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教案090311
《会计基础教案》

《会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2. 使学生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
3. 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进行日常记账、编制财务报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定义、作用和特点。
2. 会计职能:核算、监督、评价和预测。
3. 会计目标:提供可靠、相关的财务信息,帮助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
4. 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5. 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6. 会计科目:账户的设置、分类和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目标;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
2. 教学难点:会计等式的运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分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目标、要素、等式和科目。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会计知识的运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会计基础》。
2. 课件:会计基本概念、职能、目标、要素、等式和科目的图片、图表。
3. 案例材料:企业财务报表案例。
4. 记账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会计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企业经营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记录和反映这些活动,引出会计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目标、要素、等式和科目,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案例,理解会计知识的运用。
4.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使用记账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会计工具,进行日常记账练习。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会计等式和科目的重要性。
七、课堂互动1.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会计的基本概念,回答相关问题。
2. 讨论:分组讨论会计等式和科目的运用,分享心得。
3.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八、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巩固会计基本概念、职能、目标、要素、等式和科目。
会计基础教案

会计基础教案教案标题:会计基础教案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掌握会计方程式和基本的会计知识。
3.理解会计事务的分类和会计凭证的书写方法。
4.能够应用学到的会计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案步骤:1. 引入活动(5分钟):- 向学生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定义,解释会计在商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 提出一个问题:你认为会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激发兴趣。
2. 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 解释会计方程式的概念和含义,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通过示例向学生展示如何根据会计方程式进行会计记录。
- 解释会计事务的分类,例如资产类、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事务。
- 展示如何使用会计凭证记录会计事务,并解释凭证的基本要素。
3. 练习与巩固(20分钟):- 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对给定的会计事务进行分类,并填写相应的会计凭证。
- 检查学生的答案,并就其中的错误或疑惑进行解释和讲解。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并提供相关的练习资源。
4. 应用与拓展(15分钟):- 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会计问题,例如购买商品的账务处理、员工工资的发放等。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并进行相关的讨论和反思。
-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相关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和应用能力。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要的知识点和技能。
- 鼓励学生提问和反馈,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会计基础的相关知识和示例。
2. 会计练习题,用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实际生活中的会计问题案例,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反应,以评估他们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检查学生在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解决中的表现,以评估他们的应用能力和理解程度。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会计基础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3. 学时:64学时4. 学分:4学分5. 适用对象:财经类等专业学生二、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2. 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3. 学会会计分录、账户体系和复式记账;4. 熟悉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程序;5. 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会计概述:会计的概念、职能、目标、会计法规等;2.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3. 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的分类、账户的设置和管理;4. 会计分录与账户体系:会计分录的编制、账户体系的建立;5. 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会计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会计案例,加深对会计知识的理解;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交流;4. 实践操作:安排实验室或软件模拟,进行会计核算操作;5. 考核评价: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相结合。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会计教材;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3. 案例资料:收集各类会计案例资料;4. 实验室设备:提供会计核算软件和实验室设备;5. 网络资源:推荐相关会计网站和在线课程。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分配:会计概述(4学时)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6学时)会计科目与账户(6学时)会计分录与账户体系(8学时)复式记账(8学时)财务报表编制(8学时)会计软件操作实践(4学时)复习与考试(4学时)2. 教学进度计划:第1-4周:会计概述、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第5-8周: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分录与账户体系第9-12周:复式记账、财务报表编制第13-14周:会计软件操作实践、复习与考试七、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作业、小测验(30%)2. 期中考试:测试会计基础知识(30%)3. 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40%)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会计问题进行深入分析;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4.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和交流。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2. 使学生能够运用会计知识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定义、会计的目的和作用、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2. 会计基本原则:会计信息质量原则、会计确认和计量原则、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原则。
3. 会计基本方法:会计科目和账户、记账方法、会计分录、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经济业务,引导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进行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基础会计》教科书。
