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历史背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历史背景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

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

其间曾有王莽篡汉自立的短暂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

另外,部分学者亦将蜀汉列入汉朝的延续而将其归入汉朝的一部分,如此汉朝灭亡则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说法均将由蜀汉昭烈帝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归入三国史中。

西汉建立(前206年-前202年)
楚汉战争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到处出现割据势力,而刘邦和项羽也在这时崛起。

项梁找到了楚王的后代,立为楚怀王(后为楚义帝),并且各自出兵,打算攻灭秦朝。

刘邦听从谋士的安排,于公元前207年12月首先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据秦都咸阳。

刘邦未实现“先入关者为王”的约定,因自己的实力不及项羽,退军霸上。

此后项羽渐握大权,凭借自己强大的武力进行统治,分封诸侯。

立楚怀王为义帝,封自己为“西楚霸王”。

他将刘邦封在蜀地,且将刘邦的国号定为汉。

该年中国有18个诸侯,1个义帝。

不久,刘邦在自己的封地整顿军队对项羽进行进攻,前期并不占据优势。

不过,刘邦的军事才能虽然无法与项羽相比,但刘邦善于使用人才,他重用萧何、张良、陈平等谋士为他效力。

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不被项羽重用的将领韩信,正是他出色的军事才能使局面逆转。

在最后的垓下战役中,刘邦赢了项羽,而项羽拒绝了属下东渡乌江卷土重来的建议之后,他在乌江边自尽,为楚汉战争画上了句号。

刘邦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称皇帝,定国号为汉。

6月定都长安,西汉王朝诞生。

休养生息(前202年-前141年)
与民休息也就是我们历史上常说的“修养生息”政策
休养生息政策指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以后,统治者不搞劳民伤财、严刑峻法的统治,改以宽刑薄赋的政策,保养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休养生息政策自汉高祖开始,历经几代皇帝(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执行了六七十年。

结果是“海内殷富,国力充实”。

班固说:“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

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无为而治汉高祖称帝后,有鉴于秦亡经验,遂在政策上采取道家“黄老治术”、“无为而治”的理念。

首先,采取“郡国制”,郡县和封国并存。

皇帝分封侯国和王国,其中侯国只享有封地内的税收无军事和行政权并受郡的管辖,而王国则拥有独立的政治和军事权力。

另外,对内注意兴修水利,减免赋税,为恢复农业发展创造条件;对外则和亲匈奴,维持边区和平。

汉朝这一系列政策大体维持了一时和平,但亦引致一系列问题,对内的轻徭薄赋政策,令地方上一些豪强势力日大,形成土地兼并;对外则匈奴侵略日频,威胁边区和平。

在执行这些政策之余,汉高祖也对在楚汉相争中有大功的异姓诸侯王们起了猜忌之心。

韩信就是在这时候被萧何用计被吕后处死,随后彭越、英布等人也相继被铲除。

异姓诸侯王几乎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刘姓诸侯王。

刘邦在白马之盟上对众人说了一句话:“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刘邦在讨伐英布叛乱时受伤,不治死亡。

时为前195年。

吕后专权汉高祖死后,政权渐渐被高祖皇后吕太后所掌握,继位的太子汉惠帝因受到吕后的 ... ,不理政事,惠帝死后,吕太后连立两傀儡皇帝,并渐渐削弱刘氏,并封诸吕为王,掌权长达八年。

这种局面一直到吕后死后,周勃和陈平夺禁军权,斩杀吕产等人,才告消灭。

文景之治吕太后死后,由于诸吕掌握兵权,而功臣更不满吕氏专权,太尉周勃、丞相陈平施计夺取吕氏的兵权。

由于汉高祖只余下两个儿子,朝臣以淮南王母家赵氏强横,代王母家薄家善良,故以吕太后所立的傀儡皇帝非惠帝亲生为由,迎立代王恒即帝位,是为汉文帝。

他减轻人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其子景帝即位后,也持续此种政策,因此历史上将此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文景二帝都是道家思想的推崇者,主张无为而治,休养生息。

在此期间,国家稳定发展,国力大大增强。

只是,景帝在位期间,听取晁错的意见,进行削藩。

操之过急,结果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为此时期唯一的一次动乱,且为期不到一年,结果由周勃的儿子周亚夫所平定。

七国之乱后,朝廷设法剥夺各个诸侯王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

大汉盛世(前141年-前48年)
对外战争
西汉中期算是汉朝最强盛的时段。

景帝死后,太子刘彻即位,即汉武帝,一上台便改“无为而治”的治国策略,对外三度攻匈奴,把匈奴驱逐至漠北地区、打通西域,造成“丝绸之路”;对内则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力量;并召开“盐铁会议”将制盐和制铁的事业收为国有。

但武帝对外的战争也是有代价的,武帝三打匈奴后继续对匈奴攻伐,令匈奴边患再次复燃;武帝时国家的税收再次增加,同时武帝将刑罚也再次加严,武帝后期因此发生了一些暴乱;开销甚大,因此创立“均输”、“平准”官,与民争利。

另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成为了中国固有的文化潮流。

刘彻死后,刘弗陵、刘病己继承遗志,他们在任时,汉国的经济最繁荣,政治最稳固,文化最昌盛,科技最发达,疆域最辽阔,综合国力是世界第一,史称武昭宣盛世。

武帝晚年,发表了著名的轮台之诏,这也表达了汉武帝对自己深刻的反省,国家也渐渐稳定下来,使汉武帝虽有亡秦之失却无亡秦之祸。

衰败灭亡(前48年-公元9年)
衰于元成
宣帝于43岁时病死,太子汉元帝即位。

元帝以后,豪强大地主兼并之风盛行,中央集权逐渐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加上汉成帝沉迷于温柔乡。

王氏的权力愈来愈大,自王太后的亲戚王凤以来,全由王氏子侄出任大司马大将军,王氏在朝廷的势力日渐巩固。

败于哀平
汉成帝死后,成帝皇后赵飞燕联同太子合力排挤王氏。

太子即位是为汉哀帝。

把哀帝祖母傅太后及生母丁太后入主宫禁。

大司马王莽见大势已去,向太皇太后王氏建议暂时退让,结果王莽辞官回到新野新乡封国。

汉哀帝不事政纲,让汉朝逐渐衰弱。

而“断袖之癖”典故中的的宠奴董贤,二十二岁时拜为大司马辅政。

汉哀帝死后,王氏权力再起,此时,王莽以君子之姿逐渐干预朝
政。

最后,他杀孝平,废孺子,于9年1月10日正式称帝,改汉为新,西汉亡。

西汉的“大事年表”://baike.baidu/view/203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