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故城高中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故城高中高三(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6题为单项选择题;7-10题为多选选择题。

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给2分,有错选的火不答的给0分1.2014年在俄罗斯举办的第22届冬季奥运会比赛项目中:冰壶运动员需要运用多种旋转技术推出冰壶;冰球运动员需要用力将冰球打入对方大门;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弯道处要控制好身体的倾斜程度;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在高空中需要做出各种高难度翻转.在这些项目中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
A.冰壶比赛中运动的冰壶
B.冰球比赛中运动的冰球
C.短道速滑中的运动员
D.高空翻腾技巧运动中的运动员
2.2014年7月19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北太平洋采薇海山区完成了2014年试验性应用舰次第3次下潜作业.“蛟龙”号当地时间19日7时18分放下水,17时58分回收至母船甲板,本次作业最大下潜深度5555米,水中作业时间10小时40分.关于此次下潜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5555米”是指位移
B.“5555米”是指路程
C.“7时18分”、“17时58分”、“10小时40分”是指时间
D.“7时18分”、“17时58分”指时刻,“10小时40分”是指时间
3.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相距s=6m,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过程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当t=4s时两车相遇B.当t=8s两车间的距离最大
C.0﹣8s内,两车相遇三次D.0﹣12s内,两车相遇三次
4.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m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m,初始位置为bc边的中点A,由b向c运动,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bc、cd、da、ab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2.5s末的瞬时速度是1m/s
B.前3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m/s
C.前5s内的平均速率为0.5m/s
D.前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m/s
5.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和二次方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质点( )
A.加速度大小为2m/s2
B.任意相邻2s内的位移差都为2m
C.第2s内的位移是2m
D.第3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m/s
6.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不计的杆AO,长为R,可绕A自由转动.用绳在O点悬挂一个重为G 的物体,另一根绳一端系在O点,另一端系在以O点为圆心的圆弧形墙壁上的C点.当点C
由图示位置逐渐向上沿圆弧CB移动过程中(保持OA与地面夹角θ不变),OC绳所受拉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7.2013年12月1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吕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于14日21时11分成功落月.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火箭发射时,喷出的高速气流对火箭的作用力大于火箭对气流的作用力
B.发射初期,火箭处于超重状态,随着距地球距离的增大,它受到的重力却越来越小C.“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距离月面3米作用的时候发动机关机自由下落.最终于12月14日21时12分在月球着陆.该你过程中“嫦娥三号”探测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D.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由于该巡视器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只有在地球表面的,故“玉兔号”巡视器处于失重状态
8.一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在图中标出的时刻中,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的有( )
A.t1B.t2C.t3D.t4
9.如图所示,在建筑工地,民工兄弟用两手对称水平使力将两长方体水泥制品夹紧并以加速度a竖直向上匀加速搬起,其中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3m,水平作用力为F,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此过程中,A、B间的摩擦力为( )
A.μF B.2μF C.m(g+a)D.m(g+a)
10.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足够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t=0时刻起,给木块施加一水平恒力F.分别用a1、a2和v1、v2表示木板、木块的加速度和速度大小,图中可能符合运动情况的是( )
A. B.C.D.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
11.某同学尝试用橡皮筋等器材验证力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两条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尺、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与细绳连接,测出橡皮筋的原长;
②将橡皮筋的一端的细线用钉子固定在竖直板上的M点,在橡皮筋的中点O再用细线系重物,自然下垂,如图甲所示;
③将橡皮筋另一端细线固定在竖直板上的N点,如图乙所示,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要的是__________.
A.实验中的两根橡皮筋规格必须相同
B.要测量图甲中橡皮筋Oa的长度和图乙中橡皮筋Oa、Ob的长度
C.M、N两点必须在同一高度处
D.要记录图甲中O点的位置及过O点的竖直方向
E.要记录图乙中结点O的位置,过结点O的竖直方向及橡皮筋Oa、Ob的方向.
12.如图1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在长木板上相距L=48.0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别记录小车到达A、B时的速率.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用拉力传感器记录: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
②调整长木板的倾斜角度,以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让小车在不受拉力作用时能在木板上做__________运动;
③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
④接通电源后自C点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F的大小及小车分别到达A、B时的速度率v A、v B;
⑤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④的操作.
