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陕西省延安大学附中八年级(上)作业物理试卷(附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延安大学附中八年级(上)作业物理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下面是小明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温度值做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 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
B. 家用冰箱里冷藏柜内部的温度约为−18℃
C. 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D. 西安市冬天的最低气温约为−37.5℃
2.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
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 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 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 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3.下列现象中与汽化有关的是( )
A. 战士口中呼出的“白气”
B. 云雾缭绕
C. 晨露浮叶
D. 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
4.如图,甲实验: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乙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若在月球(真空环境)上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实验是( )
A. 甲实验
B. 乙实验
C. 甲、乙实验都能
D. 甲、乙实验都不能
5.老师在演示如图所示的齿轮拨动纸片的实验中,甲、乙、丙三种齿轮依次拨动纸片发出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B. 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 频率变低,音调变高
D. 频率变高,音调变高
6.如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钢琴琴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钢琴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 手指弹奏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
C. 使用不同的力量弹同一个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D. 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率是294Hz,由此可知D调“1”比C调“1”的音调高
7.《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
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

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
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 升高湿纸的温度
B. 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 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 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8.如图所示,将A、B两个杯子放入水槽中,A杯倒扣入水中,B杯内有水,然后对水槽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不能沸腾,B能沸腾
B. A能沸腾,B不能沸腾
C. A能沸腾,B也能沸腾
D. A不能沸腾,B也不能沸腾
9.如图所示,甲、乙、丙分别是音叉、钢琴、长笛的波形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都相同
B. 甲、乙、丙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C. .甲、乙、丙发出声音的音调、音色大致相同,响度不同
D. .甲、乙、丙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大致相同,音色不同
10.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 图乙中,水瓶中灌入的水越少,敲击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C. 图丙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次声波回声定位
D. 图丁中,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从“声源处减弱”控制噪声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2.0分)
11.夏日炎炎,小亮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______吸热所致;他从开着
空调的更衣室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造成的。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2.啄木鸟捕食躲藏在树干虫洞中的虫子时,会用嘴敲击树干,使树干______,发出“咚咚”
的啄木声。

啄木鸟用力不同,产生的声音的______不同。

声波通过树干和虫洞内的______传播到虫的位置,听到声音的虫子昏头转向,逃到洞口被啄木鸟捕捉。

13.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人们把噪声叫做“隐形杀
手”,现代的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

噪声是
由声源做______的振动产生的,人们以______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
等级;如图中的标志,这是在______处控制噪声;城市街道两旁种植
了大量树木,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

14.中国科兴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

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疫苗温度是否超标,
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如图______(选填“甲”或“乙”)所示的温度计。

在接收点,为正确读数,验收人员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如图所示,温度计
的示数是______℃,表明疫苗______(选填“安全”或“不安全”)。

15.笛子是我国的传统管乐器,笛声悠扬。

笛声是由笛子内______振动产生的;蝴蝶飞行时翅
膀1min振动180次,则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是______Hz,由此可知,蝴蝶振翅发出的是______(填“声音”、“超声波”或“次声波”)。

16.人对着山崖呼喊能听到回声,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与人到山
崖的距离有关,人对前后两个声音的分辨时间差约为0.1s,如果
声音在空气中以340m/s的速度传播,估算人距离山崖至少需要
______m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

在研究声音传播时,发现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空气中______(选填“快”或“慢”)。

17.如图所示,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
入80℃以上的热水中。

你看到的现象是塑料袋______,这是______现象。

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看到的现象是塑料袋______,这是______现象。

(第一、三空选填“膨胀”或“变瘪”,第二、四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2.0分)
18.喜欢课外探究的小勇,拆开自己的口琴,口琴的琴芯结构如图所示,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
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这些铜片在气流的冲击时振动,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1)在图中,C区是______音区(选填“高”、“中”或“低”)。

(2)往左边第一个气孔用力吹气时,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选填“变高”、“变低”或“不
变”)。

(3)停止吹气后,口琴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______。

A.这是声音的回声
B.铜片在继续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
D.铜片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4)小勇又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了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的实验,他准备通过用人刚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来进行比较,选用了手机铃声作为声源,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手机铃声响度应______(选填“随材料而改变”、“保持不变”或“根据实验情形而改变”)。

19.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观察图1结合生活实际,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现象:相同条件下,摊开、阳光下和风吹的衣物更快干。

(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a、液体表面的大小;
b、液体______的高低;
c、液体______的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a)
A.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B.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______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大小明显不同,如图2。

C.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______相同。

D.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

(4)分析与结论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大小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______法。

