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搭建课外阅读的桥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课堂教学中搭建课外阅读的桥梁
作者:陈丽红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7年第9期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课堂教学应成为引导学
生走入广阔的书本世界的一个台阶。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抓住各种
契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一、课内疑问激发课外阅读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有许多自己想知道的事情,此时教师只需把相关的书籍介绍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久而久之,书籍就自然地成为学生的好伙伴。

因此,我在教学完课文
内容后,都会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告诉他们可以看些什么书。

例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对青海湖的神奇而壮丽的景色介绍得较具体,特别是对湖水的描写和对湖边风光的
描写,用了较多的篇幅,而青海湖确切的地理位置,为什么能吸引众多的鸟类,天空为什么会
是蓝色的,现在的水位为什么会下降,课文并未说明,偏偏就有学生提出了这些问题,于是我
向他们介绍了《中国国家地理》一书。

学生读后,不仅知道了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知
道了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和过度放牧,使环湖地区的沙漠化加剧而导致水位下降,还知道了青
海湖是断陷湖,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
提高,读书的热情也高涨起来。

二、故事激趣诱发课外阅读
高年级学生由于具备了相当的识字量和一定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的引导相对容易。

但低
年级的学生识字量较少,若要想从入学之初就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则可以通过讲故事来进行。

1.根据故事内容提问诱
发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久性较差,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便以故事诱发他
们看课外书的兴趣。

我在讲故事的时候,经常根据故事内容提问。

如在讲故事《不怕冷的大衣》时,我问学生:小白兔为什么不肯起床?当讲到妈妈想办法让小白兔起床时,我又问学生:兔
妈妈是怎样让小白兔起床的?当讲到小白兔一下子就从被窝里蹦出来,飞快地向姥姥家跑去时,我问学生:小白兔跑那么快去干什么呀?当讲到姥姥给小白兔一个大萝卜,小白兔不要时,我问:小白兔为什么不要萝卜?它想要什么呀?当故事讲完后,我又问学生:不怕冷的大衣是什
么呀,谁能告诉老师?
2.成功体验激发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是非常需要成功的体验的,为了达成学生的这一心
理需求,我在每一次讲故事时,都会把几个词语的意思讲解给学生听。

然后告诉他们,这些词
等会儿会出现在故事里,看谁能最快猜出哪个地方该用哪些词,或者是做动作来理解词语。

例如:在跟学生讲《小丁和大灰狼的故事》前,我告诉学生:“‘空空荡荡’就是指空旷,没有
什么东西;‘奇怪’就是跟平常不一样……”讲故事时,在讲到大灰狼舔了舔嘴角这一句时,
我只说了“大灰狼”,没有讲“舔一舔”这个词,只是做了“舔”的动作,学生马上接着我的
话说:“舔了舔嘴巴。

”我说:“对呀,真聪明。

”当讲到“只见这山坡空空荡荡的,没什么
地方好藏身”这一句时,我问:“这山坡什么东西也没有,应该用什么词呀?”学生异口同声
地告诉我:“空空荡荡。

”我笑着表扬学生:“对呀,真聪明!以后如果在作文里要描写一个
地方什么也没有,就可以用上——”学生接道:“空空荡荡。


看课外书,就好比吃中药,虽然见效慢,却能全身调理,治根又治本。

学生在课堂的学习
之余,爱上阅读,大量阅读,通过阅读看世界,才能看得更高更远。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西区烟洲小学)责任编辑田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