 “ 门
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
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时间:1895年 双方:清政府:李鸿章
南京条约 日本:伊马关藤条约博文
影响
割地 香港岛
2100
赔款
万银元
广厦
开商 埠

宁上
辽东半岛、台湾全
岛及所割有地附属增各多岛
屿、澎湖岛
二赔亿款两增白加银
5.哪次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
的狂潮(C)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后作业:
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 外国在中国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 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 有何不同?

统编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统编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原因 (1)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强大起来。 (2)日本早就制定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大陆政 策”。 (3)朝鲜爆发起义为日本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 (4)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刺激了日本的侵略欲望。
爆发:1894年,日本利用朝鲜爆发起义之机, 派遣大批日军入朝挑起战端,中日战争正式爆 发。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故称这次战争为 “甲午战争”。
1.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 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 湾。”诗中的“往事”指的是哪次战争的失败?( C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面三幅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 他们为国立功的先后顺序是( C )
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故称这次战争为“甲午战争”。 (4)、中日95年4月
致 民族英雄邓世昌
作战双方:北洋舰队—— 联合舰队


邓世昌语录
邓世昌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 事,有死而已。”
李鸿章
1823.2.15~ 1901.11.7
安徽合肥东乡
《马关条约》签订情景
桌对面右起:日本内阁总理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 内阁书记官伊东。背向左起:参赞马建忠、参议李经方、 钦差大臣李鸿章、参赞罗丰禄、参赞伍廷芳。
( 3 )、双方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
1841.10.16~1909.10.26 内阁总理大臣(首相)
(1)、三国干涉还辽
俄国出于侵略中国(维护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利益)、谋 取太平洋霸权的目的,联合德、法两国的驻日公使于1895年 4月23日(清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九日)照会日本,“劝 告”日本放弃辽东半岛。同时,三国纷纷把军舰开到日本附 近海面进行威胁。在俄国东部的西伯利亚总督也已集合了5 万人,随时准备出动。日本经过8个月的侵华战争,已十分 疲困,一时无力对付三国。日本政府决定让步,5月4日,日 皇宣告接受三国劝告,放弃对辽东半岛的永久占领,并乘机 向中国勒索大量“偿金”。最后经俄、德、法三国议定退还 辽东半岛的偿金为3000万两.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件历史八年级上册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件历史八年级上册

中日战争爆发 平壤陷落
日军夺取制海权 日军旅顺大屠杀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年): (1)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__台__湾__全__岛__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 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__重__庆__、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 岸_开__设__工__厂___等。 (2)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__半__殖__民__地__化__程度。 3.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__俄__国__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 向中国索取3 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2)出现: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__瓜__分_中__国___ 狂潮。
1871-1894 16
4 829
【解析】图表内容反映了列强在华投资自 1895-1913 136
103 153
1894年以后迅速增长,其原因是《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从此,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动力和掠夺原材
料,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4.“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美国):承认各国在中国的“__势__力__范__围__”和既得特权,同时 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易错字】邓世昌、丁汝昌、澎湖列岛、商埠、旅顺
【建思维】
基础 必练
1.下图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部分叙述。这段话叙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 ( C ) A.背景和人物 B.方式和影响 C.时间和目的 D.方式和人物 【解析】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 重要步骤。1894年,日本趁朝鲜东学党起义之际,出兵朝鲜,接着又发动了侵华 战争。因此图片表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和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 洋务运动时期 • B.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 C.鸦片战争时期 • D.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 6.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 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内容部的腐败 B.局限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外国势力的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 7、纪录片《复兴之路》中有这样一段 话:“以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 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 清政府主导的自 救探索开始了...“第一次”“自救探索”的 进步作用是( ):
• 清末诗人丘逢甲的这首《春愁》写于( ):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 B.《北京条约》签订后 • C.《马关条约》签订后 • D.《瑷珲条约》签订后
6、《马关条约》的签订表明“外国资本主义对 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主要是 因为( ):
A.它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
B.它便利了日本以朝鲜为跳板,大举向中国东北 扩张经济势力
• “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 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揺……
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 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 3、学者葛兆光说过:“(甲午中日战争战败)
• 这种深入心脾的忧郁激愤心情和耻辱无奈 感觉,大约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从不曾有过 的。” 在这次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澎湖列岛给日本
• 8、中日《马关条约》是继中英《南京条约》 签订以来,对中国造成严重危害的不平等 条约之一。《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南京 条约》的内容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
• A.割占中国领士面积大 • B. 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多 • C.索取的赔款数额大 • D.列强获得在华投资设厂的特权
• 9、下图为张同学在学习《马关条约》的影响时所 做的课堂笔记,但笔记内容不够完整,请你帮他对 该内容做进一步的完善。
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便利了列强对
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今天的招商引资则是
在中国政府充分行使主权的情况下,主动
利用外资来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双赢 互惠的。
学以致用
• 1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最终目的是(c ):
A.征服朝鲜B.侵略中国C.称霸世界 D.炫耀 武力
• 2.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
•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刺激了帝国主义 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列强在对华商品输出同时, 设立银行,兴修铁路,开矿办厂,进一步扩充在中 国的经济势力。帝国主义还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开始遭到破坏
• B.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 4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三、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 度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两万多)
时局图
时局图
• 1、虎—— 英国——占长江一带 • 2、 肠(蛇)——德国——占山东地方 • 3、蛤蟆——法国——占广东广西云南地方 • 4、太阳——日本——占福建地方 • 5、鹰—— 美国——飞来分食 • 6、北极熊——俄国——我国北方
• “洋务运动”下列选项与该主题直接相关 的有( ):
• ①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
• ②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 ③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等
• ④建成了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
A、❶❷❸
B、❶❷❹
C、❶❸❹
D、❷❸❹
• 5、 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中国近代海军最早创建于( ):
• 10、下列结论与史实不相符的一项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B 第二次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 鸦片战争 深
C 太平天国 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
运动
侵略势力
D 洋务运动 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近代化运动
一.甲午中日战争
• 1、原因: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
三.瓜分中国狂潮
• 一、瓜分中国的狂潮:
• 1、契机(序幕):三国干涉还辽
• 2、表现:❶抢夺利权、❷强租海港、

