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
基础会计学(第四版)教学全套课件
第一章 概 论 第二节 会计的含义
二、会计管理活动说
会计是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经济信息的 核心。会计人员依据此系统参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实施事前、 事中、事后的预算、核算、监督、控制、检查和评价等经济管 理活动。
现代 会计 系统
会计核算 子系统
会计管理 子系统
服务决策 子系统
资 金管 理 成 本管 理 存 货管 理 销售利润管理 利润分配管理
自然性,是指会计方法反映 了生产力的技术与组织的要求。 会计在技术方法上必然要随着生 产技术日益成熟、生产规模日益 扩大而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 高级。因此,会计形成了一系列 的记录、反映、分析、检查的专 门的方法。
阶级性,是指会计必然涉及 到企业外、内部利益者,各利益 者从各自利益角度出发,要求会 计工作符合自身利益需求,以期 达到有利于自己的经济效果。会 计工作必须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 以在各利益者之间做出合理权衡 决策,满足不同利益者的要求。
第一章 概 论 第二节 会计的含义
会计一词起源于西周,有计算财富、考察官吏功过之意。 《说文解字》:会意为汇集,计意为计算,都有计量和计 算之义,互为通用,会,计也;计,会也。 清代的焦循在《孟子正义》: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 会。会计两字联用,包括日常的零星核算和定期的总括核算。
第一章 概 论 第二节 会计的含义
官厅会计、司会、四柱 结算法、四柱清册、三 脚账、龙门账、四脚账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以核算和监督私人资本运动为主要内容的 民间会计迅猛发展。卢卡·帕乔利著作问世标志 着复式记账法诞生。会计职业的出现,形成近代 会计史的亮点。
近代会计阶段经历: ➢ 以记账为主的簿记阶段 ➢ 以会计循环实务形成为标志的会计成型阶段 ➢ 以产品生产为主的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应用阶段 ➢ 以维护所有者权益为主的财务会计的形成和应 用阶段 ➢ 以管理为主的管理会计的形成阶段。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2、使学生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
3、帮助学生熟悉会计凭证、账簿的种类和用途。
4、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借贷记账法进行简单的账务处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会计要素的分类和特点。
(2)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
2、难点(1)理解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
(2)正确编制会计凭证和登记账簿。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3、练习法:布置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企业经营场景,如一家小型商店的日常收支,引出会计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1)讲解会计的定义,强调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旨在提供财务信息。
(2)阐述会计的基本职能,即核算和监督。
核算包括记录、计算和报告经济业务;监督则是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3)明确会计的目标,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3、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1)详细介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举例说明每个要素的含义和特点,如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如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
(2)解释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恒等关系。
(3)讲解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常见的会计科目。
4、会计凭证(1)介绍会计凭证的种类,如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2)展示各种原始凭证的样式,如发票、收据、支票等,并讲解其填制要求。
(3)重点讲解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和审核要点。
5、账簿(1)介绍账簿的种类,如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
(2)讲解账簿的登记方法和规则,包括如何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以及如何进行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
6、借贷记账法(1)讲解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2. 使学生能够运用会计知识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定义、会计的目的和作用、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2. 会计基本原则:会计信息质量原则、会计确认和计量原则、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原则。
3. 会计基本方法:会计科目和账户、记账方法、会计分录、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经济业务,引导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进行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基础会计》教科书。
2. 教学辅助材料: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实物或模拟材料。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投影屏幕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会计的定义和作用,引起学生对会计的兴趣和重视。
2. 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讲解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3. 讲解会计基本原则:讲解会计确认和计量原则、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原则。
4. 讲解会计基本方法:讲解会计科目和账户、记账方法、会计分录、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经济业务,引导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进行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7. 总结和复习: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作业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3. 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会计知识的准确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基础会计》(李占国)(第四版) 教案 10. 第十章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教案
