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教科版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

合集下载

教科版政治一单元历史的昭示课件

教科版政治一单元历史的昭示课件

勤劳自强篇之名人名言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孔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 我国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一股革命 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毛泽东 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 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 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邓小平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民族, 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国家,是难 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 旺发达的。 ——胡锦涛
教科版思想品德
九年级全一册
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一、课标依据 二、教学目标 三、对教材、教学重难点的分析 四、学情分析 五、教学准备 六、教学活动设计
课标依据
三1.6感受个人发展与民族、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对
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三4.1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 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 的巨大变化,知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能力】
学会以历史的方法认识我国的国情,认识到选择党的领导、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知识】
掌握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 会主义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 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能够实现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的道理。
中华儿女的勤劳自强故事
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几千年前的影 响极其深远的一件事。大禹为救百姓 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三过家门而不入” 的精神,一直是后人学习的楷模。大 禹治水的传说体现了中华民族无所畏 惧、人定胜天的民族精神。

政治九年级全册教科版1.2历史的昭示课件

政治九年级全册教科版1.2历史的昭示课件
4
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第二课,是第一单元的重点。 第一课沿着历史的足迹探求华夏数千年的文明史, 聆听百年屈辱的诉说,感受不断抗争的历史。第二 课‚历史的昭示‛则承上启下,阐释支撑中华民族
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作用。并让学生领悟中国
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 新中国成立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6Βιβλιοθήκη 材内容分析教材知识框架体系
爱国主义 弘扬民族精神 历 史 的 昭 示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7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引言P9
“引言‛ 承上启下,为本课以下内容 的展开,做好铺垫,起到了引领全文的作 用。
8
教材内容分析
P9 页。包括两段正文、两段名言 主题一:弘扬民族精神 教材安排了四段正文、两幅照片和一个交流活动,
来的巨大变化,知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 思想。
三4.6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中华民族
的优良传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 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3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培养民族自豪感。感受建国以 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教科版思想品德
九年级全一册
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1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一、课标依据
二、教学目标
三、对教材、教学重难点的分析
四、学情分析
五、教学准备
六、教学活动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第2课 历史的昭示 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第2课 历史的昭示 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历史的昭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历史的昭示》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以及历史的昭示。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历史的发展,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变革,从而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制度和发展。

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2. 社会制度的变革;3. 历史的昭示。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本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可能比较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更全面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昭示。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有较深的印象,但对历史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的东西可能理解不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2.使学生理解历史的昭示,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2.历史的昭示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2.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昭示。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

4.思辨启发法: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的昭示。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资料:收集与本课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2.呈现(10分钟)讲解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的变革,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

3.操练(10分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昭示。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回答问题: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哪些规律性?历史的昭示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启示?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历史中吸取经验,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6.小结(5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历史的昭示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课件 教科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课件 教科版
①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
②没有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jīngshén)
③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
④中国人民经受了百年苦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三十五页,共38页。
爱国主义
弘扬(hónɡ yánɡ)民族勤精劳神勇敢,自强不息
历 史
团结(tuánjié)统一,爱好和平



没有(méi yǒu)共产党就没有(méi yǒu)新中国
第二十四页,共38页。
板块二:没有(méi yǒu)共产党就没有 (méi yǒu)新中国
第二十五页,共38页。
知识(zhī shi) 竞答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hénglì)时1921年7月1日 间 2.?中国共产党领导(lǐnɡ dǎo)全国各族人民28,经过____年 的斗争,打败了压在中国人民封头建上军的阀____日_本_帝、国主_义_ ___国民_党和反_动派______“三座大山1”94,9 在___年建 立了新中国。 3._1_9__7_8_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迅猛发展。
第六页,共38页。
杨靖宇
第七页,共38页。
杨靖宇献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yīngxióng)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 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 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 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 安,惶惶不可终日。日寇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 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 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 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简答题总结 教科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简答题总结 教科版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的脊梁”指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2、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体表现(或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什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五四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补充: a什么是民族精神?为什么一个民族要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含义: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原因: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地位: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c为什么要传承民族精神?(必要性)(1)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2)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即使中华民族精神的蕴涵更加丰富,又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d怎样培育民族精神?(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2)我们要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等,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3)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九年级教科版政治上册历史的昭示知识点

九年级教科版政治上册历史的昭示知识点

九年级教科版政治上册历史的昭示知识点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是一单元的重点,发扬民族精神”阐释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面是整理的历史的昭示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知识点
 【知识点】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传统。

 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等,是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对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知识点补充】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

艰苦创业精神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同在,是成就任何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

 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要从日常生活做起:要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学业;培养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浪费,不追求享受;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遇事要迎难而上,不要畏难而退。

