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详解演示文稿
第三页,共94页。
第四页,共94页。
二、抗生素的分类
根据产生来源分
• 细菌产:少,有多粘菌素、短杆菌肽等
• 放线菌产:多,链霉素更主要
• 真菌产:青霉素,头孢霉素等 • 动物植物产:地衣素,蒜素,鱼素等
根据化学结构分
• Beta-内酰胺环类 • 大环内酯类
• 氨基糖苷类 • 四环素类
• 多肽类
第五页,共94页。
2、L-山梨糖——2-KLG:大小菌
第四十七页,共94页。
第四十八页,共94页。
二、维生素B2
• 棉病囊霉:4000~8000毫克/升 • 阿舒假囊酵母: 4000毫克/升
三、维生素B12
• 肝脏提取
• 化学合成
成本太高,不适宜工业化生产
• 丙酸杆菌
第四十九页,共94页。
第二节 氨基酸
1. 谷氨酸发酵
第二节 抗生素产生菌的 分离与筛选
目前,新抗生素的获得大致有如下途径: 1.从自然界分离并筛选新抗生素产生菌。近年来,为了扩大筛选的
来源,已从土壤微生物扩展到海洋微生物,从一般常见微生物 扩展到极端微生物,又从微生物扩展到植物、海洋生物等。
2.改造现有的已知抗生素的产生菌,再经筛选获得新抗生 素产生菌。
第四十四页,共94页。
• 测定方法:
1. 一剂量法
2. 二剂量法 3. 三剂量法
• 影响因素
第四十五页,共94页。
第十八章 微生物在其他药物 生产中的应用
第四十六页,共94页。
第一节 维生素
一、维生素C
• 化学合成法——莱氏法,国外用
• 生物合成——二步发酵法,中国用
1、 D- 葡萄糖——D-山梨醇——L-山梨糖:弱氧化醋杆菌
第四页,共94页。
二、抗生素的分类
根据产生来源分
• 细菌产:少,有多粘菌素、短杆菌肽等
• 放线菌产:多,链霉素更主要
• 真菌产:青霉素,头孢霉素等 • 动物植物产:地衣素,蒜素,鱼素等
根据化学结构分
• Beta-内酰胺环类 • 大环内酯类
• 氨基糖苷类 • 四环素类
• 多肽类
第五页,共94页。
2、L-山梨糖——2-KLG:大小菌
第四十七页,共94页。
第四十八页,共94页。
二、维生素B2
• 棉病囊霉:4000~8000毫克/升 • 阿舒假囊酵母: 4000毫克/升
三、维生素B12
• 肝脏提取
• 化学合成
成本太高,不适宜工业化生产
• 丙酸杆菌
第四十九页,共94页。
第二节 氨基酸
1. 谷氨酸发酵
第二节 抗生素产生菌的 分离与筛选
目前,新抗生素的获得大致有如下途径: 1.从自然界分离并筛选新抗生素产生菌。近年来,为了扩大筛选的
来源,已从土壤微生物扩展到海洋微生物,从一般常见微生物 扩展到极端微生物,又从微生物扩展到植物、海洋生物等。
2.改造现有的已知抗生素的产生菌,再经筛选获得新抗生 素产生菌。
第四十四页,共94页。
• 测定方法:
1. 一剂量法
2. 二剂量法 3. 三剂量法
• 影响因素
第四十五页,共94页。
第十八章 微生物在其他药物 生产中的应用
第四十六页,共94页。
第一节 维生素
一、维生素C
• 化学合成法——莱氏法,国外用
• 生物合成——二步发酵法,中国用
1、 D- 葡萄糖——D-山梨醇——L-山梨糖:弱氧化醋杆菌
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1.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无明显功能。 2.与初级代谢产物紧密相联。 3.在一定条件下能大量合成。
二、抗生素生物合成的代谢途径
• 大致步骤:营养物质—→初级代谢中间物—→前体—→修 饰重排—合成途径—→抗生素
• 有关代谢途径 o 脂肪酸代谢 o 氨基酸代谢 o 嘌呤嘧啶代谢 o 糖代谢 o 芳香族合成 o 一碳甲基库
• 特定单位:特定批次样品的某一重量为一单位。如某
批杆菌肽1mg=55单位,制霉菌素1mg=3000单位
• 标准品:与商品同质,纯度较高的抗生素,每毫克含一
定单位,可作效价测定之标准
• 国际单位:经国际协议,每毫克含一定单位的标准品
称国际标准品,其单位称国际单位。 国际标准品由WHO的生物检定专家委员会主持,由英
2、改变靶位结构
〔1〕药物与靶位亲和力↓:如β-内酰 胺类与PBPS结合↓。
〔2〕靶位结构改变: ①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产生PBP2, (MRSA) ②链霉素:P10蛋白改变 ③利福平:RNA多聚酶β亚基的改变
3、降低外膜通透性
细菌细胞膜存在特异通道与非特异通道, 当通道的通透性↓→耐药。
(1)细菌孔道蛋白质组成、数目、功能改变: 如G- 杆菌对氨基甙类耐药。
•
高
丝
天冬氨酸激酶
氨
酸
营
养
缺
陷
兼
抗
性
突
变
株
赖氨酸
第三节 酶及酶抑制剂
• 酶: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催化剂
• 酶的用途
• 治疗疾病 • 诊断试剂 • 生物工具酶
一、酶制剂
• 临床上较常用的微生物酶
