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_MS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中药指纹图谱的原理与应用

中药指纹图谱的原理与应用

气相色谱(GC)以气体为流动相,对于含挥发性 成分中药的鉴别具有一定优势。由于裂解气相 色谱具有操作简便、样品无须化学前处理、提 供信息量大等优点而格外引人注目。该方法将 样品故人裂解器内,在一定的条件下将样品加 热使其瞬间裂解,生成可挥发性的小分子物质, 立即被载气带人气相色谱系统的分析柱上,分 离后得到具有指纹性质的裂解气相色谱图。如 果将气相色谱与质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联 用,则不但可以知道不同中药中挥发性成分的 差别,而且可以对这些成分进行鉴定。
高速逆流色谱指纹图谱(HSCCC fingerprintspectrum, 即调整逆流色谱法) HSCCC利用动态液-液分配原理分 离样品,其分离度和重现性与HPLC类似,但样品前处 理简单。具体地说它是一种基于液-液多级逆流萃取建 立的色谱体系,以轻巧的聚四氟乙烯螺旋管作分离柱,
在行星式运动中连续地完成整个分配、传递、分离过
中药指纹图谱,即中药身份证,主要指中 药化学指纹图谱,实际上是一种保证中药质量 的措施,是指对某种中药材或中成药等运用现 代分离分析科学的手段,得到能够标示该中药 的色谱或光谱的图谱,最终用来对中药质量评 价的科学性方式。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通 过指纹图谱的特征性,能有效鉴别样品的真伪 或产地。二是通过指纹图谱主要特征峰的面积 或比例的制定,能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确保 产品质量的相对一致。
对这种中药材的分子遗传标记的研究,找到具有该种高度特异性
的片段,便可以此为基础,制备出对该种高度特异性的寡核苷酸 探针,再经分子杂交进行指纹分析,即可达到鉴别目的。DNA指 纹图具有高度的个体特异性。DNA指纹图谱技术包括AP-PCR(arb itrary primer PCR,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和RAPD(随机扩增 多态性DNA,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两种指纹图谱 技术。RFLP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是最常用的构建DNA指纹图的方法,但该法 费时费力,使应用受到限制。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可 以在特异DNA序列尚不清楚的情况下,检测DNA的多态性,这是

GC-MS的在药物检测方面的应用

GC-MS的在药物检测方面的应用

GC-MS的在药物检测方面的应用
(1)兴奋剂体内药物分析
①苯丙胺类药物分析
②甾体类兴奋剂(康力龙、克伦特罗、5β-4-羟基甲睾)
③吗啡类镇痛药物分析(可待因,二氢可待因、布洛芬、吉非贝齐、)
④安定类药物分析——硝西泮
⑤心血管类药物——布洛芬、辛伐他汀
⑥非甾体抗炎药分析——阿司匹林、水杨酸
(2)中药分析
①干姜——莰烯、水芹烯、桉叶素
②淫羊藿——棕榈酸、癸烯醛、十四酸
③西洋参——金合欢烯
④砂仁——樟脑、乙酸龙脑酯
(3)减肥食品分析(减肥食品中的违禁添加物)
①芬氟拉明、苯丁胺、苄非他明、氯苯丁胺、氯苄苯丙胺、苯双甲吗啉、安非拉酮、马吲哚
(4)抗疲劳食品分析
①5-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通化激素、睾酮、醋酸睾酮、异己酸睾酮、庚酸睾酮、环戊丙酸睾酮、葵酸睾酮、苯丙酸睾酮、十一酸睾酮
(5)安神镇定食品分析
①地西泮、咪达唑仑、硝基安定、唑吡坦、氯硝安定、艾司唑仑、阿普唑仑、佐匹克隆
(6)降血压食品分析
①尼群地平、尼莫地平、尼索地平、非洛地平、可乐定、桂利嗪、卡托普
(7)消炎镇痛食品分析
①非那西汀、消炎痛
GC-MS在农残检测方面的应用
(1)有机氯类
(2)有机磷
(3)氨基甲酸酯
(4)除虫菊酯
GC-MS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
(1)测定牛奶中有机磷农药残留——
(2)检测大米中农残——敌敌畏、速灭磷、甲基内吸磷、氟乐灵、六氯苯、莠去津、林丹、乙硫甲威、呋草黄、溴氰菊酯、氟硅菊酯、特效唑
(3)检测饮用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现代分析方法和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现代分析方法和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现代分析方法和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摘要:在目前阶段,现代分析技术变得更加科学化、高效化,其在药物分析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可以更好地帮助药物分析过程更加高效、实时以及快捷。

药品的鉴别和检测是关系到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药品使用安全性的一个关键问题。

伴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持续发展,它不仅为医药分析技术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在药物的临床研究和中药成分的分析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分析技术;药物分析;应用1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1.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药物的研究中,HPLC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它的功能是对药物进行检测和分离。

主要内容包括:原辅料、药材、不同类型的制剂、中成药等。

其分析流程是:高压输液泵将流动相以稳定的流速(或压力)输送至分析体系,在色谱柱之前通过进样器将被测样品导入,流动相将样品依次带入预柱、色谱柱,在色谱柱中,被测样品分子与固定相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发生吸附、解吸附等过程,使得不同的物质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不同,从而得到分离,并依次随流动相流至检测器,转化为可供检测的信号,送至工作站记录、处理和保存,完成定性定量分析。

在对现有药品进行检验时,采用《国家药典》规定的常规检验方法;在新药开发过程中,需要通过改变各种色谱条件,摸索分析方法,以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

1.2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UPLC是在HPLC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种用于对热不稳定性、极性和大分子物质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新方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柱的特征在于降低了柱子填充粒子的尺寸,并基于柱子的高效性,实现了高精度的高分离性和快速的分析。

特别是在对注射剂中的酸醛和醛进行分析和测量的时候,只需要一次进样,就能对两个数据进行分析。

并能确保在分析过程中,各成分都能有较好的分析效果,其特征是:分离度高,敏感性高,分析时间短,重复性好。

1.3气相色谱法(GC)GC和HPLC在于多方面有相似之处。

工作原理是:试样气体由载气携带进入色谱柱,与填料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大小的差异使各组分互相分离而按先后次序从色谱柱流出,转变为电信号,进行鉴定和测量。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特别是在中药领域,这些技术的应用为中药的研发、质量控制以及药效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其在中药成分分析、质量控制、药效评价以及新药研发等方面的具体应用,以期对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提供科学解决方案。

通过深入探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旨在为中药行业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中药行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二、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概述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涵盖了从微观到宏观、从静态到动态、从无机到有机的广泛领域,其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为中药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提供中药的化学组成、结构、形态、性能等多方面的信息,而且能够揭示中药作用机理、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与评价等关键问题。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主要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波谱分析、质谱分析、热分析、电化学分析、显微分析、联用技术等。

其中,光谱分析如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核磁共振等能够提供化合物的结构信息;色谱分析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则常用于中药成分的分离与鉴定;质谱分析如质谱联用技术可以直接测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结构;联用技术如色谱-质谱联用、色谱-光谱联用等则能够同时提供化合物的多种信息,大大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还具有高度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精准化特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现代仪器分析设备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和数据处理,大大提高了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还能够与其他技术如分子生物学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等相结合,为中药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信息。

在中药领域,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揭示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还能够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新药研发、药物作用机理研究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GC-MS 分析九头狮子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GC-MS 分析九头狮子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GC-MS 分析九头狮子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佚名【摘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九头狮子草挥发油,利用 GC-MS 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九头狮子草中挥发油主要由植酮(19.82%)、丁香油酚甲醚(3.96%)、β-石竹烯(3.75%)、肉豆蔻醚(3.08%)、3-甲基-2-(3,7,11-三甲基十二烷基)呋喃(3.64%)、2-戊基呋喃(2.73%)和氧化石竹烯(2.69%)等51种成分组成,占总量的98.82%.%The essential oils of Peristrophe japonica obtained by hydrodistillation from dried aerial parts of P .japon-ica ,were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About 51 volatile components,consisting of 2-pentadecanone,6,10,14-trimethyl-(19.82%),eugenol methyl ether(3.96%),β-caryophyllene(3.75%),myristicin (3.08%),3-methyl-2-(3,7,11-trimethyldodecyl)furan(3.64%),furan,2-pentyl (2.73%)and caryophyllene oxide (2.69%),were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mass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comprising 98.82% of the total oil.【期刊名称】《广西植物》【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170-173)【关键词】九头狮子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GC-MS)【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6.8九头狮子草(Peristrophe japonica)为爵床科(Peristrophe)观音草属(Peristrophe)植物,又名接骨草、土细辛、万年青,多年生草本,喜生于温暖湿润的林下或溪沟边,低山及平坝地区,易栽培,主要分布于日本以及中国南方地区(胡嘉琪,2002)。

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制剂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制剂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技术创新104 2015年19期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制剂分析中的应用进展于江华王平吴玉珠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1700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质谱检验功能也随着越来越强大,开始它与微量的成分结果中,具有一定的特点,国家的药品规范程度越来越大,GC-MS法在药物学当中也应用的比较广泛,对药代动力学有着比较广泛的前景。

关键词:液质联用;中药制剂;应用中图分类号:R28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80(2015)19-0104-011 液相-质谱联用技术概论液相-质谱联用技术(Chromatography 2 Mass Spectrometry)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分析技术,LC的高分离效能与MS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使之成为当代最重要的分离和鉴定分析方法之一, 同时也成为药物研究中强有力的工具。

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MassSpectrometry)相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发展较早,技术较为成熟,但GC样品要求有一定的蒸汽压,实际应用中,只有少部分样品可以不经过预先处理可达到GC的分离要求,多数情况下需要做预处理或衍生化使之成为易汽化的样品才能进行GC-MS分析;而液相色谱不受上述限制,可分离高极性的和热不稳定的化合物,这使得液相-质谱联用技术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液相-质谱联用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就国内在2004~2006年两年中液相-质谱联用技术应用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2 药物研究中的应用2.1 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运用用GC-MS联用技术检测了广藿香油里广藿香酮的比例,此法特异性强、准确且重复性好,更便于控制药材与其制剂的品质。

运用用LC-MS法对川芎有效位置中藁本内酯及亚丁烯邻苯二甲内酯等多种化学成分实施了分析及指纹图谱检测,经过检测不同产地与不同批次的川芎药材,使用NIST谱库测检品,依据相对峰面积测检确定了指纹图谱里的15个共有峰。

