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有限公司废水、废烟气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冶金有限公司废水、废烟气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前言 (1)
1 总论 (3)
1.1 项目概况 (3)
1.2 编制依据及原则 (5)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
2 项目区自然条件及社会概况 (8)
2.1 自然条件 (8)
2.2 社会经济概况 (12)
3 企业污染现状 (15)
3.1 公司生产工艺简介 (15)
3.2 公司污染物排放现状 (18)
3.3 公司现有污染处理工艺简介 (22)
4 项目建设必要性 (24)
4.1 是保护人群健康的需要 (24)
4.2 是保护饮用水源的需要 (24)
4.3 是保护大气环境的需要 (25)
4.4 是控制酸雨的需要 (25)
4.5 是保护区域环境安全的需要 (26)
5 选址及建设条件 (27)
5.1 项目选址 (27)
5.2 建设条件 (27)
6 建设项目规模及内容 (29)
6.1 废气处理系统 (29)
6.2 烟气在线监测系统 (29)
6.3 废水处理回用工程 (29)
6.4 初期雨水收集回用工程 (30)
7 工程设计 (31)
7.1 废气处理系统改造 (31)
7.2 增设烟气在线监测仪 (33)
7.3 污水处理回用工程设计 (34)
7.4 循环水处理回用工程设计 (43)
7.5 厂区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49)
7.6 主要工程量统计 (51)
8 环境影响分析 (57)
8.1 项目环境现状 (57)
8.2 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控制措施 (57)
8.3 运行期主要环境影响及控制措施 (60)
8.4 环境影响结论 (61)
9 节能减排 (62)
9.1 节能 (62)
9.2 减排 (62)
10 劳动安全及卫生 (63)
10.1 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63)
10.2 劳动安全及卫生 (63)
10.3 主要危害因素分析 (63)
10.4 防范措施 (64)
11 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65)
11.1 组织机构 (65)
11.2 劳动定员 (66)
12 项目实施进度 (67)
12.1 项目实施 (67)
12.2 建设工期 (68)
12.3 项目实施进度 (68)
13 工程投资估算及成本估算 (70)
13.1 投资估算 (70)
13.2 资金筹措 (81)
13.3 成本估算 (84)
14 工程效益 (87)
14.1 经济效益 (87)
14.2 社会效益 (87)
14.3 环境效益 (87)
15 结论与建议 (88)
15.1 结论 (88)
15.2 建议 (89)
前言
铅是有害于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有色重金属,同时又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是短时间内不可替代的特殊金属。
在社会的消费结构中,铅酸蓄电池用铅比例占到70%以上。
某冶金(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西南地区较大的再生铅和铅合金冶炼企业,主要从事铅及铅合金系列产品的开发、研制、生产与销售。
公司最早成立于一九九六年一月,原名某彭鑫冶金(集团)有限公司,于二零零九年二月引进合作投资人并更名为某冶金(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目前主要从事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回收的废旧铅酸蓄电池进行再生铅的熔炼生产。
拥有各类生产设备近200台套,有水处理暨循环水系统4套,烟尘收集暨处理系统3套,目前公司具有年处理废旧铅酸蓄电池6万吨,生产再生粗铅4.2万吨、电解铅2万吨的生产能力。
公司下辖四个控股子公司:某金属回收有限公司、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某蓄电池有限公司和某昊腾园林有限公司。
其中某金属回收有限公司具有废旧物资回收资质,其回收的废旧物料直接供某冶金(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生产原料。
公司目前具有较为完善的生产工艺以及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及废气处理设施,经过多年的连续改造,基本上实现了工艺污水零排放与废气的达标排放。
