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建设中要用到的十大安全原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文化建设中要用到的十大安全原理
安全周期规律 安全状况的波动与安全工作力度的波动是反向运动: 安全状况平稳的时候,正是骄傲自满、松劲麻痹的时候; 安全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开始发愤扭转被动局面。 木桶原理 一个木桶盛水的多少(容量的保有值),不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所有木条长度的平均值,更不取决于最长 的木条,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条,取决于质地最差的木条。每个员工都是安全这个木桶中的一根木条,千 万不能成为最短、最差的。 堤坝原理 安全的堤坝是由众多因素构成的。任何细小局部的隐患,都会危及堤坝。严重的三违、隐患,是颠覆性 破坏性很强的堤坝行为。 球体斜坡原理 安全工作如同推球上坡。众人协力,推动力越大,球体上升越高。稍有懈怠松劲,球就下滑。 链条原理 大工业生产的连续工艺把管理者和作业者组合成协作劳动的群体,即环环相扣的链条。任何一个环节 断裂,都会危及上下链环以及整个链条。 场所移动效应 移动所带来的临时性,不可避免的滋生将就、凑合、侥幸等观念和行为。 伤疤效应 好了伤疤忘了疼,是普遍现象。有资格也很有必要接受教训的人,却不撞南墙不回头,不临深渊心不 惊,眼看伤疤不想疼。 暗箱效应 封闭的地下空间从事艰辛的劳动,很容易由疲劳、枯燥乏味而导致情绪的烦闷、压抑、波动、低落。有效 的现场监控、高频率的走动式管理、自觉的自觉保安和互保行为,都是关键的约束手段。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安全哲学 必然性和偶然性式矛盾对的对立统一体。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 性本身又始终服从于内部隐藏着的必然性,任何偶然的东西都是必然的。 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安全逻辑 安全工作有大量的必要条件,缺少了任何一项必要条件,安全都没有把握。所以,安全无小事,安全 工作永远无止境,永远不能骄傲懈怠。安全工作没有任何一项条件可以成为充分条件,因此,安全工作不 可顾此失彼。要有轻重缓急,但不能鄙视乃至 放弃任何一项安全工作。 三违分析 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合称“三违”。 误区之一,“三违”可以省力气、省时间、省材料、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误区之二,看不到自己的一次“三违”,一旦导致事故就是 100%的概率。 “三违”的主要心理特点是:侥幸、麻痹、懒惰、从众、强蛮、逆反、贪便宜。
2
安全行为模型描述了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经历的四个不同阶段(见图 1)。这四个阶段可概 括为:员工的安全行为处于①自然本能反应阶段;②依赖严格的监督;③独立自主管理;④互助 团队管理。该模型的建立是基于杜邦历史安全伤害统计记录,以及在这过程中公司和员工在当时 对安全认识的条件下曾作出的努力和具备的安全意识,是杜邦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化总结。 该模型表明,只有当一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处于过程中的第四阶段时,才有可能实现零伤害、零 事故的目标。应用该模型,并结合模型阐述的企业和员工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 可初步判断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所处的状态以及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浅谈现场安全评价工作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现场安全评价,分析了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了现场安全评 价工作开展的具体内容和重点,并结合安全评价咨询公司的实际工作实践情况,阐明了我国安全 评价工作的重要性,介绍了封闭式多维现场安全监控平台的运用和安全评价行业网络平台架构的
3
(6)个人得到承认——把安全视为个人成就。 第四阶段 互助团队管理 此时,企业安全文化深得人心,安全已融入企业组织内部的每个角落。安全为生产,生产讲 安全。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 (1)帮助别人遵守——员工不但自己自觉遵守而且帮助别人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 (2)留心他人——员工在工作中不但观察自己岗位上而且留心他人岗位上的不安全行为和条 件。 (3)团队贡献——员工将自己的安全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其他同事。 (4)关注他人——关心其他员工,关注其他员工的异常情绪变化,提醒安全操作。 (5)集体荣誉——员工将安全作为一项集体荣誉。 四、结论和建议 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工业伤害防止和员工安全行为模型是杜邦两百年安全文化建设实 践的理论化总结。