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安徽省黄山市新世纪学校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安徽省黄山市新世纪学校高一历史期末
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而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却认为“工商皆本”,对这两种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商鞅的观点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起了消极作用
B.黄宗羲的观点违背了我国以农业为本的事实,观点不切实际
C.两人的观点都符合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都是生产发展的产物
D.农、商应该一直是中国的本业,任何时期都同等重要,两人观点都错误
参考答案:
C
2. 中国近代史上,爱国军民面对列强侵略不屈不挠、顽强抗争。

下列人物组合与方框中材料描述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B.邓世昌、张自忠、徐骧、
C.邓世昌、吉鸿昌、刘永福
D.徐骧、邓世昌、林永升
参考答案:
B
【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史实。

结合所学可知,黄海海战中,率领“致远”舰英勇抗敌,壮烈牺牲的是邓世昌。

枣宜会战中,指挥中国军队,在枣宜堵截日军,英勇殉国,被称为军人的楷模的是张自忠。

反割台斗争中,在台湾率领抗日义军,振臂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撼!”的是徐骧,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黄海海战时林永升是北洋舰队“经远”舰管带,不符合“甲”人物的特征;C选项错误,1933年5月共产党员吉鸿昌联合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军作
战,不符合“乙”人物的特征,反割台斗争中,刘永福率领黑旗军与徐骧等人领导的义军并肩作战,抗击日本侵略者,不符合“丙”人物的特征;结合上述分析可知,D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这一创举
①是在贵州、四川开始试验推行
②于1983年初在全国基本实行
③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推动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安徽、四川开始试验推行的而非在贵州、四川开始试验推行,所以本题凡是含①均是错误的答案,另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83年初在全国基本实行,也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所以综上所述本题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安徽、四川开始试验推行。

4. 20世纪初,某乡绅赋《新年杂咏》:“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喧阗。

宜春帖子多新样,大半三民对五权。

”该诗主要反映了
A.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发生动摇
B.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C.封建守旧势力对新文化的抵触
D.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参考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依据材料“年”“宜春帖子”可知封建思想的正统
地位并未发生动摇,故排除A答案;C、D答案两项题干中没有体现;“20世纪初“三民”表明这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所以B答案正确。

故该题正确答案为B。

5. 1912年《赣都督严禁女子缠足》(现存民国最早的禁缠足法令)规定:“各女学堂不得收缠足之学生……凡缠足女子自此令宣布后仍然不放松者,无论何人不得为其媒介,……不得娶足不放松之女子为妻。

”此材料旨在说明
A.禁止缠足开始于民国成立后
B.近代西方自由思想影响国人
C.民国政府强力推行移风易俗
D.不缠足已成为娶妻社会标准
参考答案:
C
【详解】根据“民国最早的禁缠足法令”“各女学堂不得收缠足之学生……凡缠足女子自此令宣布后仍然不放松者,无论何人不得为其媒介,……不得娶足不放松之女子为妻”,说明用法律形式规定禁止缠足,表明民国政府强力推行移风易俗,C正确;材料只是反映民国后颁行的禁缠足法令,不能说明禁止缠足开始于民国成立后,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西方自由思想,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民国后颁行的禁缠足法令,无法体现不缠足已成为娶妻社会标准,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民国最早的禁缠足法令”“各女学堂不得收缠足之学生……凡缠足女子自此令宣布后仍然不放松者,无论何人不得为其媒介,……不得娶足不放松之女子为妻”,紧扣材料并联系所学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迁分析解答。

6. 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于
A.拿破仑统治的确立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参考答案:
D
7.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参考答案: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者是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后者是中央集权制下的官僚政治,故B正确。

分封制后期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排除。

只有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故B排除。

只有中央集权制下的官僚政治才维护了封建统治,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8. 不久前,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译本在山东广饶发现。

对该书在中国出版,有人评价说“从此,这个徘徊在欧洲大路上的幽灵来到了中国。

”这一“幽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创新成果有
①新三民主义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④1956年后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
参考答案:
D