GC—MS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GC—MS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般 的 样 品分 析 可 在 2 — 3 s 右 完 成 , 有 分 离 效 能 高 , 0 0左 具
必须 连接如质 谱的检测器 。另外 对 于不 能气 化 的样 品则需
朱 缨 用 气 相 色 谱 一 质 谱 法 对 江 苏 产 蛇 床 子 挥 发 油 化 学
要 作 衍 生 化 处 理 后 再 分 析 。质 谱 ( s p cr u , ) MasS etn m MS 是 成 分 进 行 分 析 , 水 蒸 气 蒸 馏 法 从 蛇 床 子 挥 发 油 中提 取 挥 用 强 有 力 的 结 构 解 析 工 具 , 为 结 构 定 性 提 供 较 多 的信 息 , 能 是 发 油 , 究 其 分 离 分 析 的条 件 , 分 离 的 物 质 用 G 研 对 C— MS鉴
面也 多有 研 究 。 G C~M S是 优 化 生 产 工 艺 、 立 中 药质 量 控 制 标 准 、 高 中 药 复 方 的 质 量 水 平 的 有 效 手 段 之 一 。 建 提
关键词 : GC— MS; 中药 ; 量 控 制 质
中图分类 号 : TQ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 3 9 ( 0 0 0 — 3 20 1 7 — 1 8 器 。气 相 色 谱 一 质 谱 ( Gc— MS 联 用 利 用 定 , 一 法 确 定 其 相 对 百 分 含 量 , 定 了 2 个 主 要 成 分 。 ) 归 鉴 7 了色 谱 的 高 分 离 能 力 和 质 谱 的 高 鉴 别 特 性 , 对 复 杂 的 混 可 童 星 用 气 相 色 谱 一 质 谱 联 用 技 术 测 定 了 最 佳 提 取 条 件 合 样 品进 行 分 离 、 性 、 量 分 析 的 一 次 完 成 , 一 种 完 美 下 所 得 常 春 藤 挥 发 油 的 化 学 成 分 及 其 相 对 质 量 分 数 , 分 定 定 是 共 的 现 代 分 析 方 法 。 GC— MS 的 常 用 测 定 方 法 : 离 子 流 色 离 出 3 总 O种 成 分 并 鉴 定 出其 中 2 种 , 要 是 萜 烯 类 化 合 物 以 1 主 谱 法 (oa i i t nc rmao rp y T C — — 类 似 于 G 及 环 氧 衍 生 物 ( 3 1 ) 邻 苯 二 甲 酸 异 丁 基 酯 ( 8 8 ) ttlo z i ho tga h , I ) n ao C 3 .7 , 1 .9 , 图 谱 , 于 定 量 。 反 复 扫 描 法 (e eiv cn igmeh d 氧 化 石 竹 烯 (5 1 ) 花 生 酸 ( 3 6 ) 香 紫 苏 内 酯 ( . 用 rp t iesa nn to , t 1. 0 , 1.5 , 6

GC-MS测定不同采收期酸枣仁中脂肪油成分

GC-MS测定不同采收期酸枣仁中脂肪油成分

检测分析—----------------------------------------------------------------------------------161-—D01:10.12161/j.issn.l005-6521.2021.04.027GC-MS测定不同采收期酸枣仁中脂肪汕成分马东来叫李新蕊U司明东U温子帅U郑玉光U邱峰23(1.河北中医学院河北省中药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050200;2.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天津300193)摘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JK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经甲酯化的不同采收期酸枣仁的脂肪油成分组成及相对质量分数的变化。

结果表明:3个时期酸枣仁的脂肪油成分总含量增加,经过GC-MS 分析共检测出29种脂肪油成分,包括不饱和脂肪酸类、饱和脂肪酸类、碳氢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这4大类组分。

3个时期酸枣仁中均有其特殊的脂肪油成分,同时各时期也有相同的脂肪油成分,其中亚油酸甲酯(33.01%〜34.27%)和油酸甲酯(43.66%〜45.43%)为各个时期中的主要脂肪油物质。

关键词:酸枣仁;脂肪油t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采收期t亚油酸甲酯Analysis of Fatty Oil of Different Harvesting Stage in Ziziphi Spinosae Semen by GC-MSMA Dong-lai1'2,LI Xin-rui1,SI Ming-dong1,WEN Zi-shuai1,ZHENG Yu-guang1,QIU Feng2*(1.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of Hebei Province,Hebei Universityof Chinese Medicine,Shijiazhuang050200,Hebei,China;2.Schoo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Tianjin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300193,China) Abstract: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technology to investigate the fatty oil compositions and relative mass fraction of ziziphi spinosae semen in different harvest periods after methyl esterific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content of fatty oils in ziziphi spinosae semen increased in three periods.A total of29fatty oils were detected by GC-MS analysis,including unsaturated fatty acids,saturated fatty acids,hydrocarbons and alcohol.In three periods,the ziziphi spinosae semen had its special fatty oil component,and the same fatty oils were found in all parts.Among them,methyl linoleate(33.01%-34.27%) and methyl oleate(43.66%-45.43%)were the main volatile substances in each part.Key words:ziziphi spinosae semen;fatty oil;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harvesting stage;methyl linoleate引文格式:马东来,李新蕊,司明东,等.GC-MS测定不同采收期酸枣仁中脂肪油成分[几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4):161-164.MA Donglai,LI Xinrui,SI Mingdong,et al.Analysis of Fatty Oil of Different Harvesting Stage in Ziziphi Spinosae Semen by GC-MS[J].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21,42(4):161-164.基金项目: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9276414D);河北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YXZ201901,、JTZ2020009);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QN2018065);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No.2018105);河北省现代农业技术体系中药材创新团队项目(HBCT2018060205);河北中医学院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XCXZZSS2020003)作者简介:马东来(1979—),男(汉),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及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中药质量控制新技术与新方法

中药质量控制新技术与新方法

中药质量控制新技术与新方法1. 传统中药质量控制方法1.1 传统质量控制方法概述传统中药质量控制方法是指在中药质量控制过程中广泛应用的一些传统方法和技术。

这些方法主要包括外观特征鉴别、理化性质测定、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和微生物限度测定等。

其中,外观特征鉴别是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形态、颜色、气味等特征来判断其质量的一种方法。

理化性质测定是通过对中药材的密度、溶解度、灰分含量等进行测定来评估其质量的方法。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是通过对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定量测定来评估其质量的方法。

微生物限度测定是通过对中药材中的微生物污染进行检测来评估其质量的方法。

传统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中药质量控制的需要,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传统方法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样品量,无法满足快速、高效的质量控制需求。

其次,传统方法在质量评估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

此外,传统方法对于一些特殊的中药材或复杂的中药制剂可能无法进行准确的质量评估。

为了克服传统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不足,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

这些新技术和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成分分析、色谱技术、光谱技术、生物学分析等。

这些新技术和方法具有快速、准确、高效的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中药质量控制的需求。

例如,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得到更准确的有效成分含量。

又如,通过使用红外光谱技术对中药材的光谱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快速鉴别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综上所述,传统中药质量控制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中药质量控制的需要,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的出现将为中药质量控制带来更多可能性和机遇。

这些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中药质量控制的准确性和效率,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1.2 传统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优缺点传统中药质量控制方法是指以传统的经验法和理论为基础,通过观察、嗅闻、尝试等方式对中药材的质量进行评价和控制。

GC—MS研究藜蒿嫩枝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GC—MS研究藜蒿嫩枝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Absr c : ta d silt n wa mp o e o e ta tv ltl o o n s o s e ta i fo Are sa s ln t a t S e m itl i se ly d t xr c oa i c mp u d f e s n ilo l r m tmii ee - ao e
中 图分 类 号 :Q 4 .6 T 6 4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An lsso e ia n tt e to h s n i lOi fo ay i fCh m c lCo siu n ft e Es e ta l r m Ar e ii ee e ssb tm sa s lng n i y GC- S M
C N L— ’ Q U Z n HU G Z e —hn C E ny u HE ii I umi , AN h nzo g , H N We .o l ,
( Sho o E v om na adC e ia E g er g N nhn nvri , acag30 3 , hn ; 1.col f ni n et n hm cl n nei , acagU ie t N nhn 30 C ia a r l i n sy 1

free e( 2 8 % ) N一( 一 eh l p ta n ) ansn 1 .8 , m ty a hhl e 一3一(ot cey)po i a d 3 . 1 ) N一( 【 n e r o— rs1 rpo mie( 6 4 % , h n 0

m ty a hhln )一3一( o t ehl p ta e n e cnr a—c s1 po inmi ( 0 6 % ) 一pnn oie( . 9 ) r y) rpo a d 2 . 4 , e e ieexd 2 8 % ,d—h - u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及其应用(精)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及其应用(精)

气相色谱-质谱(GC-MS )联用技术及其应用摘要:气相色谱法—质谱(GC-MS )联用技术是一种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的特性,在试样中鉴别不同物质的方法。

其在环境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药物检测(主要用于监督药物的滥用)、火灾调查、环境分析、爆炸调查和未知样品的测定。

本文主要列举了GC-MS 在职业卫生检测、医药、农药残留检测、食品、刑事鉴识和社会安全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GC-MS ,应用,药物检测,环境1 气相色谱-质谱(GC-MS )联用气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简称气质联用,英文缩写GC-MS )是一种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的特性,在试样中鉴别不同物质的方法。

GC-MS 的使用包括药物检测(主要用于监督药物的滥用)、火灾调查、环境分析、爆炸调查和未知样品的测定。

GC-MS 也用于为保障机场安全测定行李和人体中的物质。

另外,GC-MS 还可以用于识别物质中以前认为在未被识别前就已经蜕变了的痕量元素。

气相色谱—质谱(GC —MS )联用技术是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即气相色谱(GC )部分和质谱(MS )部分。

气相色谱使用毛细管柱,其关键参数是柱的尺寸(长度、直径、液膜厚度)以及固定相性质(例如,5%苯基聚硅氧烷)。

GC 是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当试样流经柱子时,根据混合物组分分子的化学性质的差异而得到分离。

分子被柱子所保留,然后,在不同时间(叫做保留时间)流出柱子。

GC 可以将混合物分离为纯物质,但是GC 只依靠保留时间定性,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可靠性。

MS 是通过将每个分子断裂成离子化碎片并通过其质荷比来进行测定,可以确定待测物的分子量、分子式,但MS 只能对纯物质进行定性,对混合组分定性无能为力。

把气相色谱和质谱这两部分放在一起使用要比单独使用那一部分对物质的识别都会精细很多倍。

单用气相色谱或质谱是不可能精确地识别一种特定的分子的。

通常,经质谱仪处理的需要是非常纯的样品,而使用传统的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如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当有多种分子通过色谱柱的时间一样时(即具有相同的保留时间)不能予以区分,这样会导致两种或多种分子在同一时间流出柱子。