应用该模型,可初步判断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所处的状态。该模型也表明, 只有当一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达到该模型中的第四阶段时,才有可能实现安全零伤害、零疾病、零 事故的目标。这也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一个企业安全文化的建成往往不是一躇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建成。在这过 程中,企业从高级至生产主管的各级管理层须对安全责任作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不在的有感领导。 每位员工不仅对自己的安全负责,而且也要对同事的安全负责。这种对个人和集体负责的概念, 连同以“任何事故都可预防”的信念为指导原则,坚信零伤害、零疾病、零事故的安全目标是可以 实现的。笔者深信,企业安全文化的建成,将对中国社会安全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型
本文以美国杜邦公司 200 多年来安全实例,历史数据和记录为基础,总结了其在企业安全文化建 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取得的成果。并以此为依据,应用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工业伤害防止 和员工安全行为模型,详细阐述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四个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发展阶段中企业各 级管理层和员工所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并就如何转变从高级管理层到员工的安全行为,加快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现企业安全零事故目标提出了建议。 杜邦公司成立于 1802 年,在公司建立的头 100 年中,其产品主要是以火药为主。100 年前, 公司的业务重心转向全球的化学制品、材料和能源等领域。在进入第三个百年时,杜邦又开始向能 更好地改善人们生活、以科学为基础的高科技领域开拓。在两个世纪的历程中,面对不断的变化、 创新和发现,杜邦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不变,这就是致力于安全、健康和环境、正直和具有高尚的 道德标准以及公正和尊敬地对待他人,使得其成为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的公司之一。今天,杜邦 的产品涉足于石油、化工、原料、材料、油漆、农业、食物与营养、保健、服装、家居及建筑、电子、交通 等工业和生活等领域,其属下企业遍于世界 6 大洲的 70 多个国家,近 80,000 名员工。2001 年总 收入为 247 亿美元,净收入 43 亿美元,在财富 500 家美国最大的工业/服务公司排行榜上名列第 70 位。 杜邦在公司生产业务不断发展的同时,其在职业安全和健康上也保持着卓越的表现。据 2001 年统计,其属下的 370 个工厂和部门中,80%没有发生过工伤病假及以上的安全事故,至少 50% 的工厂没有出现过工业伤害纪录,有 20%的工厂超过 10 年以上没有发生过安全伤害纪录。2003 年 9 月 9 日杜邦公司被 Occupational Hazards 杂志九月号评为最安全的美国公司之一。 一、杜邦安全管理的历史及其企业安全文化简介 杜邦公司早期火药生产过程的高风险性和生产中曾发生过的多次严重安全事故。使杜邦公司 的高层领导意识到,安全是当时公司能否生存的重要制约因素以及建立安全制度的必要性。杜邦 公司第一套安全章程创立于 1811 年,强调各级生产管理层对安全负责和员工的参与。特别是 1818 年杜邦历史上最严重的爆炸事故(爆炸中有 40 名工人丧生)发生以后,公司规定在高级管理层亲自 操作之前,任何员工不允许进入一个新的或重建的工厂,并进一步强化高级管理层对安全的负责 制。该制度演变为如今的高级管理层的“有感领导”。杜邦安全管理发展历史上其他几个重要表志 为:1912 年开始安全数据统计;1926 年成立安全与防火体系;19 世纪 40 年代提出了“所有事故 都是可以防止的理念”;19 世纪 50 年代推出工作外安全预防方案和安全数据统计。直至提出实现 零伤害、零疾病、零事故的目标。即从每一单位的设计、建造、施工、投产到维修,以至运输各环节, 全体人员均力求避免工伤意外的发生,以期达到零的纪录。并深信所有的职业伤害与疾病、安全和 环保事故,都是可以避免 的。此外也特别努力地推动员工非工作时间的安全。如今在杜邦,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SHE)被 认为是业务蓬勃发展的不可分离的一部分。SHE 的目标作为整个公司、各个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的 全面成功的关键因素而融入其企业战略和经营计划中。尤其是 200 年来安全管理中逐渐形成的企 业安全文化即:杜邦把安全、健康和环境作为其企业的核心价值之一,每位员工不仅对自己的安 全负责,而且也要对同事的安全负责。这种个人和集体负责的概念,连同以任何事故都可预防的 信念为指导原则,企业上下一致实现零伤害、零疾病、零事故的目标。其结果为杜邦在工业安全方 面奠定了领先地位,具有非凡的记录,并在安全管理方面享有全球的信誉。 