(2)下表记录了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v2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率的平方差,则加速度的表达式a=__________,请将表中第3次的实验数据填写完整(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次数 F(N)
a(m/s2)
△v2()
1 0.60 0.77 0.80
2 1.04 1.61 1.68
3 1.42 2.34
4 2.00 3.48 3.63
5 2.62 4.65 4.84
6 3.00 5.49 5.72
(3)由表中数据在所示的坐标纸上攒点并作出a~F关系图线;
(4)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关系图线(图2中已画出理论图线),造成上述偏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
三、论述、计算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

答案中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共44分。

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13.(14分)2014年7月18日在上海进行的第19届国际颙联跳水的世界杯赛展开单人项目争夺.中国队新秀黄小惠、刘惠瑕表现出色.包揽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冠、亚军,黄小惠最后一跳发挥正常,最终以总分373.60分夺冠.她上跳到达最高点时她的重心离台面的高度为1m,当她下降到手触及水面时要伸直双臂做一个翻掌压水花的动作.这时她的重心离水面也是1m,设她静止站在台面上时重心距台面的高度为0.8m,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她的起跳速度约是多大?
(2)从起跳到入水(手掌触水)共需多长时间?
14.(14分)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杆上穿两个重均为2N的球A、B,在两球之间夹一弹簧,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N/m,用两条等长的线将球C与A、B相连,此时弹簧被压短10cm,两条线的夹角为60°,求:
(1)杆对A球支持力大小;
(2)C球重力大小.
15.(16分)如图甲所示,有一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倾角θ=37°,一滑块以初速度为v0=16m/s 从底端A点滑上斜面,滑至B点后又返回到A点,滑块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10m/s2)
求:(1)滑块与斜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
(2)滑块再次回到AB中点时的速度.
(3)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2015-2016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故城高中高三(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6题为单项选择题;7-10题为多选选择题。

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给2分,有错选的火不答的给0分1.2014年在俄罗斯举办的第22届冬季奥运会比赛项目中:冰壶运动员需要运用多种旋转技术推出冰壶;冰球运动员需要用力将冰球打入对方大门;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弯道处要控制好身体的倾斜程度;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在高空中需要做出各种高难度翻转.在这些项目中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
A.冰壶比赛中运动的冰壶
B.冰球比赛中运动的冰球
C.短道速滑中的运动员
D.高空翻腾技巧运动中的运动员
【考点】质点的认识.
【分析】质点是只计质量、不计大小、形状的一个几何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的科学抽象,能否看作质点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
【解答】解:A、冰壶比赛中运动的冰壶不能看做质点,否则就无法研究其旋转,所以A错误.
B、冰球比赛中运动的冰球,可以当作质点来研究他运动的快慢,所以B正确;
C、短道速滑中的运动员不可以看做质点,否则就没有倾斜程度可言,所以C错误;
D、运动员在表演时看的就是运动员的动作,此时不能看成质点,所以D错误.
故选:B
【点评】质点是运动学中一个重要概念,要理解其实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能停在表面.
2.2014年7月19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北太平洋采薇海山区完成了2014年试验性应用舰次第3次下潜作业.“蛟龙”号当地时间19日7时18分放下水,17时58分回收至母船甲板,本次作业最大下潜深度5555米,水中作业时间10小时40分.关于此次下潜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5555米”是指位移
B.“5555米”是指路程
C.“7时18分”、“17时58分”、“10小时40分”是指时间
D.“7时18分”、“17时58分”指时刻,“10小时40分”是指时间
【考点】时间与时刻;位移与路程.
【分析】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而路程是有大小无方向,是标量.位移决定于起点和终点.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时间段,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
【解答】解:A、B、5555米是下潜的最大深度,只有竖直下潜时,位移才是5500米.故A错误,B错误;
C、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所以“7时18分”、“17时58分”指时刻;而“10小时40分”对应的是时间轴上的一段长度,是指时间.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时刻具有瞬时性的特点,是变化中的某一瞬间通常与物体的状态相对应;时间间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某一过程相对应.
3.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相距s=6m,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过程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当t=4s时两车相遇B.当t=8s两车间的距离最大
C.0﹣8s内,两车相遇三次D.0﹣12s内,两车相遇三次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根据速度的关系分析两车之间距离的变化,确定何时间距最大;根据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可求出两车的位移,则可确定何时两车相遇.
【解答】解:A、前4s内,甲的位移 x甲=×(16+8)×4m=48m,乙的位移 x乙=×(12+8)×4m=40m,开始时乙车在前,甲车在后,且相距
s=6m,所以t=4s时甲在乙前方2m,在4s以前它们相遇了一次.故A错误.