闪式提取法辅助肉豆蔻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及GC-MS_成分分析

闪式提取法辅助肉豆蔻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及GC-MS_成分分析

㊀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2022年度科学研究经费研究项目(No.LJKMZ20221320)ꎻ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19-ZD-0440)作者简介:张艳丽ꎬ女ꎬ硕士生ꎬ研究方向:中药药剂新剂型ꎬE-mail:3627625570@qq.com通信作者:袁子民ꎬ男ꎬ博士ꎬ教授ꎬ研究方向:药物制剂新技究与新剂型ꎬTel:0411-85890145ꎬE-mail:yuanzmin@163.comꎻ王静ꎬ女ꎬ博士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中药代谢组学及药物分析ꎬTel:0411-85890138ꎬE-mail:wjyuanmeng@163.com闪式提取法辅助肉豆蔻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及GC-MS成分分析张艳丽ꎬ袁子民ꎬ王静(辽宁中医药大学ꎬ辽宁大连116600)摘要:目的㊀建立闪式提取法提取肉豆蔻挥发油的工艺ꎬ并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对比ꎮ方法㊀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闪式提取法提取挥发油的最佳工艺ꎬ并通过肉豆蔻挥发油提取率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ꎬ来确定闪式提取法的可行性ꎮ结果㊀闪式提取法最佳提取工艺为闪式电压105Vꎬ闪式预处理60sꎬ液料比10ʒ1ꎬ蒸馏4hꎬ挥发油提取率为6.23%ꎻ闪式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均能分离出52个峰ꎬ水蒸气蒸馏法可鉴别出42种成分ꎬ闪式提取法可鉴别出41种成分ꎬ闪式提取法比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增加6种成分ꎬ未检测出7种成分ꎬ二者共有成分35种ꎮ结论㊀闪式提取法操作简单ꎬ工艺可行ꎬ重复性好ꎬ可以作为提取肉豆蔻挥发油的一种方法ꎮ关键词:闪式提取法ꎻ肉豆蔻挥发油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中图分类号:R284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2095-5375(2024)04-0342-04doi:10.13506/j.cnki.jpr.2024.04.006StudyontheextractionprocessandGC-MSanalysisofvolatileoilfromNutmegassistedbyflashextractionZHANGYanliꎬYUANZiminꎬWANGJing(Liaoni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ꎬDalian116600ꎬChina)Abstract:Objective㊀ToestablishaflashextractionmethodforextractionofNutmegvolatileoilꎬandcomparewiththechemicalcompositionofthevolatileoilextractedbysteamdistillation.Methods㊀TheoptimumprocessforextractingvolatileoilwasdeterminedbyflashextractionmethodbyorthogonaltestꎬandthroughtheNutmegvolatileoilextractionrateandGC-MSanalysisꎬtodeterminethefeasibilityofflashextractionmethod.Results㊀Thebestextractionprocessofflashextractionmethodwasflashvoltage105Vꎬflashpretreatment60sꎬliquidmaterialratio10ʒ1ꎬdistillation4hꎬtheextractionrateofvolatileoilwas6.23%ꎻBoththeflashextractionmethodandthesteamdistillationcanseparate52peaksꎬsteamdistillationcanidentify42componentsꎬandtheflashextractionmethodcanidentify41componentsꎬcomparedwiththesteamdistil ̄lationꎬflashextractionmethodadded6kindsofingredientsꎬand7kindsofingredientswerenotdetectedꎬandtherewere35kindsofingredientsinboth.Conclusion㊀TheflashextractionmethodissimpletooperateꎬfeasibleandrepeatableꎬandcanbeusedasamethodtoextractNutmegvolatileoil.Keywords:FlashextractionmethodꎻNutmegvolatileoilꎻGC-MS㊀㊀挥发油是肉豆蔻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ꎬ其含量在8%~15%[1-2]ꎬ«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规定含挥发油不得少于6.0%[3]ꎮ肉豆蔻挥发油具有芳香独特的气味ꎬ常用于调料制品㊁精油㊁香水㊁化妆品等方面[4-5]ꎬ具有抗炎镇痛㊁抗菌㊁抗氧化等多种药理学活性[6-8]ꎮ肉豆蔻挥发油的提取主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法[9]ꎬ存在提取时间长ꎬ提取效率低等问题ꎮ有文献报道提取挥发油可以使用闪式提取法辅助进行提取[10]ꎬ闪式提取器基于组织破碎原理ꎬ将物料快速破碎至适当粒度ꎬ同时伴有高速搅拌㊁振动㊁负压渗滤等作用实现提取ꎬ可以最大限度保留植物有效成分而不会受热破坏ꎬ有溶剂用量小ꎬ提取时间短ꎬ效率高等优点ꎬ对肉豆蔻挥发油使用闪式提取法提取尚未见文献报道ꎮ因此ꎬ本研究通过正交试验ꎬ以肉豆蔻挥发油得率为评价指标ꎬ确定闪式提取法最佳工艺条件ꎬ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提取方式化学成分差异ꎬ以确定闪式提取法辅助提取的可行性ꎬ为肉豆蔻挥发油提取方法的研究及其深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ꎮ1㊀材料1.1㊀仪器㊀7890B-5977B气相色谱-质联用仪(美国安捷伦公司)ꎻHP-5MS气相毛细管色谱柱(美国安捷伦公司)ꎻJHBE-50S闪式提取器(北京金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ꎻ挥发油提取器(规格:1000mL/5mLꎬ玻璃活塞ꎬ上海玻璃仪器厂)ꎮ1.2㊀试药㊀肉豆蔻购于河北汉草堂药业有限公司ꎬ经辽宁中医药大学鉴定教研室李峰教授鉴定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fragransHoutt.)的成熟种仁ꎻ水为娃哈哈纯净水ꎮ2㊀方法与结果2.1㊀挥发油的提取2.1.1㊀水蒸气蒸馏法㊀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挥发油测定法(通则2204)ꎬ取肉豆蔻粗粉约30.0gꎬ精密称定ꎬ置圆底烧瓶中ꎬ加水360mLꎬ连接挥发油提取器与回流冷凝管ꎬ浸泡1.5h后开始加热ꎬ并保持微沸ꎬ提取5hꎬ收集挥发油[3ꎬ9]ꎮ2.1.2㊀闪式提取法辅助蒸馏㊀分别精密称取肉豆蔻最粗粉(打碎成颗粒过10目筛)30.0gꎬ分别按照不同的料液比加入水ꎬ使用闪式提取器的不同电压ꎬ预处理不同时间后ꎬ转移至圆底烧瓶中ꎬ连接挥发油提取器与回流冷凝管ꎬ开始加热ꎬ并保持微沸ꎬ加热不同时间后停止加热ꎬ收集挥发油ꎮ2.2㊀正交试验2.2.1㊀试验设计㊀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和预试验结果ꎬ综合分析影响闪式提取法的主要因素ꎬ本试验选取闪式提取电压㊁闪式预处理时间㊁液料比和水蒸气蒸馏时间4个主要影响因素[10-11]作为考察因素ꎬ分别设置3个水平ꎬ并以肉豆蔻挥发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ꎬ采用L9(34)正交试验表ꎬ进行工艺优化研究ꎬ因素水平表见表1ꎮ表1㊀因素水平表水平ABCD电压/V闪式预处理时间/s液料比(V/m)水蒸气蒸馏时间/h195308ʒ1221006010ʒ1331059012ʒ142.2.2㊀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结果㊀根据正交试验表安排分别进行试验ꎬ分别测定挥发油提取率ꎬ并进行方差分析ꎮ正交试验表与结果见表2ꎬ方差分析见表3ꎮ由表3方差分析表明ꎬ各影响因素对试验结果均有影响ꎬ由极差大小可得ꎬ在所选因素水平范围内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水蒸气蒸馏时间(D)>电压(A)>闪式预处理时间(B)>液料比(C)ꎮ由表2正交试验结果可知ꎬ优选出的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A3B2C2D3ꎬ即闪式电压105Vꎬ闪式预处理60sꎬ料液比10ʒ1ꎬ蒸馏4hꎮ其中蒸馏时间对挥发油提取率有显著影响ꎬ其次是电压和闪式预处理时间对得率有一定影响但都不显著ꎬ料液比对得率影响最小ꎬ方差分析时将预处理时间作为误差项ꎮ表2㊀正交试验安排与结果试验号因素ABCD提取率(%)111114.68212225.88313336.08421236.20522314.89623125.91731325.93832136.23933214.92k15.5475.6035.6074.83k25.6675.6675.6675.91k35.6935.6375.6336.17R0.1460.0640.0601.34表3㊀正交试验方差分析因素偏差平方和自由度F值A0.03727.4B0.00621.2D3.0242604.8∗误差0.012㊀注:∗表示P<0.052.2.3㊀验证试验㊀考虑到试验的误差ꎬ最佳条件工艺条件下的闪式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分别进行3次重复性试验进行对比ꎬ如表4所示ꎮ闪式提取法辅助蒸馏提取比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提取率提高了3.83%ꎬ提取时间由5h减少到4hꎬ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较省去了浸泡的步骤ꎬ节省了时间ꎬ水蒸气蒸馏法使用的药物粉末需要在2号筛至3号筛ꎬ而闪式提取法只需将肉豆蔻打碎过10目筛ꎬ不用粉碎机粉碎ꎬ省时省力ꎮ表4㊀验证结果及对比方法序号提取时间/h外观性状提取率(%)均值(%)15.90水蒸气蒸馏法25无色透明6.006.0036.1016.26闪式提取法24无色透明6.156.2336.292.3㊀肉豆蔻挥发油的GC-MS分析2.3.1㊀GC-MS条件㊀GC条件:HP-5MS毛细管柱(30mˑ0.25mmꎬ0.25μm)ꎻ程序升温条件初始温度为50ħꎬ保持2minꎬ以15ħ min-1升至280ħ并持续0.5minꎬ再以10ħ min-1升至300ħ并持续2minꎻ进样口温度为280ħꎻ载气为高纯氦气ꎻ分流比为50ʒ1ꎻ流量为1mL min-1ꎻ进样体积为1μLꎮMS条件:电离方式为EIꎻ离子源温度为230ħꎻ接口温度为260ħꎻ四极杆温度为150ħꎻ质量扫描范围m/z为18~550ꎮ2.3.2㊀数据分析㊀对不同提取方法的肉豆蔻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ꎬ所得质谱图经计算机处理和Nist标准质谱图库检索并确认化合物ꎬ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挥发油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ꎮ2.3.3㊀肉豆蔻挥发油成分分析与比较㊀不同提取方式提取的肉豆蔻挥发油总离子流图如图1所示ꎬ两种提取方法所得肉豆蔻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分析鉴定结果如表5所示ꎮA.水蒸气蒸馏法ꎻB.闪式提取法图1㊀不同提取方法肉豆蔻挥发油的总离子流图表5㊀不同提取方法肉豆蔻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比较(n=3)序号保留时间/min化学名分子式相对百分含量(%)水蒸气蒸馏法闪式提取法15.063β-侧柏烯C10H16 2.7725.070α-侧柏烯C10H162.81 35.166α-蒎烯C10H168.107.8045.355莰烯C10H160.240.2355.676桧烯C10H1619.9013.0665.728β-蒎烯C10H16 6.1075.842β-香叶烯C10H161.391.3286.030α-水芹烯C10H160.310.2996.104(+)-3-蒈烯C10H160.550.52106.178α-松油烯C10H162.021.94116.278对伞花烃C10H14 3.45126.280伞花烃C10H143.61 136.671γ-松油烯C10H162.662.56146.7824-侧柏醇C10H18O1.481.50157.011异松油烯C10H160.880.84167.394顺式-4-(异丙基)-1-甲基环己-2-烯-1-醇C10H18O0.950.89177.7955-异丙基双环[3.1.0]己烷-2-酮C9H14O0.070.06188.0154-松油醇C10H18O7.416.92198.134(-)-α-松油醇C10H18O0.860.81208.306反式辣薄荷醇C10H18O0.360.35218.639枯茗醛C10H12O0.05 228.781胡椒酮C10H16O0.06 238.997水芹醛C10H16O0.090.08249.109黄樟醚C10H10O22.192.11259.673α-荜橙茄苦素C15H240.630.57269.732丁香酚C10H12O20.270.28279.882乙酸香叶酯C12H20O20.300.29289.942古巴烯C15H241.130.892910.126甲基丁香酚C11H14O212.1912.423010.362葎草烯C15H240.260.233110.428反式-α-佛手柑油烯C15H240.170.143210.551异丁香酚C10H12O20.330.313310.658蛇麻烯C15H240.060.053410.812γ-依兰油烯C15H240.060.053510.919甲基异丁香酚C11H14O22.462.713611.026β-没药烯C15H240.240.213711.193肉豆蔻醚C11H12O312.9113.773811.384榄香脂素C12H16O34.795.323911.708桉油烯醇C15H24O 0.094011.825愈创木醇C15H26O0.300.244112.132异榄香脂素C12H16O30.100.124212.291α-桉叶醇C15H26O0.060.074312.375异愈创木醇C15H26O0.05 4412.380(+)-佛术烯C15H24 0.064512.936十四烷酸C14H28O21.542.704614.284樟脑烯C20H320.04 4714.285棕榈酸C16H32O2 0.064819.109芥酸酰胺C22H43NO0.05 总计93.9394.18㊀注: 表示未检出㊀㊀根据GC-MS结果ꎬ水蒸气蒸馏法和闪式提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初步检测均有52个峰ꎬ水蒸气蒸馏法鉴定出42个成分ꎬ闪式提取法鉴定出41个成分ꎮ闪式提取法增加了6种成分ꎬ分别为β-侧柏烯㊁β-蒎烯㊁对伞花烃㊁桉油烯醇㊁(+)-佛术烯㊁棕榈酸ꎻ但有7种成分未检出ꎬ分别为α-侧柏烯㊁伞花烃㊁枯茗醛㊁胡椒酮㊁异愈创木醇㊁樟脑烯㊁芥酸酰胺ꎮ二者共有成分35种ꎬ分别为α-蒎烯㊁莰烯㊁桧烯㊁β-香叶烯㊁α-水芹烯㊁(+)-3-蒈烯㊁α-松油烯㊁γ-松油烯㊁4-侧柏醇㊁异松油烯㊁顺式-4-(异丙基)-1-甲基环己-2-烯-1-醇㊁5-异丙基双环[3.1.0]己烷-2-酮㊁4-松油醇㊁(-)-α-松油醇㊁反式辣薄荷醇㊁水芹醛㊁黄樟醚㊁α-荜橙茄苦素㊁丁香酚㊁乙酸香叶酯㊁古巴烯㊁甲基丁香酚㊁葎草烯㊁反式-α-佛手柑油烯㊁异丁香酚㊁蛇麻烯㊁γ-依兰油烯㊁甲基异丁香酚㊁β-没药烯㊁肉豆蔻醚㊁榄香脂素㊁愈创木醇㊁异榄香脂素㊁α-桉叶醇㊁十四烷酸ꎬ其中含量升高的有9种ꎬ分别为肉豆蔻醚㊁榄香脂素㊁甲基丁香酚㊁异丁香酚甲醚㊁丁香酚ꎬ4-侧柏醇㊁异榄香脂素㊁α-桉叶醇㊁十四烷酸ꎬ含量降低26种ꎬ包括(+)-α-蒎烯㊁桧烯等ꎮ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的成分烷烯烃类化合物有19种占45.06%ꎬ醇类化合物有8种占11.47%ꎬ酚类化合物有4种占15.25%ꎬ醚类化合物有2种占15.1%㊁其他类有9种占7.05%ꎻ闪式提取法提取出的成分烷烯烃类化合物有20种占43.08%ꎬ醇类化合物有8种占10.87%ꎬ酚类化合物有4种占15.72%ꎬ醚类化合物有2种占15.88%ꎬ其他类有7种占8.63%ꎮ2种方法提取出来的化学成分差异不大ꎮ3㊀讨论及结论本文将闪式提取技术用于肉豆蔻挥发油的提取研究ꎬ利用高速机械剪切力和搅拌力ꎬ迅速破坏植物细胞组织ꎬ使组织细胞内部的有效成分与溶剂能够充分接触ꎬ并快速溶解[12]ꎮ结果表明闪式提取法辅助蒸馏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较省去了浸泡的步骤ꎬ节省了时间ꎬ水蒸气蒸馏法使用的肉豆蔻粉末在2号筛至3号筛ꎬ而闪式提取法只需将肉豆蔻打碎过10目筛子ꎬ节省了粉碎药物的时间ꎬ也更加省力ꎮ试验中曾对闪式提取法中蒸馏时间进行了考察ꎬ分别考察了1㊁2㊁3㊁4㊁5㊁6h对其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ꎬ结果提取4h后挥发油含量基本不增加ꎬ因此正交试验中蒸馏时间因素水平采用了2㊁3㊁4hꎮ通过对不同提取法的肉豆蔻挥发油成分的分析和比较ꎬ发现闪式提取比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增加6种成分ꎬ未检测出7种成分ꎬ其中5种所占含量小于0.1%ꎬ另外水蒸气蒸馏法中含有α-侧柏烯和伞花烃ꎬ但闪式提取法中含有其同分异构体β-侧柏烯和对伞花烃ꎬ二者共有成分35种ꎬ二者烷烯烃类化合物占比均在40%以上ꎬ酚类和醚类化合物均在15%以上ꎬ醇类化合物在10%均以上ꎬ两种方法所得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基本相同ꎬ闪式提取法提取率方面有增加ꎬ操作更加省时省力ꎬ但还有些成分差异ꎬ后续研究尚需通过药效学的深入研究来评价二者的差异性ꎮ或采用酶辅助提取[13]㊁溶剂提取等方法来进一步考察替代水蒸气蒸馏法的可行性ꎮ本文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闪式提取法的最佳工艺ꎬ通过GC-MS分析说明两种不同方法所得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基本相同ꎮ闪式提取法操作简单ꎬ工艺可行ꎬ重复性好ꎬ能够为肉豆蔻挥发油提取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ꎮ参考文献:[1]㊀方爱娟ꎬ徐凯节.肉豆蔻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ꎬ2013ꎬ22(15):113-115.[2]张根荣ꎬ胡静ꎬ丁斐ꎬ等.肉豆蔻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ꎬ2016ꎬ27(11):2596-2598.[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ꎬ2020:141. [4]杨进军.香料植物肉豆蔻[J].植物杂志ꎬ2001(6):11. [5]赵秀玲.肉豆蔻生理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调味品ꎬ2013ꎬ38(10):1-6.[6]权美平.肉豆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调味品ꎬ2013ꎬ38(9):10-13. [7]黄赛金ꎬ尹爱武ꎬ龚灯.肉豆蔻挥发油抑菌及抗花生油氧化作用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ꎬ2015ꎬ30(5):58-61. [8]袁子民ꎬ贾天柱ꎬ王静.肉豆蔻挥发油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ꎬ2005ꎬ16(12):1201-1202.[9]袁子民ꎬ王静ꎬ吕佳ꎬ等.正交法优选肉豆蔻挥发油提取工艺[J].时珍国医国药ꎬ2005ꎬ16(11):1063-1064. [10]谢捷ꎬ施力瑕ꎬ朱兴一ꎬ等.闪式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生姜挥发油的研究[J].中成药ꎬ2010ꎬ32(11):1882-1885.[11]吕大树ꎬ孟祥东ꎬ张学杰.金银花挥发油闪式提取工艺优化及在卷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ꎬ2011ꎬ27(5):483-488.[12]邓引梅ꎬ宋发军ꎬ崔永明ꎬ等.甘草叶总黄酮提取工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08ꎬ27(1):41-43.[13]秦宇仙ꎬ徐琳ꎬ余冯萍ꎬ等.纤维素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肉豆蔻挥发油的品质及其活性评价[J].食品与发酵工业ꎬ2022ꎬ48(10):112-118.(收稿日期:2023-06-16)。