第十章账务处理程序一、本章教学时间安排二、本章学习目标本章作为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循环的合理组织,理解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是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
主要包括:❶理解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及意义,从整体上把握账务处理程序各环节之间的关系;❷重点掌握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步骤、优缺点及适用范围;❸牢了解科目汇总表和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步骤、优缺点及适用范围;❹理解各账务处理程序之间的区别,重点掌握科目汇总表和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
三、本章重点难点内容1. 会计循环、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含义,两者之间的联系。
2.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特定、账务处理步骤。
3.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特定、账务处理步骤,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
4.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特定、账务处理步骤,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四、本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 重点讲清会计循环与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含义及其关系2. 重点讲述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概念及其账务处理的步骤3. 重点介绍各种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五、课堂提问1.在会计循环中,最重要的是哪三个环节?2.各种账务处理程序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3.各种账务处理程序在使用记账凭证上有什么区别?4.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是从哪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六、本章思考题1.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有哪些?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账务处理步骤是怎样的?3.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是怎样的?4.怎样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5.怎样编制科目汇总表?6.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是怎样的?7.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是怎样的?七、本章课堂习题、实训与课后作业题1. 本章同步快速练习题2. 《基础会计项目实训与习题集》(第4版),李占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02,978-7-04-047037-6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用书3.《基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第4版),李占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8,978-7-04-046305-7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八、本章应讲授的主要内容1.会计循环的含义及基本步骤从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对会计核算基本方法的应用入手,导出会计循环的含义,并介绍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
基础会计习题集第四版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习题集第四版教学设计一、背景经济的发展需要会计工作的支持和保障,随着国家税收和财务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而会计基础作为所有会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是会计学习的重要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对会计基础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本教学设计以《基础会计习题集》第四版为教材,旨在帮助学生从实际运用的角度掌握会计基础知识,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基础会计理论知识,能够准确把握账户概念、会计科目、会计等式、凭证制度、账务处理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会计问题,能够正确处理常见的账务核算操作。
3.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1. 基础会计理论1.1 账户概念和分类 1.2 会计科目和会计等式 1.3 凭证制度 1.4 账务处理方法 1.5 常见会计核算分录2. 实际应用与分析2.1 企业资金收支的核算和分析 2.2 营业税和所得税核算方法和实例 2.3 应付账款、应收账款的核算方法和实例 2.4 长期股权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核算方法和实例 2.5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分析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理论讲解 + 实际操作 + 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将占据很大的比重。
教师将带领学生通过模拟实际会计业务操作和会计实际工作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将采用定期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的方式进行评价。
其中定期考试将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实际操作考核将采用模拟实际会计业务操作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将结合实际项目并通过语言表达和PPT展现来进行。
同时,课程中将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发言。
最终评价结果将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根据不同学生的考试成绩、实际操作成绩和案例分析表现来确定各个等级评定的比例。
六、结论本课程内容丰富,适合初次接触会计学科的学生进行学习。
基础会计第四版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教案
基础会计第四版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教案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课题】第三章第二节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加深对会计科目、会计账户的理解,并在了解记账方法的意义和种类的基础上,掌握借贷记账的方法及其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依据不同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教学重点】1、借贷记账符号的理解2、会计分录的规范书写【教学难点】借贷记账法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依据不同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教学备件】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个课时。