1. 链激酶、链道酶:心血管病治疗。链球菌生产 2. 透明质酸酶:治心肌梗死。从动物血浆及动物毒液中提取 3. 天冬氨酰胺酶:治疗白血病、肿瘤。许多菌均可 4. 青霉素酶:含青霉素制剂的无菌检测
二、抗生素生物合成的代谢途径
• 大致步骤:营养物质—→初级代谢中间物—→前体—→修 饰重排—合成途径—→抗生素
• 有关代谢途径 o 脂肪酸代谢 o 氨基酸代谢 o 嘌呤嘧啶代谢 o 糖代谢 o 芳香族合成 o 一碳甲基库
• 特定单位:特定批次样品的某一重量为一单位。如某
批杆菌肽1mg=55单位,制霉菌素1mg=3000单位
• 标准品:与商品同质,纯度较高的抗生素,每毫克含一
定单位,可作效价测定之标准
• 国际单位:经国际协议,每毫克含一定单位的标准品
称国际标准品,其单位称国际单位。 国际标准品由WHO的生物检定专家委员会主持,由英
2、改变靶位结构
〔1〕药物与靶位亲和力↓:如β-内酰 胺类与PBPS结合↓。
〔2〕靶位结构改变: ①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产生PBP2, (MRSA) ②链霉素:P10蛋白改变 ③利福平:RNA多聚酶β亚基的改变
3、降低外膜通透性
细菌细胞膜存在特异通道与非特异通道, 当通道的通透性↓→耐药。
(1)细菌孔道蛋白质组成、数目、功能改变: 如G- 杆菌对氨基甙类耐药。
•
高
丝
天冬氨酸激酶
氨
酸
营
养
缺
陷
兼
抗
性
突
变
株
赖氨酸
第三节 酶及酶抑制剂
• 酶: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催化剂
• 酶的用途
• 治疗疾病 • 诊断试剂 • 生物工具酶
一、酶制剂
• 临床上较常用的微生物酶
1. 链激酶、链道酶:心血管病治疗。链球菌生产 2. 透明质酸酶:治心肌梗死。从动物血浆及动物毒液中提取 3. 天冬氨酰胺酶:治疗白血病、肿瘤。许多菌均可 4. 青霉素酶:含青霉素制剂的无菌检测
工业微生物 第8章 微生物在医药方面的应用精品PPT课件
第二节 抗生素
二、常见抗生素的种类及生产菌 1.β内酰胺抗生素 它们属于氨基酸肽类抗生素,青霉素及头孢霉素是天 然的β内酰胺抗生素,是临床上最为重要的化学治疗剂, 几乎无毒性,有较广的抗菌谱。另还有肽类或缩肽类抗生 素,如杆菌肽A、瑞斯托菌素(A,B)、万古霉素、放线 菌素、多粘菌素等。它们有较广的抗菌谱,但毒性较大, 常限制使用。
第二节 抗生素
在目前市售的50多种抗生素中,由放线菌产生的有40种, 由细菌和霉菌产生的分别有6种和5种。作为抗生素研究对象 的微生物,首先是放线菌,其次是霉菌和细菌。进行抗生素 的生产,首先要进行生产菌的分离、筛选,找出生产能力高 的菌株,一般以土壤作为分离对象;再按生产目的进行抗菌 性试验。例如,研究抗癌抗生素时,需将培养液注射入小白 鼠的吉田肉癌或艾氏腹水癌中,观察腹水肿癌细胞数量和形 态的变化、体重的变化以及延长寿命的效果等,判断培养液 中有没有抗癌物质。经抗菌试验的菌液,需经提取、精制、 鉴定才能确定其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确定是否是新的抗生素, 最后还要经过毒性试验和动物治疗,药理和临床试验。农用 抗生素必须由盆栽试验到大田试验的长期而大规模的试验。
第二节 抗生素
4.多烯烃抗生素 这类抗生素有的具内脂环,如:制霉菌素、匹马霉 素、制酵母菌素、哈霉素等;有些没有内脂环,如:烟曲 霉素。主要对真菌和酵母菌有作用,常用于治疗真菌的感 染。 制霉菌素的主要生产菌是诺尔斯链霉菌;匹马霉素的
主要生产菌是Streptomyces albulus、S. natalensis、S. gilveosporus、恰塔努加链霉菌;制酵母菌素的主要生产 菌是制酵母菌链霉素;哈霉素的主要生产菌是S. primprina。烟曲霉素的主要生产菌是烟曲霉,能有效治
第二节 抗生素
抗生素-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普通情况下当细胞丢失这些质粒时, 生长速度会加紧。 ❖ 当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时, 抗生素提供了一有利于携带质
粒细胞群体极有用生长选择压。而且在利用基因工程菌进 行发酵时, 抗生素加入可帮助维持质粒复制与染色体复制 协调。 ❖ 我们提议基因工程菌应保藏在含低浓度选择剂培养基中。
第18页
❖ 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北京 ❖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武汉。 ❖ 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CCC) ❖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北京。 ❖ 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 ❖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 北京。 ❖ 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MCC) ❖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南京 ❖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北京。 ❖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 北京