2. 教学辅助材料: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实物或模拟材料。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投影屏幕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会计的定义和作用,引起学生对会计的兴趣和重视。
2. 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讲解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3. 讲解会计基本原则:讲解会计确认和计量原则、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原则。
4. 讲解会计基本方法:讲解会计科目和账户、记账方法、会计分录、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经济业务,引导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进行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7. 总结和复习: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作业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3. 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会计知识的准确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会计基础教案

会计基础教案教案一:会计基础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了解会计的基本原则和概念。
3. 掌握会计主体和会计准则的概念。
教学内容: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a. 会计的定义b. 会计的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和概念a. 会计等式b. 借贷记账法c. 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d. 会计主体和会计准则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例,介绍会计的定义、作用、基本原则和概念。
2. 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会计案例,加深对会计的理解和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会计的重要性、基本原则和概念,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
教学评估:1. 口头测验:提问学生会计的定义、作用、基本原则和概念。
2. 案例分析:要求学生分析一个实际的会计案例,包括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等。
拓展延伸:1. 学生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制度和准则。
2. 学生可选择一项商业活动,设计一个会计系统,进行实践操作。
教案二:会计的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的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理解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3. 能够编制简单的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
教学内容:1. 会计等式a. 会计等式的概念和基本组成b. 会计等式的原则和平衡条件2. 借贷记账法a.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b. 借贷记账法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c.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账户分类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原则和操作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的会计案例,运用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进行核算。
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加深对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评估:1. 实践操作:要求学生根据案例,编制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
2. 书面测验:要求学生回答关于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的相关问题。
拓展延伸:1. 学生可进一步探究其他记账法和会计核算方法,如现金流量表、成本核算等。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5.2 教学内容
会计软件的功能和应用范围
会计软件的选型与实施
会计软件的日常账务处理操作
会计软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5.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会计软件的功能和应用范围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会计软件的操作练习
5.4 教学评估
课堂讨论:学生回答会计软件相关问题
实践报告:学生完成会计软件的操作练习
掌握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学会使用会计科目和账户进行成本核算
理解成本计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8.2 教学内容
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材料成本、劳动成本和制造费用的计算
产品成本计算和成本核算的方法
成本计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8.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本计算和核算实例
3.1 教学目标
掌握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程序
了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结构
理解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解读方法
3.2 教学内容
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程序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内容
利润表的编制和内容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内容
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解读方法
3.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程序
案例分析法:分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实例
重点和难点解析
第六章:账户体系与会计科目
账户体系的构成和作用:理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的概念及其在会计记录中的运用。
会计科目的分类和命名原则:掌握会计科目按性质分类的方法,理解会计科目命名的一般原则。
常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运用:熟悉常用会计科目的设置,理解其在会计记录中的应用。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会计的记账方法和会计要素3. 学会编制会计报表和进行会计分析4. 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二、教学内容1. 会计概述:会计的定义、目的、职能和基本原则2. 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3. 会计科目和账户:科目的分类、账户的设置和管理4. 会计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双重记账法和会计等式5. 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分录的编制、试算平衡的检查和调整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methods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会计案例,让学生理解会计的应用3. 实践操作法:进行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四、教学资源1. 教材:《会计基础》教材2. 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会计内容3. 案例:收集或编写实际会计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4. 练习题: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积极性2. 作业和练习:检查学生完成作业和练习的情况,评估其掌握程度3. 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测试:组织测试,评估学生对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的掌握水平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授课计划:按照教学内容,合理分配课时,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足够的学时进行讲解和练习3. 