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诱生中药有效成分
• 用组织培养方法来生产中药的有效成分是解 决中药资源紧张的重要手段,是中药现代化 的重要内容之一。 • 在组织培养中用发根农杆菌诱导组培物产生 发状根,由发状根形成次生代谢产物已成为 利用中药组织培养物产生次生代谢产物的常 用方法。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建立了80多种 植物的发状根无性系,其中不少是药用植物。
应用微生物学
• 此外,在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中,真菌能诱 导植物中特定次生产物的积累,使植物产生对这 些病原微生物的抗性。 • 例如,丹参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利用丹参毛 状根和丹参转化细胞生产丹参酮等次生代谢物成 为研究的热点,大丽轮枝菌c激发子V44和酵母提 取物分别诱导丹参毛状根和丹参转化细胞后,丹 参中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提高,且有利于次生代 谢产物的积累。
AU
0.003
0.015
0.002 0.001 0.000
288.8
323.3 321.0 343.6
0.010
370.9385.3 393.7
-0.001 220.00 240.00 260.00 280.00 300.00 320.00 340.00 360.00 380.00 nm
0.005
0.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Minutes 18.00 20.00 22.00 24.00 26.00 28.00 30.00
应用微生物学
应用微生物学
应用微生物学
应用微生物学
应用微生物学
应用微生物学
• 二、由天然微生物发酵植物性中药材料形 成,如神曲、红曲等,主要是酵母和丝状 真菌。
应用微生物学
应用微生物学
• 三、植物和微生物共生形成的中药,如天 麻是蜜环菌和天麻植物的共生体,天麻植 物依靠蜜环菌提供营养;猪苓也是由于蜜 环菌侵入猪苓菌核形成的共生体,由蜜环 菌提供营养。
应用微生物学
应用微生物学
内生真菌对铁皮石斛苗的作用
应用微生物学
统计分析发现36株菌株中的8个菌株对铁皮石斛苗有促生长作用。
应用微生物学
统计分析发现96株菌株中的36个菌株对金钗石斛苗有促生长作用。
应用微生物学
• 菌根是植物和真菌的共生体,是植物普遍 存在的现象。菌根菌能促进菌根植物吸收 矿质营养和水分,通过刺激或增加寄主植 物产生次生代谢物,如抗生素、植保素、 酚类化合物、苯丙烷类代谢酶系、木质素、 过氧化物酶、水解酶等,提高寄主植物的 抗病和抗逆能力。 • 但在中药栽培研究中应用菌根技术报道的 文献比较少,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应用微生物学
微生物应用于药理研究
• 由于一些微生物具有与动物和人相类似的 代谢途径,能产生相同或类似的代谢产物, 利用这些微生物对中药的一些有效成分进 行药理和毒理研究就变得十分可行,特别 是可以在难合成药物和辅助确定代谢途径 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药物开发的早期阶 段提供药物代谢的可能途径。
应用微生物学
应用微生物学
• Yoshikawa等的研究表明,人参的发状根在 无外源激素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人参皂苷 含量(Rb、Rg)可达干质量的0.95%,而天 然栽培根仅为0 .4%,因此人参发状根完全 有可能代替天然人参作药用。
来自百度文库
应用微生物学
• 黄遵锡从短叶红豆杉诱导出发状根,选育 出的5株无性系20天后生物量增加9倍,紫 杉醇的量是愈伤组织的1.3~8.0倍。
谢谢!