9.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期间,曾组织翻译瑞士法学家瓦尔特的《国际法》等一系列著作,分析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 B.此时林则徐对西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C.接触西学是出于外交军事目的
D.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
参考答案:
B
10. 对下面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理解正确的是
①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英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是煤②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③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的运用
④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B
11. 马克思指出:“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因此,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下列项中不属于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典型途径的是
A.推销国债,提高赋税
B.商业战争,武力征服
C.贩卖奴隶,掠夺殖民地
D.工业革命,商品输出
参考答案:
D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殖民者通过武力征服海外殖民地,抢劫金银,贩卖黑人奴隶,实行关税保护制度,进行商业战争等,掠夺了大量财富,大大加速了货币资本的积累;新兴资产阶级还通过国债制度、课税制度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故ABC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故错误。

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不断对外进行商品输出,D项
与材料不符,但与设问相符。

12. 《马关条约》的条款中,最能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的是
A.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B.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C.割台湾、澎湖列岛筹给日本
D.中国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参考答案: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中最反映出帝国主义资本输出本质的是: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故B项正确;ACD项以前不平等条约中就有,故排除。

13. 有人认为五四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最广泛的表达民族感情的示威……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迅速生成。

”以下各项反映了材料中说法的是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②运动规模从北京扩展到全国③学生、工人、商人等阶层广泛参加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C
14. 学者吕一民说: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也无掌声。

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它还需要大力改造。

这部宪法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参考答案:
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材料信息“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它还需要大力改造”等反映了北宋农田水利欠修理的现象,为此王安石变法中推行农田水利法,故选C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法国共和制·法国1875年宪法
【名师点睛】
15. 《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

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唐宋街鼓的变化反映了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商业管理更加严格
C.生活作息毫无规律
D.坊市制度已被打破
参考答案:
D
16. 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雅尔塔体制的形成B.联合国的成立
C.对德国的分区占领D.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参考答案:
D
17.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因为()
A.中国共产党是新兴的无产阶级政党
B.中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中共正确分析和认识了中国的国情
D.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共产国际帮助
参考答案:
考点:9H:新民主主义革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1922年中共二大在正确分析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解答: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因为中共正确分析和认识了中国的国情,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故选C.
18. 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特殊”、“新式”的原因是()
A.确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B.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是在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 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参考答案:
C

19.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 凯伊发明“飞梭”
B.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C. 水力织布机发明
D. 改良蒸汽机的使用
参考答案:
B
20. 宋襄公(?~前637年)“尝为仁义矣……用欲以兴商道,霸诸侯,一战而为敌所执,再战而身死国削,为天下笑。

”上述材料能够反映出
A.宋襄公遵守分封制
B.宋襄公破坏了中央集权制
C.宋襄公注重维护宗法秩序
D.宋襄公时周王室地位衰落
参考答案:
D
【详解】依据材料“宋襄公尝为仁义矣……用欲以兴商道,霸诸侯”可以看出宋襄公借助儒家思想来称霸。

结合所学可知,在分封制下,诸侯本应顺从周天子的命令。

但从宋襄公想称霸的事情中可以看出周王室地位衰微,分封制逐渐衰落。

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宋襄公破坏了分封制;B选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西周并未建立中央集权制;C选项错误,宗法秩序主要靠血缘关系维持,材料中并未体现。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1. 西周某诸侯有一妻一妾四个子女,依据宗法制的继承原则,下列表格中谁有资格继位当诸侯()。

C
22. 1959年5月15日,陈云在写给毛泽东的信中提到教训时说:“……把生产数字定得少一点(实际是可靠数字),会泄气,我看也不见得。

正如少奇同志在政治局讲的,定高了,做不到,反而会泄气。

”据此,你认为上面的应该是( )
A.高速度
B.高指标
C.浮夸风
D.共产风
参考答案:
B
23. “某国靠一点一点的改革改造了一个传统的政治体系,使传统的外壳装进了全新的政治内容。

民主政治可以在完全古老的形式中产生,而且成为整个西方民主制的母体,这可以说是某国最令人吃惊的创造,也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里的“某国”应该是指( )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参考答案:
D
依据材料中“靠一点一点的改革”和“使传统的外壳装进了全新的政治内容”以及“成为整个西方民主制的母体”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经过了漫长的、渐进式的过程,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采取疾风暴雨式的革命方式,最终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故D项正确;ABC项都不符合“整个西方民主制的母体”,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成为整个西方民主制的母体”。