2008年,公司实施了14630m3/h熔炼废气处理与1万t/a废渣回收技术改造,提高了废气、废渣的处理效率,公司环保处理水平大幅提升。
但是由于过去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力度不够等历史原因,环保设备落后,
工艺废水、循环冷却水的处理与输送系统跑、冒、滴、漏严重,而厂区缺乏完善的雨污分流系统,势必导致对厂区清净下水的污染,不符合国家对生产企业“雨污分流、清污分流”的要求;同时在实施技术改造后,烟气量的增加加重了熔炼废气处理系统负荷水平,对于严格达标排放,确保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隐患。
2010年,为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严格实现污水“零排放”,公司决定对排水系统、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尽量实现废水的封闭循环,杜绝跑冒滴漏,降低消耗,提升工艺废水的内部循环使用率;为降低、烟尘排放量,公司决定对火法车间精炼废气输送管道进行改线,增设
废气SO
2
备用烟道,并入现有废气处理系统(布袋除尘+碱水喷淋),于排放总口安装在线监测仪,力争将本公司生产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降到最小。
我院受某冶金(集团)有限公司委托,承担了其废气处理系统改造及废水处理系统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在接受任务后,我院派遣技术人员前往现场勘察,收集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在进行了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后编制了《某冶金(集团)有限公司废水、废气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某市环境保护局、巴南区环境保护局、巴南区环境监测站、某冶金(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其他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与指导,在此一并致谢。
1 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与实施单位
项目名称:某冶金(集团)有限公司废水、废烟气处理项目。
项目业主:某冶金(集团)有限公司。
可研编制单位:**国际工程集团某设计研究院。
建设地点:某市巴南区界石镇大垭口村。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投资:666.61万元。
1.1.2 项目背景
某冶金(集团)有限公司目前主要从事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回收的废旧铅酸蓄电池进行再生铅的熔炼生产,拥有处理废旧铅酸蓄电池6万t/a、生产再生铅4.2万t/a、精制电解铅2万t/a的能力。
从宏观的角度看,公司的生产有利于不可再生资源的重复利用,实现了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从而减少了含铅矿石的开采,减小了铅行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但在铅的重复利用过程中,由于过去对环境保护重视力度不够,以及相关配套的环保治理设施设备相对落后,使得本公司在铅的回收利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
目前公司具有年处理废旧铅酸蓄电池6万吨,生产再生粗铅4.2万吨、电解铅2万吨的生产能力;拥有各类生产设备近200台套,有水处理暨循环水系统4套,烟尘收集暨处理系统3套。
由于公司环保设备落后,工艺废水、循环冷却水处理与排水系统跑、冒、
滴、漏现象严重,加之厂区缺乏完善的雨污分流系统,导致对厂区清净下水的
污染,不符合国家对生产企业“雨污分流、清污分流”的要求;同时在实施熔
炼工艺煤气化技术改造后,烟气量的增加加重了熔炼废气处理系统负荷水平,
对于严格达标排放,确保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隐患。
2010年,为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严格实现污水“零排放”,在现有生产
条件下实现废水的封闭循环,杜绝跑冒滴漏,降低消耗,提升工艺废水的内部
循环使用率,公司决定对排水系统、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为降低废气
SO
、铅尘排放量,公司决定对废气处理系统进行扩建,增加一条备用烟道,并2
结合进行废气排放总口在线监测仪的安装,力争将本公司生产中对环境产生的
影响降到最小。
1.1.3 企业简介