二、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工业伤害防止和员工安全行为模型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组织和员工个人的特性和态度的集中表现,这种集合所建立的就是安 全拥有高于一切的优先权。在一个安全文化已经建立起来的企业中,从高级至生产主管的各级管 理层须对安全责任作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不在的有感领导;员工个人须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态度与 行为;而企业自身须建立起良好的安全管理以及对安全问题和事故的重要性有一种持续的评估, 对其始终保持高度的重视。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表明,一个企业安全文化的建成往往不 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不懈努力才能达到。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工业伤害防止和员工
安全评价0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的设备和生产工艺越来越自动化和复杂化这对于企业是一个进步更是一个挑战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给企业不仅带了更大的利润同时也带了更多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生产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技术专业性不强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操作不规范设备安全管理和使用不规范作业环境不符合要求消防布置和消防设施不符合要求等很多不利因素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企业留下较大的安全隐患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同阶段中企业和员工的安全行为特征 根据杜邦的经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同阶段中企业和员工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可概括如 下。 第一阶段 自然本能反应 处在该阶段时企业和员工对安全的重视仅仅是一种自然本能保护的反应,表现出的安全行 为特征为: (1)依靠人的本能——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反映是出于人的本能保护,没有或很少有安全的 预防意识。 (2)以服从为目标——员工对安全是一种被动的服从,没有或很少有安全的主动自我保护和 参与意识。 (3)将职责委派给安全经理——各级管理层认为安全是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经理的责任,他 们仅仅是配合的角色。 (4)缺少高级管理层的参与——高级管理层对安全的支持仅仅是口头或书面上的,没有或很 少有在人力物力上的支持。 第二阶段 依赖严格的监督 处在该阶段时企业已建立起了必要的安全管理系统和规章制度,各级管理层对安全责任作 出承诺,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往往是被动的,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 (1)管理层承诺——从高级至生产主管的各级管理层对安全责任作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不在 的有感领导。 (2)受雇的条件——安全是员工受雇的条件,任何违反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可能会导致 被解雇。 (3)害怕/纪律——员工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仅仅是害十白被解雇或受到纪律处罚。 (4)规则/程序——企业建立起了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但员工的执行往往是被动的。 (5)监督控制、强调和目标——各级生产主管监督和控制所在部门的安全,不断反复强调安全 的重要性,制订具体的安全目标。 (6)重视所有人——企业把安全视为一种价值,不但就企业而言,而且是对所有人包括员工 和合同工等。 (7)培训——这种安全培训应该是系统性和针对性设计的。受训的对象应包括企业的高、中、低 管理层,一线生产主管,技术人员,全体员工和合同工等。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各级管理层、全体员 工和合同工具有安全管理的技巧和能力,以及良好的安全行为。 第三阶段 独立自主管理 此时,企业已具有良好的安全管理及其体系,安全获得各级管理层的承诺,各级管理层和 全体员工具备良好的安全管理技巧、能力以及安全意识,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 (1)个人知识、承诺和标准——员工具备熟识的安全知识,员工本人对安全行为作出承诺,并 按规章制度和标准进行生产。 (2)内在化——安全意识已深入员工之心。 (3)个人价值——把安全作为个人价值的一部分。 (4)关注自我——安全不但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庭和亲人。 (5)实践和习惯行为——安全无时不在员工的工作中,工作外,成为其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