(40分钟)【主讲人】赵婷【单位】宣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2-3分钟)复习上节借贷记账法的重点(概念及特点)1、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2、特点:“借”“贷”二字本身不具备任何意义,只是单纯的记账符号,表示增加或减少;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对账户不要求固定分类,主要依据账户类型来定;以“借方金额等于贷方金额”作为试算平衡公式。
二、新课讲授(35分钟)1、板书标题“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并简单概括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2、详解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指账户登记方向,借贷必相等—指账户登记金额”。
以“收到投资者投资50000元存入银行”这一经济业务为例,银行存款属资产类账户,账户特点借增贷减,实收资本属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账户特点借减贷增,银行存款增加应在借方记50000元,所有者权益增加应在贷方记50000元,达到借贷平衡。
而这一借一贷就是会计专业中经常会用到的“会计分录”。
3、会计分录:指经济业务在登记账户前预先确定的应记账户名称、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形式。
①会计分录的编制思路:第一,分析设计要素;二,确定登记账户;第三,分析增减变化;第四,确定记账方向;第五,确定登记金额;第六,写出完整分录。
《基础会计》(第4版)教案
《基础会计》(第4版)教案第一章会计的基本概念二、本章重点、难点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1.本章重点内容(1)会计的定义与特征(2)会计的对象(3)会计核算方法(4)会计循环(5)会计准则的含义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6)会计核算前提(7)会计基础(8)会计信息质量要求2.本章难点内容(1)经济决策与会计(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3)会计核算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4)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5)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应用比较(6)会计信息质量特征3.本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应在深入剖析经济决策与会计的内在联系基础上,得出会计的定义,进而阐述会计的特征。
(2)注意结合实例介绍会计的对象,阐述资金运动过程。
(3)在介绍会计基本分类时,应注意内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特别是在决策性质上的不同。
(4)注意结合某一具体企业(或单位)的会计核算,分析讲解会计核算前提,即“四大假设”。
(5)注意结合具体经济业务,介绍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应用,并同步练习。
(6)应注意这里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针对财务会计而言的,是为了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而应具备的特征。
三、本章应讲授的内容1. 会计的含义1.1 经济决策与会计1.1.1 不同组织的经济活动1)企业2)行政事业单位3)其他非盈利组织1.1.2 经济决策离开信息1.1.3 财务信息是重要的决策信息1.1.4 财务信息来源于会计1.2 会计的定义1.2.1 定义关于会计的定义主流观点有两个:一是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另一种是企业是一个信息系统。
应注意分别介绍、比较分析。
1.2.2 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拥有一系列专门的方法3)性质(或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1.3 会计的职能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客观上具有的功能。
1.3.1 基本职能1)核算职能2)监督职能1.3.2 拓展职能1)预测经济前景2)参与经济决策3)评价经营业绩1.4 会计的基本分类1.4.1 分类标准分类标准不同,会计的类型也不同。
会计学基础修订第四版教学设计
会计学基础修订第四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学基础的相关知识,包括会计的定义、会计信息的特征、会计的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核算等内容。
通过本教学,学生将掌握会计学基础的概念和理论,了解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技术,能够解决具体的会计实务问题,为以后深入学习会计学理论和实践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教学包括以下内容:•会计的概念、目的和内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基本假设和计量基准;•会计核算的对象和手段;•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基本规则;•会计主体及其特点。
2.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和实验等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会计学的知识和技能。
1.讲授法:教师通过大量的讲解,介绍会计学基础的相关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消化这些重要的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会计实际问题,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3.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会计核算和报告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案1. 教学进度本课程按照以下进度安排教学内容:•第一讲:会计的定义和目的;•第二讲:会计信息的特征和质量要求;•第三讲:会计基本假设和计量基准;•第四讲:会计核算的对象和手段;•第五讲:会计记录和报告的基本规则;•第六讲:会计主体的特点和作用。
2. 教学资源1.课件和教材:本课程使用《会计学基础修订第四版》作为主教材,并配备相应的课件。
2.电子教学资源:本课程还提供了相应的电子教学资源,例如个性化学习网站、虚拟实验室等。
3. 教学评估本课程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课堂讨论、作业、考试和实验评估等,以帮助教师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
评估结果将及时反馈给学生,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
四、教学效果本教学设计将帮助学生掌握会计学基础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会计学理论和实践打好坚实的基础。
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