谱效关系的研究方法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谱效关系的研究方法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第49卷第10期2021年5月广㊀州㊀化㊀工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Vol.49No.10May.2021谱效关系的研究方法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韩明辰,谢若男,杨满琴,张㊀楠,徐玥玮,王㊀丽,高晓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㊀合肥㊀230061)摘㊀要:指纹图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中药研究,谱效关系是指纹图谱研究的高级阶段,通过对指纹图谱与药效评价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对中药质量进行控制与评价,并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已经应用于中药研究的多个领域㊂本文主要对谱效关系的研究方法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并对其关键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后续的中药谱效关系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㊂关键词:谱效关系;指纹图谱;药效评价;中药研究㊀中图分类号:R284㊀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9677(2021)010-0016-0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一作者:韩明辰(1992-),男,中药师,主要从事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㊂Research Method of Spectrum -Effect Relationship and Its Application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HAN Ming -chen ,XIE Ruo -nan ,YANG Man -qin ,ZHANG Nan ,XU Yue -wei ,WANG Li ,GAO Xiao -ming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Anhui Hefei 230061,China)Abstract :Fingerprint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the research of modern Chinese medicine,and spectrum -effect relationship is the advanced stage of fingerprint research.Through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fingerprint and efficacy evaluation,we can control and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re comprehensively,and provide a new idea for the material basis research of Chinese medicine efficacy,which has been applied in many fiel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The research methods of spectrum -effect relationship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elaborated,and the key issues were discussed,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ideas for the follow -up study of spectrum effect relationship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 :spectrum -effect relationship;fingerprint;pharmacodynamic evaluation;research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是现代中药研究的关键[1],但中药组分复杂,很难通过单一或几个化学组分全面评价中药质量优劣㊂中药指纹图谱能反映中药化学成分的种类以及含量,可以在整体上对中药的质量进行评价,这成为国内外广泛认可的用于控制中药质量的方法㊂然而,中药指纹图谱中的化学成分是否为其发挥药效的成分以及与药效之间的关联目前尚不清楚,只用指纹图谱来评估中药质量的好坏显然有一定的局限性㊂将中药指纹图谱与药效学试验有机结合,研究谱效关系,能揭示出中药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以及建立中药质量评价标准㊂中药谱效关系研究采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建立中药指纹图谱与药效作用之间的相关性[2]㊂它的整个思路是采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并研究其中的化学成分;建立适宜的药效评估模型,并获得相应药理数据;通过适宜的数据处理技术对相应的指纹图谱数据及药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建立起谱效关系模型㊂本文主要对中药谱效关系的研究方法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并对其关键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后续的中药谱效关系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㊂1㊀谱效关系的研究方法1.1㊀指纹图谱的建立建立指纹图谱是中药谱效关系研究的基础,而在研究指纹图谱的过程中,主要是优化样品处理方法及检测方法㊁选择合理参照峰㊁指认与归属指纹峰㊂目前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是高效/超高效液相色谱法㊁气相色谱法㊁色谱-质谱技术以及核磁共振技术等㊂1.1.1㊀高效/超高效液相色谱法(H /UPLC)建立指纹图谱的主要的方法是H /UPLC,因其分离效能高㊁灵敏度高以及选择性高,且不容易受样品挥发性及稳定性的影响,故可以应用于大多数中药成分的分离分析㊂外界的干扰因素对H /UPLC 影响比较小所以它的稳定性及重现性都较好㊂另外,它能与不同类型的检测器联用,以达到测定不同理化性质的中药成分要求㊂与其它分析方法相比,H /UPLC 在中药材㊁中药复方及中成药等中药谱效关系研究中应用尤为广泛㊂刘晓燕等[3]建立了啤酒花HPLC 指纹图谱,对其抗氧化作用的药效指标进行谱效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啤酒花中的化合物黄腐酚㊁葎草酮㊁类蛇麻酮峰与其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㊂蒋思怡等[4]建立菝葜UPLC 指纹图谱及抗盆腔炎作用的模型,以期阐第49卷第10期韩明辰,等:谱效关系的研究方法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17㊀明菝葜抗盆腔炎的药效物质基础,经过谱效关系研究表明,菝葜抗盆腔炎作用是药效物质群的共同作用结果,为其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一定依据㊂1.1.2㊀气相色谱法(GC)GC样品用量少,分离效率高以及灵敏度高等,主要用于一些含挥发性化学成分的中药谱效关系研究㊂尹莲等[5]采用GC建立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群化学指纹图谱,并评价其抗炎㊁镇痛以及降尿酸作用,通过谱效关系研究,发现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群GC指纹图谱中21个色谱峰所代表的化合物与抗炎㊁镇痛及降尿酸活性相关㊂1.1.3㊀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将色谱仪与质谱仪通过适当接口连接成完整的分析仪器,是目前比较成熟的联用技术㊂它可以获得定性定量的检测信息,在谱效关系研究中,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主要用于鉴定指纹图谱色谱峰的对应成分,主要包括高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UPLC-MS)㊁高效/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H/UPLC-Q-TOF-MS)㊁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等㊂薛鑫宇等[6]通过UPLC-MS分析得到头花蓼Polygonumcapitatum醇提物和水提物的指纹图谱数据,结合其体外抗炎活性指标进行谱效关系分析,结果显示,鞣花酸㊁槲皮苷以及金丝桃苷对头花蓼的抗炎作用贡献较大㊂李莉莉等[7]采用UPLC-Q-TOF/MS分析并鉴定出杜仲不同提取物中26种化合物,并结合抗帕金森病作用建立谱效关系,结果显示,杜仲乙醇提取物具有抗帕金森病作用,其中75%乙醇提取物效果最显著㊂另外,杜仲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药效成分可能是杜仲醇苷㊁鹅掌楸苷㊁5-羟甲基糠醛㊁咖啡酸㊂许平翠等[8]通过GC-MS建立白术挥发油指纹图谱,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经谱效关系研究两者相关性,结果显示,化合物苍术酮的峰面积与挥发油清除1,1-二苯基-2-苦腈基(DPPH)自由基能力以及还原Fe3+能力均呈正相关,它是白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其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㊂1.1.4㊀核磁共振技术(1H/13C-NMR)1H-NMR图谱能客观全面反映出中药化学成分的特点,测定需要样品量较少,检测时间短,容易获取㊂所以,在建立化学指纹图谱过程中逐渐被使用㊂郑晓芬等[9]基于1H-NMR指纹图谱,研究逍遥散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的药效成分与抗抑郁作用之间的关联,谱效关系评价显示,其中柴胡皂苷(a㊁c㊁E㊁F㊁G㊁b2)以及白术内酯(Ⅰ㊁Ⅱ)均与抗抑郁药效相关性较强㊂1.2㊀药效学评价药效学评价是谱效关系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建立科学合理的药效学评价体系是谱效关系研究的关键㊂药效学研究主要包括建立合理的药效模型及选择适宜的药效指标㊂建立药效模型包括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㊂在体实验通常选择动物病理模型,可以保证机体的完整性以及与外界环境正常接触㊂缪艳燕等[10]根据金银花具有抗炎活性,建立金银花指纹图谱,同时建立二甲苯㊁角叉菜胶及棉球诱导的急㊁慢性炎症小鼠模型来研究其抗炎作用㊂谱效关系评价显示,指纹图谱中17个色谱峰与抗炎活性有密切的正相关性㊂离体实验以特定的离体器官或细胞等为研究对象,考察药物的作用特点及机制,这种方法更直观可控㊂但它忽视了机体的整体作用,在许多病理模型上存在局限性㊂另外,药效指标是衡量中药药效的关键㊂所以,在选择药效指标时,应该选择具有针对性㊁代表性的指标,同时将多个指标同时评价,从而起到相互补充㊁相互佐证的作用㊂刘婧等[11]以利胆药效指标胆汁流量㊁总胆固醇㊁总胆红素㊁胆汁中总胆汁酸的含量进行计算,得到栀子利胆作用综合指标,研究栀子HPLC指纹图谱与利胆作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各色谱峰对栀子利胆作用的大小分别为:9号峰(栀子苷)>14号峰>26号峰>4号峰>30号峰>6号峰>1号峰>10号峰> 5号峰>24号峰㊂1.3㊀谱效关系的数据处理技术主成分分析㊁聚类分析㊁相关分析㊁灰色关联度分析㊁回归分析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等均能很好地判断药效指标与色谱峰之间的相关性,为预测中药活性成分提供可能㊂由于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很多情况下会联合使用这些统计学方法来进行谱效关系研究,交叉验证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与全面性㊂1.3.1㊀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 PCA是将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的方式选出较少个数重要变量的多元统计方法㊂其信息的大小通常由方差或离差平方和来衡量㊂李婷婷等[12]采用PCA对菊花指纹图谱与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相关性研究,提取出4个主成分,其中,第1主成分得分与3种抗氧化活性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第1主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相关㊂于海帅[13]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漏芦与抗胃癌作用的谱效关系,发现其抗胃癌的活性成分可能是迷迭香酸㊁齐墩果酸㊁豆甾醇等㊂1.3.2㊀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CA是指按 物以类聚 的思想将彼此相似的样本或数据进行归类,使同一类中的个体相似性比较大的一种多元统计学方法㊂呈现出类内差异小,类间差异大的特点㊂张华锋等[14]采用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北柴胡正丁醇部位指纹图谱与保肝药效的相关性,谱效关系研究表明,北柴胡中柴胡皂苷(a㊁d)与小鼠血清中ALT水平和肝组织中SOD活性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从而揭示出其药效物质基础㊂1.3.3㊀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对两组或两组以上随机变量间密切度进行研究的统计方法㊂因为相关系数能更准确地描述变量间线性相关程度,一般通过它来进行分析㊂相关系数主要有皮尔逊(Pearson)㊁肯德尔(Kendall)和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系数,其中Pearson相关系数是衡量定距变量间线性关系的系数[15],在谱效关系研究中应用最广[16]㊂李艳荣等[17]以抗氧化作用为标准筛选最优山楂叶提取物,采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bivariatecorrelation analysis,BCA)㊁灰色关联法建立山楂叶不同提取物指纹图谱与总黄酮含量间的相关性,谱效关系评估显示,指纹图谱标识出的33个色谱峰与清除自由基的关联度较高㊂另外,4种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山楂叶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最强,IC50值与总黄酮的含量有较强的相关性㊂1.3.4㊀灰色关联度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is,GRDA)灰色关联度分析是衡量各系统之间关联性的统计学方法㊂若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相对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则关联度就大;反之,关联度就小㊂关联度定量描述了因素之间关联性大小,而关联序反映了各指纹峰与药效的关联大小顺序㊂林梦雅[18]等基于GRDA研究了丹参不同提取物的指纹图谱与抗炎活性的谱效关系,结果说明对抗炎作用关联度较大的是丹参中的丹参酮IIA㊁丹参素㊁丹酚酸B和3ᶄ-甲基丹酚酸B㊂池婕等[19]采用GRDA将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醋酸乙酯提取物的增殖抑制作用进行谱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5号峰与10号峰对增殖抑制作用影响最大㊂Liu等[20]采用GRDA分析黄芪指纹图谱中的16个化学成分与抗胃溃疡之间的相关性,谱效关系研究表明,芒柄18㊀广㊀州㊀化㊀工2021年5月花苷㊁黄芪甲苷(Ⅲ㊁Ⅳ)与药效相关性最大㊂1.3.5㊀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回归分析是一种处理变量之间统计相关关系的数理统计学方法㊂在谱效分析研究中,指纹图谱中的特征峰通常有很多,所以谱和效之间的关系可以近似看作多元线性回归问题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是在线性相关条件下,两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数量变化关系,包括普通多元回归分析(OML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R)㊂范媛媛[21]采用OMLR中的逐步回归法来研究柑橘属植物叶指纹图谱和抗奶牛乳腺炎之间的关系,发现柑橘属植物叶在抗炎㊁抗菌及抗氧化方面均未显示较明显效果,说明其防治奶牛乳腺炎的主要原因并非是这三种机制㊂另外,红橘叶的抗炎和抗菌作用略优于其他品种,显示出传统柑橘品种的优势,这也提示出选择药源时应充分考虑品种因素㊂相美容等[22]采用