安全周期规律 安全状况的波动与安全工作力度的波动是反向运动: 安全状况平稳的时候,正是骄傲自满、松劲麻痹的时候; 安全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开始发愤扭转被动局面。 木桶原理 一个木桶盛水的多少(容量的保有值),不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所有木条长度的平均值,更不取决于最长 的木条,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条,取决于质地最差的木条。每个员工都是安全这个木桶中的一根木条,千 万不能成为最短、最差的。 堤坝原理 安全的堤坝是由众多因素构成的。任何细小局部的隐患,都会危及堤坝。严重的三违、隐患,是颠覆性 破坏性很强的堤坝行为。 球体斜坡原理 安全工作如同推球上坡。众人协力,推动力越大,球体上升越高。稍有懈怠松劲,球就下滑。 链条原理 大工业生产的连续工艺把管理者和作业者组合成协作劳动的群体,即环环相扣的链条。任何一个环节 断裂,都会危及上下链环以及整个链条。 场所移动效应 移动所带来的临时性,不可避免的滋生将就、凑合、侥幸等观念和行为。 伤疤效应 好了伤疤忘了疼,是普遍现象。有资格也很有必要接受教训的人,却不撞南墙不回头,不临深渊心不 惊,眼看伤疤不想疼。 暗箱效应 封闭的地下空间从事艰辛的劳动,很容易由疲劳、枯燥乏味而导致情绪的烦闷、压抑、波动、低落。有效 的现场监控、高频率的走动式管理、自觉的自觉保安和互保行为,都是关键的约束手段。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安全哲学 必然性和偶然性式矛盾对的对立统一体。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 性本身又始终服从于内部隐藏着的必然性,任何偶然的东西都是必然的。 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安全逻辑 安全工作有大量的必要条件,缺少了任何一项必要条件,安全都没有把握。所以,安全无小事,安全 工作永远无止境,永远不能骄傲懈怠。安全工作没有任何一项条件可以成为充分条件,因此,安全工作不 可顾此失彼。要有轻重缓急,但不能鄙视乃至 放弃任何一项安全工作。 三违分析 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合称“三违”。 误区之一,“三违”可以省力气、省时间、省材料、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误区之二,看不到自己的一次“三违”,一旦导致事故就是 100%的概率。 “三违”的主要心理特点是:侥幸、麻痹、懒惰、从众、强蛮、逆反、贪便宜。
2
安全行为模型描述了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经历的四个不同阶段(见图 1)。这四个阶段可概 括为:员工的安全行为处于①自然本能反应阶段;②依赖严格的监督;③独立自主管理;④互助 团队管理。该模型的建立是基于杜邦历史安全伤害统计记录,以及在这过程中公司和员工在当时 对安全认识的条件下曾作出的努力和具备的安全意识,是杜邦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化总结。 该模型表明,只有当一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处于过程中的第四阶段时,才有可能实现零伤害、零 事故的目标。应用该模型,并结合模型阐述的企业和员工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 可初步判断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所处的状态以及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浅谈现场安全评价工作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现场安全评价,分析了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了现场安全评 价工作开展的具体内容和重点,并结合安全评价咨询公司的实际工作实践情况,阐明了我国安全 评价工作的重要性,介绍了封闭式多维现场安全监控平台的运用和安全评价行业网络平台架构的
3
(6)个人得到承认——把安全视为个人成就。 第四阶段 互助团队管理 此时,企业安全文化深得人心,安全已融入企业组织内部的每个角落。安全为生产,生产讲 安全。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 (1)帮助别人遵守——员工不但自己自觉遵守而且帮助别人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 (2)留心他人——员工在工作中不但观察自己岗位上而且留心他人岗位上的不安全行为和条 件。 (3)团队贡献——员工将自己的安全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其他同事。 (4)关注他人——关心其他员工,关注其他员工的异常情绪变化,提醒安全操作。 (5)集体荣誉——员工将安全作为一项集体荣誉。 四、结论和建议 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工业伤害防止和员工安全行为模型是杜邦两百年安全文化建设实 践的理论化总结。应用该模型,可初步判断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所处的状态。