6 孢子或营养细胞悬浮液保留 悬浮于灭菌10%-20%甘油介质, 低温冰箱(-50- -70℃)1-2年
第16页
7 冷冻干燥管保留(lyophilization freeze-drying )
搜集菌种
灭菌脱脂牛奶或马血清作为悬浮介质
灭菌安瓿管 预冻 真空冻干 4℃冰箱,保留3-5年 适合用于一切微生物保留
第25页
医用抗生素特点
1.差异毒力较大 差异毒力由抗生素作用机制决定, 如青霉 素类抗生素能抑制革兰阳性菌细胞壁揆 民, 而人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所以说 青霉素对人和动物没有作用, 所以青霉素 能够在临床上用于抗感染。能够说一个 抗生素它差异毒力越大, 越有利于临床应 用。
第26页
2.抗菌活性强 抗菌活性是指药品抑制或杀灭微生物能 力。极微量抗生素就能够微生物起作用。 一个抗生素它抗菌活性强弱我们经常以 最低抑菌浓度(MIC)来衡量。MIC是指 抗生素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最低浓度, 以 μg∕ml来表示。MIC值越小, 表示抗生 素作用越强。
粒细胞群体极有用生长选择压。而且在利用基因工程菌进 行发酵时, 抗生素加入可帮助维持质粒复制与染色体复制 协调。 ❖ 我们提议基因工程菌应保藏在含低浓度选择剂培养基中。
第18页
❖ 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北京 ❖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武汉。 ❖ 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CCC) ❖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北京。 ❖ 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 ❖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 北京。 ❖ 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MCC) ❖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南京 ❖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北京。 ❖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 北京
6 孢子或营养细胞悬浮液保留 悬浮于灭菌10%-20%甘油介质, 低温冰箱(-50- -70℃)1-2年
第16页
7 冷冻干燥管保留(lyophilization freeze-drying )
搜集菌种
灭菌脱脂牛奶或马血清作为悬浮介质
灭菌安瓿管 预冻 真空冻干 4℃冰箱,保留3-5年 适合用于一切微生物保留
第25页
医用抗生素特点
1.差异毒力较大 差异毒力由抗生素作用机制决定, 如青霉 素类抗生素能抑制革兰阳性菌细胞壁揆 民, 而人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所以说 青霉素对人和动物没有作用, 所以青霉素 能够在临床上用于抗感染。能够说一个 抗生素它差异毒力越大, 越有利于临床应 用。
第26页
2.抗菌活性强 抗菌活性是指药品抑制或杀灭微生物能 力。极微量抗生素就能够微生物起作用。 一个抗生素它抗菌活性强弱我们经常以 最低抑菌浓度(MIC)来衡量。MIC是指 抗生素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最低浓度, 以 μg∕ml来表示。MIC值越小, 表示抗生 素作用越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是一个低分子量(指一个 分子有一定的化学结构,其相对质 量最大可达数千)的微生物代谢产 物,在低浓度(﹤1mg/ml)时能抑 制其他微生物生长。
医疗用抗生素需要以下要求:
1、差异毒力大
是指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等靶体的抑制或杀灭作 用,与其对机体损害程度的差异比较。抗生素 的差异毒力 愈大,则愈有利于临床应用。如青 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人及哺乳类 动物细胞不具备细胞壁,因而青霉素的差异毒 力大。一般的化学消毒剂对微生物和机体的毒 力无明显差异。
