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文稿09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 注意: 以身作则不是“绝招” 以身作则不是“绝招”和“灵丹妙药”,要注意“身教” 灵丹妙药” 要注意“身教” 言教”的结合。 和“言教”的结合。
二、数子十过 不如奖子一长
1、表扬和批评有不同的作用。 、表扬和批评有不同的作用。 “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 负强化” 2、优点和缺点共处于同一体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 、优点和缺点共处于同一体之中, 化。 缺 优 缺 优 缺 优
3、要辩证地看待孩子(用发展的全面的观点)。 、要辩证地看待孩子(用发展的全面的观点)。 言论: 再好的孩子也有缺点,再坏的孩子优点。 言论:“再好的孩子也有缺点,再坏的孩子优点。” 注意: 注意: 1、主张以正面激励为主,并不完全否定对缺点、错误和过 、主张以正面激励为主,并不完全否定对缺点、 失的批评、惩罚。 失的批评、惩罚。 2、批评、惩罚可用,但不要过多过滥。 、批评、惩罚可用,但不要过多过滥。 3、批评惩罚是否定,是压力,但也可能成为激励和动力。 、批评惩罚是否定,是压力,但也可能成为激励和动力。 言论: 人怕没脸树怕没皮,一旦自尊心丧失殆尽, 言论:“人怕没脸树怕没皮,一旦自尊心丧失殆尽,就极 易导致破罐子破摔。 易导致破罐子破摔。”
五、寓教于喻 深入浅出
1、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内容的深浅、宽窄,要根据孩子的 、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内容的深浅、宽窄, 年龄特征、思想实际和知识水平。 年龄特征、思想实际和知识水平。 “你不理小朋友,妈妈不理你” 你不理小朋友,妈妈不理你”
2、形象的比喻能强化孩子对深奥道理的理解。 、形象的比喻能强化孩子对深奥道理的理解。 “道理脱离开具体形象就具有抽象的特点,家长要注 道理脱离开具体形象就具有抽象的特点, 意‘还原’。” 还原’ 3、家长要善于将教育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家长要善于将教育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孟母: 子不学,断机杼” 孟母:“子不学,断机杼” 民谣: 一双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断就难” 民谣:“一双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断就难” “单者易折,众者难摧” 单者易折,众者难摧” 注意: 注意: * 家长要充分认识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 家长要充分认识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 * 家长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知识,加强学习, 家长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知识,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 家长对孩子要有耐心。 家长对孩子要有耐心。
注意: 注意: 要处理好宽容和严格要求的关系, 要处理好宽容和严格要求的关系,不要把宽容变成毫 无原则的姑息、迁就和放任。 无原则的姑息、迁就和放任。
七、转移注意 另谋教机
1、利用孩子的特点,将其注意从某一对象或活动引向另一 、利用孩子的特点, 对象或活动。 对象或活动。 2、当孩子任性发作,说服教育无效而客观情况有不允许继 当孩子任性发作, 续说服开导下去时,需使用本措施。 续说服开导下去时,需使用本措施。 3、转移注意常用的办法是让步和许诺,但让步是为了摆脱 转移注意常用的办法是让步和许诺, 僵局缓解矛盾以退为进;许诺不等于欺骗,要言而有信。 僵局缓解矛盾以退为进;许诺不等于欺骗,要言而有信。来自三、掌握分寸 划清界限
1、掌握辩证法,理解做事情掌握“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掌握辩证法,理解做事情掌握“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真理再向前跨出一步就是谬误” 真理再向前跨出一步就是谬误” 2、把握好爱与严、宽与紧的“度”。 、把握好爱与严、宽与紧的“ 朱庆澜:“有规矩的自由叫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放肆; 朱庆澜: 有规矩的自由叫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放肆; 不放肆叫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 不放肆叫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 陈鹤琴:家教中的两种偏向:一是对孩子过于宽容姑息, 陈鹤琴:家教中的两种偏向:一是对孩子过于宽容姑息, 一点也不管,任其为所欲为;一是对孩子规矩过严,事事 一点也不管,任其为所欲为;一是对孩子规矩过严, 都要秉承父母的旨意,不给孩子一点自由的权利和余地。 都要秉承父母的旨意,不给孩子一点自由的权利和余地。