应用微生物学
微生物与中药栽培
• 内生菌主要指在其生活史的某一阶段存在于健康 植物的组织中、不形成明显侵染的一类微生物。 内生菌可以促进宿主的生长、发育,增强对不良 环境的抵抗力,甚至会促进宿主植物某些代谢产 物的形成。深入研究中药内生菌,对研究中药的 活性成分和栽培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某些活性成分的形成有密切 关系,对于不同地方的相同物种来说,其内生真 菌类群是不同的,这可能是形成中药道地性的原 因之一。
中药的微生物转化研究
• 可以借助不同真菌产生的丰富酶系来炮制 中药,达到产生新的药用成分、提高有效 成分含量、降低不良反应的目的。 • 薏苡仁的微生物转化研究结果表明,经转 化后的薏苡仁不仅原有抗癌组分的量提高, 还出现了新的抗癌组分。
应用微生物学
• 天然药物的生物转化研究与组合化学理论 相结合,提出“中药生物组合化学 ”的概 念,并建议将其用于复杂天然药物的筛选 和研制,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高效 活性先导化合物。 • 利用微生物对延胡索中镇痛成分延胡索乙 素进行了转化,有两个菌株的转化物活性 高于底物,经进一步分离,最终得到了两 个转化产物,活性明显高于延胡索乙素。
• 中药以口服为主,它们必然在消化道中与肠道菌 接触,肠道菌的代谢对中药的作用不容忽视,有 些中药可能通过人体的消化酶或肠道菌的代谢后 才起作用。如消化道对天然药物中的糖苷吸收较 差,糖苷首先必须经肠道菌水解为相应的苷元才 能被吸收。 • 柴胡皂苷在大鼠体内经肠道菌转化成代谢产物后 才能被吸收并发挥其药理作用; • 淫羊藿苷的肠菌代谢产物对白细胞介素-6产生的 促进作用比原药更强;
应用微生物学
• 口服人参皂苷的抑瘤效应源于人参皂苷被 肠菌转化的代谢物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 形成,抑制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生长和 转移,诱导Lewis肺癌细胞凋亡。 • 目前,人们已研究了肠内细菌对苦杏仁苷 类、香豆素类、黄酮类、蒽醌类以及萜类 化合物的代谢作用,并鉴定了其代谢产物。
应用微生物学
应用微生物学
药材现状:用量增长产量锐减
• 人口的增加和老龄化加 快,导致猪苓用量大增。 • 环境恶化和无序采挖, 导致天然猪苓产量锐减。
120 100 80 60 40 20 0 60 80 2004 年需求量 万公斤
应用微生物学
猪苓人工栽培技术有待完善
• 人工栽培猪苓技术早已实验成功。但由于栽培技 术要求高,工序繁杂,需要3-4年方能采收,且单 产低、收益少,因此发展缓慢。 • 由菌丝形成菌核的关键技术没有解决,种苓来源 问题成为猪苓大规模栽培的瓶颈问题。
应用微生物学
猪苓菌的次生代谢产物
• 猪苓酮类成分:是猪苓的特征性成分, 根据 报道有毛发再生活性和抗癌活性。对猪苓酮 A~G的细胞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猪苓酮 A~G对白血病1210(L-1210)细胞的增殖均 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
应用微生物学
猪苓酮 A (Polyporusterone A) 2,3,14,20,22-Pentahydroxyergost-7-en-6-one
猪苓酮 B (Polyporusterone B) 2,3,14,20,22-Pentahydroxyergost-7,24(28)-dien-6-one
0.030
0.010
246.2
猪苓酮 A
0.025
0.009 0.008 0.007 0.006
猪苓酮 B
AU
0.020
0.005 0.004
245.1
应用微生物学