PLSR对细辛不同极性部位指纹图谱与其镇痛㊁抗炎作用进行谱效关系评价㊂结果在标识的31个特征峰中,有15个与镇痛活性呈正相关,其中8㊁11㊁13㊁20㊁21㊁22㊁26号峰贡献较大;有20个与抗炎活性呈正相关,其中2㊁5㊁7㊁9㊁10㊁11号峰贡献较大㊂1.3.6㊀人工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是通过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采用非线性并行处理的方式,用于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人工智能方法㊂韩彦琪等[23]为了揭示疏风解毒胶囊发挥抗炎作用物质基础,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分析其指纹图谱中各色谱峰对抗炎活性的影响,建立谱效关系,结果显示,大黄酸㊁大黄素㊁马鞭中苷㊁毛蕊花糖苷㊁松脂素-β-D-葡萄糖苷㊁连翘酯苷A㊁虎杖苷等14个化合物均与疏风解毒胶囊抗炎活性显著相关,揭示了其发挥抗炎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㊂在谱效关系研究时使用的各数据处理技术中,灰关联度分析法㊁人工神经网络与相关分析法主要用于预测各成分与药效之间关联度;回归分析(OMLR/PLSR))用于阐明各成分对药效贡献率;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主要是简化数据结构寻找主要活性成分的分析方法[24]㊂2㊀谱效关系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谱效关系已经用于中药多个领域的研究,并在中药研究领域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㊂主要有单味药和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㊁组分配伍研究㊁中药炮制机理以及其他方面的研究等㊂2.1㊀单味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单味药的谱效关系分析中,多以不同提取方法或不同产地等所得到的中药为研究对象,采用适宜的分析方法建立指纹图谱,再通过药效学试验得到一系列药效指标,并采用数据处理技术对两者进行谱效关系研究,进而揭示中药的主要药效物质㊂马宁宁等[25]建立延胡索提取物指纹图谱与抗炎药效之间的相关性,谱效关系结果显示,延胡索95%乙醇提取物抗炎作用显著,其中5㊁8~11号特征峰代表的化学成分抗炎活性显著㊂张元波等[26]为研究连翘叶抗氧化活性成分,建立了18个不同产地连翘叶提取物的指纹图谱与其抗氧化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结果显示,与连翘叶抗氧化活性有明显相关性的化学成分主要有3个㊂2.2㊀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药复方的谱效相关性研究中,多以不同配伍或不同提取方法等制备的复方为研究对象,先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再通过药效学试验得到药效学指标,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谱效分析,从而确定中药复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㊂王莹等[27]建立15批芍药甘草汤煎液的指纹图谱,评价其对癫痫小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三磷酸腺苷(ATP)酶水平影响,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显示对MDA㊁SOD和ATP酶活性影响有贡献的化合物包括芍药内酯苷㊁芍药苷㊁甘草苷等㊂窦志华等[28]建立茵陈蒿汤不同方剂配伍含药血清指纹图谱,并评价其保肝作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建立的指纹图谱中6号峰所代表的化合物与保肝作用明显相关,1~6㊁8㊁9㊁11㊁20号峰所代表的化合物与保肝作用有一定关系㊂耿媛媛等[29]建立二神丸不同提取部位指纹图谱,评价其对番泻叶所致急性腹泻小鼠腹泻指数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其温脾止泻作用,得到各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合物对其止泻药效贡献的大小顺序,说明不同提取部位指纹图谱与其止泻药效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㊂2.3㊀组分配伍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谱效关系研究应用于组分配伍的研究中,可以揭示配伍组分中的主要活性物质,还可以筛选出更佳的配伍组合,这对于临床指导用药具有重要意义㊂李金兵[30]对逍遥散的抗抑郁作用进行了谱效关系研究,筛选出逍遥散抗抑郁有效部位的最佳配伍比例及最佳给药剂量,同时还明确了抗抑郁的11个活性成分㊂杨鸿等[31]利用LARS回归算法和综合权重分析法,按照均匀试验设计-药效试验-数学建模(模型验证)-综合药效评价程序,对4个中药组分:银杏叶提取物㊁黄芪总苷㊁甘草总黄酮和淫羊藿总黄酮不同配伍剂量体外清除多环芳烃和DPPH进行研究,最终确定最佳配伍组合及剂量 甘草总黄酮 银杏叶提取物 淫羊藿总黄酮 黄芪总苷(1 0.2545 0.0076 0.0115)㊂实验表明,谱效关系研究是中药组分配伍筛选评价的有效途径㊂2.4㊀中药炮制机理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药炮制前后药效可能会发生了很大变化,表明炮制前后药效物质基础发生相应改变㊂中药炮制机制研究主要是为了揭示中药炮制前后成分与药效改变之间的相关性㊂谱效关系分析在这个研究中就起到了重要作用㊂耿媛媛[32]研究二神丸中药物炮制前后的谱效关系,结果显示炮制后可增强二神丸中药物温脾止泻的作用,这种药效是其所含的多种化学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㊂宋珅等[33]建立蓬莪术生品与醋制品抑制小鼠尾血栓形成作用的谱效关系,探讨莪术醋制后活血化瘀作用发生改变的原因㊂结果显示,指纹图谱中对区分蓬莪术生品及醋制品贡献较大的是16㊁24(去氢木香内酯)㊁3㊁11㊁22(α-脱氢姜黄烯)㊁19((R)-(-)-α-姜黄烯)㊁23㊁10号峰㊂该研究采用抑制小鼠尾血栓形成的药效指标,通过谱效关系研究,找到了导致蓬莪术生品与醋制品药效变化的指标成分,为阐明中药在炮制前后产生活血化瘀作用变化提供了新的依据㊂2.5㊀其㊀它谱效关系除了以上几种中药方面的应用以外,还可以应用于药效作用预测㊁工艺优化及中药毒性成分筛选[34]等㊂赵渤年等[35]通过建立黄芩指纹图谱并测定抑菌效果,最后探讨指纹图谱数据与抑菌率之间的关联,从而实现借助指纹图谱数据对黄芩药材抑菌效果进行预测㊂侯恩广等[36]建立中药黄芩HPLC指纹图谱,同时对主要指纹峰馏分进行药效学及活性实验,构建黄芩药效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训练其模型参数,建立黄芩谱-效评价系统,实现通过测定黄芩指纹图谱计算其药效的目的,说明应用谱效关系可以评价黄芩药效㊂陈璟等[37]利用UPLC/MS-Q-TOF技术对通塞脉微丸不同工艺中间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解析,结合药效学数据,第49卷第10期韩明辰,等:谱效关系的研究方法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19㊀运用层次分析法探讨通塞脉微丸谱效相关性㊂发现绿原酸及肉桂酸等20个化合物对通塞脉微丸药效活性的贡献率相对其他化学成分高㊂说明中药复方制剂工艺优化的合理途径是构建 工艺-指纹图谱-效应 研究模式㊂3㊀结㊀语谱效关系研究能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所以它在研究中药药效成分㊁组分配伍以及中药炮制机理等方面的应用甚是广泛㊂同时,在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㊂如许晓燕等[38]采用PLSR建立灵芝指纹图谱与抗肿瘤活性间的谱效关系,发现灵芝子实体体外抗肿瘤作用是多种药效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为灵芝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㊂尽管谱效关系分析在中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需要不断完善㊂一方面并没有阐明每个成分与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叠加作用,另一方面在谱效关系研究中用到的很多数据统技术并没有得到严格的统一,究竟采用何种方法或不同方法之间怎样组合去研究不同层面的谱效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及研究㊂这些问题都要求大家不能单单局限于现有的分析方法及技术,要突破技术瓶颈,将指纹图谱技术与药效评价系统有机紧密结合,使谱效关系的研究模式更加有效,推动中医药研究不断发展㊂参考文献[1]㊀Zhu C S,Lin Z J,Xiao M L,et al.The spectrum-effect relationship-arational approach to screening effective compounds,reflecting the internal qualit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J].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2016,14(03):177-184.[2]㊀戚进,余伯阳.中药质量评价新模式 谱效整合指纹谱 研究进展[J].中国天然药物,2010,8(03):171-176.[3]㊀刘晓燕,蒋益萍,张嘉宝,等.啤酒花的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其抗氧化作用谱效关系研究[J].中国药房,2020,31(02):138-143. [4]㊀蒋思怡,宋小英,张丹丹,等.菝葜UPLC指纹图谱与其抗大鼠盆腔炎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9,44(15):3323-3329.[5]㊀尹莲,钱俊.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群GC指纹图谱谱效关系及配伍变化研究[J].中成药,2007,29(05):634-637.[6]㊀薛鑫宇,刘昌孝,周英,等.基于UPLC-MS联用技术的头花蓼抗炎谱效关系初探[J].中草药,2018,49(21):5134-5141. [7]㊀李莉莉,马宁宁,范姗姗,等.杜仲不同提取物对帕金森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及谱效关系研究[J].中草药,2019,50(06):1400-1406.[8]㊀许平翠,寿旦,吴人杰,等.白术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36(11):1322-1327.[9]㊀郑晓芬,陈磊,秦雪梅,等.基于1H-NMR指纹图谱研究逍遥散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抗抑郁谱效关系[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7(03):563-568.[10]缪艳燕,徐帮会,徐剑,等.金银花的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其抗炎作用谱-效关系研究[J].中国药房,2020,31(20):2497-2502. [11]刘婧,黄潇,付小梅,等.基于主成分因子加权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栀子利胆作用谱效关系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14):135-142.[12]李婷婷,杨书.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菊花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J].医药导报,2017,36(07):801-803.[13]于海帅.基于主成分分析㊁聚类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的漏芦抗胃癌谱效关系探索[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21):27-31.[14]张华锋,刘炯,张杰,等.基于聚类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的北柴胡保肝作用谱效关系研究[J].中草药,2013,44(19):2696-2702. [15]高明磊,张钟江,姬波.基于特征变换的DGA诊断范例推理方法[J].计算机科学,2015,42(10):251-255.[16]徐维超.相关系数研究综述[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2,29(03):12-17.[17]李艳荣,周维维,王子怡,等.山楂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谱效关系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20,55(20):1673-1679. [18]林梦雅,张玉萍,李雅,等.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丹参提取物抗炎作用谱效关系研[J].中草药,2017,48(16):3447-3452. [19]池婕,林兵,刘志宏,等.雷公藤制剂指纹图谱及谱效关系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08):1479-1483.[20]Liu X H,Zhao L G,Liang J,et ponent analysis and structureidentification of active substances for anti-gastric ulcer effects in Radix Astragali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2014,960(06):43-51. [21]范媛媛.柑橘属植物叶抗奶牛乳腺炎的机制研究[D].成都:成都医学院,2017.[22]相美容,王孝霞,孙启慧,等.细辛不同极性部位HPLC指纹图谱与其镇痛抗炎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12):2603-2607.[23]韩彦琪,曹勇,董亚楠,等.基于神经网络分析的疏风解毒胶囊抗炎作用谱效关系研究[J].中草药,2019,50(15):3526-3533. [24]吕邵娃,董书羽,郭玉岩,等.数据分析技术在中药谱效关系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15):226-230. [25]马宁宁,李欣,金华,等.延胡索不同提取物抗炎作用的谱效关系及机制研究[J].中草药,2019,50(10):2413-2419. [26]张元波,张敏,程启斌,等.连翘叶抗氧化谱效相关质量评价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7,29(04):629-634. [27]王莹,吴红杰,管庆霞,等.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索芍药甘草汤对癫痫小鼠脑保护作用的谱效关系[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26(16):56-62.[28]窦志华,罗琳,候金燕,等.基于方剂配伍含药血清 谱-效关系 的茵陈蒿汤保肝作用药效物质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22):1968-1972.[29]耿媛媛,胡昌江,潘新,等.二神丸不同提取部位温脾止泻的谱效关系研究[J].中草药,2014,45(18):2658-2663.[30]李金兵.逍遥散抗抑郁有效部位最佳配伍筛选及谱效关系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3.[31]杨鸿,吴彦,马琰岩,等.具抗氧化活性的中药有效组分的配伍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2):1826-1829.[32]耿媛媛.二神丸中药物炮制前后的对比及其谱效关系的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33]宋珅,顾黎云,许金国,等.蓬莪术醋制前后UFLC-Q-TOF-MS色谱峰与抑制小鼠尾血栓形成作用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9,44(12):2511-2518.[34]Sun X J,Liu T T,Zhao Y L,et al.Toxicity of five herbs in Aconitum L.on Tetrahymenathermophila based on Spectrum-effect Relationship[J].Chinese Herbal Medicines,2014,6(01):29-35.[35]赵渤年,于宗渊,丁晓彦.黄芩质量评价谱-效相关模式的研究[J].中草药,2011,42(02):380-383.[36]侯恩广,李树彬,李珂,等.基于神经网络的中药黄芩药效评价方法研究[J].山东科学,2011,24(01):72-76.[37]陈璟,王皓,汪海鸿,等.基于 工艺-指纹图谱-效应 模式构建通塞脉微丸谱效相关性指纹图谱[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03):259-264.[38]许晓燕,余梦瑶,罗霞.HPLC分析灵芝指纹图谱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的谱效关系[J].中国测试,2020,46(10):23-27,36.。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组学”研究的最终方向。