公司名称:某冶金(集团)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某市巴南区界石镇海棠路888号。
注册资本金:2000万元
法定代表人:
某冶金(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西南地区较大的再生铅和铅合金冶炼企业,
主要从事铅及铅合金系列产品的开发、研制、生产与销售。
公司最早成立于一
九九六年一月,原名某彭鑫冶金(集团)有限公司,于二零零九年二月引进合
作投资人并更名为某冶金(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信奉“以敬业之人为本,以
保护环境为先,以科技创新立业,以质量保证取胜,以高效率服务于用户”的
企业经营理念。
公司现有总资产16860万元,净资产11051万元,固定资产近1亿元,占地面积67956平方米,厂房、库房等建筑面积25000多平方米,拥有各类生产设备近200台套,有水处理暨循环水系统4套,烟尘收集暨处理系统3套,目前公司具有年处理废旧铅酸蓄电池6万吨,生产再生粗铅4.2万吨、电解铅2万吨的生产能力。
公司现有职工302人,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体系,设立了包括行政人事部、环保安全部、设备能源部、生产管理部、质管技术部、供销经营部、财务部在内的七个部门和包括拆电瓶车间、火法车间、还原车间、电解车间、转化车间在内的五个主要生产车间,建立了各个部门和车间分工负责、协调统一的管理制度体系。
公司下辖控股子公司某光鑫金属回收有限公司具有废旧物资回收资质,其回收的废旧物料直接供某冶金(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生产原料。
公司战略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再生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环境和谐。
公司经营理念:以敬业之人为本,以保护环境为先,以科技创新立业,以质量保证取胜,以高效率服务于用户。
公司指导思想:科学发展、技术创新、循环利用、持续经营。
公司发展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营模式。
1.2 编制依据及原则
1.2.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4)《某市长江三峡库区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2005.5.27)
1.2.2 采用环境保护标准、规范及法规性文件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
1.2.3 技术文件
建设方提供的相关。
1.2.4 设计原则
(1)废水处理系统、循环冷却水管网布设均于厂区内完成,设计尽量利用厂区原有设施,符合处理过程对水源、交通、电力等要求。
(2)废气处理利用原有处理设施,烟气统一处理排放。
(3)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工程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范及标准;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某冶金(集团)有限公司本次环保整治项目总投资为666.61万元,其中工程费用为537.9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76.76万元,基本预备费为49.17
万元,流动资金2.75万元。
工程资金来源主要为申请国家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及企业自筹资金。
按照项目总投资计算,申请国家环境保护专项资金26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为406.61万元。
建设期为8个月。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3-1。
2 项目区自然条件及社会概况
2.1 自然条件
2.1.1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1)地理位置
巴南区位于某市主城区南部,地跨东经106°25′53″~106°38′17″,北纬29°08′06″~29°46′33″,区境东西纵横幅度46km,南北纵横幅度70km,幅员面积1827km2。
巴南区东接某市涪陵区、南川区,南与綦江县、江津区毗邻,西与九龙坡区、大渡口区隔江相望,北接南岸区。
某冶金(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某市巴南区界石镇大垭口村,距离海棠村6.5km,距离界石镇9km,距离界石镇高速公路收费站9.5km。
(2)地形地貌