四、遇物则诲 择机而教
1、不同地点不同场合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 、不同地点不同场合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 “教育内容应结合当时的环境” 教育内容应结合当时的环境” 2、不同时间的教育效果有明显差异。 、不同时间的教育效果有明显差异。 “忙时有事烦孩子,闲时无事玩孩子” 忙时有事烦孩子,闲时无事玩孩子” 3、理想的教育是针对子女的思想实际,结合子女的实践活 、理想的教育是针对子女的思想实际, 进行有关内容的教育。 动,进行有关内容的教育。 注意: 注意: 不该进行教育时实施教育效果不好; * 不该进行教育时实施教育效果不好;而应该进行教育时 不实施教育效果也不好。 不实施教育效果也不好。
马卡连柯: 马卡连柯: 纪律与自由的关系(纪律约束下的自由) 纪律与自由的关系(纪律约束下的自由) 积极性与克制能力的关系(懂得适可而止并能做到) 积极性与克制能力的关系(懂得适可而止并能做到)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亲近而又有距离)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亲近而又有距离) 慈爱与严厉的关系(严厉不是愤怒,不是歇斯底里的叫喊) 慈爱与严厉的关系(严厉不是愤怒,不是歇斯底里的叫喊) 注意: 注意: 家长必须克制自己无益的感情冲动,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 家长必须克制自己无益的感情冲动,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小 心翼翼,谨慎从事,要以智慧支配自己的教育工作, 心翼翼,谨慎从事,要以智慧支配自己的教育工作,克服感情 用事的毛病。 用事的毛病。
教机” * “教机”有些是千载难逢的,一旦出现就要抓住不放,定 教机 有些是千载难逢的,一旦出现就要抓住不放, 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家长陪孩子玩儿”与“孩子陪家长玩儿” 家长陪孩子玩儿” 孩子陪家长玩儿” * 能做到遇物则诲择机而教需要家长又强烈的教育意识和 较强的教育能力。 较强的教育能力。 无心理准备: 无心理准备:有“物”不“诲” 无教育能力:遇“物”不知如何“诲” 无教育能力: 不知如何“
六、宽容感化 以情动情
1、宽容谅解是对人的过失和错误不予追究,反映出对犯有 、宽容谅解是对人的过失和错误不予追究, 过失和错误的人的深刻理解和极大信任。 过失和错误的人的深刻理解和极大信任。 2、是否使用宽容感化,首先要看孩子对错误和过失的态度。 是否使用宽容感化,首先要看孩子对错误和过失的态度。 “满不在乎”与“后悔莫及” 满不在乎” 后悔莫及” 3、是否使用宽容感化,还要看错误和过失行为的性质。 是否使用宽容感化,还要看错误和过失行为的性质。 缺乏经验和能力造成” “有意而为”与 “缺乏经验和能力造成” 有意而为” 4、宽容感化效果的好歹,取决于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宽容感化效果的好歹,取决于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不敢不宽容”与“不能不宽容” 不敢不宽容” 不能不宽容”
复习思考题 1、认为教育子女有绝招的观点在理论上有什么错误? 、认为教育子女有绝招的观点在理论上有什么错误? 在实践中有什么危害? 在实践中有什么危害? 2、举例说明“掌握分寸,划清界限”在子女教育中有 、举例说明“掌握分寸,划清界限” 什么实践意义。 什么实践意义。 3、结合家庭教育实际,说明选择教育机会的依据。 、结合家庭教育实际,说明选择教育机会的依据。 4、要掌握和运用好家庭教育艺术,家长必须具备哪些 、要掌握和运用好家庭教育艺术, 条件? 条件?
注意: 注意: 1、任性的孩子往往是由任性的家长培养出来的,所以家长要 、任性的孩子往往是由任性的家长培养出来的, 懂得策略的灵活性。 懂得策略的灵活性。 2、家长的言而无信极易培养出孩子的撒谎行为,所以家长要 家长的言而无信极易培养出孩子的撒谎行为, 知道兑现诺言的重要性。 知道兑现诺言的重要性。 3、转移注意的效果与孩子的年龄和个性特征有关。 转移注意的效果与孩子的年龄和个性特征有关。 言论: 言论: “许诺的事不必当真,孩子过一会儿就忘了”。( ×) 许诺的事不必当真,孩子过一会儿就忘了” 解:因家长的许诺,孩子才放弃了原来的要求,孩子对许诺 因家长的许诺,孩子才放弃了原来的要求, 的事最感兴趣,肯定会念念不忘。 的事最感兴趣,肯定会念念不忘。
第九讲 家庭教育的艺术
一、以身作则 导之以行
孔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朱庆澜: 无论什么教育,教育人(教育者) 朱庆澜:“无论什么教育,教育人(教育者)要将自己 身子做个样子给学生看,不能只凭一个口, 身子做个样子给学生看,不能只凭一个口,随便说个道 理学生就会信的” 理学生就会信的”。 1、青少年儿童模仿性强,迫切需要从具体形象上找到 、青少年儿童模仿性强, 自己言行的准则。 自己言行的准则。 2、父母和孩子朝夕相处,极易成为孩子最直接的模仿 、父母和孩子朝夕相处, 对象。(尤其是有威信的家长) 对象。(尤其是有威信的家长) 。(尤其是有威信的家长 3、孩子辨别能力差,好坏都易接受,家长要在加强自 、孩子辨别能力差,好坏都易接受, 身修养上下功夫。 身修养上下功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