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2019-2020学年生物高一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9-2020学年生物高一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细胞分化在生物体个体发育中发生的时期是()
A.整个胚胎发育期B.整个生命进程中
C.胚胎发育早期D.胚胎发育晚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的特点:
1.持久性:细胞分化贯穿于生物体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2.稳定性: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至死亡。

3.普遍性: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4.不可逆性:细胞只能从全能干细胞最终走向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能反向进行。

【详解】
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即细胞分化贯穿于生物体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B正确。

故选B。

2.衣藻不能像变形虫那样常常改变细胞形状,这主要是由于衣藻细胞存在着
A.叶绿体B.液泡C.细胞膜D.细胞壁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衣藻为单细胞真核生物,其细胞的最外层结构是细胞壁,细胞壁对细胞具有支撑和保护作用;变形虫为单细胞动物,其细胞的最外层结构为细胞膜,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可见,衣藻不能像变形虫那样常常改变细胞形状的主要原因是:衣藻细胞存在着细胞壁,A、B、C均错误,D正确。

故选D。

3.分析一个DNA分子时,发现含有30%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因此可知该分子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
A.20%B.30%C.40%D.70%
【答案】C
【解析】在一个DNA分子中,有30%的脱氧核苷酸含有腺嘌呤,即A=3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T=A=30%,则C=G=50%-30%=20%.该DNA分子中鸟嘌呤所占的比例为20%,则该分子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占此链碱基总数的比例为:0~40%。

所以该分子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的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40%,选C。

【考点定位】DNA的分子结构特点
4.果蝇的红眼(R)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r),下列有关这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用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杂交,子代中红眼、白眼的比例为3∶1,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R、r分离的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
C.用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杂交,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
D.纯合红眼雌蝇和白眼雄蝇交配,所得F1相互交配得F2,则F2所产生的卵中R和r的比例为3∶1,精子中R和r的比例为1∶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果蝇眼色的遗传是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红眼是由R控制,白眼是由r控制,R、r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详解】
杂合红眼雌果蝇(X R X r)×红眼雄果蝇(X R Y)杂交,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则子代红眼:白眼的比例为3:1,且白眼全为雄性,A正确;红眼(R)和白眼(r)等位基因位于XX染色体上,则相互分离发生在初级卵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中不存在等位基因,B错误;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雄性全部是白眼,雌性全部是红眼,C正确;纯合红眼雌蝇(X R X R)和白眼雄蝇(X r Y)交配,F1是X R X r、X R Y,F1相互交配得F2,F2是X R X R、X R X r、X R Y、X r Y,是由F2所产生的卵和精子中具有R和r比例依次是3:1和1:1,D正确。

【点睛】
本题难点在于D选项,必须要先根据F1的雌雄果蝇的基因型推出F2果蝇中各种基因型;再根据F2中雌果蝇和雄果蝇的基因型计算各自产生的卵和精子中R和r的比例。

5.如图若O表示某精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细胞内含有8条染色单体和两个四分体
B.C细胞含有4条姐妹染色单体和两对同源染色体
C.D细胞中含有四条染色单体且不含同源染色体
D.图中B细胞不属于该精子形成的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细胞内含有8 条染色单体和两个四分体,A正确;
C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单体,也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C正确;
图B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D正确。

6.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是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现用一对果蝇杂交,一方为红眼,另一方为白眼,杂交后F1中雄果蝇与亲代雌果蝇眼色相同,雌果蝇与亲代雄果蝇眼色相同,那么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 )
A.X R X R×X r Y B.X R X r×X r Y
C.X r X r×X R Y D.X R X r×X R Y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双亲中一方为红眼,另一方为白眼,则双亲的基因型可能为X R X R×X r Y、X R X r×X r Y、X r X r×X R Y,再根据“F1中雌果蝇与亲代雄果蝇眼色相同,雄果蝇与亲代雌果蝇眼色相同”作出准确判断即可。