第十七章 抗生素
共生现象:互相依存,作为整体
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拮抗:生活在一起,一种生物产生物质抑制 或杀灭另一种生物。抗生素就是拮抗现象 的体现。
Fleming于1929年首先发现从青霉菌中产生 的青霉素(penicillin),Waksman于1944 年发现从链霉菌中产生的链霉素 (streotomycin)。
抗生素的现状
目前从自然界发现和分离的抗生素已达10,000 多种,实际应用于生产和医疗上的抗生素约有 一百多种,连同各种半合成衍生物及其盐类共 约三百种。
国外现有的主要抗生素在我国已有生产,其中的 庆大霉素用我国自行分离的菌种生产。
国外没有的抗生素 如创新霉素 国外虽有,但我国发现新的成分或新的用途
素,头孢菌属产生的头孢菌素 (4)植物和动物产生的抗生素
如:地衣和藻类植物产生的地衣酸 被子植物蒜 中制得的蒜素 动物脏器中制得的鱼素
2、根据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分类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
[特点] 分子中有一个含四个原子的酰胺 环,化学上称为 β-内酰胺环。
[来源] 它们起初是从真菌产黄青霉菌和 头孢菌属中发现,后来从放线菌的链霉 菌属和诺卡菌属及其某些革兰阴性菌中 也发现。从生物合成角度看,被认为是 从氨基酸聚合而衍生的。
发酵(fermentation):
原来是指在厌氧条件下酵母菌分解碳水化合物 释放能量以及得到产物的过程,
目前工业上把发酵扩展为利用培养微生物来制 得产物的任何过程,其中也包括利用微生物 的某些酶来转化某些物质使之成为所需物质 的过程.。
发酵的分类:根据发酵时所需条件
1、是否需要氧气 厌氧发酵与需氧发酵
确切的含义:
抗生素是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 在其生命活动中产生的(或由其他方法获 得的),能在低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 响其他生物机能的有机物。
几个注意点:
确切含义是只有来自微生物的天然产 物才能称为抗生素,而现在把经化 学改造的天然来源的抗生素或微生 物代谢的其他产物均称为半合成抗 生素。
2、生物活性强大、有不同的抗菌谱
是指在极微量的抗生素就对微生物具有抑制或 杀灭作用。
抗菌作用的强弱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来表 示,即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浓度 (以μg/ml为单位),数值越小,则作用越 强。
抗菌谱:是指抗生素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 范围和所需剂量。范围广者称为广谱抗生素, 范围窄称为窄谱抗生素。
[特点] 具有很广的抗菌谱及较好的治疗果
[来源] 不同种的链霉菌均能产生四环素类抗生素
[结构特点] 由乙酸和丙二酸单位缩合的键环化 而形成;由四个环线形相连而组成。
[作用特点] 抑制核糖体蛋白的合成,其作用是 可逆的,因此具有抑制作用。抗菌谱广即革兰 阳性与阴性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某些原虫。
由于其理化性质(在中性PH条件下不溶水) 所决定,天然产生的只能口服,化学半合成获 得了一些可用于注射的衍生物及作用周期较长 的。
如 平阳霉素(或博来霉素)
第一节 抗生素的概念和分类
一、抗生素的概念
抗生素是指青霉素、链霉素等一类化合物 的总称,是人类控制、治疗感染性疾病, 保障身体健康及用来防治动植物灾害的 重要化合物。
原始含义:是指那些由微生物产生的、能 抑制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
习惯上:将那些由微生物产生的,极微量 即具有选择性地抑制其他微生物或肿瘤 细胞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称为抗生素。
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随着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的发 展,微生物在药学领域应用越来越广。
在医药生产中已广泛利用微生物发酵来 制备各种药物,形成一门独立的微生物 药物学科。
发酵(fermentation):原来是指在厌氧条件 下酵母菌分解碳水化合物释放能量以及得 到产物的过程,但目前工业上把发酵扩展 为利用培养微生物来制得产物的任何过程, 其中也包括利用微生物的某些酶来转化某 些物质使之成为所需物质的过程.。
