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作文应用文体辩论稿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示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高考作文应用文体辩论稿类材料作文写作
指导及范文示范
近年来,高分卷中出现了不少辩论形式的作文,打破时空限制,借文中人物之口,表明对事物的不同认识,从而寄托自己的观点,这种文体由于行文自由,语言灵活,受到了作者与读者的青睐。

那么,写作这类文章应掌握哪些知识?应注意些什么呢?下面作简要的说明。

【技法点拨】
一、文体特点
1.首先,要了解辩论的一般常识。

辩论顺利开展离不开两方面工作。

一是准备,包括选题、搜集资料、辩论分工、构建理论框架、展开辩题设想方面工作。

二是辩论,辩论过程常包括以下流程:主席宣布→幽默开场(这一环节可由每个辩手上场结合辩题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并用文雅、幽默的一句话表达自己的观点)→开篇立论→攻辩→攻辩小结→自由辩论→总结陈词→观众提问→评委点评。

其中立论陈词提倡即兴陈词,引经据典恰当。

攻辩由正方二辩开始,正反方交替进行;正反方二、三辩参加攻辩。

正反方一辩作攻辩小结。

正反方二、三辩各有且必须有一次作为攻方;攻辩双方必须正面回答对方问题,提问和回答都要简洁明确;四轮攻辩阶段完毕,先由正方一辩再由反方一辩为本队作攻辩小结,正反双方的攻辩小结要针对攻辩阶段的态势及涉及内容。

自由辩论这一阶段,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首先由正方开始。

发言辩手落座为发言结束即为一方发言开始的记时标志。

总结陈词是辩论双方四辩针对辩论赛整体态势进行总结陈词。

2.其次,作为文稿,所写的辩论作文不可能是辩论的实录(受高考字数限制),而只能是辩论过程中的某一部分。

从学生的写作实际看,自由辩论的形式为学生首选,这易使事理在辩论中走向明确。

当然,也有选择一辩开篇陈词与四辩总结陈词的,因为这两部分相对较独立,有着完整的结构与内在的逻辑。

对于选择从哪一部分入手,要视自己所掌握的材料与写作特长而定。

3.再者,作为辩论,理应注意一些辩论技巧。

一要注意方法,如避实击虚,以子之矛攻子矛盾,请君入瓮等,如在一场“网络使人亲近还是使人疏远”的辩论中,当反方提出“我们给父母发一个E­mail和给父母写一封信漂洋过海,两者中哪一种做法更令人感动呢”时,正方迅速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对方辩友,如果书信也能促进人们的关系的话,那为什么电子邮件就不能呢?要知道它们都是交往的一种手段啊!难道不能一网情深吗?”二要注意观点的辩证,还是以这次辩论赛为例,当反方以“有人把网络与毒品同列为禁品,对它们人们不接触则已,
一接触则欲罢不能,你说这能使人亲近吗”发难时,正方马上指出,网络是像毒品,但毒品不是万恶之源,毒品中如罂粟,吃少量可以治病,是难得的好药。

由此看来,网络本身并没有过错,错的是人。

显示了观点的辩证,令反方哑口无言。

辩论词是我们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

而写作辩论词也有要求。

辩论词首先要论点鲜明,所有话题均指向论点。

因为辩论有正方、反方的区别,所以,站在哪一个论点上辩论,这个点就是辩论的话题中心。

辩论说白了就是议论文,只不过它的形式更为鲜明。

它需要通过一定的论证方法使论点鲜明起来,让听众、读者或参加辩论的另一方心服口服,找不到漏洞。

因此,辩论词又要有强烈的逻辑性。

二、方法技巧
1.观点鲜明
辩论体的文章,观点不能含糊,也不容商榷。

作者必须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并且一开始就应该将其明确出来,从始至终坚决捍卫它。

2.论据充分
为支撑自己的观点,作者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调动所有知识积累来打一场艰难的战争(因为你要将对手想得很强大)。

从理论到事实,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外国,给人以丰富的信息和无可置疑的印象。

3.语言有力
辩论体文章的语言,表意必须明确,有力度。

辩论文也应该追求文采和个性,但尽量少用抽象的文学性语言。

应力求在第一时间让你的话深入人心。

三、具体步骤
1.开篇对评委,观众表谢意,表明己方论点。

2.界定论题中的概念,对有可能产生争议的疑点加以强调,避免留下漏洞,给对方以可乘之机。

3.给出评判双方所持观点孰是孰非的比较标准,这一点最为重要。

4.围绕标准,用三、四个方面论证你方观点更符合此标准。

5.再次重申观点,升华论题。

【写作范文】
作文正文
手机不该进校园
各位老师、对方辩友:
大家好!
作为文德中学的一名普通中学生,我很荣幸能参加本次辩论赛。

对于“手机
该不该进校园”这一问题,我方观点是手机不该进校园。

校园,本身就是一个老师“传道、受业、解惑”,学生汲取知识,贯通明理的神圣殿堂。

而手机作为一个信息源,会打乱老师正常的教学秩序,破坏师生之间的知识桥梁。

众所周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通过手机查询信息也更加方便快捷。

各类搜题软件层出不穷,这些软件看似可为学习提供多种途径,实则会干扰正常的课堂进度。

有了手机,部分同学就可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而在手机中寻找“娱乐”;有了手机,某些同学便会不跟随老师的教学脚步独立思考,只直接用搜题软件搜索答案。

由此可见,手机会干扰课堂秩序,降低课堂效率,削弱课堂凝聚力和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最终将不利于我们的学习,影响集体生活质量。

可能有人会说:“手机作为学习工具,培养自控能力。

”此言差矣。

作为一名学生,我深知自己的自控能力有多么有限,而手机作为一个娱乐源,会以其特有的“魅力”攻破中学生心理防线,从而会降低我们的自控能力。

借口上网查资料,匆匆查完后便打开旁边的社交软件浏览信息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这样做不仅会浪费我们的学习时间,而且会使青少年过早地接触一些不良信息。

大数据时代,各种信息泥沙俱下,然而青少年的辨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好奇心与探索意识十分强烈。

因而在某些因好奇心而浏览的不良信息的精神荼毒下,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发育。

而学校作为启迪心智的庄严殿堂,更应注重青少年心灵的发育,让手机中的腐朽文化远离学生的学习生活。

因此,借此机会,为了避免手机进校园而造成危害,我想对此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学校要出台相关校规校纪禁止手机被带入校园;其次,希望老师能在课堂上向学生申明手机的危害,使学生接受相关规定;最后,希望各位家长以身作则,放下手机,作好孩子的榜样。

愿手机不进校园,愿校园之风溢满知识的馨香!
以上是我对手机是否该进校园的拙见,谢谢大家!
同步点评
①明确自己的观点,旗帜鲜明,绝不含糊。

②分析带手机进校园,对学习的危害。

反驳对方观点。

③论述手机对身心发展的危害,有纵深度,使论述有层次感。

④联系现实,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内容很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佳作点评】
1.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分析手机对学习的危害时,先从自身着手,再进而分析对他人的影响,层层深入,批驳有力。

2.针对现实,提出建议。

本文不仅分析带手机进校园的危害,而且针对现实情况,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体现了论述类文章解决问题的特点。

语言得体,符合人物身份,富有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