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小学数学四下《3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解决问题》word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题:读题后,学生列式计算,并比出大小。
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补充习题》
[板块一]
师:上一次我们复习了计算,这节课我们来完成书上的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块二]
第3题:这里的“140名”是一个怎么样的数?为什么?(近似数,这个数据只是一个大致情况,没必要也不可能每一分钟都正好是140名。相反的,我们全班人数43人,这“43”就是一个精确数。)
第11题:指名分别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么算?
板书这两个面积公式。
总结:
[板块三]
1.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2.当堂批改。
指出:正是因为信息给的数据本身是一个近似数,所以算出的结果也是一个近似数,问题就说成了“每小时大约有多少名婴儿出生?”这题在解答的时候要不要用“≈”?
你觉得这题在计算的时候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口算)
第4题:这题的问题是“京拉线大约长几千几百千米?”该如何理解这里的“大约”呢?
说说这题该采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解决问题练习
教学内容
四(下)第7页~第8页练习一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共几课时
课型
练 习
第几课时
教
学
目
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具体的运算中,选择合适的算法,培养学生灵活解答的习惯和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的价值,激发学好计算的责任感。
二、计算下面各题:
260×14 38×260 450×80
67×180 308×70 56×230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回顾交流,自主梳理。
学生明确本课练习的内容及目标。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
1.“大约”问题:
第3题。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列式解答,观察算式。
口算
第4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142千米本身是一个大约的数,27倍也是,所以算出来的数就是一个大约数;直接写就是了。)
学生列式,观察算式。(笔算)
2.购物问题:
第5题:读题后,学生列式,观察算式。
第10题:读题后,把该题与上一题比较。
(单价可以看成是整套的单价,那就要先算出一套的;也可以分别算出课桌和椅子的总价,再把两部分加起来。)
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完整解答。
第12题:读题理解题意:
(发现单价会随着人数的多少而变化。)
分别算一算三个班各需要的钱数,并比较得数。
(三班的人数是最多的,但需要的钱是最少的。)
学生选择合理信息解决问题(2)
学生回答问题。
3.其他问题:
第8题:读题后,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来解答。
观察算式
指名板演
第9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再交流较对。
指出:在具体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灵活的情况,需要大家去选择更合适的方法。
小结:这三题算的时候我们都想到了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但在具体运算的时候又各有不同,希望大家要多注意。
第8题:观察算式,同桌互相说说怎样算简便?
结合板演规范学生的书写。(比如括号的运用等)
第9题:让学生比较两个问题 在解法上的联系和区别,明确各自的数量关系。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计算。
教
学
资
源
学生已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探索数学规律有浓厚的兴趣,这些都为学生积极参与本课的学习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预
习
设
计
一、口算:
125×16 250×24 501×20
125×8×2 205×4×6 500×20+20
2.说说购物问题中的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第5题:说说怎样算比较简便?
第10题:单价、数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第12题:这题与前面两题又有什么不同?
比较三个得数,你有什么发现?
那三个班如何买票是最合算的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比较:如果把前面三个班分别需要的钱数加起来是否会等于这次算出来的钱数呢?为什么?
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补充习题》
[板块一]
师:上一次我们复习了计算,这节课我们来完成书上的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块二]
第3题:这里的“140名”是一个怎么样的数?为什么?(近似数,这个数据只是一个大致情况,没必要也不可能每一分钟都正好是140名。相反的,我们全班人数43人,这“43”就是一个精确数。)
第11题:指名分别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么算?
板书这两个面积公式。
总结:
[板块三]
1.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2.当堂批改。
指出:正是因为信息给的数据本身是一个近似数,所以算出的结果也是一个近似数,问题就说成了“每小时大约有多少名婴儿出生?”这题在解答的时候要不要用“≈”?
你觉得这题在计算的时候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口算)
第4题:这题的问题是“京拉线大约长几千几百千米?”该如何理解这里的“大约”呢?
说说这题该采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解决问题练习
教学内容
四(下)第7页~第8页练习一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共几课时
课型
练 习
第几课时
教
学
目
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具体的运算中,选择合适的算法,培养学生灵活解答的习惯和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的价值,激发学好计算的责任感。
二、计算下面各题:
260×14 38×260 450×80
67×180 308×70 56×230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回顾交流,自主梳理。
学生明确本课练习的内容及目标。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
1.“大约”问题:
第3题。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列式解答,观察算式。
口算
第4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142千米本身是一个大约的数,27倍也是,所以算出来的数就是一个大约数;直接写就是了。)
学生列式,观察算式。(笔算)
2.购物问题:
第5题:读题后,学生列式,观察算式。
第10题:读题后,把该题与上一题比较。
(单价可以看成是整套的单价,那就要先算出一套的;也可以分别算出课桌和椅子的总价,再把两部分加起来。)
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完整解答。
第12题:读题理解题意:
(发现单价会随着人数的多少而变化。)
分别算一算三个班各需要的钱数,并比较得数。
(三班的人数是最多的,但需要的钱是最少的。)
学生选择合理信息解决问题(2)
学生回答问题。
3.其他问题:
第8题:读题后,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来解答。
观察算式
指名板演
第9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再交流较对。
指出:在具体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灵活的情况,需要大家去选择更合适的方法。
小结:这三题算的时候我们都想到了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但在具体运算的时候又各有不同,希望大家要多注意。
第8题:观察算式,同桌互相说说怎样算简便?
结合板演规范学生的书写。(比如括号的运用等)
第9题:让学生比较两个问题 在解法上的联系和区别,明确各自的数量关系。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计算。
教
学
资
源
学生已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探索数学规律有浓厚的兴趣,这些都为学生积极参与本课的学习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预
习
设
计
一、口算:
125×16 250×24 501×20
125×8×2 205×4×6 500×20+20
2.说说购物问题中的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第5题:说说怎样算比较简便?
第10题:单价、数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第12题:这题与前面两题又有什么不同?
比较三个得数,你有什么发现?
那三个班如何买票是最合算的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比较:如果把前面三个班分别需要的钱数加起来是否会等于这次算出来的钱数呢?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