中医证候间可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代谢产物的不同,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医病证引起代谢物组的变化,可促进“证”本质的研究,使中医辨证科学化和定量化。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整体性评价中药复方的综合疗效,阐明中药的效应物质基础,安全性机制,有助于建立科学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确保临床中药产品的安全、有效。

根据代谢组学研究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可以将其研究目的分为4个层次:( 1)代谢物靶标分析:针对某个或某几个特定组分的分析,其目的通常是检测某个基因受干扰后其目标代谢产物浓度的变化,需要采取一定的预处理技术,除掉干扰物,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 2)代谢物谱分析:针对少数预设的一些代谢产物的定量分析,如某一类结构、性质相关的化合物、某一代谢途径的所有中间产物或多条代谢途径的标志性组分。

( 3 ) 代谢组学分析:一般是对限定条件下的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进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4)代谢指纹分析:用于描述某种生理状态的代谢类型的集合。

它对所有代谢产物进行高通量的定性分析,一般不进行定量分析,不分离鉴定具体的单一组分,如表型的快速鉴定。

1 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磁共振技术(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气相色谱( gas chromatography, GC) 、高效液相色谱(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质谱(mass pectrometry,MS)是目前代谢组学研究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NMR是利用高磁场中原子核对射频辐射的吸收光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的分析技术。

生命科学领域中常用的是氢谱、碳谱及磷谱3种,可用于体液或组织提取液和活体分析两大类。

NMR谱中的化学位移、峰面积、偶合常数、驰豫时间均是解析化合物结构的依据,这使得NMR 法成为目前代谢研究关注的一种方法。

GC_MS法初步分析天然麝香与人工麝香_梁颖

GC_MS法初步分析天然麝香与人工麝香_梁颖


作者简介:梁颖(’()( % ),女,讲师,主要从事药物制剂质量分析教学和科研工作。 *+,:("!" )-&$($)-& , ./01,2 3451467 !’348 39/。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 "# " 供 试 品 溶 液 的 制 备 精 密 称 取 待 测 样 品 约 #"
溶液 !, # !E,交叉点于同一薄层板上,依法展开, 测定,按外标两点法计算。测定结果见表 $。
表! 不同批次样品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结果( ! F !, " # $,/6)
取样量 M /E ’" ’" ’" ’" ’" ’" 峰面积 !)#&’8 ! !)"--8 # !#!-(8 ( !&--#8 ’ !#-(!8 !&@#@8 # 每支含量 "8 ’"8 ’@ "8 ’! "8 ’’ "8 ’# "8 ’’ 平均每支含量 "8 ’@ N "8 ""@’ "8 ’’ N "8 ""@’ "8 ’! N "8 "!’
批次 "#")"’ "#")"! "#")"&
) 讨论
展开剂是薄层色谱实验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实 验中曾比较了正丁醇 % 冰醋酸 % 水 A @ G ’ G ! B 、正丁 醇 % 冰醋酸 % 水 A @ G ! G ’ B 、苯 % 醋酸乙脂 % 甲醇 % 异 丙醇 % 水 A ) G & G ’8 $ G ’8 $ G "8 & B 、苯 % 醋酸乙脂 % 甲 醇 % 异丙醇 % 浓氨水 A ) G & G ’8 $ G ’8 $ G "8 ’ B # 种展开 系统,实验证明苯 % 醋酸乙脂 % 甲醇 % 异丙醇 % 水 A ) G & G ’8 $ G ’8 $ G "8 & B 的展开效果最理想,斑点清晰, 圆整,颜色鲜明,无干扰, >H 值适中。 >H 值是影响 薄层定量的一个因素,而 >H 值的重现性较差,影响