该模型也表明, 只有当一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达到该模型中的第四阶段时,才有可能实现安全零伤害、零疾病、零 事故的目标。这也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一个企业安全文化的建成往往不是一躇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建成。在这过 程中,企业从高级至生产主管的各级管理层须对安全责任作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不在的有感领导。 每位员工不仅对自己的安全负责,而且也要对同事的安全负责。这种对个人和集体负责的概念, 连同以“任何事故都可预防”的信念为指导原则,坚信零伤害、零疾病、零事故的安全目标是可以 实现的。笔者深信,企业安全文化的建成,将对中国社会安全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型
本文以美国杜邦公司 200 多年来安全实例,历史数据和记录为基础,总结了其在企业安全文化建 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取得的成果。并以此为依据,应用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工业伤害防止 和员工安全行为模型,详细阐述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四个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发展阶段中企业各 级管理层和员工所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并就如何转变从高级管理层到员工的安全行为,加快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现企业安全零事故目标提出了建议。 杜邦公司成立于 1802 年,在公司建立的头 100 年中,其产品主要是以火药为主。100 年前, 公司的业务重心转向全球的化学制品、材料和能源等领域。在进入第三个百年时,杜邦又开始向能 更好地改善人们生活、以科学为基础的高科技领域开拓。在两个世纪的历程中,面对不断的变化、 创新和发现,杜邦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不变,这就是致力于安全、健康和环境、正直和具有高尚的 道德标准以及公正和尊敬地对待他人,使得其成为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的公司之一。今天,杜邦 的产品涉足于石油、化工、原料、材料、油漆、农业、食物与营养、保健、服装、家居及建筑、电子、交通 等工业和生活等领域,其属下企业遍于世界 6 大洲的 70 多个国家,近 80,000 名员工。2001 年总 收入为 247 亿美元,净收入 43 亿美元,在财富 500 家美国最大的工业/服务公司排行榜上名列第 70 位。 杜邦在公司生产业务不断发展的同时,其在职业安全和健康上也保持着卓越的表现。据 2001 年统计,其属下的 370 个工厂和部门中,80%没有发生过工伤病假及以上的安全事故,至少 50% 的工厂没有出现过工业伤害纪录,有 20%的工厂超过 10 年以上没有发生过安全伤害纪录。2003 年 9 月 9 日杜邦公司被 Occupational Hazards 杂志九月号评为最安全的美国公司之一。 一、杜邦安全管理的历史及其企业安全文化简介 杜邦公司早期火药生产过程的高风险性和生产中曾发生过的多次严重安全事故。使杜邦公司 的高层领导意识到,安全是当时公司能否生存的重要制约因素以及建立安全制度的必要性。杜邦 公司第一套安全章程创立于 1811 年,强调各级生产管理层对安全负责和员工的参与。特别是 1818 年杜邦历史上最严重的爆炸事故(爆炸中有 40 名工人丧生)发生以后,公司规定在高级管理层亲自 操作之前,任何员工不允许进入一个新的或重建的工厂,并进一步强化高级管理层对安全的负责 制。该制度演变为如今的高级管理层的“有感领导”。杜邦安全管理发展历史上其他几个重要表志 为:1912 年开始安全数据统计;1926 年成立安全与防火体系;19 世纪 40 年代提出了“所有事故 都是可以防止的理念”;19 世纪 50 年代推出工作外安全预防方案和安全数据统计。直至提出实现 零伤害、零疾病、零事故的目标。即从每一单位的设计、建造、施工、投产到维修,以至运输各环节, 全体人员均力求避免工伤意外的发生,以期达到零的纪录。并深信所有的职业伤害与疾病、安全和 环保事故,都是可以避免 的。此外也特别努力地推动员工非工作时间的安全。如今在杜邦,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SHE)被 认为是业务蓬勃发展的不可分离的一部分。SHE 的目标作为整个公司、各个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的 全面成功的关键因素而融入其企业战略和经营计划中。尤其是 200 年来安全管理中逐渐形成的企 业安全文化即:杜邦把安全、健康和环境作为其企业的核心价值之一,每位员工不仅对自己的安 全负责,而且也要对同事的安全负责。这种个人和集体负责的概念,连同以任何事故都可预防的 信念为指导原则,企业上下一致实现零伤害、零疾病、零事故的目标。其结果为杜邦在工业安全方 面奠定了领先地位,具有非凡的记录,并在安全管理方面享有全球的信誉。 二、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工业伤害防止和员工安全行为模型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组织和员工个人的特性和态度的集中表现,这种集合所建立的就是安 全拥有高于一切的优先权。