20.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所用器材有铁架台、烧瓶、温度计、秒表、石棉网等。

(1)在安装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固定______(填“a”“b”或“c”)的位置;实验中,从水温升到90℃开始,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并记入表格(如下表),第2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

时间/min0123456
水的温度/℃909296989898
(2)由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由沸点可知做实验时的大气压______(填“低于”“高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3)请在图丙中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根据图象可知:水在沸腾时,持续吸热,但温度______。

(4)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办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

糖汁的沸点约为104℃,为使糖汁在沸腾时不致变质,温度要低于100℃,以下方法中合适的是______。

A.用小火加热糖汁
B.增大气压
C.减小气压
21.小明做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如图所示。

(1)如图甲,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__。

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__。

(2)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__;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
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

(3)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4)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不能得到真空,实验的结论是通过______(填字母)得出的结论,
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

A.推理假设
B.实验验证
C.归纳总结
(5)小明还想利用家里的暖水瓶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

如图乙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


把音量
大小不同的芯片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

下列是他设计的几组比较因素,其中合理的是
______(填字母)。

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个完好的和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D.把同个暖水瓶的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22.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阅读表中列举的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
答问题: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米/秒)
空气(0℃)331冰3230
空气(15℃)340铜3750
煤油(25℃)1324铝5000
水(常温)1500铁5200
(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a)______ ,(b)______ .
(2)在长884米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秒,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 23.如图所示,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其下潜的速度为20m/s,从接触水面开始计时,51s时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13s后收到信息,(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求:
(1)从发射超声波到13s后收到信息,超声波传播的路程;
(2)从发射超声波到13s后收到信息,“奋斗者”号下潜的深度;
(3)收到信息时,“奋斗者”号距海底的距离;
(4)此海域的深度。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对人体而言,较为舒适的温度区间为18~25℃,所以A正确;
B.水的凝点为0℃,所以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低于0℃,而不需要冷冻食物的冷藏室的温度高于0℃,所以B错误;
C.水的沸点与水表面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则水的沸点不一定是100℃,所以C错误;
D.西安处于我国中部,非极端天气情况下,冬天最低气温约为−10℃,所以D错误。

故选:A。

(1)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对人体而言,较为舒适的温度区间为18~25℃;
(2)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低于0℃,冷藏室的温度高于0℃;
(3)水的沸点与水表面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4)西安处于我国中部,冬天最低气温约为−10℃。

对一些地区最高温度或最低温度的估测是这类题的难点,但题中出现的地点或是我们生活的区域,或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些地区,所以只要我们能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收集相关信息,就可以得出答案。

2.【答案】B
【解析】
酷暑的夏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窗户玻璃比室外空气温度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外表面。

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窗玻璃比室内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选:B。

【分析】
夏天,室外温度高,室内温度低,室外的水蒸气液化,小水珠在外面;冬天,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室内水蒸气液化,水珠在内表面。

当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时,室内水蒸气液化;当室内温度低,室外温度高时,室外水蒸气液化。

不应弄混了。

3.【答案】D
【解析】解:A、战士口中呼出“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云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汽化时要从人体吸热,故D正确。

故选:D。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把握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

4.【答案】A
【解析】解: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音叉在振动;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表明声音可以传播能量;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如果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图甲中,音叉振动,能看到甲球能弹起,但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图乙中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不能发出声音,泡沫塑料不能弹起,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利用转换法将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个方面分析解答,注意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

5.【答案】D
【解析】解: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齿轮中丙的齿最密,同样轮动一圈,丙转过的齿数多,也就是在相同时间内拨动纸片使之振动的次数多,音调的高低由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变高,音调变高,所以丙齿轮拨动纸片发出的音调高,甲的最低。

故选:D。

声音的音调和物体的振动频率快慢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物体的质量越大、体积越大,物体振动会越慢,振动慢,振动频率小,音调比较低。

本题考查了音调与频率关系的具体应用,弄清音调、频率、高低、快慢的含义: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表示振动的快慢。

6.【答案】B
【解析】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钢琴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手指弹奏不同的琴键,可以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来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使用不同的力量弹同一个琴键,是为了通过改变琴弦振动的幅度,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
D.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率是294Hz,说明D调“1(do)”的频率高于中音C调“1(do)”的频率,因此D调“1”比C调“1”的音调高,故D正确。

故选:B。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本题考查了对声音的产生,以及声音的特性的理解与辨别,属声学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7.【答案】A
【解析】解:“透火焙干”中把湿纸贴在热墙上,湿纸从墙上吸收热量,使纸的温度升高,从而使水分蒸发加快,使湿纸干得更快。

