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免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免费
高一语文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免费
高一的学生在进行语文单元复习的时候,多做一些语文单元试题,可以提高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高一语文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仅供参考。

高一语文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沉吟涔涔盘据鞭挞甜言密语
B .紊乱嫁奁贤慧谛听按部就班
C .熏陶忤逆严励烦燥歪风斜气
D .惊愕艰贞懦夫酝酿略见一班
3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陨落了! 朝臣的________ 、学者的________ ,军人的________ 、国家所瞩望的一朵________ ,时流的________ 、人伦的 ________ 、举世瞩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陨落了。

A .辨舌眼睛利剑娇花雅范明镜
B .眼睛辩舌利剑娇花明镜雅范
C .利剑辨舌眼睛明镜娇花雅范
D .雅范利剑眼睛娇花辩舌明镜
4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
A .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先哲时贤的成果另起炉灶,而是要站在前辈的
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

B .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 和” 的精神。

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C .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
力量,可以使烦恼焕然冰释。

D .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5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 “低碳生活”这一概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B .以“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C .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D .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 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

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戏剧文学,指的是供舞台表演使用的剧本。

B . 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 元曲四大家” ,并居“ 元曲四大家” 之首。

C .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当代剧作家。

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本。

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

D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

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项链》等。

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7 .《哈姆莱特》中节选的这场戏展示的冲突主要是围绕哪个矛盾冲突展开的 ( )
A .奥菲莉娅与哈姆莱特因无法沟通而产生的矛盾冲突。

B .哈姆莱特内心生存还是毁灭的冲突。

C .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矛盾冲突。

D .哈姆莱特与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之间的矛盾冲突。

二、阅读理解
( 一 ) 阅读《窦娥冤》中的片段,回答问题。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

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

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

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

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提遍。

( 做哭科,云 ) 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 ( 唱 ) 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1 . 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 以上均限四字语回答 )
2 . 下面对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 血溅白练,这桩誓愿是希望到刑场上围观的人群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B . 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宁死不屈的反抗性格。

C . 三桩誓愿也表现了当时人民仇恨罪恶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

D . 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乐观态度。

3 . 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试说明理由。

( 二 ) 阅读《雷雨》中的片段,回答问题。

周朴园哦,侍萍! ( 低声 ) 是你?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

半晌。


周朴园 ( 忽然严厉地 ) 你来干什么?③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④
鲁侍萍 ( 悲愤 )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 冷冷地 )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 怨愤 ) 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

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1 . ① 句表现周朴园说这话的感情是 ( )
A .惊喜
B .惶恐
C .惊呆
D .惊疑
2 . ② 处两句是剧本中属于“ ” 的文字,是剧本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3 . ③④ 两句是周朴园的连声责问,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 )
A .自私虚伪
B .冷酷阴险
C .老于世故
D .伪善残忍
4 . ⑤ 句有言外之意,未尽之言 ( 即潜台词 ) ,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十年了,你还是念念不忘我。

B .三十年了,你终于还是找到我了,我还是没躲过你的追寻。

C .已经三十年了,你到我这里来,还有什么用呢?
D .你没有死,这将对我的名誉地位构成严重的威胁。

5 .鲁侍萍不止一次说到命运:“ 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 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

对侍萍的命运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侍萍不能解释自己三十年来为什么受那么多苦,不得不自认是“ 不公平的命” 所使然。

B .鲁侍萍在苦难中挣扎,悲叹自己的“ 命苦” ,她相信命运,但也表现出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与不平。

C . 她虽然一再说“ 命运” 如何,但并无深意,只是客观反映了她对自己苦难一生的悲叹。

D .三十年的苦和恨,使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侍萍觉醒了,她所说的“ 命” ,从根本上看,是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与抗争。

6 .下面对这个戏剧片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段戏使周鲁两家三十年前旧恨的冲突实质明朗化了。