巴南区处于四川盆地东部地台区的中台拗川东南褶皱带,具有地叶升降幅度小、沉积建造厚度小等地台构造的一般特征,由西向东分别为鱼油向斜、南温泉背斜、樵坪向斜、姜家场背斜等典型的背斜与向斜相间排列的隔档式褶皱构造。
区内浅丘平坝、倒置低山、岗状丘陵、一山一岭、一山两岭一槽等多种地貌形态并存,海拔多在300~500米之间,地形走向东南高,西北低。
巴南区在地质内外引力的作用下,总体地貌属于平行岭谷,主要位于川东平行岭谷的南缘,地表起伏明显,岭谷相间,南北走向,南起北伏。
北部边缘长江岸边海拔154米,为全区侵蚀基准点;南部方斗山海拔1132.6米,为巴南区的最高点。
巴南区境内除少数山头外,海拔均在1000m以下,以低山为主。
丘陵在巴
南区占有很大面积,海拔在200~500m之间,可分为低、中、高三种丘陵形态。
丘陵一般辟为农田,形成道道坝子与层层梯田相结合的巴南区农田风光。
巴南地形地貌总体特征是:地貌类型繁多,山、丘、坝、阶地、河谷等地貌皆有发育;整体上以丘陵地貌为主,山峦连绵起伏,沟壑交错纵横,低山、丘陵和河谷相间排列;东南部较高,山峦起伏,西北部稍低较平坦,以河谷地带为主。
(3)地质状况
项目区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尚未发现泥石流、地裂和坍塌等不良地质灾害。
2.1.2 气候与气象条件
(1)气候条件
巴南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早秋迟,夏热冬暖,初夏有梅雨,盛夏多伏旱,秋季有绵雨,冬季多云雾,霜雪甚少,无霜期长,日照少,风力小,湿度大。
根据1998年~2002年气候资料,年均气温为18.50℃,2002年平均为18.60℃。
年均最高气温为39.54℃,2001年最高,为41.50℃,仅偏低于历年最高气温0.20℃,2002年最高气温为39.40℃。
最低气温是2001年,为-0.10℃,2002年最低气温为1.50℃。
盛夏高温炎热,一般8月为最热月,日最高气温大于35℃。
雾日一般从上年的10月至次年的1月期间出现,年均为37.40天,2002年为36d。
无霜期年均为351d,2002年无霜期为365d。
日照年均时数为1168.88h,
2002年为1315h。
风速年均数为1.10m/s,2002年为1.32m/s,夏季雷雨时常出现短时大于17m/s的阵性大风。
相对湿度年均为81%,2002年为81%。
5年降水总量5935.30mm,年均降水量1187mm,1998年为降水量最多年,年降水量1615.80mm,2001年为降水偏少年,年降水量813.90mm,2002年降水量1236.80mm。
(2)气象条件
风场特征:该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为NNE,风频8.4%,常年次主导风向为NE,风频6.7%,平均风俗0.9m/s。
大气稳定度:该地区大气稳定度各季均以中性天气为主,出现频率平均为59%,下边界层内冬季小凤和静风频率大,中风频率小,平均风速小。
对上述气象因素分析可知,该地区平均风速小,静风和小风频率高,大气稳定度以中性为主。
因此,该地区大气扩散能力较差,冬季尤为突出。
2.1.3 水文条件
巴南区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有五布河、花溪河、一品河、鱼溪河、双河、鱼藏溪、黄溪河、孝子河。
区内流域面积1702.24km2,占区幅员面积的93.30%,干支河道总长604.77km。
其中以五布河为最长流域,由干流和芦沟、鸦溪河、二圣河3条支流组成,流经接龙、姜家、东泉、木洞等镇,在木洞镇汇入长江,流域面积774.03km2,总长337.65km。
长江巴南区段流经鱼洞、李家沱、花溪、木洞、双河口、麻柳嘴6街镇,河床平均宽800米m左右,最宽处为木洞镇距苏家浩2000m。
据区防汛抗旱指
挥部办公室设在鱼洞客渡码头的观测点对长江汛期最高洪水位的观测,1998~2002年,年均最高洪水位为186.07m,以1998年最高,为188.70m,2000年最低,为185.30m。
境内地下水甚丰,分为碳酸岩裂隙溶洞水、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4类,分别分布于鱼洞、接龙、姜家、丰盛等街镇向、背斜的丘陵、低山地带、长江沿岸、中小河流两岸的河漫滩和一级湿地,总流量为307.09L/s,面积1297.85km2。
境内还蕴藏热矿水储热含水岩,多埋藏于向斜之中,呈温泉群出露,有南泉、东泉、桥口坝、丰盛4处,水温一般为25~43℃,流量为0.20~28L/s,含有钙、硫、钾、硅、铝、氡、氟、锶、锂等元素。
2.1.4 土壤类型
全区土地以丘陵为主,低山次之,平地极少,分别占总幅员面积的62.27%、32.99%和4.64%。
土壤类型有水稻土、紫色土、荧壤土、潮土等。
人均土地面积0.213公顷。
耕地面积8.56公顷,占幅员面积的46.92%,人均0.10公顷。
尚有未充分利用的田土坎、荒草地、裸露石砾地等2.68万公顷可续开发利用。
本工程区域附近为坡地。
2.1.5 动植物资源
(1)植物资源
全区有植物资源近4000种。
除粮、油、蔬菜和大量经济作物品种外,经济果木有柚、柑橘、梨、枣、桃、李、杏、板栗和茶、桑、桐等。