BCD、4﹣8s内,x甲′=×(8+4)×2+4×2=20m,乙的位移 x乙′=×(8+4)×4m=24m,t=4s 时甲在乙前方2m,则8s时乙在甲前方2m处,因此4﹣8s相遇了一次,8s以后甲的速度比乙大,因此一定会再相遇一次,故共相遇三次.8s甲、乙两车相距2m,距离比一开始相距6m
还要小.所以t=8s两车间的距离不是最大,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速度﹣时间图象中要注意观察三点:一点,注意横纵坐标的含义;二线,注意斜率的意义;三面,速度﹣时间图象中图形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这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
4.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m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m,初始位置为bc边的中点A,由b向c运动,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bc、cd、da、ab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2.5s末的瞬时速度是1m/s
B.前3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m/s
C.前5s内的平均速率为0.5m/s
D.前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m/s
【考点】平均速度.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明确物体运动过程,知道瞬时速度与时刻对应,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与时间对应;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物体每秒匀速移动1m;故速度v=1m/s,即每一时刻的速度均为1m/s,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也为1m/s,故第2.5s末的瞬时速度是1m/s,故A正确;B、前3s内的位移大小为Ad的长度,故x==m,故平均速度=m/s;故B错误;
C、前5s内的路程为5m,故平均速率v==1m/s;故C错误;
D、前4s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4m,在第4s末到达C点,则位移x=2m,故平均速度==0.5m/s,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的概念,要注意明确物体的运动过程,同时要特别是要明确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
5.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和二次方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质点( )
A.加速度大小为2m/s2
B.任意相邻2s内的位移差都为2m
C.第2s内的位移是2m
D.第3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m/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根据x和时间平方t2的关系图象写出函数关系式,进而求出加速度,根据推论:△x=aT2求任意相邻2s内的位移差.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解答】解:A、根据x﹣t2的关系图象得出位移时间关系式为:x=t2,所以a=1,解得加速度 a=2m/s2,故A正确;
B、任意相邻2s内的位移差△x=aT2=2×22=8m,故B错误;
C、第2s内的位移等于2s内的位移减去第一秒的位移,即x2=22﹣12=3m,故C错误;
D、同理求得物体第3s内的位移 x3=32﹣22=5m,平均速度===5m/s,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要求同学们能根据图象写出函数表达式,从而求出加速度,能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求出任意相邻2s内的位移差.
6.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不计的杆AO,长为R,可绕A自由转动.用绳在O点悬挂一个重为G 的物体,另一根绳一端系在O点,另一端系在以O点为圆心的圆弧形墙壁上的C点.当点C 由图示位置逐渐向上沿圆弧CB移动过程中(保持OA与地面夹角θ不变),OC绳所受拉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先对G受力分析可知竖直绳上的拉力不变,再对结点O分析可得出受力的平行四边形;根据C点的移动利用图示法可得出OC拉力的变化.
【解答】解:对G分析,G受力平衡,则拉力等于重力;故竖直绳的拉力不变;
再对O点分析,O受绳子的拉力OA的支持力及OC的拉力而处于平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将F和OC绳上的拉力合力,其合力与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在OC上移的过程中,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保持不变,平行四边形发生图中所示变化,则由图可知OC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图中D点时力最小;
故选:C.
【点评】本题利用了图示法解题,解题时要注意找出不变的量作为对角线,从而由平行四边形可得出拉力的变化.
7.2013年12月1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吕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于14日21时11分成功落月.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火箭发射时,喷出的高速气流对火箭的作用力大于火箭对气流的作用力
B.发射初期,火箭处于超重状态,随着距地球距离的增大,它受到的重力却越来越小C.“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距离月面3米作用的时候发动机关机自由下落.最终于12月14日21时12分在月球着陆.该你过程中“嫦娥三号”探测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D.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由于该巡视器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只有在地球表面的,故“玉兔号”巡视器处于失重状态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
【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断超重还是失重,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
【解答】解: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可知火箭发射时,喷出的高速气流对火箭的作用力等于火箭对气流的作用力,故A错误.
B、火箭发射初期,加速度方向向上,火箭处于超重状态,随着距地球的距离增大,重力加速度减小,则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小,故B正确.
C、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探测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C正确.
D、“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重力等于支持力,此时既不超重,也不失重,故D 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判断超失重的方法,知道自由落体运动,以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均处于完全失重.
8.一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在图中标出的时刻中,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的有( )
A.t1B.t2C.t3D.t4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当质点做减速直线运动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通过分析质点的运动情况判断即可.
【解答】解:AC、t1时刻和t3时刻质点正在加速,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故AC错误.
BD、t2时刻和t4时刻质点正在减速,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故B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直线运动中,物体加速时合力与速度同向;物体减速时合力与速度反向.
9.如图所示,在建筑工地,民工兄弟用两手对称水平使力将两长方体水泥制品夹紧并以加速度a竖直向上匀加速搬起,其中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3m,水平作用力为F,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此过程中,A、B间的摩擦力为( )
A.μF B.2μF C.m(g+a)D.m(g+a)
【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专题】摩擦力专题.
【分析】先对两个物体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再隔离物体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最后联立求解.