在一个安全文化已经建立起来的企业中,从高级至生产主管的各级管 理层须对安全责任作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不在的有感领导;员工个人须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态度与 行为;而企业自身须建立起良好的安全管理以及对安全问题和事故的重要性有一种持续的评估, 对其始终保持高度的重视。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表明,一个企业安全文化的建成往往不 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不懈努力才能达到。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工业伤害防止和员工
安全评价0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的设备和生产工艺越来越自动化和复杂化这对于企业是一个进步更是一个挑战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给企业不仅带了更大的利润同时也带了更多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生产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技术专业性不强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操作不规范设备安全管理和使用不规范作业环境不符合要求消防布置和消防设施不符合要求等很多不利因素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企业留下较大的安全隐患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同阶段中企业和员工的安全行为特征 根据杜邦的经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同阶段中企业和员工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可概括如 下。 第一阶段 自然本能反应 处在该阶段时企业和员工对安全的重视仅仅是一种自然本能保护的反应,表现出的安全行 为特征为: (1)依靠人的本能——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反映是出于人的本能保护,没有或很少有安全的 预防意识。 (2)以服从为目标——员工对安全是一种被动的服从,没有或很少有安全的主动自我保护和 参与意识。 (3)将职责委派给安全经理——各级管理层认为安全是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经理的责任,他 们仅仅是配合的角色。 (4)缺少高级管理层的参与——高级管理层对安全的支持仅仅是口头或书面上的,没有或很 少有在人力物力上的支持。 第二阶段 依赖严格的监督 处在该阶段时企业已建立起了必要的安全管理系统和规章制度,各级管理层对安全责任作 出承诺,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往往是被动的,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 (1)管理层承诺——从高级至生产主管的各级管理层对安全责任作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不在 的有感领导。 (2)受雇的条件——安全是员工受雇的条件,任何违反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可能会导致 被解雇。 (3)害怕/纪律——员工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仅仅是害十白被解雇或受到纪律处罚。 (4)规则/程序——企业建立起了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但员工的执行往往是被动的。 (5)监督控制、强调和目标——各级生产主管监督和控制所在部门的安全,不断反复强调安全 的重要性,制订具体的安全目标。 (6)重视所有人——企业把安全视为一种价值,不但就企业而言,而且是对所有人包括员工 和合同工等。 (7)培训——这种安全培训应该是系统性和针对性设计的。受训的对象应包括企业的高、中、低 管理层,一线生产主管,技术人员,全体员工和合同工等。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各级管理层、全体员 工和合同工具有安全管理的技巧和能力,以及良好的安全行为。 第三阶段 独立自主管理 此时,企业已具有良好的安全管理及其体系,安全获得各级管理层的承诺,各级管理层和 全体员工具备良好的安全管理技巧、能力以及安全意识,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 (1)个人知识、承诺和标准——员工具备熟识的安全知识,员工本人对安全行为作出承诺,并 按规章制度和标准进行生产。 (2)内在化——安全意识已深入员工之心。 (3)个人价值——把安全作为个人价值的一部分。 (4)关注自我——安全不但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庭和亲人。 (5)实践和习惯行为——安全无时不在员工的工作中,工作外,成为其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