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空白”处想象,于无声处悟情——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空白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
January 2021
2021年1月
第18卷第01期Vol.18No.01
读与写杂志
于“空白”处想象,
于无声处悟情——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空白的运用曾雪玲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实验小学
广东
汕头
515800)

要:“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

对于文学色彩非常浓烈的语文学科来说,
常常会留下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为教师用教材留下创造的空间。

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中的“空白”。

填补“空白”,可以有效训练语言;拓展“空白”,可以发展思维;利用“空白”,可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空白;语言;想象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1-0224-01
“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

运用
“空白”手法,可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空白”,是艺术家在创作时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对于文学色
彩非常浓烈的语文学科来说,教材中所使用的描述性语言,常常会留下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
,为教师用教材留下创造的空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艺术留白”,在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阅读教学中本人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中的“空白”,从以下几方面做了探索。

1填补“空白”
,训练语言叶圣陶先生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
就叫语文。

”这样看来,语文就是语言文字。

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教学,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掌握学习和工作的这门基础工具,具有读、写、听、说的能力。

课文是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
材料,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载体,教材中有不少名篇佳作,常常留有“空白”,给人留下一些可供补充的天地,有言虽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课文的留白,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创新性的填补,给学生创设语言训练的空间。

如《将相和》这篇课文,讲到廉颇负荆请罪这段时,笔者利用情节进行“空白”设计:此时的廉颇会对蔺相如说什么?结果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蔺大人,在下愚昧,对您无礼,万望恕罪。

”有的说:“在下对蔺公无礼,
蔺公心胸宽广,不与在下一般见识,在下实在惭愧。

”“蔺大人,你为赵国,在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出生入死,鄙人却对你无礼,实属不该,故特来负荆请罪,还请先生责罚。

”就这样,一句句鲜活的语言就轻而易举地从学生的嘴角溢出。

你看,在教师的引导下,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孩子心底流露,真令人欣喜。

可见,巧妙地填补情节“空白”能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
从而提高语言素养。

2拓展“空白”,发展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人类的创造发明离不开思维,学生的学习同样离不开思维。

语文思维讲究形象性,其关键就是想象,想象是拓宽思维空间的最好途径。

在语文教材中,
作者常常留下一些“空白”让人们用各不相同的想象拓展,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教学中,如果教师抓住这些地方,让学生展开想象,悟出文章的真谛,拓展“空白”之处,就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坐井观天》课文最后是这样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看吧。

”这段话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

在教学中笔者根据这一“空白”设计相关训练,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

比如,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听了小鸟的话后,青蛙有没有跳出来呢?如果跳出来的话,它会看到些什么呢?又会说些什么呢?请根据自己的想象来续编这个故事。

结果,小朋友们有的这
样写道:青蛙惊讶地说:“哇!天真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呢!对不起小鸟,是我弄错了。

”小鸟笑着说:“没关系,你能知错就改我真为
你高兴。

”有的这样写:青蛙说:“咦,这天怎么和我刚才看到的不一样?小鸟,你说得对,天真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呐!”小鸟说:“朋友,这回你知道了吧!坐在井口看天,只看到那么一点点是不对的。

”还有的干脆写青蛙很顽固,他根本不相信小鸟的话,所以它一辈子只能呆在又窄又暗的井底,
永远是一只目光短浅的青蛙。

3
利用“空白”,深化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开明宗义地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文
性,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重大的影响。

”“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任何没有动情的语文教学,都不会产生感人的艺
术力量。

因此,笔者认为一堂好课,就要挖掘和引导语文课中所蕴含的理念和情感。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挖掘课文,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语文课堂之中,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整个语文教学情趣盎然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地体会到教材的“留白”就是深化学生情感的良好契机。

只要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文中“空白”,就能让教学在孩子们的心中真正留下痕迹,甚至成为了学生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达到了审美的极限。

如《桂花雨》中学到作者摇花的情景时,
笔者让孩子们想象,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像什么?孩子们想象桂花就像漫天翩翩起舞的蝴蝶,像金黄的雪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摇桂花的情景描绘得如诗如画。

4结语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

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疏可走马”处,巧妙地培养学生语言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让学生于文本“空白”处展开想象的翅膀,于文本无声处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感情,
用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使阅读教学的课堂放射出亮丽的光彩。

2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