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转换与衔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转换与衔接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企业会计准则的转换成为当前中国会计领域的重要话题。
企业会计准则转换是指在新会计准则下编制财务报表,以代替原有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转换对企业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财务报表的质量、内部控制、公司业务和财务流程等。
本文将从企业会计准则的概念和法律背景、转换准则和衔接问题等方面对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转换与衔接进行浅析。
一、企业会计准则的概念和法律背景
企业会计准则,简称“新准则”,是我国自2007年1月1日起强制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企业会计准则是国家会计准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准则之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主要采用旧准则(即《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已存在了30多年的时间,对于国内大多数企业来说,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的财务管理体制。
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主要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与国际接轨,提高财务透明度和真实性,增加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通过加强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真实性,以满足国际标准和国外投资者的要求。
而且,企业会计准则更注重会计信息的价值,强调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时效性。
因此,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我国企业的股票市场,金融市场,以及整个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企业会计准则的转换准则
对于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企业来说,需要注意几个关键问题,如何选择会计政策、确定会计估计和考虑会计政策的持续性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了一系列的转换准则,以确保企业能够顺利的实施新的财务报告准则。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转换准则:
1.选择一致性原则
在新准则下编制财务报表前,企业应按照某一会计政策提供旧的财务报表。
如果企业要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那么必须做出更改,以确保新准则下编制的财务报表准确保持一致性。
2.确认开启成本
在新的准则下,企业需要根据企业规模进行评估,以确保各项资产负债的准确反映。
如果资产的推荐值高于成本,那么应该使用推荐值进行计量和报告。
如果负债本身的代价高于负债,那么在新的准则下应该确认成本。
3.确定各种财务信息如披露
企业应根据企业政策和准则制定详细的财务信息披露方案,确保财务信息披露的完整
性和准确性。
同时,企业还应注意在新准则下承担多少比例的披露义务,以及披露所需的
信息是否在范围内。
三、衔接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的转换,涉及到不同准则之间的衔接问题。
这也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
挑战。
因为不同的准则可能对同一项事项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会对会计报表的比较和分
析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企业要在转换准则和各项准则之间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确保在两个体系之间
的平稳过渡,以避免一些财务信息的漏报或失实,在转换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减少误差
和损失。
这也需要企业从财务报表编制、会计估计和会计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全面、精准、规范的管理。
总之,企业会计准则转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掌握转换准则和建立良好的内
部控制体系。
企业应根据业务特性和公司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并实施转换方案,确保转换效果,并加强审核和监督。
这样,企业会计准则转换才能得到顺利的实施,以促进企业更好
的财务管理和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