课程进度:按照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授课时间和进度,确保课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实际应用,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手操作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的练习,增强其动手能力4.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其交流和表达能力八、教学效果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其对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2. 作业和练习:通过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和练习,评估其对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3. 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测试:通过组织测试,评估学生对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的掌握水平4. 课程报告或论文:通过评估学生的课程报告或论文,了解其对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九、教学措施1. 解答疑问:在课堂上,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其理解和掌握会计知识2. 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其提高会计能力3. 反馈与改进:根据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指导其改进4. 鼓励与激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其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奖励,激发其学习会计的兴趣和动力十、教学拓展1. 参观企业: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企业的会计实际运作情况,提高其对会计的认识和理解2. 会计软件操作:教授学生使用会计软件,提高其会计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3. 会计比赛:鼓励学生参加会计比赛,提高其会计知识和技能,培养其会计专业素养4. 学术交流:邀请会计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和交流,让学生了解会计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十一、教学辅助材料1. 教材补充资料:提供相关的会计案例、实例和图表,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使学生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分录的编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3. 培养学生具备会计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会计概述:会计的概念、职能、目标、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2.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确认和计量。
3.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账户的结构和功能。
4. 会计分录:会计分录的概念、编制方法和规则。
5. 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会计案例,让学生参与实际会计处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 练习法:布置会计实务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安排1. 第一章:会计概述(2课时)2. 第二章: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3课时)3.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2课时)4. 第四章:会计分录(2课时)5. 第五章:财务报表(3课时)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30%)2. 期中考试: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30%)3. 期末考试:开卷考试,测试学生对会计实务的运用和分析能力(40%)六、教学内容6. 会计循环:会计分录的运用,会计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期末账项调整,结账和试算平衡。
7. 会计软件:会计软件的概念,会计软件的类型和功能,会计软件的使用和维护。
8. 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会计估计的概念和变更,会计差错及其更正。
9. 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的背景,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应用,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
10. 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目的和作用。
2. 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
3. 学习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4. 了解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1. 会计概述:会计的定义、目的、作用和基本原则。
2.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定义和会计等式的构成。
3. 会计科目:常见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
4. 会计核算方法:记账、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5. 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分析内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核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会计案例,加深对会计核算程序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会计模拟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会计基础》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
3. 案例资料:提供相关的会计案例资料。
4. 会计模拟实验工具:提供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实验工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
3. 会计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会计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会计概述和会计要素2. 第3-4周: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3. 第5-6周:会计核算方法4. 第7-8周:财务报表的编制5. 第9-10周:财务报表分析和会计实验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会计核算方法、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2. 教学难点:会计等式的运用、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核算程序、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1周:会计概述和会计要素的教学。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目的和作用。
2. 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
3. 学习会计记录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
4. 了解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影响因素,包括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
5. 掌握会计伦理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定义、目的和作用。
2. 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3. 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4. 会计科目:常见会计科目的名称和作用。
5. 会计记录方法:记账的方法和技巧,会计分录和日记账。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要素、等式和科目。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会计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记录方法。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的实践操作。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积极程度。
2. 练习题:布置相关练习题,评估学生对会计概念和记录方法的理解。
3. 财务报表编制:评估学生编制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期末考试:综合评估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会计基础》教材,用于讲解和参考。
2. 案例资料:提供实际会计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财务报表模板:提供财务报表的模板,用于实践操作。