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教案标题: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基础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基础会计的基本记账方法和会计凭证的填制。
3. 熟悉基础会计的财务报表编制和分析。
4. 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基础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基础会计的基本记账方法和会计凭证的填制。
3. 基础会计的财务报表编制和分析。
教学难点:1. 基础会计的财务报表编制和分析。
2. 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3. 实际财务报表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份实际财务报表,引发学生对财务报表的兴趣。
2. 提问:你对财务报表有什么了解?为什么财务报表对企业很重要?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介绍基础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
2. 解释会计等式和会计核算基本假设的含义。
三、记账方法和会计凭证填制(30分钟)1. 介绍基础会计的基本记账方法,包括借贷记账法和现金记账法。
2. 指导学生进行会计凭证的填制,包括凭证的编号、日期、摘要、借贷方向和金额等。
四、财务报表编制和分析(40分钟)1. 介绍基础会计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和内容。
2. 分析一份实际财务报表,帮助学生理解财务报表的意义和分析方法。
3. 引导学生讨论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五、课堂练习(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
2. 收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讨论。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要点。
2. 提问学生对本节课有什么疑问或困惑,并进行解答。
教学延伸: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参与实际财务报表的分析和编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的答案和讨论情况。
2. 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基础会计公开课教案
基础会计公开课教案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江苏省相城中等专业学校王钰授课课程基础会计授课班级 18物流中专授课学时 1课时授课类型理论课教材分析《基础会计》第4版(2011年6月)主编张玉森陈伟清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因此,本课程的特点是一方面基本概念比较多,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学完后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本课对于物流中专班的学生而言,不是一门主修的专业课。
因此基础会计这门课的要求比较简单,希望学生能够了解会计这个专业,以及熟悉掌握基础会计的核算方法以及会计处理方法和最终报表编制的方法就可以了。
目前我们的学生普遍学习主动性较差,但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有强力的探索欲望。
所以本课主要以学生感兴趣的企业案例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了解会计要素的基础上理解各要素间的关系。
方法和过程: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案例加深学生对会计要素关系的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构建会计理论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意识,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
教学重点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会计要素间关系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教室、导学案、教案、PPT。
教法学法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引导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介绍本节课的重难点解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需要克服的难点。
重点: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难点:会计要素间关系的特点让学生在学本节课的时候能有所侧重,抓住重难点内容学习。
复习提问展示课件中的复习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让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的会计要素回答。
1、会计核算的要素有哪些?2、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有哪些?3、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有哪些?导入任务内容:这些会计要素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勾起学生的回忆,使学生们认识到专业理论知识前后是有紧密衔接的。
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
第一章概述学习目标◆ 了解会计的概念。
◆ 能说出会计的对象。
◆ 能解释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 了解我国现阶段会计管理体制结构。
◆ 能区分集中核算与非集中核算的关系。
◆ 能举例说明会计机构的内部牵制制度。
◆ 能说出会计岗位的划分。
◆ 了解会计法规的组成,能说出会计法的基本内容。
◆ 能解释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习时数◆讲授:4学时。
第一节会计的概述什么是会计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任何社会的经济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管理越要加强,会计就越重要。
会计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它的理论与方法体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创新。
会计学科的分类会计的核算职能会计管理是通过会计的职能来实现的。
会计的职能就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固有的、内在的客观功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亦称会计的反映职能。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从核算的时间看,它既包括事后的核算,也包括事前、事中的核算;从核算的内容看,它既包括记账、算账、报账,又包括预测、分析和考核。
会计的基本职能可归结为核算和监督两个方面。
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监督就是会计人员通过会计工作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监督的核心就是要干预经济活动,使之遵守国家法令、法规,保证财经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还要从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出发,对每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事前、事中监督,以防止损失浪费。