故选:A。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本题考查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属于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8.【答案】D
【解析】解:A中水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增多,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水温不能达到沸点,所以A杯中水不能沸腾;B杯中水温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B杯中水不能沸腾,故D 正确。

故选:D。

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水的沸点会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本题考查了沸腾的条件,学会使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来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9.【答案】D
【解析】解:如图可知,三幅图中音叉、钢琴、长笛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相同,因此响度相同;它们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

故选:D。

(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

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

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10.【答案】A
【解析】解:
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图甲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A正确;
B、图乙中,水瓶中灌入的水越少,敲击时就越容易振动,振动的频率就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故B错误;
C、图丙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故C错误;
D、图丁中,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1)固体可以传声、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了这点;
(2)相同的力度敲击水瓶,水瓶中灌入的水越少,就越容易振动,振动的频率就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3)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
(4)防治噪声的途径有:(1)在声源处控制噪声;(2)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本题是一道声现象的综合题,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对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汽化液化
【解析】解: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是由于身上的水汽化吸热的缘故;
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室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时会发生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所以眼镜变模糊了。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2.【答案】振动响度空气
【解析】解:
啄木鸟捕食躲藏在树干虫洞中的虫子时,会用嘴敲击树干发出“咚咚”的啄木声,声音是由树干的振动产生的;
啄木鸟用力不同,产生的声音的响度不同;并通过空气传播出去的;
声波通过树干和虫洞内的空气传播到虫的位置,听到声音的虫子昏头转向,逃到洞口被啄木鸟捕捉。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空气。

(1)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它决定声音响度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声音传播过程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递声音。

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以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3.【答案】无规则分贝(dB)声源传播过程中
【解析】解: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是由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振动发出的声音;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等级,符号用dB表示;
图甲是禁止鸣笛的图标,禁止机动车鸣笛,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城市街道两旁种植了大量树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无规则;分贝(dB);声源;传播过程中。

(1)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等级,符号用dB表示;
(3)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本题考查噪声的产生、噪声的等级、噪声的防治,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目。

14.【答案】乙不能5安全
【解析】解:由题可知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即保存环境温度最高为8℃;甲温度计是普通温度计,乙温度计的构造类似于体温计;根据温度计的构造特点,温度升高后水银柱升高,不会再降下去,可以测定最高温度,故应在冷藏箱内放置温度计乙;
乙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但外界温度高,温度计示数会升高,故验收人员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
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5℃;根据疫苗存放要求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表明疫苗安全。

故答案为:乙;不能;5;安全。

(1)根据温度计的结构和使用要求选择温度计;
(2)温度计的读数:首先观察零刻度,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

液柱远离零刻度的是零上,液柱靠近零刻度的是零下。

掌握体温计的构造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温度计进行读数时,首先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且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持平。

15.【答案】空气柱3次声波
【解析】解:(1)吹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内部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蝴蝶1min内振翅180次,蝴蝶振翅的频率为1s中振动次数为3次,频率为3Hz,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故蝴蝶发出的是次声波。

故答案为:空气柱;3;次声波。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笛子口琴等管乐器产生的声音是由内部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频率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并不是所有频率的声音人耳都能听到,只有频率在
20Hz~20000Hz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人耳都听不到。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频率的概念和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属于识记性
内容,比较基础。

16.【答案】17快
【解析】解:(1)一个人要想从听觉上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声音来回传播需用时间至少0.1s,则
自己的叫声从发出到障碍物需用时间t=1
2
×0.1s=0.05s,
由v=s
t
得人至少要离障碍物距离:s=vt=340m/s×0.05s=17m;
(2)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故答案为:17;快。

(1)根据声音传播来回的时间,算出声音从发出到山崖的时间t,用公式s=vt算出人到山崖多远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
(2)声速,指声波在媒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其大小因媒质的种类、温度而异。

本题考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回声测距,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知道声音反射回来经过的时间是往返的时间,不是一次的时间。

17.【答案】膨胀汽化变瘪液化
【解析】解:(1)液态的酒精由于受热会发生汽化现象,形成蒸气,体积变大,故塑料袋会膨胀;
(2)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温度降低,袋内的酒精蒸汽会发生液化现象,形成液态酒精,此过程放热,体积减小,故塑料袋会变瘪;
故答案为:膨胀;汽化;变瘪;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8.【答案】高不变B保持不变
【解析】解:(1)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由图知A区的铜片较厚较长,振动较慢,B区次之,振动较快;C区较的铜片薄较短,振动最快,故A区发出的音调最低,C区发出的音调最高。

(2)往气孔用力吹气时,其振动幅度变大,即响度变大,但其振动的快慢是不变的,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变;
(3)由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停止吹气后,口琴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铜片在继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