木洞镇已建成榨菜之乡,五布柚、木洞蜜枣、巴南名茶等遐迩闻名。
自然植被类型有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竹林等。
国家保护植物50余种,
其中二级保护植物有水杉、银杉、红豆杉等,三级保护植物有穗花杉、木荷等;区内还有大量的花卉品种和药材品种。
本工程附近未发现珍稀保护植物。
(2)动物资源
区境内有动物资源数百种。
除大量的畜、禽、鱼等养殖品种外,常见的野生兽类动物有狐狸、林麝、獐子、松鼠、兔子、穿山甲、野猪等;鸟类动物有鸬鹚、苍鹭、白鹭、绿翅鸭、长尾雉、猫头鹰、金鸡、斑鸠、化眉、喜鹊、乌鸦、麻雀等;还有大量的水生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
属国家保护的二级动物有白鹭、猫头鹰、穿山甲等。
三级保护的动物有林麝、獐子、金鸡等。
工程区域附近少有野生动物出没,目前没有发现珍稀野生动物活动。
2.1.6 水资源
全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10.56亿m3,地下水补给量1.05亿m3、长江过境水流1.70亿m3,另有流经境内的五布河等大小河流10余条,全境流域总面积1700多km2。
区内各种水利设施5075处,总蓄水量12040万m3,常年灌溉面积33.4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5.87万亩,农业丰收有较可靠的保证。
2.2 社会经济概况
2.2.1 社会经济现状
2007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871941人,同比增长0.7%。
总人口中的男性为451184人,女性为420757人,男女性别比为107.2:100。
非农业人口280411人,同比增长3.6%,占总人口的32.2%,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
农业人口为591530人,同比下降0.6%,占总人口的67.8%。
全区出生人口8432人、人
口出生率为7.31‰,死亡人口4513人,死亡率为6.9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1‰。
全区2007年抽样调查常住人口87.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8.33万人,农村人口28.78万人。
2007年巴南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40亿元,达到142.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8.0%,增速达历史最高。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30亿元,同比增长1.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9.31亿元,同比增长23.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1.95亿元,同比增长16.0%。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6549元,同比增加2739元,按现行汇率(1:7.23)折算为2289美元。
经济结构: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6年的16.0:53.8:30.2调整为2007年的14.9:55.6:29.5。
三次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71.8%和26.8%,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分别为0.3、12.9和4.8个百分点。
就业情况:2007年全区从业人员为49.46万人,比2006年48.53万人增长1.9%。
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6.29万人,比2006年17.03万人下降4.3%;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0.02万人,比2006年19.19万人增长4.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3.15万人,比2006年12.31万人增长6.8%。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2%。
2.2.2 交通能力概况
巴南区位于某主城南部,幅员面积1825平方公里,辖19个镇、2个街道,总人口86万,其中农村人口59.5万。
属某主城核心九区之一,东与涪陵、南川接壤,南与綦江相连,西与江津、九龙坡、大渡口毗邻,北与南岸、江北、渝北、长寿交界。
巴南区区位优势明显。
距某市中心7公里,区政府距市政府驻地21公里。