 【基本问题】。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被 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行程25000 里、纵横11个省的长征,完成了战略大转移。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 局扩大会议,集中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遵 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 位。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 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在政治上走向了成熟。
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 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收获园地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 爱的深厚情感。 表现: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
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 士的无比崇敬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 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形成以邓小 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次会议是 正式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的起点,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 时期的标志。
知识竞答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 1921年7月1日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你知道吗?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到长安 聘婚,唐太宗答应将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
公主入吐蕃后与松赞干布举行了隆重的婚礼。文成公主和随
从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受文成公主的影响,松赞干布下 令创造文字,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40多年。文成公主入藏, 对加强汉族和藏族的往来,发展藏族的经济文化,作出了巨 大的贡献。西藏民间还广泛流传歌颂文成公主的民歌,歌颂
民族英雄林则徐面对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鸦片侵略,英勇不屈。他发 誓:“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林则徐 的行动体现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反抗外国侵略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 概。

初中政治课件:第二课《历史昭示》教科版九年级可编辑

初中政治课件:第二课《历史昭示》教科版九年级可编辑

初中政治课件:第二课《历史的昭示》(教科版九年级)一、单项选择题1.(2011?绵阳模拟)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大爱人间》主要以汶川大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叙事背景,讲述了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一位失去亲人的母亲带着子女来到异乡,受到社会各界关爱的感人故事。

这说明了()①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②团结统一的伟大民族精神③灾区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④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之际,每个人都能勇担责任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③④【解析】选B。

本题以《大爱人间》的主题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题干中的材料可以看出,③所表达的内容材料没有体现,可排除,④本身错误,故选B。

2.2010年8月15日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

世界各地举行活动,纪念日本投降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

我国唯一一家全面反映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专题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经过维护后,也在当日重新恢复对外开放。

这说明我国是一个_____的国家。

()A.爱好和平B.酷爱战争C.团结统一D.自强不息【解析】选A。

本题以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爱好和平的理解与认识。

B说法错误,C、D与题干无关, 故选A。

本题较好地落实了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重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对图片《祖国在我心中》理解正确的是()①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②爱国主义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③体现了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④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A。

观察图片《祖国在我心中》主要体现的是对祖国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此基础上对照四个选择肢,可以看出,④新中国的伟大成就与图片寓意不相符合,排除,正确答案为A。

4.每次只要一听到国歌,不论是在吃饭,还是在休息,米吉提?牙库甫会立即起身肃立。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学案 教科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学案 教科版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
【学习目标】
1、体会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情感。

2、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知道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核心地位;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实现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的道理。

3、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认识我国国情,体会并能理解中国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重点难点】
重点:弘扬民族精神。

难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学法指导】
1、认真预习第二课,读懂教材,用红笔勾画本课的基本知识,构建知识框架,完成学案。

2、针对导学案交流与自纠,记忆基础知识,针对导学案上的重点难点小组讨论,并展示质疑。

3、小组长要做好对成员的督促和指导,保证按时高质量完成导学案。

教科版九年级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教科版九年级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为什么这样说呢?
救了中国
建设了中国
1、从上面的材料中,你能感受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事 业的发展历程吗?
是一个逐渐探索、发展、完善的过程。
2、中国共产党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中起到什么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收获园地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培养民族自豪感。感受建国以 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能力】
学会以历史的方法认识我国的国情,认识到选择党的领导、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知识】
掌握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 会主义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 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能够实现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的道理。
强不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
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这是发生在我国的什么事件? 你有什么话要说?
中华民族历来以团结统一著称于世。 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全国人民的 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分 裂不得人心,必定失败。
哪些外交知识及故事?
自 学 问 题:





1、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地位及作用? 2、爱国主义的含义、表现及代表人物? 3、我国的外交原则和外交政策? 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行动指南? 5、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6、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 7、社会主义的本质?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

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是因为各团体和政党没有先进 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找 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 义革命在中国取得伟大胜利。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 主义制度在中国的正式确立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决定 2008 年,北京成功举办第 29届夏季奥 运会 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3、民族精神的作用:使民族在历史中 生生不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各阶级救亡图存的几次尝试
〉 〉 〉
1、农民阶级:洪秀全(太平天国)
(义和团运动)
2、地主阶级:李鸿章 张之洞 (洋务运动)