4.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六、教学资源(续)5. 教学视频:引入相关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会计流程和操作。
6. 在线模拟考试系统:提供在线模拟考试,帮助学生自我测试和复习。
7. Q&A环节:设置问答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得到解答。
七、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2. 第二课时:讲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3. 第三课时:学习会计科目及其分类。
4. 第四课时:掌握会计记录方法和技巧。
会计基础教案

会计基础教案教案名称:会计基础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基础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会计基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能够应用会计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会计基础的概念和作用;2. 会计基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应用会计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如何理解和应用会计基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准备:1. 教材:会计基础教材;2.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PPT。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 利用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企业的会计案例,引发学生对会计基础的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企业为何需要会计基础?会计基础对企业有何作用?第二步:讲解会计基础的概念和作用1. 利用PPT展示会计基础的概念和作用的定义和解释;2. 讲解会计基础的概念和作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三步:介绍会计基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 利用PPT展示会计基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依次介绍会计事项的发生、登记、核算、汇总和报告等基本原理和方法;3. 强调会计基础的核算方法和报告方法的重要性和正确性。
第四步:讲解如何应用会计基础解决实际问题1.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会计基础的理解;2. 指导学生如何应用会计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对学生答疑并解释相关问题。
第五步:小结和讲解作业1.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2.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基础知识解答作业问题;3. 预告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扩展:1. 拓展学生对会计基础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相关书籍和资料;2. 鼓励学生参加与会计基础相关的比赛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反馈情况;2.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3.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调整教学计划。
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的编排是否合理,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2.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3. 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是否符合预期目标,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教案~学年第一学期经贸学院院系会计教研室教研室会计基础课程名称职业基础课课程类别会计基础教材名称自编教材教材类别林莉主讲教师授课班级厦门南洋职业学院教务处制填写说明1、教师应认真填写本教案中的每一项内容。
本教案是教师聘任、考核、晋升职称的主要依据。
2、各教学单位应在开学第一周、期中、期末考试前进行集中检查,教务处抽查。
3、相同课程、相同专业不同教师上课,原则上应执行相同的教学进度计划,由系部协调。
相同课程不同专业,教学要求上允许也应该有区别。
4、本教案于期末考试结束后,按课程所属二级学院交教务员,用于存档。
5、课程类别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职业延展课、集中实践等,具体请参看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6、教材类别分为: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精品课程教材、自编教材、其他教材。
课程简述教案正页编制日期:2014年3 月11 日编制日期:2014年3 月18 日编制日期:2014年3 月25 日编制日期:2014年4月8日编制日期:2014年 4 月15 日编制日期:2014年4月22 日编制日期:2014年 4 月29 日编制日期:2014年 5 月 6 日编制日期:2014年5 月13 日编制日期:2014年5 月14 日编制日期:2014年5 月20 日编制日期:2014年5 月27 日编制日期:2014年6 月3 日编制日期:2014年6 月10 日编制日期:2014年6 月17 日编制日期:2014年6 月18 日编制日期:2014年6 月24 日。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2. 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
3. 学会会计分录的编制和账簿的登记。
4. 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
5. 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会计概述:会计的定义、职能、目标、基本原则和假设。
2.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会计等式。
3. 会计科目:常见会计科目的分类和应用。
4. 会计分录:会计分录的定义、编制方法和规则。
5. 账簿登记: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的登记方法和程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规定。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会计案例,让学生理解会计分录和账簿登记。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编制会计分录和登记账簿。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会计基础》教材。
2. 教案: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3. 讲义:教师自制的讲义,包括重点知识和案例分析。
4. 会计软件:用于实践操作的会计软件。
5. 账簿模板:用于学生练习登记账簿的模板。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
3. 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会计软件操作和账簿登记方面的能力。
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5. 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分组讨论的总结报告。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计划:按照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 实践环节:每章结束后安排一次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会计基本概念、原则和规定。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会计案例,让学生理解会计分录和账簿登记。
3.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编制会计分录和登记账簿。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会计基础》教案

《会计基础》教案教案标题:会计基础教案目标:1.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理解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3.掌握会计基础知识的应用技巧。
教学内容:1.会计的基本概念2.会计的原理3.会计核算方法-日记账法-分户账法-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处理4.会计基础知识的应用技巧-账户余额计算-账户调整-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由教师提问:“你们对会计有什么了解?”引起学生的思考,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第二步: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15分钟)通过投影片展示会计的基本概念,包括会计的定义、目的、特点等内容。
从宏观上让学生了解会计是一门研究和处理财务信息的学科。
第三步:讲解会计的原理(20分钟)通过讲解会计的原则,如货币计量原则、业务实质原则、收益确认原则等,让学生理解会计的原则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前提。
第四步:讲解会计核算方法(30分钟)1.日记账法:介绍日记账的基本形式和填制方法,并通过案例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日记账法的核算方法。
2.分户账法:介绍分户账的作用和分类,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分户账法的核算方法。