长江横贯区境,李家沱和马桑溪两座长江大桥沟通南北,某“二环八射”中有“二环二射”(内环、绕城,渝黔、渝湘)贯穿区境,其中,渝黔、渝湘两大出海通道与内环、绕城快速通道在境内交汇;渝利铁路巴南段,渝黔铁路复线綦江段经一品、界石支线,以及全市规划的9条轻轨线中有3条线(2号线、3号线、8号线)均进入境内。
2.2.3 矿产资源概况
区内有矿资源数十种。
曾先后开发利用的有原煤、铁矿、石油、天然气、页岩、石灰石、白云石、石英砂、钾土、砂金、地热水等。
全区现有多家页岩砖厂,对页岩的开发利用数量较大;地热水的出水点较多,已有东泉、南泉、桥口坝等地多处开发利用;石灰石、白云石、石英砂和钾土、砂金等资源的开采,成为了农民致富的门路之一。
工程占地不涉及上述矿产。
3 企业污染现状
3.1 公司生产工艺简介
某冶金(集团)有限公司铅熔炼工艺采用火法冶炼工艺,即将氧化铅与铅膏中的其它组分——硫酸铅、氧化铅等一同在熔炼炉中还原冶炼成金属铅。
其具体工艺介绍如下:
3.1.1 拆电瓶车间
拆电瓶车间主要进行原料的炼前处理,即物理解体过程。
铅酸蓄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为:金属(铅锑合金以及活性铅粉或者铅板、铅膏)、化合物(硫酸铅、过氧化铅、氧化铅、硫酸)、有机物(橡胶和塑料)。
解体过程即是在将电池破碎解体之后,以水为介质,采用浮选重力法将铅板铅膏从中分离出来,形成再生铅产品,以作为下一步熔炼工序的原料。
拆电瓶车间工艺流程图见图3.1-1。
废水
再生铅
图3.1-1 拆电瓶车间工艺流程简图
3.1.2 还原车间
还原车间主要完成再生铅的的还原熔炼过程,其原料为来自拆电瓶车间的再生铅。
通常采用高达1000℃~1200℃的熔炼温度,使金属铅熔化。
在再生铅的熔炼过程中添加焦炭和铁粉对铅的化合物进行还原,同时从炉的下部鼓入空
气或预热空气(250~450℃)或富氧空气,使焦炭燃烧。
含有CO的高温烟气在炉内向上运动,在此过程中,使炉料中的氧化铅还原成铅,反应完成后就形成液态铅。
金属铅的比重较大,超过了铁及其化合物的比重,因此熔化后的金属铅位于液体的最底部,液体铅通过出料口和其他物质进行分离。
还原车间工艺流程图见图3.1-2。
煤渣粗铅
(送火法车间)
烟尘
(送转化车间)反射炉渣
(送回转窑)
图3.1-2 还原车间工艺流程图
化学反应式如下:
PbO2+ C → Pb + CO2
2PbO + C → 2Pb + CO2
PbSO4+ 2C → PbS + 2CO2
PbSO4+ 2C → 2Pb + 2SO2
PbS + Fe → Pb + FeS
3.1.3 火法车间
火法车间主要完成粗铅火法精炼过程,分为初步火法精炼与最终火法精炼。
初步火法精炼是采用熔析法除铜和除锡等重金属物质并制造阳极板;最终火法精炼是将电解车间的电解铅进行精炼并生产精铅销售。
其主要工艺流程见图
3.1-3。
软化铅
(送电解)
锡渣
铜浮渣
(送反射炉)
图3.1-3(a ) 火法车间阳极板制作工艺流程
电解铅
阴极片精铅(销售)
碱渣
(送反射炉)
图3.1-3(b )阴极片与精铅制作工艺流程图
3.1.4 电解车间
电解车间主要完成粗铅的电解精炼,电解液各组分在溶液中离解为Pb 2+、SO 42-、H +、OH -,利用火法车间生产的含杂质铅板作为阳极。
其主要电解反应如下:
阳极:Pb (杂质)-2e=Pb 2+ 阴极:Pb 2++2e=Pb (纯)
其主要工艺流程图见图3.1-4。
始极片(回电解精炼)氧化渣
(送反射炉)
电铅锭
(仓库、销售)
残极
(送火法车间)
电解液(回电解精炼)
阳极泥
(仓库销售)图3.1-4 电解车间工艺流程图
3.2 公司污染物排放现状
3.2.1 废水排放现状
公司生产用水主要来自于:拆解电瓶车间在电瓶外壳机械破碎与水洗分选工艺所产生的含酸废水、烟气循环冷却水、电解车间电极板冲洗水等,根据对生产工艺的详细分析,对其主要废水产生水质统计见表3.2-1。
3
3.2.2 公司雨污分流系统现状
(1)公司现状
某冶金(集团)有限公司厂区分为生活区、生产厂区两部分,由于历史原因,生产厂区无独立的雨水排放管网,降雨时厂区雨水漫流,混入生产废水排放管沟,同时初期雨水得不到处理,直接排入界外,厂区地面冲刷废水中含有Pb等重金属物质,对外界带来环境风险。
(2)降雨量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初期雨水产生量按照下式计算:
Q=q×ψ×F
式中:
Q—雨水设计流量(L/s);
q—暴雨量(L/s.ha);
ψ—径流系数,此处选取ψ=0.5;
F—汇水面积(公顷,ha),根据实际情况,为8ha。
根据某连续14年降雨资料统计,某暴雨强度采用下式计算:
q= 2822 (1+0.775lgp) (t+10)0.84
t=t
1
+mt
2
式中:
q—暴雨量(L/s.ha);
p—重现期,此处取为5a;
t—汇水时间(min);
t
1
─地面集水时间,取为10min;
m─折减系数,取2.0;
t
2
─管道内流动时间(min),取2.5min;
经计算,某暴雨强度为q=291L/(s.ha),雨水设计流量Q=1164L/s,收集15min的初期雨水,厂区初期雨水量为1047.6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