GC-MS法对广西莪术不同种质类型高挥发油含量的测定

GC-MS法对广西莪术不同种质类型高挥发油含量的测定

GC-MS法对广西莪术不同种质类型高挥发油含量的测定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广西莪术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材,在传统中医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其中的高挥发油含量是其药用价值的重要体现之一。

挥发油主要是指具有挥发性和芳香性的化合物,对于莪术的药效起着重要作用。

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莪术的药理活性、化学成分等方面,但对于不同种质类型莪术的挥发油含量及其成分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旨在利用GC-MS法对广西莪术不同种质类型的高挥发油含量进行测定,探讨不同种质类型莪术挥发油成分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其药效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莪术挥发油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莪术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该药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的开展将为莪术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支撑,也有助于增进对莪术药效物质基础的认识,促进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GC-MS法对广西莪术不同种质类型的高挥发油含量进行测定,以探究其在不同种质类型间的差异性。

通过对广西莪术不同种质类型的高挥发油含量进行系统性测定和分析,可以为广西莪术的品质评价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该植物的种质资源利用和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对广西莪术不同种质类型高挥发油含量的研究,也可以为该植物的药用、调味等应用领域提供实验依据,丰富其利用价值,进一步推动广西莪术的产业发展。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广西莪术不同种质类型高挥发油含量的特征,为其资源利用和开发提供科学支撑和理论指导。

2. 正文2.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广西莪术不同种质类型高挥发油含量进行测定。

具体步骤如下:1. 样品采集和制备:收集不同种质类型的广西莪术样品,将其晒干、粉碎,并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高挥发油。

2. GC-MS分析:采用GC-MS仪器进行分析,设置适当的色谱柱和流动相条件,将提取得到的高挥发油样品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并通过质谱联用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GC-MS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GC-MS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GC-MS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GC-MS技术检测灵敏度高,分离效能好,使之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化学成分分析方面广泛应用于挥发油、生物碱、糖类、脂肪酸类、甾类化合物分析, 在未知成分的鉴定、有效成分分析测定、药效及药动等方面也多有研究。

GC-MS是优化生产工艺、建立中药质量控制标准、提高中药复方的质量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

标签:GC-MS;中药;质量控制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是近年来应用日趋广泛的分析技术,特别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复杂组分的分离、分析,由于是以气体作为流动相,所以传质速度快,一般的样品分析可在20-30s左右完成,具有分离效能高,灵敏度高的特点,在有对照品的条件下,可作定性、定量分析,但对重大事件或有争议的样品不能做出肯定鉴定报告,必须连接如质谱的检测器。

另外对于不能气化的样品则需要作衍生化处理后再分析。

质谱(Mass Spectrnum,MS)是强有力的结构解析工具,能为结构定性提供较多的信息,是理想的色谱检测器。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利用了色谱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鉴别特性,可对复杂的混合样品进行分离、定性、定量分析的一次完成,是一种完美的现代分析方法。

GC-MS的常用测定方法:总离子流色谱法(total ionization chromatography,TIC)——类似于GC 图谱,用于定量。

反复扫描法(repetitive scanning method,RSM)——按一定间隔时间反复扫描,自动测量、运算,制得各个组分的质谱图,可进行定性。

质量色谱法(mass chromatography,MC)——记录具有某质荷比的离子强度随时间变化图谱。

在选定的质量范围内,任何一个质量数都有与总离子流色谱图相似的质量色谱图。

GC-MS技术随着仪器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检测技术的成熟与推广,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由于GC-MS技术检测灵敏度高,分离效能好,使之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GC-MS在药学研究中技术与应用

GC-MS在药学研究中技术与应用
可以沿Z方向到达检测器,而其他离子以不稳定振荡, 与电极撞击而消失。当a/q值变为另一个值时,可使另
一离子通过四极场----选择离子监测SIM
全扫描SCAN:保持U/V0值及ω不变,而改变U和V可以实
现质量扫描。在给定的时间内不间断地对设定的质荷
比(m/z)范围内的所有离子进行扫描。
如果提高扫描线的斜率,则可提高质量分辨率,但灵 敏度下降。如果降低扫描线的斜率,则将降低分辨率。
GC-MS对载气选择的要求
必须是化学惰性的 必须不干扰质谱图 必须不干扰总离子流的检测 应具有使载气气流中的样品富集的某种
特性
He
GC-MS色谱柱的选择
柱效好 惰性好 热稳定性好
接口技术中要解决的问题
气相色谱仪的大气压工作条件和质谱仪的真空 工作条件的联接和匹配。
GC检测器灵敏度比较
TCD FID
ECD AED
PID NPD (N)
NPD (P)
IRD FPD (S)
MSD
ELCD ELCD
10-15 fg
pptrillion
10-12 pg
ppb
(SIM) (X)
(SCAN) (S or N)
10-9
ng ppm
10-6 mg
ppthousand
10-3 mg percent
研究离子的碎裂途径,用于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离子阱质量分析器(ion trap,IT)
离子注入
检测模式
质量选择推出
全扫描(Full Scan) 选择离子检测(SIM)
分辨率:低
离子阱质量分析器示意图
由三个电极组成的三维四极 场 处在端电极中心的小孔是离 子进出阱的通道。 一定固有频率的射频电压施 加于环电极上,在环电极和 端电极之间有高频电势差,

GC-MS 检测中药枸杞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

GC-MS 检测中药枸杞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

GC-MS 检测中药枸杞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佚名【摘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中药枸杞中8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在设定的色谱条件下,8种农药在0.02~0.2mg/kg 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高于0.989,检出限为3.9~11.4μg/kg,添加0.1、0.5mg/kg 两个水平的的回收率和重现性均能够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11【总页数】2页(P6-7)【关键词】枸杞;有机磷农药;气相色谱-质谱法【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枸杞味甘,性平.主要归肝、肾、肺经.其化学成分主要含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烟酸、抗坏血酸、β-谷甾醇、亚油酸、玉蜀黍黄素、甜菜碱、酸浆果红素及微量元素等.枸杞具有抗衰老、抗癌、降血脂与保肝、降血糖、生长刺激、造血、增强非特异性免疫等药理作用.我国宁夏产枸杞产量和出口量较大,而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一直是出口的瓶颈,枸杞生产中发生的虫害主要为蚜虫、红瘿蚊、锈螨和负泥虫等,病害发生较重的是锈病、白粉病、黑果病等,可用于枸杞的农药种类较多,包括有机磷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等[1-8].本文利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的方法检测中药枸杞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为枸杞中农药多残留检测提供了实验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与试剂枸杞购自合肥大药房.农药标准品敌敌畏、乐果、久效磷、甲拌磷、三唑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毒死蜱(标准溶液100mg/L)购自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乙腈,丙酮分析纯,购自合肥大药房;氯化钠分析纯,经120℃下烘8h,购自合肥大药房.Agilent6890/5973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带有7683自动进样器、分流/不分流进样口及EPC(电子自动控制)模式,AgilentTechnologies,USA;XW280A型漩涡混合器,上海医大仪器厂;AnkeTDL240B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1.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条件色谱柱:HP-5MS色谱柱(30m×0.32mm×0.25 μm)熔融石英毛细管柱.载气He(纯度99.99%),流速1.0mL/min;进样口温度230℃;进样量1.0 μL;不分流进样.升温程序:初始温度50℃,保持 1min,以20℃/min升至200℃,保持 1min,再以10℃/min升至290℃保持5min.质谱:EI源,70eV;离子源温度230℃;采集方式为选择离子(Sim)方式.表1 各农药组分的采集时间、特征离子定量离子/(m/z)1敌敌畏 220.92 5.16 5.10 5.40 109,185,79 1092甲拌磷 260.40 8.52 8.40 8.70 75,121,260 2603久效磷223.06 8.56 8.45 8.90 127,67,192 674乐果 229.16 8.99 8.90 9.20 87,125,93 875 甲基对硫磷 263.13 10.40 10.30 10.70 109,263,125 1096毒死蜱 350.60 11.19 11.00 11.40 314,199,97 3147对硫磷 291.30 11.25 11.10 11.50109,97,291 2918三唑磷 313.20 14.05 13.90 14.30 161,77,172 161农药名称相对分子量出峰时间/(min)开始采集时间/(min)结束采集时间/(min)定性离子/(m/z)1.3 样品前处理将样品搅碎混匀,称取20.0g于匀浆机的玻璃瓶中,加入40mL乙腈,10000r/min匀浆3min,过滤,放入装有5g氯化钠的100mL具塞量筒内,盖上塞子,剧烈震荡2min,在室温下静置l0min,让乙睛和水相分层,吸取l0mL乙腈相溶液(上层)于小烧杯中,置于水浴内30~40℃,溶液上方加氮气吹扫,蒸发至近干,加入5mL丙酮,研洗残渣,混匀后供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用.2 结果与分析2.1 色谱行为在设定条件下,8种农药的保留时间、定性离子和定量离子见表1,图1为8种农药混标采用SIM测定方式得到总离子色谱图.图1 总离子色谱图2.2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将混合农药标准储备液配制成相应质量浓度的系列标准工作液,以峰面积(y)对质量浓度(x,mg/kg)做标准曲线.8种农药线性关系列于表2.结果表明,在相应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各农药的响应值与其质量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8种化合物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989,检出限为 3.9~11.4 μg/kg.2.3 回收率和精密度在空白样品中添加0.1、0.5mg/kg两个水平的8种农药混合标准溶液,按上述前处理、测定步骤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每个水平重复测定3次,同时做空白对照,采用空白提取液配制的基质标样进行定量,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部分样品的甲胺磷添加回收率较低,其余7种农药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3%,本方法的回收率和重现性均能够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表2 线性范围、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检测限农药名称线性范围(mg/kg) 回归方程相关系数检测限(μg/kg)1甲拌磷 0.02~0.2 Y=5.5481E-05X+0.091862 0.9957 3.92久效磷 0.02~0.2 Y=0.000382286X+0.46958 0.945 9.83乐果0.02~0.2 Y=2.00099E-05X+0.320857 0.991 5.54敌敌畏 0.02~0.2Y=7.2699E-06X+0.181257 0.987 4.95对硫磷 0.02~0.2 Y=4.71424E-05+0.362822 0.989 10.16三唑磷 0.02~0.2 Y=6.423E-06X+0.243542 0.988 11.47毒死蜱 0.02~0.2 Y=6.37496E-05X+0.11027 0.994 8.98 甲基对硫磷0.02~0.2 Y=1.47777E-05X+0.320471 0.947 5.8表3 方法的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序号农药添加浓度0.1mg/kg 添加浓度0.5mg/kg回收率% RSD% 回收率% RSD%1 甲拌磷 95 4.9 77 11.92 久效磷120 7.7 90 7.13 乐果 82 12.1 93 7.84 敌敌畏 69 9.0 99 8.15 对硫磷 74 7.5 80 6.66 三唑磷 74 9.1 70 8.17 毒死蜱 89 5.1 77 8.68 甲基对硫磷 106 6.2 89 3.63 结论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高灵敏度、抗干扰强等特点,在选择离子扫描模式下,建立了同时测定中药枸杞中8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前处理步骤简单,保留时间重现性好,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对中药中农药残留分析有参考价值.【相关文献】〔1〕梁林军,熊明玲,刘志承,陈红军.甘草和枸杞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检测研究[J].中国药业,2007,16(11):19~20.〔2〕孔祥虹,何强,李春艳.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检测枸杞子中的克百威、氧环唑、莎稗磷[J].农药,2010,49(3):189.〔3〕梁月香,王晓菁,姜瑞,吴燕,牛艳.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枸杞中有机磷农药残留[J].山东林业科技,2011(6):1~3.〔4〕尹秀莲,游庆红,罗程文.凝胶渗透色谱-气质联用法同时测定枸杞中7种有机磷农药残留[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6):83~85.〔5〕何笑荣,邹定,姜文清,胡欣,孙春华.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枸杞子及其制剂中有机氯农药残留[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9):705.〔6〕苟金萍,张艳,程淑华,王晓菁.枸杞中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05,13(5):13.〔7〕张艳,苟金萍,程淑华,王晓菁.枸杞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J].西北农业学报,2005,14(2):84~86.〔8〕张艳,苟金萍,程淑华,王晓菁.枸杞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提取法优化实验[J].宁夏工程技术,2004,2(3):164~16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C-MS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邹海洋陈再洁郑建明(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昆山215300)摘要:GC-MS技术检测灵敏度高,分离效能好,使之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化学成分分析方面广泛应用于挥发油、生物碱、糖类、脂肪酸类、甾类化合物分析,在未知成分的鉴定、有效成分分析测定、药效及药动等方面也多有研究。