3.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处理:介绍会计凭证的种类和填制要求,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方法。
第五步:讲解会计基础知识的应用技巧(25分钟)1.账户余额计算:介绍账户余额的计算方法,包括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计算,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账户余额的计算技巧。
2.账户调整:介绍账户调整的目的和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账户调整的技巧。
3.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介绍会计报表的种类和编制要求,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
第六步:复习与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并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
教学资源:1.投影仪和投影幕布2.课件和教案手册3.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4.会计核算软件(可选)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测试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会计基础》课程公开课教案

《会计基础》课程公开课教案一、教案概述1.1 课程背景《会计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分录、财务报表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1)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会计要素;(2)掌握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会计分录的编制;(3)能够分析财务报表,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教学内容2.1 会计的基本概念(1)会计的定义;(2)会计的作用;(3)会计的基本假设。
2.2 会计要素(1)资产;(2)负债;(3)所有者权益;(4)收入;(5)费用。
2.3 会计科目(1)科目的概念;(2)科目的设置;(3)科目的分类。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理解和运用会计知识。
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4.1 教材:《会计基础》教材。
4.2 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讲解。
4.3 案例: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分析。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介绍会计的概念和作用,引发学生对会计的兴趣。
5.2 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讲解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假设。
5.3 讲解会计要素讲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的概念和特点。
5.4 讲解会计科目讲解科目的概念、设置和分类。
5.5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会计知识。
5.6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解答学生疑问。
5.7 总结课堂内容总结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6.2 作业批改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会计学基础》教案

《会计学基础》教案教案:会计学基础一、教学目标:1.了解会计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作用。
2.掌握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理解会计运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4.能够运用基本的会计知识进行会计记录和报告。
二、教学重点:1.会计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作用。
2.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1.会计运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运用基本的会计知识进行会计记录和报告。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将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清楚。
2.实践法:通过实例演练,进行会计记录和报告的实际操作。
五、教具准备:1.课件。
2.会计实例。
六、教学过程:第一部分:会计学概述一、会计学的定义和作用(15分钟)讲解会计学的定义和作用,强调会计学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会计学的发展历程(15分钟)介绍会计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会计学的演变和进步。
第二部分:会计学基础概念和原理一、会计的基本概念(20分钟)1.会计对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入和费用等概念的讲解。
2.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的讲解。
二、会计的基本原理(20分钟)1.会计等式原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原理讲解。
2.会计货币计量原则:将经济事项以货币计量的原则讲解。
3.会计持续性假设:企业会持续存在且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以持续计量的原则讲解。
第三部分:会计运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一、会计凭证的录入(20分钟)1.讲解会计凭证的种类和作用。
2.演示如何正确录入会计凭证。
二、会计账簿的管理(20分钟)1.讲解会计账簿的种类和作用。
2.演示如何正确管理会计账簿。
第四部分:会计记录和报告的实际操作一、会计记录的实际操作(30分钟)1.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进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的会计记录。
2.引导学生根据实例进行会计记录的练习。
二、会计报告的实际操作(30分钟)1.通过实例演示如何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会计基础》教案

《会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2、让学生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基础知识。
3、帮助学生学会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4、引导学生理解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
5、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初步的会计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会计要素的分类和特点。
(2)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3)复式记账法的运用,尤其是借贷记账法。
2、难点(1)理解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掌握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和记账规则。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会计基础的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方法。
3、练习法: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1、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提问“什么是会计?”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会计的初步认识,然后介绍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约 20 分钟)(1)讲解会计的定义,强调会计是一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管理活动。
(2)阐述会计的基本职能,即核算和监督。
核算职能是指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监督职能是指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
(3)介绍会计的目标,即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3、会计要素(约 30 分钟)(1)详细讲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每个会计要素的内涵,例如:资产可以是企业的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负债可以是企业的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
(3)强调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费用=利润。
4、会计等式(约 20 分钟)(1)深入分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以及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等式的保持不变。
《会计基础》完整教案