【详解】
A、X R X R×X r Y→X R X r×X R Y,可见后代雌果蝇的性状均与亲代雌果蝇相同,雄果蝇的性状均与亲代雄果蝇相同,这与题意不符合,A错误;
B、X R X r×X r Y→X R X r、X r X r、X R Y、X r Y,子代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性状,这与题意不符,B错误;
C、X r X r×X R Y→X R X r×X r Y,可见后代雌果蝇与亲代雄果蝇眼色相同,雄果蝇与亲代雌果蝇眼色相同,这与题意相符合,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双亲中一方为红眼,另一方为白眼”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不可能为X R X r和X R Y,D错误。

故选C。

7.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

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菠菜叶肉细胞内B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该酶催化的过程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的CO2的固定,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暗反应指反应过程不依赖光照条件,有没有光,反应都可进行,B错误;对14CO2中的C元素进行同位素标记,检测14C3的放射性强度,可以用来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C正确;单位时间内14C3的生成量的多少表示固定反应的快慢,可以说明该酶活性的高低,D正确。

8.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遗传定律可以解释真核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所有遗传现象
B.萨顿和摩尔根分别用类比推理法和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调査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可选择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作为调查对象
D.用卡诺氏液对低温处理的洋葱根尖进行固定后,可直接制作临时装片
【答案】C
【解析】
【分析】
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萨顿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乙果蝇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调查人类遗传病应该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可以用卡诺氏液对低温处理的根尖进行固定。

【详解】
孟德尔遗传定律可以解释真核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细胞核遗传现象,但是不能解释细胞质遗传现象,A错误;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但是并没有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调查人类遗传病应该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因此调査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可选择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作为调查对象,C正确;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固定后,需要用酒精冲洗2次,然后制作临时装片,D错误。

9.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错误
..的是
A.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个体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C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A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C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注意的是A选项,明确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而不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10.下列有关孟德尔的“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假说一演绎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可以证明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根据假说进行“演绎”:若假说成立,则F1测交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
C.因为假说能解释F1自交产生的3:1性状分离比,所以假说成立
D.孟德尔通过自交实验验证假说成立
【答案】B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
A、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只证明了基因得分离定律,A错误;
B、根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则测交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B正确;
C、假说能解释F1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但假说是否成立还需要经过实验的验证,C错误;
D、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验证假说成立,D错误。

故选B。

11.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bbX r Y。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
B.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1/8
C.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 r的配子占1/2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 X r X 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干信息,若双亲的基因型为BbX R X R和BbX r Y,则子一代中没有白眼残翅雄果蝇,故双亲的基因型只能为BbX R X r和BbX r Y.白眼残翅雌果蝇基因型是bbX r X r,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DNA 含量加倍,基因组成是bbbbX r X r X r X r,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两个细胞,DNA含量减半,基因型bbX r X r 。

【详解】
A、根据题意可知,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_X R X-,白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了BbX r Y,F1代出现白眼残翅雄果蝇(bbX r Y),说明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A正确;
B、F l代出现长翅果蝇的概率是3/4,,出现雄果蝇的概率为1/2,,所以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B错误;
C、亲本雌果蝇产生的配子中的1/2含X r,亲本雄果蝇产生的配子中也有1/2的含X r,C正确;
D、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在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基因加倍,初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bbbbX r X r X r X r,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bbX r X r,D正确。

【点睛】
本题关键要能根据F1中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bbX r Y推出亲本的基因型。

12.蛋白质、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A.氨基酸、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B.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C.氨基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D.氨基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故选D。

考点:蛋白质、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

点评:考查基本,来自课本,是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

13.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设控制眼色的基因为A、a,控制翅长的基因为B、b。

亲本的基因型是
A.AaX B X b、AaX B Y
B.BbX A X a、BbX A Y
C.AaBb、AaBb
D.AABb、AaBB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在子代的雌蝇中,红眼:白眼=1:0,而在雄蝇中红眼:白眼=1:1,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且控制眼色的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进而推知亲本相关的基因型为X A Y、X A X a;而长翅与残翅这对相对性状,在子代雌雄果蝇中的比例均为3:1,说明长翅对残翅为显性,且控制翅长的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进而推知亲本相关的基因型都为Bb。