GC-MS是优化生产工艺、建立中药质量控制标准、提高中药复方的质量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

关键词:GC-MS;中药;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TQ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362-03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是近年来应用日趋广泛的分析技术,特别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复杂组分的分离、分析,由于是以气体作为流动相,所以传质速度快,一般的样品分析可在20-30s左右完成,具有分离效能高,灵敏度高的特点,在有对照品的条件下,可作定性、定量分析,但对重大事件或有争议的样品不能做出肯定鉴定报告,必须连接如质谱的检测器。

另外对于不能气化的样品则需要作衍生化处理后再分析。

质谱(Mass Spectrnum,MS)是强有力的结构解析工具,能为结构定性提供较多的信息,是理想的色谱检测器。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利用了色谱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鉴别特性,可对复杂的混合样品进行分离、定性、定量分析的一次完成,是一种完美的现代分析方法。

GC-MS的常用测定方法:总离子流色谱法(total ionization chromatography,T IC))))类似于GC 图谱,用于定量。

反复扫描法(repet itive scanning method, RSM))))按一定间隔时间反复扫描,自动测量、运算,制得各个组分的质谱图,可进行定性。

质量色谱法(m ass chro-m atography,M C))))记录具有某质荷比的离子强度随时间变化图谱。

在选定的质量范围内,任何一个质量数都有与总离子流色谱图相似的质量色谱图。

GC-MS技术随着仪器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检测技术的成熟与推广,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由于GC-MS技术检测灵敏度高,分离效能好,使之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挥发油、生物碱、糖类、脂肪酸类、甾类化合物分析方面均有广泛应用。

在质量控制方面GC-MS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化学成分研究中药是经过炮制的各类饮片和按照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等特性与法则配比而成的方剂药物,其化学成分复杂且含量差异大,一种仪器的使用往往很难得到准确结果,GC-MS利用了色谱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鉴别特性可以快速得到准确结果。

1.1挥发油分析GC-MS以其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简便准确的特点,成为挥发油分析中最常使用的分析方法。

1.1.1中药材及中药未知成分的鉴定王少军等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豆蔻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了71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9%以上。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色谱柱为U LT-KA22(50m@0.20mm@0.25L 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进样口温度220b C;接口温度250b C;载气为氦气,流速0.9mL#min-1;分流比60B1;进样量0.8L L;升温程序:柱温60b C,保持1min,以10b C/min升至100b C,保持2min,再4b C/min升至200b C,保持3min,再20b C/min升至320b C。

质谱条件:电离方式EI,电子轰击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30b C,加速电压34.6V,分辨率2500,扫描范围30~350aum,倍增器电压1341v,N IST298标准质谱图库。

朱缨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江苏产蛇床子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蛇床子挥发油中提取挥发油,研究其分离分析的条件,对分离的物质用GC-MS鉴定,归一法确定其相对百分含量,鉴定了27个主要成分。

童星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下所得常春藤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质量分数,共分离出30种成分并鉴定出其中21种,主要是萜烯类化合物以及环氧衍生物(33.17%),邻苯二甲酸异丁基酯(18.89%),氧化石竹烯(15.10%),花生酸(13.65%),香紫苏内酯(6. 17%),匙叶桉油烯醇(4.77%),葎草烯(2.49%),A-石竹萜烯(1.41%)。

说明GC-MS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1.1.2中药有效成分分析测定钦旦新等使用GC-MS法,对缅甸产樟属两种植物cinnamom un mult iflorum,C.bejolghota(钝叶桂)茎皮与中药肉桂(C.cassis)这3种植物的乙醚提取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根据IR及MS图谱对所含化合物进行鉴别,根据峰面积计算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在鉴定的62个化合物中,C.mult iflorum的主要成分为单萜及其衍生物(53. 18%),其中桂皮醛的含量(29.57%)甚至高于肉桂(22. 36%),C.bejolghota的主要成分为倍半萜及其衍生物(58. 18%),其中丁香酚含量为三者最高。

明确了C.mult iflorum 与C.bejolghota的挥发性、半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提示C.multiflorum、C.bejolghota可作为肉桂的代用品。

对中药有效成分测定可为寻找稀缺药材代用品提供线索。

对中药有效成分测定可为探索中药配伍提供线索。

如魏凤环等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GC-M S)测定麻黄汤中桂皮醛含量的方法,研究配伍对桂皮醛含量的影响。

采用GC-MS法测定桂皮醛的含量,并用MS鉴定其他色谱峰,用L8(27)正交设计安排试验,统计软件(S PSS10.0)分析麻黄、杏仁、甘草及两两交互作用对桂皮醛含量的影响,p H计测定各组合的p H值。

结果表明麻黄、杏仁显著降低桂皮醛的含量,甘草及交互作用则对其含量的降低无统计学意义。

色谱/质谱条件:色谱柱:H P-5弹性石英毛细管(30mm@0.5mm@0.25m m),进样量:1L L,无分流进样,进样口温度:220e,载气:H e,载气为恒流模式,柱流)362 )量:110mL/m in。

柱初温:120e,以8e/m in升至250e,接口温度:280e,离子源:EI,电离能量:70eV,倍增电压: 1675V。

李吉来等建立麻黄汤煎液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GC -MS定量方法,测定麻黄汤及麻黄与其它各味中药配伍后构成的组方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煎出量,并考查其煎出量的变化,GC-M S选用特征离子定量法进行测定。

结果麻黄单煎液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溶出量较与杏仁合煎液中显著减少,较与桂枝合煎液中显著增多,较与甘草合煎液中无明显变化。

说明该法准确、可靠,可作为麻黄汤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定量方法。

1.1.3药效及药动研究贺丰等用GC-MS法测定麻黄碱(ephedrine,E)、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PE)人血药浓度,所得数据用Win-Nonlin4.0.1药代动力学程序处理,求出有关参数,E、PE分别在5~1000ng/m L,2.5~500n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5,r2=0.9994),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7.5%~ 96.2%,102.5%~93.9%,两者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 5%,血浆样品60d内稳定,符合生物样本分析要求,表明GC-M S稳定、准确,灵敏度高,适于E、PE的血药浓度测定。

曹兴华建立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异丙酚血浆药物浓度的方法学,为研究异丙酚的药代-药效动力学提供科学的分析技术。

气相色谱(GC)的色谱柱为H P-5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 m@0.25L m),载气为高纯氦(99.999%),柱流量为1ml#min~(-1),进样口压力为7. 99p.s.i,进样口温度为240e,进样方式为手动无分流进样,进样量为1.0L l。

程序升温,起始55e维持1m in,以20e/ min速度升至150e,维持3min,共运行8.75min。

质谱(MS)为电离方式EI,电子能量70ev,接口温度280e,离子源温度230e,四极杆温度150e,选择离子采集(SIM)。

用于异丙酚和麝香草酚定性的检测离子分别为:异丙酚碎片离子m/z为163、分子离子m/z为178;麝香草酚碎片离子m/z为135、分子离子m/Z为150;异丙酚与内标物峰面积的比值作为定量参数。

1.2生物碱分析生物碱是源自动植物机体内的具有强烈生理效能的碱性物质,其结构比较复杂,分子极性相差较大,常用GC-MS分析,具有不需标准品的优点。

朱全红等建立GC-MS测定麻黄汤代谢产物麻黄类生物碱浓度的方法。

方法:尿样经5mol#L~(-1)氢氧化钾碱化后,用乙酸乙酯萃取。

以二苯胺为内标,采用GC-MS 分离并同时测定了人体口服麻黄汤后尿中5种麻黄碱的浓度,检测方式为选择离子(m/z44,m/z58,m/z72,m/z 169),色谱条件:色谱柱为DB-5MS毛细管柱(30m@ 250L m,0.25L m),载气为H e(1mL#min~(-1)),无分流进样,进样量1L L。

起始温度70e(1min)125e(5min) 270e(5min)。

用该方法测定6名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麻黄汤后尿液中麻黄碱类代谢产物的浓度,在24min内去甲伪麻黄碱(NMP)、去甲麻黄碱(NME)、麻黄碱(E)、伪麻黄碱(PE)和甲基麻黄碱(M E)达到良好分离,五种麻黄类生物碱的回收率均在88.74%-102.70%之间,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10%。

表明GC-MS简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麻黄中药复方代谢产物麻黄类生物碱的测定。

赵宝玉等采用GC-MS联用技术从牛心朴子的全草中分离鉴定出12种生物碱,分别为2,4,6-三甲基吡啶;2,6 -二乙基吡啶;4-(1-哌啶)-2-丁酮;苯并噻唑;3-正丙基-2,6-二苯基吡啶;娃儿藤定碱;2,2,6,6-四甲基-4-哌啶酮;Diazen,butyl[1-(2,2-dim ethylhydr)];5,10-Diet hoxy-2,3,7,8-tetrahydro-1H,6H-dipyrrolo[1,2 -a;1`,2`-d]pyrazine;9-Azabicyclo[3,3,1]nonane,9-methyl-;Piperidino[2,3-b]2,3-dihtdroindene,1-meth-yl-4,4a-diethyl-6-methyl-;7,14-Methano-4H,6H -dipyrido[1,2-a:1`,2`-E][1,5]diazocin-4-one,7,7a, 8,9,10,11,13,14-oc-tahydro-,[7R-(7,alpha,7a,a-l pha,14,alph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