会计监督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第一,以国家的财经政策、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为准绳,对即将进行或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进行监督。
第二,从单位内部提高经济效益出发,将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以评价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有效,能否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对贪污盗窃、营私舞弊等违法犯罪活动进行监督,以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职能关系十分密切,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基础会计》(李占国)(第四版) 教案 1. 第一章 企业与会计 教案
第一章企业与会计一、本章教学时间安排二、本章学习目标本章作为会计学基础的导言,将介绍有关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基本架构与内容,是学习以后各章的基础。
主要包括:❶了解企业并初步认识会计以及会计功能;❷能够用货币量化的企业活动及其抽象概括;❸会计信息输入、转换、输出的一系列过程;包括:体现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实际操作手段或工具,以及系统运行的环节或程序。
三、本章重点难点内容1、企业的利害关系人及其关注点2、会计交易或事项的界定及其归纳的类型3、会计信息加工处理的四个环节及其所对应的方法体系四、本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开篇应简要介绍本课程在学科体系中的作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2.介绍不同会计含义的学术观点,强调本教材的基本观点3.简要介绍会计核算的方法,具体内容待后续章节展开五、课堂提问的问题1.企业资金的来源途径主要有哪些?资金在企业内部的循环过程是怎样的?2. 会计的基本职能有哪些?其理论依据是什么?3. 会计作用与会计任务的基本关系是怎样的?4. 会计的方法与会计核算的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六、本章思考题1. 如何理解企业利害关系人及其关注点?2. 如何形象理解地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3. 如何理解经济环境对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4. 根据“管理活动论”的观点,会计的含义是如何理解?七、本章作业题《基础会计项目实训与习题集》(第4版),李占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02,978-7-04-047037-6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用书《基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第4版),李占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8,978-7-04-046305-7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八、本章应讲授的主要内容(一)开篇1. 课程内容《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会计基础第四版课程设计
会计基础第四版课程设计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针对初学者设计的财务会计基础课程。
主要涵盖了会计基础知识、财务报表制作、会计信息系统、现金流量表等内容。
该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会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了解会计实践中的操作方法。
教学目标1.理解会计基础知识,包括会计核算基本概念、会计要素等;2.掌握财务报表的制作方法与要求,了解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3.熟悉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与作用;4.熟悉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与分析方法。
教学大纲第一章会计基础知识1.会计核算基本概念2.会计要素3.初级会计准则4.会计分录与账户5.会计凭证第二章财务报表制作1.财务报表的基本要求2.财务报表的种类与内容3.资产负债表的制作及分析4.利润表的制作及分析5.现金流量表的制作及分析第三章会计信息系统1.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2.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3.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的比较4.会计软件的应用第四章现金流量表1.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2.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及分类3.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方法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微型课堂教学法,以案例为主讲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讲解、互动交流及讨论。
2.实践操作:利用会计软件,让学生进行财务会计实操操作,锻炼实践能力。
教材《会计基础第四版》,刘娜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评分标准1.学生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2.学生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40%(包括学生的上课纪律、课堂活跃度、参与讨论等因素)。
总结本课程旨在为初学者提供全面系统的财务会计基础课程,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会计管理的基本思想及核算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锻炼实践能力,为以后的会计实践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基础会计(第四版)(会计专业)
《基础会计(第四版)(会计专业)》内容为会计的基本概述、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账户和复式记账、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和财务会计报告等。
成书过程
该书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并在第三版的基础上修订完善而成。
2、《基础会计(第四版)(会计专业)》第八章会计核算程序和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的例题沿用第六章的数 据,形成一套案例体系。
作者简介
张玉森,男,山东大学(威海)数学与统计学院运筹学与控制论教授,研究方向为组合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教学资源
《基础会计(第四版)(会计专业)》配套学习卡资源,配有Abook数字课程,该课程包括课程讲解、演示 文稿、授课教案、证/账/表模板、模拟试卷等资源等资源。
教材特色
1、《基础会计(第四版)(会计专业)》配有一个贯穿全书的情景故事并对每章涉及的名词概念进行了归 纳。
基础会计(第四版)(会计专业)
201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成书过程
03 教材目录 05 教材特色
目录
02 内容简介 04 教学资源 06 作者简介