良好的抗生素还应具有不易使病原菌产生 抗药性,毒副作用小,不易引起超敏反应, 吸收快,血药浓度高,不易被血清蛋白结合 而失活。
二、抗生素的分类
目前尚无完善的系统分类方法
1、根据抗生素的产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源
(1)细菌产生的抗生素 如多粘菌素和短杆菌肽 (2)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 主要来自链霉菌属
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 (3)真菌产生的抗生素 如青霉菌属产生的青霉
[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基本成分肽聚糖的合成, 导致不可逆转的破坏,具有杀菌作用。早期的青 霉素只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有效。对真菌无用 (细胞壁不含肽聚糖),对支原体无效(无细胞 壁)
[使用注意问题]
除个别外,此类抗生素的毒性非常低。有时出
现极为严重的超敏反应。
(2)四环类抗生素 如 金霉素、土霉素和四环素
(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环醇类)
[来源] 包括很广的由链霉菌、小单孢菌和芽孢 杆菌产生的物质。
[化学特征] 具有环状氨基醇和与之相连的氨基 糖。葡萄糖是氨基醇和氨基糖的来源。
[作用机制] 以不可逆的方式作用于核糖体而抑制 蛋白质的合成,具有杀菌作用,主要作用革兰 阳性菌。
2、培养基的物理性状 固体发酵与液体发酵
3、工艺
浅层发酵与深层发酵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发酵工业的范畴突破
了利用天然微生物的传统发酵,逐步建立起新 型的发酵,可生产天然微生物所不能产生或产 生很少的特殊产物。
本篇主要内容: 1、介绍微生物发酵制品包括抗生素、维生素、
氨基酸、酶和酶抑制剂。
2、微生物与药物变质的关系以及保证药物制剂 质量所必需的各种微生物学检验法。 如:抗生素效价的微生物学检定; 药物抗菌活性的测定;
医疗用抗生素需要以下要求:
1、差异毒力大
是指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等靶体的抑制或杀灭作 用,与其对机体损害程度的差异比较。抗生素 的差异毒力 愈大,则愈有利于临床应用。如青 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人及哺乳类 动物细胞不具备细胞壁,因而青霉素的差异毒 力大。一般的化学消毒剂对微生物和机体的毒 力无明显差异。
第十七章 抗生素
共生现象:互相依存,作为整体
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拮抗:生活在一起,一种生物产生物质抑制 或杀灭另一种生物。抗生素就是拮抗现象 的体现。
Fleming于1929年首先发现从青霉菌中产生 的青霉素(penicillin),Waksman于1944 年发现从链霉菌中产生的链霉素 (streotomycin)。
抗生素的现状
目前从自然界发现和分离的抗生素已达10,000 多种,实际应用于生产和医疗上的抗生素约有 一百多种,连同各种半合成衍生物及其盐类共 约三百种。
国外现有的主要抗生素在我国已有生产,其中的 庆大霉素用我国自行分离的菌种生产。
国外没有的抗生素 如创新霉素 国外虽有,但我国发现新的成分或新的用途
素,头孢菌属产生的头孢菌素 (4)植物和动物产生的抗生素
如:地衣和藻类植物产生的地衣酸 被子植物蒜 中制得的蒜素 动物脏器中制得的鱼素
2、根据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分类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
[特点] 分子中有一个含四个原子的酰胺 环,化学上称为 β-内酰胺环。
[来源] 它们起初是从真菌产黄青霉菌和 头孢菌属中发现,后来从放线菌的链霉 菌属和诺卡菌属及其某些革兰阴性菌中 也发现。从生物合成角度看,被认为是 从氨基酸聚合而衍生的。
发酵(fermentation):
原来是指在厌氧条件下酵母菌分解碳水化合物 释放能量以及得到产物的过程,
目前工业上把发酵扩展为利用培养微生物来制 得产物的任何过程,其中也包括利用微生物 的某些酶来转化某些物质使之成为所需物质 的过程.。
发酵的分类:根据发酵时所需条件
1、是否需要氧气 厌氧发酵与需氧发酵
确切的含义:
抗生素是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 在其生命活动中产生的(或由其他方法获 得的),能在低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 响其他生物机能的有机物。
