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声音美学的议题:声音的印记与声音的形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与网路 传播 的无远弗届 ,以地区音乐和族群音 乐为基 础 的
“ 民族音 乐” 随着“ 全球化 ” 象的扩散 , 过快速的文化学 习 、 现 透 文化模彷 、 文化 采借 、 文化涵化 等手 段 , 异质化 的民族 音乐在
“ 文化融 合( l rl y r )的情境下 , c t ah bi ” uu d 不断被 复制成 同厨 } 生的
音乐学”n o eh o s ooy发展之趋势 。面 对2 世纪 民族 (e — tn mui lg) c 1
、
声音人类学问题之 一 :声音 的印记(oa v cl
n
音乐学的发展 , 主要 的挑 战则是来 自“ 最 全球化 ( o azt n” g bla o ) l ii 与“ 跨文化(rs c l r)这两大议题。本世纪 以来, cos ut e” - u 随着 电于
与文墨工作( s w r 等量齐观。 d k ok e ) 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在2世纪 O
中叶 , 不论 音乐分析 或音 乐诠 释的理论建构 , 甚至世界音 乐民 族志 的累积 , 几乎 已臻 完备 ; 此间经 过Me t o 双 重音 乐 nl Ho d e
护非物 质文化遗产 公约” ,这是第 一份 以 “ 非物质文 化遗产 ( t g l C l r rae” I a i e ut aHeig)为保护对象 的国际公约 。该 公约 n nb u l t
音乐探索 2 1 .I 0 3 1
B Q !
UI S C
原生态声音美学的议题 : 的印记与声音 的形态 声音
口吴荣顺
( 国立 台北艺术 大学音 乐学研 究所 台湾)
摘 要: 心理控制 ( 概念) 声音艺术 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每个文化 源的歌唱 心理调控都具有 声音 是
信息的前提预读机制 , 以及 系统化 处理、 合理 分配和及 时转 换与井然有序的调节顺序等特征。歌乐 实 践 中的感知 觉在重复 与不断 的体验 申, 形成 了生理 与心理 的条件 反射 , 是形成 与 固定歌唱技 术的过 程, 这个瞬间 消逝与 冗长的行 为过程 , 形成 了 个民族、 个地 区、 个 乐种的声音 印记 。 每 每 每 关键词 : 原生 态; 声音美 学; 声音形 态
用一套绵密 的可变项行为控制下 ,透 过一个发声体 ,发 出声
响, 成为个人或一个民族 声音 的印记 。 同一个 民族 血缘 或同一 种地缘 关系 , 同分享同样的声音印记 。 共 声音的发 出是瞬间即 逝 的时间艺术 , 但这 些声音从发 声前 、 声 中, 发 到发 声后 的程 序却 是一套冗长 的行为 , 这套 声音产生 的行 为模 式 , 是声音 便
人类学研究形成 的理论基础 。
一
间程序 , 俨然成 了研究人类音乐变因与音乐参数 的方 向与趋
势。
越过 2 世纪 , O 民族 音乐学的挑战仍在 持续进 行中 , 历史 “ 录音 的再诠释 ” “ 、音景观念 的建构 ” “ 、地区音乐 的深化 研究” 、 “ 音乐性别研究” 等都 是其中研究之议题 , 不是所谓 “ 并 新民族
收稿 日期 :0 1 0 — 5 2 1 - 4 1
作者 简介 : 昊荣顺(9 5 ) 男, 士 , 15 一 , 博 国立 台北艺术大学音 乐学研究所教授、 传统音乐 系教授。
中 图分 类 号 :6 7 J0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4 2 7 ( 0 1)3 0 3 - 4 10- 1221 0-0 00
前 言
声音 ( i ) 由一个人或 一群人 , vc是 oe 在潜在观 念驱使下 , 运
乎变成了民族音 乐学研究的代名词 。2 世纪6 年代 民族 音乐 o o 学 的发展 , 在人类学家A. ra -J l kn 分别于 美洲和欧 Me i  ̄ . a ig r m- B c 洲提 出 “ 乐人 类学 ” 音乐人 类行为研 究 ” 音 与“ 的研究 观念 之 后 , 观念 ( ne t 行 为 (e air 声音 su d 的三 度 空 “ c cp) o - b hv ) o- o n )”
音乐产 品 , 从这 一洲交换 到另一洲 , 从这一 国转介 到另一 国 ; 民族音乐的特质瞬间转化成共 同的音 乐语法 ,民族 音乐 的个 性不见了 , 民族 音乐的传统 语法被溶蚀了 , 是全球化带来 的 这 事实 , 也是民族 音乐学研究必须面对 的重要课题 。
相反, 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 ( UNE CO 在2 0 年公布 了“ S ) 03 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 rsin mp es ) o
回溯民族 音乐学的发 展史 ,从 1世纪束 的林 学派比较音 9 乐学的发轫开始 ,期 间历经 了A eado ls 明音分作为度 lxn r l发 Ei 量音律的单位 ,以及T o s d o  ̄明 的留声机 可以录下瞬 h maE i n s 间即逝的人声之后 ,比较 音乐学的发展如脱胎换 骨似地进入 了另一个较为精确的音乐科 学研究新 纪元。 o 2 世纪初 , 这门学 科又受 到英国人 类学 功能学派 以田野工作 (e r) id f l wok与参与 观察(a ip n o srao ) 究方 法之影响 , prc at be t n研 ti v i 促使民族音乐学 的 研 究 由 西 方 音 乐 经 验 的 外 观 分 析 式 评 估 ( a ta a li l n y c ea ai )转而将研究标的物的 内观民间评估 ( l ea ao ) vl t n , u o f k vl t n o ui
于20 年正式 生效 ,宣告 了新 的文化遗产 类 型与概 念 的诞 06
生, 以及相 对应之保护 方法 、 原则的确立 。其 “ 非物 质文化 遗 产” “ 指 各社 区、 群体 或各式 为文化 遗产组成 部分 的各种社 会
能 力(. uc i) b m sat 研究方法的坚持 , i i y l 世界音乐 (od u c w r s) l m i 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