24.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 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C.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D.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参考答案:
A
25. “我吴市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

日取分金为餮计。

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这一材料主要反映了
A.官营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B.清政府大力扶持纺织业发展
C.江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参考答案:
C
26. 徽商、晋商等诸多商帮活跃于全国是在
A.两汉时期
B.唐宋时期
C.元代时期
D.明清时期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结合教材可知,明清时期,出现了商帮,实力最雄厚的就是晋商和徽商。

故应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帮
27. “有衡”对于政治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

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体现了地域平衡机制的是
A.三权分立制
B.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
C.国会两院制
D.联邦制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权分立制是美国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的运作制度,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故B项正确;国会两院制是美国立法机构的设置,与材料“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联邦制指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问题,不符合“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故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28. 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


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
参考答案:
B
29. 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表各项中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C
【详解】稷下学宫,“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时期。

在其兴盛时期,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尤其是荀子,曾经三次担任过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故C正确。

五经博士,源于战国。

秦及汉初,博士的职务主要是掌管图书,通古今以备顾问。

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从此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并不参与政务,故A错误。

重农抑商是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限制商业活动,不是“禁止”,B错误。

明朝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D错误。

30. 著名历史学家周宝珠在他的一篇经济学论文中说:“(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末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材料中的“新事物’指的是
A.草市
B.交子
C.夜市
D.商帮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

依据所学,夜市是城市经济繁荣的表现,与题意不符;交子出现在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与题意不符;商帮是明清时期出现的,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C、D三项。

草市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

所以应选A。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商业的发展·草市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

有观点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之日起,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就开始启动了。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市场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前提,依据所学知识,指出15—19世纪中期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有重要作用的历史事件。

(2分)
(2)二战后,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请指出该体系的三大支柱,并概括它们的共同特征。

(4分)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的快速发展反映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新阶段。

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国际组织是什么?指出该组织的宗旨。

(2分)
(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全球性的问题日益突出,反全球化运动出现。

如何理性看待反全球化运动,请谈谈你的认识。

(2分)
参考答案:
(1)新航路开辟(列强殖民扩张),工业革命(2分)。

(2)世界银行(WB)、国际货币组织(IMF)、关贸总协定(GATT)。

(3分)世界经济体系化、制度化。

(1分)
(3)世界贸易组织(WTO)、促进贸易自由化。

(2分)
(4)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逆转,我们应该积极参与,谋求发展,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分)
32. 法律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政治文明历程中的重要现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的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
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材料二、19世纪的德国资产阶级法学家耶林格认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

(1)上述材料体现了罗马法什么原则?如何认识这一原则的作用?
(2)材料中的“第三次征服”是指什么?如果你要了解罗马法“第三次征服”的具体情况,你可以翻阅近代哪些法律文献?
参考答案:
考点:4D:罗马法.
分析:
本题考查罗马法.考查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及其作用;“第三次征服”的含义;了解罗马法“第三次征服”的具体情况需要翻阅的近代法律文献.需要掌握罗马法的内容、作用以及影响.
解答:
(1)第一小问的原则,依据材料一“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可以看出原则是保护私有财产.第二小问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其作用是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
(2)第一小问的含义,依据材料二“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结合所学可知,含义是指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二小问的文献,结合近代的法律文献可知,文献有《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1787年宪法》等.
答案:
(1)原则:保护私有财产.
作用: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
(2)含义: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献:《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1787年宪法》.
3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之后,随着西欧商人贸易范围的扩大,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直接的商业联系,欧洲市场汇集了来自各大洲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象牙,亚洲的香料、茶叶、丝绸等。

材料二:
材料三: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像、桥梁一切都将被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

……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地理大发现”所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西欧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又有何作用?
(2)材料二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它首先开始于哪一部门?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所反映的事件对人类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借鉴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你认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
(1)发现美洲大陆,开辟新航路,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棉纺织部门。

(3)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工厂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