【解答】解:对两个物体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f﹣(m+3m)g=(m+3m)a…①
再隔离物体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g﹣f BA=ma…②
联立解得:f BA=m(g+a)
故选:D.
【点评】本题关键是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受力分析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不难.
10.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足够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t=0时刻起,给木块施加一水平恒力F.分别用a1、a2和v1、v2表示木板、木块的加速度和速度大小,图中可能符合运动情况的是( )
A. B.C.D.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木块可能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能与木板发生相对滑动,相对于木板向前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加速度以及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解答】解:A、木块和木板可能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等.故A正确.
B、木块可能相对木板向前滑,即木块的加速度大于木板的加速度,都做匀加速直运动.故B 错误,C正确.D错误.
故选:A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木块和木板之间运动情况,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
11.某同学尝试用橡皮筋等器材验证力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两条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尺、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与细绳连接,测出橡皮筋的原长;
②将橡皮筋的一端的细线用钉子固定在竖直板上的M点,在橡皮筋的中点O再用细线系重物,自然下垂,如图甲所示;
③将橡皮筋另一端细线固定在竖直板上的N点,如图乙所示,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要的是ABE.
A.实验中的两根橡皮筋规格必须相同
B.要测量图甲中橡皮筋Oa的长度和图乙中橡皮筋Oa、Ob的长度
C.M、N两点必须在同一高度处
D.要记录图甲中O点的位置及过O点的竖直方向
E.要记录图乙中结点O的位置,过结点O的竖直方向及橡皮筋Oa、Ob的方向.
【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专题】实验题.
【分析】本实验是通过作合力与分力图示的方法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需要测量合力与分力的大小,由于没有弹簧测力计,橡皮筯遵守胡克定律,可测量橡皮筋的长度和原长来确定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A、要用橡皮筋的形变量代替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则要求劲度系数相同,所以两根橡皮筋规格必须相同,故A正确;
B、两条橡皮筯遵守胡克定律,要测量拉力可以通过测量橡皮筋的长度和原长,得到橡皮筋的伸长量,研究拉力与伸长量的倍数来根据比例作力的图示,所以要测量图甲中橡皮筋Oa的长度和图乙中橡皮筋Oa、Ob的长度,但MN不需要在同一高度,故B正确,C错误;
D、为了正确作出合力与分力的图示,要记录图乙中结点O的位置,过结点O的竖直方向及橡皮筋Oa、Ob的方向,不需要记录图甲中O点的位置及过O点的竖直方向.故D错误,E正确.故选:ABE.
【点评】本实验在无法测量力的大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比例法作图,运用胡克定律,需要测量橡皮筋的伸长量.掌握实验原理,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实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道考查基本实验操作的好题.
12.如图1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在长木板上相距L=48.0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别记录小车到达A、B时的速率.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用拉力传感器记录: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
②调整长木板的倾斜角度,以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让小车在不受拉力作用时能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
④接通电源后自C点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F的大小及小车分别到达A、B时的速度率v A、v B;
⑤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④的操作.
(2)下表记录了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v2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率的平方差,则加速度的表达式a=,请将表中第3次的实验数据填写完整(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a(m/s2)
次数 F(N)
△v2()
1 0.60 0.77 0.80
2 1.04 1.61 1.68
3 1.42 2.34
4 2.00 3.48 3.63
5 2.62 4.65 4.84
6 3.00 5.49 5.72
(3)由表中数据在所示的坐标纸上攒点并作出a~F关系图线;
(4)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关系图线(图2中已画出理论图线),造成上述偏差的原因是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拉力传感器读数偏大.
【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专题】实验题.
【分析】(1)注意平衡摩擦力的原理,利用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来平衡摩擦力,若物体能匀速运动则说明恰好平衡了摩擦力;
(2)根据运动学公式中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可以写出正确的表达式;
(3)利用描点法可正确画出图象;
(4)对比实际与理论图象可知,有外力时还没有加速度,由此可得出产生偏差原因.
【解答】解:(1)根据平衡状态的特点可知:当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说明摩擦力已经被平衡.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公式:可以求出:a=,带入数据解得:a=m/s2.
(3)根据表中数据,得出图象如图所示:
(4)对比图象可知,实际图象没有过原点而是和横坐标有交点,造成原因为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拉力传感器读数偏大.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2);2.44;(3)如图所示;(4)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拉力传感器读数偏大.
【点评】明确实验原理,正确进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是对学生学习实验的基本要求,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三、论述、计算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

答案中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共44分。

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13.(14分)2014年7月18日在上海进行的第19届国际颙联跳水的世界杯赛展开单人项目争夺.中国队新秀黄小惠、刘惠瑕表现出色.包揽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冠、亚军,黄小惠最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