几个注意点:
确切含义是只有来自微生物的天然产 物才能称为抗生素,而现在把经化 学改造的天然来源的抗生素或微生 物代谢的其他产物均称为半合成抗 生素。
2、生物活性强大、有不同的抗菌谱
是指在极微量的抗生素就对微生物具有抑制或 杀灭作用。
抗菌作用的强弱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来表 示,即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浓度 (以μg/ml为单位),数值越小,则作用越 强。
抗菌谱:是指抗生素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 范围和所需剂量。范围广者称为广谱抗生素, 范围窄称为窄谱抗生素。
[特点] 具有很广的抗菌谱及较好的治疗果
[来源] 不同种的链霉菌均能产生四环素类抗生素
[结构特点] 由乙酸和丙二酸单位缩合的键环化 而形成;由四个环线形相连而组成。
[作用特点] 抑制核糖体蛋白的合成,其作用是 可逆的,因此具有抑制作用。抗菌谱广即革兰 阳性与阴性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某些原虫。
由于其理化性质(在中性PH条件下不溶水) 所决定,天然产生的只能口服,化学半合成获 得了一些可用于注射的衍生物及作用周期较长 的。
如 平阳霉素(或博来霉素)
第一节 抗生素的概念和分类
一、抗生素的概念
抗生素是指青霉素、链霉素等一类化合物 的总称,是人类控制、治疗感染性疾病, 保障身体健康及用来防治动植物灾害的 重要化合物。
原始含义:是指那些由微生物产生的、能 抑制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
习惯上:将那些由微生物产生的,极微量 即具有选择性地抑制其他微生物或肿瘤 细胞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称为抗生素。
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随着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的发 展,微生物在药学领域应用越来越广。
在医药生产中已广泛利用微生物发酵来 制备各种药物,形成一门独立的微生物 药物学科。
发酵(fermentation):原来是指在厌氧条件 下酵母菌分解碳水化合物释放能量以及得 到产物的过程,但目前工业上把发酵扩展 为利用培养微生物来制得产物的任何过程, 其中也包括利用微生物的某些酶来转化某 些物质使之成为所需物质的过程.。
良好的抗生素还应具有不易使病原菌产生 抗药性,毒副作用小,不易引起超敏反应, 吸收快,血药浓度高,不易被血清蛋白结合 而失活。
二、抗生素的分类
目前尚无完善的系统分类方法
1、根据抗生素的产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源
(1)细菌产生的抗生素 如多粘菌素和短杆菌肽 (2)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 主要来自链霉菌属
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 (3)真菌产生的抗生素 如青霉菌属产生的青霉
[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基本成分肽聚糖的合成, 导致不可逆转的破坏,具有杀菌作用。早期的青 霉素只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有效。对真菌无用 (细胞壁不含肽聚糖),对支原体无效(无细胞 壁)
[使用注意问题]
除个别外,此类抗生素的毒性非常低。有时出
现极为严重的超敏反应。
(2)四环类抗生素 如 金霉素、土霉素和四环素
(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环醇类)
[来源] 包括很广的由链霉菌、小单孢菌和芽孢 杆菌产生的物质。
[化学特征] 具有环状氨基醇和与之相连的氨基 糖。葡萄糖是氨基醇和氨基糖的来源。
[作用机制] 以不可逆的方式作用于核糖体而抑制 蛋白质的合成,具有杀菌作用,主要作用革兰 阳性菌。
2、培养基的物理性状 固体发酵与液体发酵
3、工艺
浅层发酵与深层发酵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发酵工业的范畴突破
了利用天然微生物的传统发酵,逐步建立起新 型的发酵,可生产天然微生物所不能产生或产 生很少的特殊产物。
本篇主要内容: 1、介绍微生物发酵制品包括抗生素、维生素、
氨基酸、酶和酶抑制剂。
2、微生物与药物变质的关系以及保证药物制剂 质量所必需的各种微生物学检验法。 如:抗生素效价的微生物学检定; 药物抗菌活性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