综上分析,两亲本的基因型为BbX A X a、BbX A Y,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4.下列不属于
...等位基因的是()
A.控制金鱼草花色的基因C、c
B.控制豌豆茎的高度的基因D、d
C.控制人类ABO血型的基因I A、I B
D.控制碗豆种子形状的基因R与颜色基因Y
【答案】D
【解析】
【分析】
①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②隐性基因习惯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对应的显性基因则以相应的大写字母表示。

【详解】
A. 控制金鱼草花色的基因C、c,属于等位基因,A正确;
B. 控制豌豆茎的高度的基因D、d,属于等位基因,B正确;
C. 控制人类ABO血型的基因I A、I B,属于等位基因,C正确;
D. 控制碗豆种子形状的基因R与颜色基因Y,属于非等位基因,D错误;
故选D。

15.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B.边解旋边复制
C.复制需要氨基酸和酶
D.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C
【解析】
细胞核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A正确;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B正确;DNA分子复制中需要消耗ATP,需要原料脱氧核糖核苷酸,C错误;DNA分子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D正确。

【考点定位】DNA分子的复制
【名师点睛】DNA分子复制相关知识总结:
DNA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16.基因型为AaX B X b的雌果蝇与AaX B Y的雄果蝇交配,后代基因型种类数及与亲本基因型不同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A.6、3/8 B.9、3/4 C.12、1/4 D.12、3/4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干涉及的两对等位基因,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
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X B X b的雌果蝇与AaX B Y的雄果蝇交配,后代基因型种类数为3×4=12种,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1/4)+(1/2)×(1/4)=1/4,则与亲本基因型不同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1/4=3/4。

故选D。

【点睛】
后代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类型较多,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类型只有两种,此类题目可先计算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类型所占比例,即可轻松算出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类型所占比例。

17.如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
(2)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3)③所示的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
(4)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①和③
(5)④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A.(1)(2)(5)B.(2)(4)(5)
C.(1)(3)(4)D.(1)(2)(4)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中每一极均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中同源染色体排列于赤道板两侧,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中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整齐排列于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④中无同源染色体,无姐妹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
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细胞④中没有同源染色体,(1)正确;精原细胞可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2)正确;③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四分体,(3)错误;由分析可知,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①和③,(4)正确;④不存在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5)错误;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

18.铁元素在植物体内不易发生转移,而镁较易转移,栀子花缺铁或者缺镁都会出现叶片黄化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栀子花缺镁会影响叶绿体中各色素的合成而使叶片变黄
B.镁和铁元素虽然是微量元素,但是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C.铁在植物叶肉细胞中全都以离子形式存在
D.植物缺镁老叶会先发黄,而缺铁则幼叶先发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中的铁主要集中在叶绿体中,参与叶绿素的合成,但不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镁是组成植物体内叶绿素的主要成分之一,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

缺铁或缺镁都能使叶片发黄。

【详解】
A、栀子花缺镁会影响叶绿体中叶绿素的合成,并不是影响各种色素的合成,A错误;
B、铁是微量元素,但镁是大量元素,两者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B错误;
C、铁在生物体内主要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但并不是全部,有的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错误;
D、由于铁元素在植物体内不易发生转移,所以幼叶先发黄,镁容易转移,缺镁时,老叶中的镁会转移到幼叶中,所以老叶先发黄,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察组成生物体元素作用的相关知识,题目中“铁元素在植物体内不易发生转移,而镁较易转移”是做题的关键。

19.某学生制作的以下碱基对模型中,正确的是( )
A.B.
C.D.
【答案】A
【解析】
A与T之间通过二个氢键配对,G与C之间通过三个氢键配对,所以A选项正确。

且是反向平行的。

20.有关人体激素和神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促激素是联系下丘脑与胰岛B细胞之间的信号分子
B.垂体合成的激素需要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靶细胞
C.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的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太多,侏儒症患者是生长激素分泌太少
D.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时会导致人体患相应的疾病。

【详解】
A、下丘脑与胰岛B细胞之间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胰岛B细胞的分泌不需要垂体参与,A错误;
B、激素的作用方式是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B正确;
C、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的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反馈作用弱使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引起的,侏儒症患者是生长激素分泌少引起的,C错误;
D、酶具有催化作用,激素不具有,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40分)
21.如图甲和图乙,其中图甲表示豌豆种子圆粒性状的产生机制,图乙表示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生理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若图甲中的基因R所在的DNA进行复制,其中的氢键会发生断裂,此过程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和ATP,通过复制形成的子代DNA有两条链,一条来自亲代,一条是新形成的子链,这种复制方式称为__________。