• 沉香: 沉香树在遭受到雷击、风折、虫害 感染或人畜危害等各种伤害时,自身会分 泌树脂修补受伤部位。某些伤口由于在开 放期感染真菌,受伤部位难以完成真正意 义上的愈合,因此开启了为治疗创伤持久 的、奇妙的沉香制造与累积的过程。甚至 经历数百年漫长岁月,才诞生了珍惜的沉 香。
应用微生物学
应用微生物学
猪苓人工栽培 示意图
3~5年收获,老苓做药材,灰苓和 部分生活力较强的黑苓留作种苓。 还无法象其它食用菌可以由菌丝开始 制种栽培。
应用微生物学
猪苓菌核生长发育规律
• 白苓、灰苓和黑苓: 一般情况下,分别代表当年、 次年和第三年三个生长年限。 • 猪苓与蜜环菌:猪苓菌核与蜜环菌之间存在较特殊 的真菌间的共生关系,蜜环菌侵入猪苓菌核以后, 二者之间发生侵染与防御的斗争,最终结果是猪苓 菌核从蜜环菌获得营养,得以生长繁殖。 • 猪苓与伴生菌:郭顺星教授曾经从野生猪苓菌核的 穴中分离到一株与猪苓菌核形成密切相关的伴生菌。 伴生菌作为一种生物调节因子,与猪苓共培养时可 以促进猪苓菌丝形成菌核。
应用微生物学
• 以不同的中药材料为固体基质,通过接种 不同的真菌获得不同的“药性菌质”,通 过对“药性菌质”进行药理模型筛选后, 可以获得不同的中药产品,达到对中药增 效、扩用、减毒的作用。 • 培养槐耳菌发酵中药,获得的发酵菌质药 用效果比常规培养的槐耳菌质明显增强, 使乙型肝炎e 抗原临床转阴率由33%提高到 50%。
应用微生物学
• 开唇兰小菇、石斛小菇、兰小菇等3种小菇 属内生真菌,对兰科濒危药用植物铁皮石 斛、金线莲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 接种3种内生真菌后,铁皮石斛苗的生长量 高于对照3~5倍,石斛小菇、兰小菇对铁 皮石斛原球茎增殖也有明显促进作用;接 种3种真菌的金线莲苗,侧芽及侧根数均显 著高于对照。
微生物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
应用微生物学
微生物与中药
• 在中药家族中有一类特殊的成员---微生物。 • 中药材: •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工具:中药二次开发、拓 展中药资源、中药药理研究。
应用微生物学
微生物相关中药的形成方式
• 一、以腐生生活方式形成的大型药用真菌: 如灵芝、猴头、木耳、香菇等。 • 这些真菌基本上都可以实现人工栽培。
应用微生物学
应用微生物学
• 猪苓[Grifola umbellata (Pers.) Pilát] 是一种药用真 菌。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猪 苓菌核生于地下,多年生,是传统的中药材。猪苓子实体 俗称“猪苓花”或“千层蘑菇”,味道鲜美,可食。
应用微生物学
• 猪苓菌核有利水渗湿、祛痰、解毒的功能。 现代研究发现它有抗癌作用。 • 生产商品化药物“猪苓多糖注射剂”和 “猪苓多糖胶囊”的原药材是猪苓菌核。
应用微生物学
应用微生物学
• 五、微生物侵染植物后,植物抵抗微生物 的侵染而形成的植物抗毒素,如龙血竭、 沉香等。
应用微生物学
血竭的形成机制
• 龙血树受到外部机械损伤,虫蛀的木质和年老髓 部中空的内轮木质,年长日久,细胞中的树脂就 会不断积累,使木质部硬化形成一不易透水和通 气的保护层,这一富含树脂的紫红色木质部可供 中药直接应用。 • 血竭形成与真菌侵入有关,龙血竭的形成是因为 龙血树树干外部受到机械或虫蛀损伤后感染真菌 等微生物,从而引起的龙血树植物体的防御作用, 产生次生代谢物质。特异性真菌作用于龙血树材 质可促成血竭的形成。
应用微生物学
猪苓的次生代谢产物
• 猪苓多糖:近年来研究的很多,并成功地
商业化应用(猪苓多糖注射剂,猪苓多糖胶
囊 )。
应用微生物学
进行猪苓研究的国家
• 生物学研究:中国、南韩、日本。 • 栽培研究:中国、南韩。 • 化学成分研究:日本、中国、南韩。
应用微生物学
• 四、寄生真菌侵染活体昆虫形成的虫菌复 合体,其实质是昆虫的致病菌。如冬虫夏 草、僵蚕、蛹虫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