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渣沼液在食用菌生产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沼渣\沼液在食用菌生产中的运用
作者:闫晓强
来源:《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1年第05期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全市户用沼气建设已达13余万户,以“猪-沼-果” 、“猪-沼-粮”、“猪-沼-菜(菌)”的“三沼”综合利用试点也达到了1.3万余公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下面重点介绍沼渣、沼液在食用菌(鸡腿菇)上的运用。
一、沼渣、沼液搅拌技术
把原料平铺在水泥地面上,将2%的生石灰均匀洒在料面上,用沼液将生石灰粉均匀冲于原料内(原料和沼液的比例为1:1.5~1.6),充分搅拌均匀后建堆,堆宽为1.2~1.5m,高为1.2m,长度不限,呈梯形,稍加压实。
最后用直径约3.5cm粗的木棍在料堆顶部每隔40~
50cm扎一个到地面的通气孔,并摇至10cm左右的空隙,以免造成厌氧发酵。
白天盖上塑料薄膜,以防病虫侵入和水分散失,但塑料薄膜与地面要留孔隙,以利通气,晚间温度降低后将塑料薄膜揭开,以利通气。
当料堆中心温度上升到70%以上时,再维持24h进行第一次翻堆。
翻堆的原则是:内外相调、下下换位。
具体操作是,将原料堆中上部经过高温发酵料内产生大量白色放线菌(有益菌)的培养料,翻到新建堆的下部,将原料堆表层5~10cm的料翻至新建堆中部。
原料堆底部的料翻到新堆的上部,如此可使上次未到高温发酵的整料于本次经过高发酵;尤其是上次料堆底部水分偏大并处于厌氧状态的整料至上部,使其水分下沉并经过高温发酵;如此经过3~4次翻堆后,即可确定整料的每颗料至少经过2次高温发酵,达到充分腐熟的目的。
发酵好的整料标准是:整料呈褐色或红褐色,有发酵后的香味,无异味和氨味,质地松软,无蚊蝇幼虫和螨虫类等。
pH值为7~8左右,含水量在65%左右为宜。
二、利用沼渣、沼液拌料生产食用菌(鸡腿菇)的两个优点
1、营养全面
拌料发酵后,在发料中pH值适中,菌丝发育快,能减少用种量50%,不需再添加任何辅料(如麦麸、玉米面、化肥、豆饼等),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减少了病虫危害。
由于在发酵过程中维生物质的增加,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高、口感好,并且对比照增产30%以上。
2、食品安全
用沼渣、沼液拌料发酵过程中,料温可达到90%以上,起到了高温灭菌杀虫效果,整个生产过程不使用杀菌或杀虫等化学药剂,减少了产地环境污染,使整个生产过程没有任何环境污染,从而达到食品绿色、安全的效果。
三、利用沼渣、沼液拌料生产食用菌(鸡腿菇)的推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