《会计基础》完整教案会计基础完整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会计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进行基本的会计操作。
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基础概述- 研究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理解会计的基本分类和流程第二节:会计方程- 研究会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理解会计方程的结构和应用- 掌握使用会计方程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第三节:会计凭证- 研究会计凭证的种类和用途- 了解会计凭证的基本要素和填制规则- 掌握使用会计凭证进行账务记录的方法第四节:会计账簿- 研究常见的会计账簿类型和用途- 熟悉会计账簿的基本结构和填写方式- 掌握使用会计账簿进行账务记录和汇总的方法第五节:会计报表- 了解会计报表的种类和作用- 研究常见的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成和填写规则- 掌握编制和解读会计报表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 理论讲解: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讲解会计基础的概念和原则,使用实例进行说明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 实践操作:提供实际的会计操作案例,引导学生进行会计凭证填制、账务记录和报表编制等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的讨论,共同解决复杂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评估- 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 结合实际案例,要求学生进行会计操作和报表分析,评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报告,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 教材:《会计基础导论》- 手册:会计凭证填制手册、账簿使用手册、报表编制手册- 实际案例:公司财务报表、交易记录等时间安排- 第一节:会计基础概述(2学时)- 第二节:会计方程(3学时)- 第三节:会计凭证(5学时)- 第四节:会计账簿(4学时)- 第五节:会计报表(6学时)以上为《会计基础》完整教案的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会计操作中。
《会计基础教案》

《会计基础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3. 了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基本概念及分类4. 学会编制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5. 掌握日记账、总账和财务报表的基本操作和登记方法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1 会计的定义1.2 会计的作用1.3 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原则2.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2.1 会计要素2.2 会计等式2.3 会计核算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 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2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1.3 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分类及运用1.4 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2. 教学难点:2.1 会计基本假设和原则的理解与应用2.2 会计分录的编制及试算平衡表的检查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知识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会计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3. 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五、教学安排:1. 课时:2学时2. 教学工具:投影仪、PPT、教材、案例材料等3. 教学过程:3.1 引入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5分钟)3.2 讲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30分钟)3.3 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分类及运用(15分钟)3.4 案例分析:编制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20分钟)3.5 课堂讨论:检查试算平衡表的准确性(10分钟)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适当增加会计实际操作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知识。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3.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结束时的简短测试,评估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f
行政部 q
应付工资
2001年8月,C公司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要求:分析下述经济业务所属的业务类型,并 将经济业务序号填入下表内:
10 2 3 4 5 6 7 9 、 、28 529 8 15 16 18 21 日,用银行存款预付管理部门用房屋租 日,收到 日,基本生产车间为生产 日,从银行提取现金 日,从 日,业务员吴刚出差,预借差旅费 日,收到投资者投资款 日,将资本公积 SH 公司购入乙材料 公司偿还前欠货款 300,000 2,000 25,000 10,000 A元以备零星 元转为实收 产品领用 3,800 元,存 元元, 1、327 8 日,用现金 日,以银行存款 2,000元支付职工工资。 7,100元偿还短期借款。 金6,000 存入银行。 乙材料 开支之用。 (不考虑增值税),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 680 入银行。 资本。 元。 2,400 元。元。
投资收益 (二)费用类 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主营业务税金及 附加)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在建工程 工程物资 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 商誉 长期待摊费用 待处理财产损溢
销售费用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
(4)货币计量
A、概念: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 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 B、确定货币的意义:确定了会计核算的手段。 C、我国记账对货币的要求:以人民币作为记账 的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 的单位,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外币作为记账的 本位币,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一定要折算为人 民币。 综上所述: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1.1.2、会计的基本职能
核算与监督的联系 会计核算是进行会计监督的 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资料、 信息,会计监督就没有依据; 同时,如果只有会计核算而 没有会计监督,会计就不能发挥在经 济管理活动中的应有作用。 其他职能:预测、评价、决策。
1.1.3 会计对象
• 1、会计职能的角度:会计对象是 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 2、会计对象的内容:凡是特定单 位能够以货币的表现的经济活动。 • 3、剩余价值的角度:价值运动和 资金运动
2、负债: (1)债务:需要偿还的现时义务 借款 应交 应付 预收 预提 3、所有者权益: (1)资本:是投资者为了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而投入的资金,为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 4、收入(狭义):收入(狭义)
5、费用(广义): 支出 (开支) 费用(狭义) 成本 6、利润:财务成果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 项
考试分析
• 单选题 分 • 多选题 分 • 判断题 分 • 简答题 10 12 10 10
第一章
总
论
本章是全书的纲领,重点介绍了会计的 五个知识点: 1、会计概念 2、会计的基本职能 3、会计对象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5、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1 会计概述
1.1.1 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 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的经 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材料采购(物资采购
应付股利 应付利息 其他应付款
在途物资 原材料 材料成本差异 库存商品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五、成本类
六、损益类 (一)收入类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委托加工物资
周转材料 (低值易耗品) 存货跌价准备 长期股权投资 固定资产