《基础会计(第四版)(会计专业)》是由张玉森、陈伟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中等职业教 育国家规划教材,是会计专业主干课程教材,也是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该教材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五 年制高职财经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对口升高职的考试用书,还可以作为在职人员培训用书。
《基础会计学(第四版)》教学全套课件
4、会计职业与会计学科体系
5、会计方法
第一节 企业与会计
一、会计的产生及发展
会计是因人类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 和发展的。
生产活动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劳动耗费 会计活动 劳动成果
对劳动耗费和成果的 计量、计算和记录
第一节 企业与会计
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会计的萌芽 古代会计 近代会计 现代会计
企业用花费500元
-500 购买原料
+500
复式借贷记账法直至清末由日本传入我国。
第一节 企业与会计
明末清初“龙门账”
把全部账目划分为“进(收入)”、“缴(支出)”、 “存(资产)”、“该(负债)”四大类 运用“进―缴=存―该”的平衡公式进行核算,设总账 进行“分类记录” 并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实行双向计算盈亏, 若两表计算盈亏数相等,称为“合龙门”,以此检验全部 账目的正确性。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多看参考书,多做练习题
切记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行则怠
7
基础会计学
课程介绍
学习会计的10大理由
课程名称: 基础会计学 课程性质(类别): 学科基础课
课程学时:总学时 64
任课教师: e-mail:
学分: 4学分
第一章 绪论
1、企业与会计
2、会计交易或事项与会计对象
内 容
3、会计的内涵
(二)企业的类型
按照业务活动 的不同
①制造业企业 ②商业企业 ③服务业企业
按组织形式 的不同
①独资企业 ②合伙企业 ③有限责任公司 ④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三、企业的利害关系人及其关注点
投资人 债权人
经理人员
初级会计学第四版教学设计
初级会计学第四版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初级会计学是全日制本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学生学习会计学的入门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财务视野,培养财务分析能力,提高财务管理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着疫情下“停课不停学”的思想,本次教学实现线上授课,希望通过线上授课,使学生在家中也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线上授课对于学生和任课教师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和挑战。
二、教学目标1.熟悉会计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和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掌握会计信息的表达方法和解读思路;2.掌握会计分录、会计账户、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及其相互关系;3.学习会计核算方法和基本流程,掌握财务报表的编制、分析及其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大纲第一章会计学的基本概念1.会计学的定义2.会计学的对象及范围3.会计学的基本假设4.会计学的方法和技术第二章会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1.会计的基本职能2.会计要素及其含义3.会计等式及其变形第三章会计分录1.会计分录的概念及组成要素2.会计分录的记法及实例3.会计分录的原则第四章会计账户1.借贷记账法的基础2.会计账户的概念及种类3.会计账户的编制方法及实例4.会计账户的常用用语和规则第五章会计报表1.财务会计报告的要素2.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编制3.利润表的结构和编制4.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编制第六章会计核算方法和过程1.货物及存货的会计处理方法2.折旧的会计处理方法3.坏账的会计处理方法四、教学方法及手段本次教学以有声画面、图片等信息传递渠道为主要手段,在全国大学生在线(学科)竞赛平台上开设课程,使用互动式授课,将视频、图像、文字、数字、举例、问题等封装为一个整体,形成完整、具有渐进性的理论体系,包括思维导图、学习笔记、测试及讨论等方式提供练习和测试环节,让学生在熟悉各种理论概念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对财务分析和决策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能力,通过课后小组讨论,检验学生的认识水平。
五、考核方式1.期末考试,占总成绩70%;2.课堂测验、作业、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30%;3.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等均作为辅助因素,对学生成绩有所帮助。
初级会计学第四版课程设计 (2)
初级会计学第四版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初级会计学作为管理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学生打好会计学基础知识的必经之路。
本课程旨在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使学生具备初步的会计知识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会计的基本分类和核算方法;2.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编制方法,并能够进行会计实操;3.掌握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分析技巧,能够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4.培养学生会计思维,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会计的概念、对象、目的和基本原则;2.会计的分类、核算方法和会计制度。
2. 财务会计的会计凭证和账簿1.财务会计的会计凭证和记账方法;2.财务会计的账簿、账户和功能。
3. 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1.财务报表的种类和内容;2.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3.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4. 会计思维和实操练习1.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应用能力;2.进行相关的会计实操练习。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操练习和个人作业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我学习和实践能力。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个部分。
平时考核包括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操练习、个人作业、出勤和课堂表现等多项考核内容,占总成绩的40%。
期末考核包括闭卷笔试和开卷设计两项考核内容,占总成绩的60%。
