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u董事长-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ohu董事长-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
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
赋此曲,并寄赵学舟。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
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
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
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简析
"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
老友勺别重逢,旋又离去,赠上的难道仅仅是一枝芦花吗?它实在是我的一片心呀!零落的难道仅仅是芦絮,是秋色吗?它实在是我们比秋色更
浓重更花茫的故国之思呀!朋友,还记得前年联袂北游,踏雪冒寒、古道走马的情景吗?可是除更增亡国沉痛,竟了字不能写出……如今你这一走,留给我的是加倍索寞。
登楼排
遣吗?又怕见那夕阳,它更使我忆起夕阳一般沉沦的故国……
【赏析
公元1290年,张炎和友沈尧道应召为元政府写金字《藏经》。
翌年,回归南方。
之
后词人在越州居住,和沈尧道及赵学舟都有词往来,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
”以“记”字领起,气势较为开阔、笔力劲峭。
写他前年冬季赴北写经的旧事,展现了一幅冲风踏雪的北国羁旅图。
北风凛冽,寒气袭人,三两个“南人”在那枯林古道上艰难行进。
“此意悠悠”此句虽简,然则写出他内心无限
的忧思。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旧事重提之后,续写北地回归之光景。
江表,指江南。
西州,古城名,在今南京西。
此两句谓自己虽已回到南方故土,屈辱经历也过去,仍
只能老泪洒落、无欢可言。
南归以后,自己与尧道分处杭、越,音讯久未通。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点出为何不致书问候。
并非不想题赠友,但实在是提不起任何兴致来。
因西风吹打而飘散的片片红叶上,似乎处处都写满了“亡国”两字。
不忍在上题诗,怕引
起浓浓愁情。
请老友给予谅解。
开头这两韵五句,其意境苍凉阔大,有“唐人悲歌”之慨。
着实为全词增添了一点“北国型”的“壮美”之感。
“短梦依然江表,……落叶都愁。
”
随即音调多么缠绵低回。
这是作者善于“一气旋折”的高妙本领。
“载取白云归去”则从眼前的离别写起。
故人之访,给作者多少欢乐、慰藉和温暖。
故人又要回去。
面对此景,作者当然又会感慨生悲。
“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写出了自
己与他两情依依之感。
“楚佩”借楚辞中湘君和湘夫人的典故。
“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
当然所赠之物,只能是一枝芦花。
这里表现出赠者零落如秋叶的心情。
他以芦花来
比己“零落一身秋”的凄况,饱寓着他生不逢时痛感。
这里“折苇赠远”,笔调不凡,写
意深刻。
“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
”而故人既远,“野桥流水”附近也
能招集到三朋二友,但终非沈尧道、赵学舟之类故交了。
“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惆怅寂寞只能靠登楼远望排解。
但余斜照的景色,只能徒增伤悲。
所以顿又缩回了脚步!
全词先悲后壮,先友情而后国恨,惯穿始终的,是一股荡气回肠的“词气”。
使读者
极能渗透到作者的感情世界之中。
写身世飘萍和国事之悲感哀婉动人,令人如闻断雁惊风,哀猿啼月。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