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劳务成本 研发支出
营业外收入
投 负 资 债 采购 货 币 资 金
投入再生产 生产 销售
原材料 人工及其 他费用
固定资产
生 产 成 本
库 存 商 品
货 币 资 金
1.2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假设)
1、概念: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进行会计核算 时必须明确的前提条件。 2、包括的内容: (1)会计主体: A、概念: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和 组织,它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 的空间范围。 B、确认会计主体的意义: a、将单位的经济活动和个人的经济活动区 分开。
会计基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总论 会计核算的内容与一般要求 会计科目和账户 复式记账 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 账务处理程序 财产清查 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档案
会计基础
本书共有11章,前10章为 会计基础,第11章为会计 实务。 重点是第1、3、4、5、6、 8、9、11章。
• 本知识点: • 1、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 2、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资产: (1) 款项: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 现金 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 (2)有价证券:表示一定的财产拥有权或支配 的证券 国库券 股票 企业债券 (3)债权: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 应收账款
; 预付账款 (4)财物:是财产和物资的简称,具有实物形态
2. 5.会计的基本职能(作用): 工作性质: 1. 3. 会计主要的计量单位:货币 4. 会计主体:一个特定单位 会计对象:经济活动 反映(核算)和监督(控制) 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的基本职能主要包括进 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作为 A、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 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在客观上所能发 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 挥的功用(作用),是会计固有的 记录、计量、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 功能。 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 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 B、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 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 体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 审查。
• • • • •
作业(第1—2章)习题集 1、填空:1-38 2、单项选择:1-22 3、多项选择:1-30 4、判断:1-25
第三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
• • • • 本章知识点 1、会计科目的概念、设置原则、分类 2、会计账户的概念、基本结构、具体内容 3、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区别与联系
一、会计科目
类型业务
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 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经济业务序号
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
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资产内部一增一减
权益内部一增一减
2、收入—费用=利润 (1)作用: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2)意义:利润>0(盈利) 利润<0(亏本) 利润=0(不亏 不赚)
第二章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求
③所有者权益分类: 实收资本(股本):企业的注册资本 资本公积:除注册资本外的资本 资本(股本)溢价 接受捐赠的资产 拔款转入 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盈余公积: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资金 未分配利润:留待以后分配的利润
(4)收入(狭义)
①概念: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 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②特点: 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 收入的发生可能表现为: 资产〔+〕 负债〔-〕 资产〔+〕负债 〔-〕 收入将引起所有者权益〔+〕
③负债分类:按流动性(偿还时间的长短) 流动负债:将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 周期以内偿还的债务
长期负债:将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 周期以上偿还的债务
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 付款
(3)所有者权益
①概念:是指所有者在企业的资产中享有的 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 额,所以也叫净资产。 ②特点:和负债相比较 所有者权益不需要偿还 企业破产清算时,优先偿还负债 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分配
六、会计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数量关系相等) =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权益(资产恒等式) (1)作用: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 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2)当经济业务发生引起等式两边会计要素的变 化:涉及到等式一边时,一增一减( ) 涉及到等式两边时,同增( )或同减 ( )
计算题1: 业务增减分析
③分类:按照流动性(变现或耗用的时间长短) 流动资产: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
非流动资产 :一年以上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 限以上 长期投资:持有时间准备超过一年 固定资产: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 价值较大 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 其他资产:目前还未归类
(2)负债:
①概念: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履行该义务会预期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②特点:A、负债是企业过去发生的经济事 项形成的 B、企业要在未来某个时日清偿 负债 C、清偿负债会导致经济利益流 出企 业
1.3、会计要素
1、概念: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 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2、分类: 资产 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负债 表现资金相对静止的状态 所有者权益
收入 费用 利润
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表现资金显著变动的状态
(1)资产
①概念:资产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 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会预期给企业带 来经济利益。 ②特点:A、资产是企业过去发生的经济事 项形成的 B、企业对资产有拥有权或控制权 C、资产能给企业带来未经济利益
③分类:重要性程度 入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
(5)费用(狭义) ①概念: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 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②特点: 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 费用的发生可能表现为: 资产〔-〕 负债〔+〕 资产〔-〕负 债〔+〕 费用将引起所有者权益 〔-〕
③分类:与收入的关系 营业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b、将本单位和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分开
C、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a、法律主体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 份有限公司 b、会计主体包括:所有要进行会计核 算的单位和组织 所以会计主体包括法律主体 (2)持续经营: A、概念: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 根据正常的经营的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 续经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