B .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丑恶灵魂。

C .侍萍的突然出现,使周朴园马上意识到,这将危及到他的名誉地位,因而他一下子变得冷酷无情起来。

D .周朴园思念的是年轻貌美的侍萍,眼前的侍萍使他很失望。

这段戏表现了他复杂的心情和性格。

( 三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面包
沃尔夫冈· 博歇尔特①
她突然醒来。

两点半。

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

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一下椅子。

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音。

寂静无声。

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现是空的。

这就是为什么如此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

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的房间来到厨房。

在厨房两人相遇了。

表针指着两点半。

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

她打开灯。

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

深夜。

两点半。

在厨房里。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

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

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

桌布上留下了面包屑。

每晚他们就寝时,她总把桌布弄干净的。

每天晚上如此。

然而现在桌布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

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地传到她身上。

她转过头来不再看盘子了。

① “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

”他说,并环视一下厨房四周。

“我也听到了什么。

”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看起来真是老了。

跟他年龄一样老了,六十三岁。

白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

她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的她看起来相当老了。


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

夜里女人显老总是表现在头发上。

头发使人一下变老了。

“你应该穿上鞋子的。

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忍受他在撒谎。

他们结婚三十九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

② “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

”他又说了一遍,又失去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另一个角落。

“我也听到了什么。

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了。


“我也听见了。

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


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

“没有。

大概没什么事。

”听到他不安地在说。

她赶紧帮他说:“过来,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


“走,睡觉去。

站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他向窗户望去。

“是的,一定是外面出了点什么事。

我还以为是在这里。


她把手伸向电灯开关。

我必须现在就关灯,否则我必定还会去瞧盘子的,她想。

我不能再去瞧那个盘子。

“过来,”她说,同时把灯关灭。

“这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刮风时檐槽常常碰墙壁。

这肯定是檐槽之故。

刮风时它总是哗哗乱响。


两个摸着走过黑黢黢的过道来到卧室。

两双光脚在地板上拍击作响。

“是有风,”他说,“已经刮了一整夜了。

”当她睡在床上时,她说“是的,刮了一夜的风。

刚才大概就是檐槽在响。


“是呀,我刚才还以为是在厨房里。

大概就是檐槽吧。

”他说着话,仿佛已沉入半睡中。

她注意到,当他撒谎时,声音多假。

“真冷,”她说,并轻声地打着哈欠。

“我可钻被窝了,晚安。


“晚安。

”他回答,又说了一句,“是呀,可真冷啊。


随后就是寂静无声。

许多分钟后她听到,他在小心、轻声地咀嚼。

她故意深沉又均匀地呼吸,使他不致发觉,她尚未入睡。

然而他的咀
嚼节奏均匀,倒使她慢慢进入了梦乡了。

当他第二天晚上回家时,她分给他四片面包;平时他只有三片。

“你可以慢慢吃,吃四片。

”她说着离开了餐桌。

“我吃这面包消化不了。

你多吃一片吧。

我消化不好。


她注意到,③ 他把头深深埋在盘子上。

他没有抬头。

就在此刻她对他非常同情。

“你可不能只吃两片面包。

”他对着盘子在说。

“够了。

晚上我吃面包消化不好。

你吃吧,吃吧!”
过了一会儿,她才又坐在桌旁的灯下。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包智星译)
【注】①沃尔夫冈· 博歇尔特:西德废墟文学的先驱和重要代表作家。

小说《面包》写的是二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

1 . 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 . 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表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
3 .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三、写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 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 自定立意; ② 自拟标题; ③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 文体特征鲜明。

高一语文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 B
2 . B
解析:A “ 据” —“ 踞” ,“ 密” —“ 蜜” ; C 项“ 励” —“ 厉” ,“ 燥” —“ 躁” ,“ 斜” —“ 邪” ; D 项“ 艰” —“ 坚” ,“ 班” —“ 斑” 。

3 . B
解析: A 项“ 另起炉灶” ,比喻重新做或独立另做。

B 项“ 异曲同工” 的意思是“ 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

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

D 项“ 淋漓尽致” 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的很彻底。

该句说的是书法风格各异,充分详尽地展现了汉字之美。

ABD 三项都准确。

C 项“ 焕然冰释” ,焕然:流散的样子 ; 冰释:冰块消融。

后用“ 焕然冰释” 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此处针对“ 烦恼” 是错误的,应改为“ 烟消云散” 。

5 . B
解析: A 项不合逻辑,成功的实践可以证实理念的正确,而失败的实践则不能; C 项搭配不当,应改为“ 完成任务” 或“ 实现理想” ; D 项“ 学习” 与“ 素养” 搭配不当。

6 . D
解析:《项链》是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作品。

7 . C
二、阅读理解
( 一 )
1 . 参考答案: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雪东海孝妇
2 . D
解析:表现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强烈愤怒和坚决反抗。

3 . 参考答案:不能。

因为三桩誓愿一桩比一桩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能变动。

( 二 )
1 . B
2 . 参考答案:舞台说明
3 . B
4 . D
5 . B
(三)
1 . 参考答案:① 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

② 妻子仔细观察后发现丈夫偷拿面包。

③ 厨房对话中,妻子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

④ 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

2 . 参考答案:第 1 句,语言和动作的描写。

表现了丈夫寻找借口意欲掩盖真相的心理。

第 2 句与第 1 句内容上重复,体现了丈夫内心的慌张与不安。


3 句,动作描写。

“ 头深深埋下去” 说明丈夫不敢面对妻子。

体现了丈夫的矛盾心理。

一方面,知道妻子确实会吃不饱。

另一方面,如果不接受妻子的面包,自己又饥饿难忍。

3 . 参考答案:小说通过饥荒中妻子维护丈夫尊严并为他省下口粮的小故事,不但表现了患难与共的真情,也歌颂了二战后饥荒中,人们互相砥砺互相关爱的精神。

分析:第二段中,妻子已经很明确判断出丈夫偷了面包,但她并没有明言。

丈夫在被窝中吃面包,妻子可以安然入睡,也体现了她对丈夫深挚的爱。

最后妻子以谎话对谎话,更能体现她对家人和家的深沉的爱。

三、写作
参考答案: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