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wor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德阳五中2019-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12小题,共48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选对一题得4分)
24、1896年,英商在杭州合法设厂的依据有( )
①《虎门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③
25、1839年,林则徐写了一封没有送出的致大不列颠女王维多利亚的信,“我天朝君临万国,
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
故特明宣定例,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 从中我们不能提取的历史信息是( )
A.清政府闭关锁国,骄傲自大 B.林则徐主张禁止鸦片输入,维护国家利益
C.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 D.林则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6、日人植松良二现场报道说:“此次入京之联军,已非复昔日之纪律严明,将校卒军士,军
士约同辈,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
计京城内富豪大官之居宅,竟无一不遭此难者,决非过论。
”“并将内外银库所贮银两,及钱法堂存贮新铸制钱数百万串,禄米等仓存贮米石,均皆搬运一空。
”“并闻内廷各宫殿及颐和园内陈设,均已搜掠罄尽云。
”史料中的“联军”指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 B.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军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八国联军 D.抗战胜利后在华的美国侵略军
27、湖南诗人杨昌浚诗云:“大将西征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它颂扬的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28、在“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进行示威游行。
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最危险时候”是指:()
A.1840-1842年鸦片战争
B.1931年九一八事变
C.1935年华北事变
D.1937年卢沟桥事变
29、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平原地区之多数小部队的巧妙指挥运动,必须瞩目。
”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是()
A. 台儿庄大捷
B. 平型关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武汉会战
30、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那么此民谣应出自()
A.鸦片战争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
C.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D.抗日战争期间
31、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太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
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
下面这些资料里,他不可能留下的是()
A.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照片
C.孙中山宣誓就职的照片D.与义和团冲突的日记
32、《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势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其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也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我们批驳上述荒谬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是()
A.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B.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D.当年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33、乙未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和议成……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
"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黄海海战 B.筹建北洋水师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华
34、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
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
”这主要反映了()
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C.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35、右图反映了()
A.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B.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
C.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全民族抗战开始
历史二卷材料题(共两题,52分)
40题、(40分)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沉沦与抗争双重变奏的历史,在屈辱中抗争奋起,争取民族独立、民主和富强,实现国家的近代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主题一: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一步步加深对中国侵略(14分)
材料1:在通商口岸的英国侨民犯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材料2:“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中英《虎门条约》
材料3:“上谕以永禁设或入与诸国(即列强)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
回答:(1)材料1、2发生在什么侵华战争后(2分)取得了哪些侵略特权并扼要说明对中国具体危害?(4分)
(2)材料3发生在什么侵华战争后(2分),并扼要说明其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6分)主题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4:《申谕英夷告示》“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
”
材料5:“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失台。
”“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
”
材料6:“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
(3)回答:材料4、5、6反映的历史主题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和所学列举发生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的3个以上典型史实以说明该主题,由此你能得出的历史认识或结论什么?(8分)
主题三: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7: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材料8: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开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及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即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中美英《波茨坦公告》)者也。
(4)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7的观点(4分)
(5)驳斥材料8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并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8分)
(6)根据材料和所学请你说说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之间的联系。
(4分)
41题、(12分)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
“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
内容如下:
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
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
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
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
五、将总署交还中国。
六、康有为回国治罪。
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
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
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
十、俄罗斯将大连交还中国。
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
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
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
十四、外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
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
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
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
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
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
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
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
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
二十三、洋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官兵,方准入口。
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
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
请谈谈你对这份合约的看法(要求: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和态度;有效提炼材料;结合当时实际情形;论述充分,史实清晰,史论结合;运用唯物史观辩证法分析问题)。
德阳五中2019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20小题,共60分,每小题3分)
24—28 ADCBC 29—33 CBACC 34—35 CB
二材料题(共2题,52分)
40(40分)答案:主题一(14分)(1)战争:鸦片战争(2分);特权: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有利于列强勾结共同加深对中国侵略(4分)。
(2)战争:八国联军侵华(2分);影响: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的工具(洋人的朝庭)(2分)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局面完全形成(6分)。
主题二(10分)(3)主题:近代中国军民反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分)。
史实: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运动(6分)。
结论(认识):中国军民坚持不懈的反抗,是列强未能将中国变为殖民地(或灭亡中国)的主要原因(2分)。
主题三(16分)(4)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军事: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2分)。
(5)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4分);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2分);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等也可(2分)。
(6)联系:洗雪了百年国耻,捍卫了民族尊严,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成为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起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两点即可)4分。
41题(12分)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
(12分)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事实进行论述。
(10--12分)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抽象视角,如“合约”反映了社会形态更替时农民阶层只能使用传统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进行抗争的无奈现实;又如“合约”反映了现代化后来者在反抗不平的的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的同时,却不自觉地运用西方国家“游戏规则”的矛盾心态。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
(6--9分)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指出“合约”中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合约”中反映爱国精神与盲目排外的要求;“合约”中抵御外来侵略的要求与传统天朝观念(华夷观念)的要求;“合约”中属于农业社会的要求与工业社会的要求。
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
(3--5分)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
如“合约”反映了作者的排外心理(反帝、抗争、反对基督教文化);“合约”和与反映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合约”反映了作者的保守心理。
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答案4:找出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1--2分)
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
回答和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
(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