六、教材初级会计学(第四版),作者:李晓霞、陈亚立,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七、参考资料1.会计学基础(第二版),作者:杨军、唐文静,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会计学(第二版),作者:刘斌、董华斌,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3.财务报表分析(第三版),作者:Tro、Zimmerman,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八、教学团队本课程由金融与会计学院会计系的教学团队共同承担,教师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业内外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声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述学习目标◆ 了解会计的概念。
◆ 能说出会计的对象。
◆ 能解释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 了解我国现阶段会计管理体制结构。
◆ 能区分集中核算与非集中核算的关系。
◆ 能举例说明会计机构的内部牵制制度。
◆ 能说出会计岗位的划分。
◆ 了解会计法规的组成,能说出会计法的基本内容。
◆能解释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习时数◆讲授:4学时。
第一节会计的概述什么是会计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任何社会的经济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管理越要加强,会计就越重要。
会计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它的理论与方法体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创新。
会计学科的分类会计的核算职能会计管理是通过会计的职能来实现的。
会计的职能就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固有的、内在的客观功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亦称会计的反映职能。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从核算的时间看,它既包括事后的核算,也包括事前、事中的核算;从核算的内容看,它既包括记账、算账、报账,又包括预测、分析和考核。
会计的基本职能可归结为核算和监督两个方面。
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监督就是会计人员通过会计工作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监督的核心就是要干预经济活动,使之遵守国家法令、法规,保证财经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还要从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出发,对每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事前、事中监督,以防止损失浪费。
会计监督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第一,以国家的财经政策、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为准绳,对即将进行或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进行监督。
第二,从单位内部提高经济效益出发,将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以评价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有效,能否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对贪污盗窃、营私舞弊等违法犯罪活动进行监督,以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职能关系十分密切,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核算是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就无法进行监督,只有正确地核算,监督才有真实可靠的依据。
而监督则是核算的继续,如果只有核算而不进行监督,就不能发挥会计应有的作用,只有严格地进行监督,核算所提供的数据资料,才能在经济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会计的特点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会计的特点2.会计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全面性的特点会计的特点3.会计具有一整套科学实用的专门方法为了正确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会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实用的专门核算方法,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和计算,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经济信息。
这些专门核算方法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方法体系,是会计管理区别于其他经济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
第二节我国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结构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
财政部的管理职责1.主要任务在我国,由财政部的会计事务管理司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
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的主要任务是在财政部领导下管理全国会计工作,制定全国性的会计法令、制度、规划和组织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财政部的管理职责2.具体职责(1)制定全国的会计法令、规章、制度,组织贯彻实施国家的有关会计法令、法规,审查各地区、各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办法。
(2)了解、检查全国的会计工作情况,总结、交流会计工作经验,研究、制定改进会计工作的措施。
(3)制定全国会计干部培训规划,推动和协助各地区、各部门做好会计干部的业务培训工作。
(4)管理、监督注册会计事务所的业务工作,组织注册会计师资格的考试,批准注册会计师,颁发注册会计师证书。
(5)同有关部门一起制定有关会计干部专业技术职务制度的办法,并贯彻实施。
(6)管理报批外国会计公司在我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并依法对其业务进行管理、监督。
按国家有关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财政厅、局也设置会计事务管理处,作为管理省、市、自治区会计工作的办事机构。
财政部的管理职责3.会计管理体制原则第三节企业的经济活动与经济业务企业的经济活动在日常经营中,企业沿着供应、生产、销售三个经营过程,会发生一系列与现金、银行存款有关的经济活动。
其中,现金或银行存款都是货币资金,从货币资金开始,又回到货币资金,这是一个资金循环过程。
企业的经济业务经济业务是指通过会计来核算和监督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具体事项,又称会计事项。
会计对象通常,凡是特定对象中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它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这些经济活动只要是真实、合法、合理的,就应该对其进行会计处理。
第四节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会计机构设置要求会计机构是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处理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