3、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改良派:谭嗣同(百日维新)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 立宪)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 梁启超(君主
1 、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以( 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 的(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 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内涵
爱国主义(核心)
定义
表现 代表人物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有继承: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有发展:铁人精神、抗洪精神 外交原则:睦领友好,和平共处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真理是中国 共产党人以自己的理论和实践铸就的,并得到了 历史的证明: 1、建国前: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 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2、建国初:面对西方封锁,克服困难,自力 更生,艰苦创业,创造奇迹
3、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在坚持基本路线的 情况下,各行各业取得伟大成就。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说“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时期的丰富与发展的意义: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
时代特点和强大生命力。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华民族历来以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著称于世。
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全国人 民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 潮流。分裂不得人心,必定失败。
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 传统。
这是中国历史当中的什么事? 郑和下西洋
收获 园地
以上图片材料反映出我国对 外交往的原则和政策各是什 么?
我国对外交往的原则是:
睦邻友好、和平共处。
我国的外交往政策是: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辨析:中国威胁论。
错。
(1)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 传统。 (2)我国对外交往的原则是:睦 邻友好、和平共处。 (3)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历史给我们的昭示有哪些?
第一、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
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我国
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业:见练习册
谢谢大家!
中华儿女的勤劳自强故事大比拼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为了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 面貌,中国人民进行了艰 苦的社会主义建设。以王 进喜为代表的大庆工人正 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精神 的杰出代表,他的“宁可 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 田”的气概也是中国人民 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 (铁人精神 )
1998年夏,中华儿女用钢铁般 的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中 华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的抗 洪壮歌。在这场抗洪斗争中,中华 儿女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 伟大抗洪精神。抗洪精神是中华民 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
回顾历史:
回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斗争史与 其失败的原因: 我国无数仁人志士的尝试;太平天国 (农民)、洋务运动、戊戍变法、辛亥 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都失败了。其 原因是: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 级由于存在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 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归根到 底是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 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
请将下列民族精神和相关的 名言警句、历史典故连起来
1
团结统一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昭君出塞
2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6定于一,尚于一,一天下
B
卧薪尝胆
3
7和为贵;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C精卫填海
8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D郑成功收复台湾
4
7
青少年学生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中华民族精神教育。
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
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
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爱国名人名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昆仑之山,为黄河之源,浑浑万里,东入 于海,中有伟大民族,代产英雄,以维其 邦国 ----孙中山
平型关战役—— 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 队首次大胜仗。
淮海役——

是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关键 一仗。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成就展示:2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
青藏铁路修建成通车
成就展示:1
2013年12月2日 神舟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 嫦娥三号成功发射
引导学生思考:
2、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洋务运动
失败的主要原因:
洋务派官员自身的近代化修养不足,没有 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经济 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相反,企图单纯依靠引 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 度来实现“自强”“求富”,即所谓的“中体 西用”——用中国的封建制度做容器去盛西方 的先进技术,对两者的内在矛盾认识不足,因 此必然失败。
人民生活水平今昔对比
国家综合国力增强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实现 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即: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充分表明: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才能够实现我国的发展和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即: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近代以来,为了救亡图存,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最 终都失败了。 (2)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 28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封建军阀、日本帝国主义和国 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 起来了。(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3)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中国共产 党领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克服了一个又一 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改革开放以来,我
自强不息
中国与古代埃及、巴比伦、古代印度曾经是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在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 所灭,之后一直处在异族统治之下,当时的埃及 人逐渐被阿拉伯人所同化;巴比伦曾在历史上盛 极一时,但只不过是匆匆来去的历史过客;印度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外敌所侵略,民族传统文化 受到很大摧残。惟独人口众多的中国,文化传统 始终没有中断,一直保持着中华民族的生机与活 力。 想一想: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历史 上最为古老而又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发扬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精神。
(3)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实际行动 做民族精神的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 者。
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大救星
中国共产党成立哪一年?
1921年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爱国故事
民族英雄林则徐面对英帝国主义对 中国的鸦片侵略,英勇不屈。他发誓: “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誓与此事相始终。”。林则徐的行动体 现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反抗外国 侵略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邓 世昌指挥“致远”舰与日寇军舰勇 敢战斗,在战舰受重创的情况下,全 速撞向日舰“吉野”号,决心与其 同归于尽。邓世昌的英勇行为集中 体现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爱国精 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交流搜集的有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名人名言及故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孔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 ——孟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不已。 —— 曹操
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 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 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 的过程。 ——邓小平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 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 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 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政党,是难 以兴旺发达 的。
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
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各种运动失败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 归根到底,都是因为什么?
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 导,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 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选择什么作为理论基础? 马克思列宁主义
2、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 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 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两个“先锋队”,一个“领导核心”)
他们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
根据课本P15页、所学历史知识和自己搜集的
材料,运动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失败的主要原因: 农民阶级存在阶级局限性。太平天国虽 然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但它在当时 是空想,根本不可能实现;太平天国运动 轰轰烈烈,但中国依然是封建社会。
1964年10月,中国
我国“两弹一星” 功勋邓稼先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成功。这是中国科 学技术的伟大成就, 也是中国人民独立 自主、自力更生民 族精神的伟大体现。 (两弹一星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民族精神 的丰富和发展:
时期
革命时期 建设时期
中华民族精神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南泥湾精神、延安精神 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 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航天 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 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 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 是1954年6月下旬,应邀访问 印度时,和印度总统普拉沙德 (右一)、副总统拉达克里希 南(右三)、总理尼赫鲁合影。 (图片来源:人民网)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总理倡导 “求同存异”,以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作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 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促成 了万隆十项原则的产生。

中华儿女的勤劳自强故事
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几千年前的影 响极其深远的一件事。大禹为救百姓 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三过家门而不入” 的精神,一直是后人学习的楷模。大 禹治水的传说体现了中华民族无所畏 惧、人定胜天的民族精神。
大禹治水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集中体现了中华民 族不辞辛苦、不避艰险、知难而进、不 怕牺牲的勤劳勇敢精神。愚公移山精神 是激励和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 建设胜利的制胜法宝,也是中国人民在 新时期进行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二、民族精神的作用(影响):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2、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屹立在世界 东方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中生生不 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1、爱国主义
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收获园地
含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