❸划分势力范围
• 二、“门户开放”政策(美国)
• 1、原因:
• 2、时间:
• 3、内容:
各国在华强租海湾和划分 “势力范围”情况表
国别 强租海湾及地区
德国 沙俄 法国
胶州湾 旅顺和大连 广州湾

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
• 2、经过、时间:1894年
• ❶、丰岛战役:
• ❷、平壤战役:
• ❸、黄海大战(大东沟海战):
• ❹、辽东战役:
• ❺、威海卫战役: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时间:1895年 李鸿章同日本
• 内容:
• 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

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 2、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势力范围” 山东 长城以北和新疆 广东广西和云南
英国 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 长江流域 区和附近岛屿,威海卫
日本
福建
分析:
• 问题: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 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 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两者之间有 什么不同?
• 答案:

清政府是在丧失主权的情况下,被迫
• A.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 B.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
• C.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壮大
• 8、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 损失一千三百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
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 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 )
A.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B.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C.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D.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 作用
• 9、英国的枪炮使洋务派深刻认识到:“自强 之道,以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 学堂为先。”因此洋务派在各地创办外语 学堂和军事技术学堂。这些洋务学堂的
创办( ): •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B.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人侵 • C.建立起先进的工业化体系 • D.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 2、中国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洋务运动 的性质是( ):
• A.农民运动
B.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 C. 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 D.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 3、下列选项不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
• 事工业的是 ( ):
•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 C. 安庆内军械所
D.汉阳铁厂
• 4、某历史学习小组确定的学习主题是
• D.中国东北和西北共丧失了150 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 10、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
围”,中国处于被列强宰割和瓜分的危机
中。其中把山东作为“势力范围”的是( )
• A.英国
B法国
• C.沙俄
D.德国
• 11、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 A.美国
B.日本
• C.沙俄
D.德国
的地点是(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A.丰岛
B.大东沟
• C.旅顺
D. 威海卫
• 4、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 是( ):
• A.中国当时的国力衰弱,远远落后于日本 • B.清政府腐败无能 • C.清朝的避战,军队战斗力低下 • D.清朝的军事装备落后
• 5、“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 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五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

重点与难点
• 重点:

❶、甲午中日战争

❷、《马关条约》的内容
• 难点:

❶、《马关条约》的危害

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和美国的

“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复习提问
• 1.有人说,洋务运动跨出了中国向西方学 • 习的重要一步。能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 • 是( ): • A.开放通商口岸 • B.学习军事技术 • C.英国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它迫使台湾和祖国分离五十年,并刺激了列强 瓜分中国的野心
D.它使清政府大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 的财政经济
• 7、《马关条约》中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最为严重的一项是( ):
•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C.增辟通商口岸 • D.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