(2)写出图乙下列代号所表示的物质或结构:②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⑥__________。

(3)图乙中合成产物⑤的过程即是图甲中的过程[ ]__________,其原料是[ ]__________,该过程的产物除了⑤外还有__________。

(4)当基因R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后,豌豆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而使__________增多,导致种子较甜,其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
【答案】解旋酶半保留复制tRNA mRNA 核糖体b翻译③ 氨基酸水蔗糖基因突变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表示豌豆种子圆粒性状的产生机制,其中a表示转录过程,模板是DNA
的一条链,原料是核糖核苷酸;b表示翻译过程,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形成的产物是淀粉分支酶(蛋白质);淀粉分支酶能催化蔗糖合成淀粉,淀粉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

图乙表示转录和翻译过程。

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为DNA、转运RNA、氨基酸、信使RNA、多肽链、核糖体。

【详解】
(1)DNA进行复制时,在解旋酶和ATP的参与下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形成的子代DNA一条链来自亲代,一条链是新形成的子链。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图乙中②④⑥所表示的物质或结构的名称分别是tRNA、mRNA和核糖体。

(3)图乙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产物⑤多肽链的过程为翻译过程,即图甲中的过程[b]翻译,其原料是[③]氨基酸,该过程为脱水缩合,所以产物除了⑤多肽链外,还有水生成。

(4)淀粉分支酶能催化蔗糖合成淀粉,当基因R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后,豌豆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使蔗糖不能转化为淀粉,从而使蔗糖增多,导致种子较甜,其发生的变异类型是由于碱基对的增添导致了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

【点睛】
本题结合流程图,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22.现有A、B、C三个番茄品种,A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B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若要利用上述品种培育获得aabbdd植株至少需要几年( )
A.2年B.3年C.4年D.5年
【答案】B
【解析】
【分析】
单倍体育种的突出优点是缩短育种年限,所以要在短时间内获得aabbdd植株,需采用单倍体育种,过程如下:
【详解】
第一年:A品种和B品种杂交,A品种和C品种杂交,得到杂合植株:AaBbDD、AaBBDd;
第二年:第一年得到的两种杂合植株之间进行杂交,选出aaBbDd;
第三年,用基因型为aaBbDd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加倍,选出得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
故选:B。

23.某种蛇体色的遗传如下图所示,当两种色素都没有时表现为白色,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由上图可知,这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蛇的体色这一性状,且其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

(2)若选取纯合的黑蛇和纯合的橘红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则F1的表现型为________。

若使F1相互交配,所得的F2中不同于纯合亲本的表现类型所占比例为______,若F2中的花纹蛇再相互交配,则F3花纹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答案】自由组合Bb0o花纹蛇5/81/4
【解析】(1)由图可知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所以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纯合黑蛇的基因型是BBoo,纯合橘红蛇的基因型是bbOO,子一代是BbOo,表现型是花纹蛇。

如果子一代相互交配后代有16种结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双显性的花纹蛇和双隐性的白蛇,占10/16=5/8。

如果子二代中的花纹蛇再相互交配,其中有1/9BBOO,4/9BbOo,2/9BBOo,2/9BbOO,产生的配子中有4/9BO,2/9Bo,2/9bO,1/9bo,子代中花纹蛇占1-2/9*2/9*2-1/9*1/9-2*2/9*1/9*2=64/81,纯合的花纹蛇占4/9*4/9=16/81,所以花纹蛇中纯合子占16/64=1/4。

点睛:在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时,进行相互交配应用配子的方法做比较简单,在子代中是杂合子的一定要记得乘以2。

24.油菜是我国南方一种常见且可观赏的油料作物。

下图表示该种植物某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示意图,图甲中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该植物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向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如图乙所示,其中酶a和酶b分别由基因A和基因B控制合成。

浙江省农科院陈锦清教授根据这一机制培育出高产油菜,产油率由原来的34%提高到48%。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