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都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会计机构设置原则1.根据企业单位的规模大小、会计工作的繁简来确定会计机构的设置形式。
2.会计机构的设置应建立在科学组织、合理分工的基础上。
3.应按“内部牵制”的原则做好会计机构的内部分工。
企业会计工作组织形式会计从业资格在我国,各单位都必须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同时,凡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这是从事会计职业的“准入证”。
会计人员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将会计的主要职责规定为进行会计核算和实行会计监督两个重要方面。
《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中明确了会计人员的具体职责:(1)会计人员应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规定,认真编制并严格执行财务计划、预算,遵守各项收支制度、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合理使用资金,正确计算各项税金并保证及时入库。
(2)按《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认真进行会计核算,即记账、算账、报账,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账目清楚,日清月结,按期报账。
(3)按照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合理使用贷款,加强现金管理,做好货款的结算工作。
(4)按照经济管理的要求,定期检查、分析财务计划、各项预算的执行情况,挖掘增收节支的潜力,考核企业资金的使用效果,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向单位领导提出建议。
(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的要求,妥善保管会计凭证、账簿及会计报表等档案资料。
(6)遵守、维护国家财经制度及财经纪律,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会计人员的工作权限《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中明确规定了会计人员具有下列工作权限:(1)有权参与本单位编制计划,制定定额,签订经济合同,参加有关的生产、经营管理会议。
(2)有权要求本单位有关部门、人员认真执行国家批准的计划、预算,遵守国家财经纪律和各项财务会计制度。
(3)有权监督、检查本单位有关部门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和财产保管、收发、计量、检验等情况。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可供选择的会计工作岗位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
开展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相应工作岗位,也可以与其他工作岗位相结合。
第五节会计法律规范体系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体系根据我国法律规范的构成和层次,现阶段我国会计法律规范体系的构成和层次如下图所示。
会计法律会计法律,即会计法,是指调整社会经济生活关系中会计关系的法律总规范。
会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
它是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最高层次,是制定其他会计法律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是会计机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根本大法。
会计法规会计法规是指调整社会经济生活关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根据我国法规体系的构成,按照制定或批准的机关不同,会计法规也可分为会计行政法规、地方性会计法规和自治会计法规。
其中,会计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经国务院批准发布,是会计法律的补充和具体化,法律效力上仅次于会计法,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会计职称条例》等。
地方性会计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发布,制定的依据是会计法,并要与会计行政法规不相抵触。
会计规章1.会计规章的概念会计规章主要是指由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行政机关——财政部就会计工作中的某些方面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其他各部门依据其职责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也属于会计规章,但必须报财政部审核或者备案。
会计规章的制定依据是会计法律和会计行政法规。
2.会计规章的分类第二章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学习目标◆ 了解会计要素的概念。
◆ 能熟练地说出会计要素的构成。
◆能解释会计基本等式。
◆ 能根据会计平衡公式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经济业务类型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能熟练地说出会计各要素的具体内容。
学习时数◆讲授:4学时◆实训:2学时第一节会计要素会计要素的概念和组成内容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要素的简称。
会计要素是指对会计对象的个体内容所做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组成部分,是会计报表内容的基本框架,也是账户的归并和概括。
企业会计的基本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方面。
资产的概念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的组成内容负债的概念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的组成内容所有者权益的概念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即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所有者权益的组成内容所有者权益具体表现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收入的概念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组成内容费用的概念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组成内容利润的概念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利润的组成内容第二节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的内容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它是整个会计方法体系的基础。
会计核算方法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七种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第三节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静态等式关系动态等式关系会计基本等式会计基本等式的运用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是复式记账、账户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也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