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五大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五大变”
龙泉中学鲁强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总是徘徊在一个理论上浑浑噩噩,实践上磕磕绊绊的怪圈之内,摆脱不了老师“灌”、“压”,学生“听”、“记”的老路。

这样的语文教学囿于书本,拘于死记,限于室内,隔绝了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浪费了师生宝贵的时间,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虽然国实行了素质教育,提出了“减负”的口号,可经济的落后,信息的闭塞,设备的简陋,却让老师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做一些表面功夫,敷衍了事,随后就又走上了加班加点抓分数的老路。

如今,我们很多教师都心知肚明,这种只求分数的功利教育是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的,更不利于高中生个性的发展。

也许很多教师要埋怨:竞争太激烈,压力太大,这有什么办法呢?其实,我们要彻底改变这种限制学生个性发展的“填鸭式”教学,首先就要从思想观念上转变过来,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本质,并把新理论新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想念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新课改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勇于开拓,大胆创新。

所以,我们就应该从教学方法上,教学形式上,以及教学内容上都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培养出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的社会主义新人,为我们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创新,具体到实际中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观念上,变“冷酷到底”为“心心相通”
自古以来,老师就被赋予了很高的社会地位。

先生高高在上,威严冷峻,学生则毕恭毕敬,惟命是从,这是古时师生关系的准确概括。

进入新中国后,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但随着应试教育的兴起,课堂上老师“滔滔不绝,学生鸦雀无声”的画面则随处可见,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也成了学生的主宰。

在学生面前,教师要板着面孔,话语中带着训斥,神态中显出威严,仿佛这才能显出教师的身份和地位。

用现今的流行话来说,这种高高在上,讳莫如深就叫“酷”,并且部分教师还要“冷酷到底”。

其实,这种情况是不利于我们与学生的交流的,无形中更加深了师生之间的隔膜。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事都有了自己的思维和看法。

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别人肯定和常识他们的意见和观点,利用高中生的这些特点,我们应放下架子,与他们多交流,多帮助他们,与他们息息相通,做他们的朋友。

这样,学生对我们教师才不会有畏惧,不会再有隔阂。

同时,学生也会更理解我们,更多支持我们的工作。

课堂上他们才会畅所欲言,无所不问,无所不答,充分地调动他们上课的积极性。

作为教师,既要作学生的朋友,同时也应清醒认识自己所处的教育和引导的作用。

我们应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所谓“混迹其中而退身其外”即是这个意思。

二、在课堂教学上,变“死气沉沉”为“生龙活虎”
我们时常都会听到老师说:“唉呀,上课没有一个人回答问题,死气沉沉的。

”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还在我们教师自身。

我们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应像主持人一样,把课堂气氛营造得宽松和谐,积极踊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变“死气沉沉”为“生龙活虎”。

这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首先是学习的需要、学习展习惯的主人,然后是掌握知识的主人。

孔子有句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我们
应重视引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心向,改变学生那种不思考问题,坐寻答案的消极学习,引发好学生正确的学习心向。

在上语文课时,我们教师应首先树立学生的自信。

尊重每个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让他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自己的观点看法也是正确的或接近答案的。

这样,他们对我们的问题就可能产生积极的兴趣,进行积极的发言,引发他们思维的火花,在思维上学生积极了,自信了,那很多问题他也就积极思考了。

这样,良性循环一形成,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让学生来自主学习,自学一篇文章,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在学生研究讨论之后,教师再加以引导讲解,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这个道理。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学习目的上来启发他们的主动性。

告诉他们语文是“百科之首”,任何人,任何事,都离不开语文,都要用语文来表达。

现今的社会,更注重人的能力。

口语表达顺畅是成功人士必备的条件。

与他人的交际交往都离不开语言等等道理。

学生认识到了语文的重要性,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自然也高了。

另外,课堂气氛的和谐、平等、民主也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更积极。

三、在学法指导上,变给“鱼”为“渔”
我们语文教师上课时,很多时候都是把一篇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写段意,背手法,记主旨,不让学生思考和发问,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产生离奇的想法,殊不知,牛顿、爱因斯坦、富兰克林这些伟大的科学家,都是从很多稀奇古怪的念头开始,而最终名垂青史的。

大家都知道“授之以渔”的道理,德国教育家斯普朗也说:“教育的核心是对人格心灵的唤醒。

”面对知识的汪洋大海,学生不掌握“渔”术,何以得“鱼”呢?现代教育家与心理学认为:实际生活中的方法、经验、能力可以传授,但学习过程中的方法、经验、能力却不能传授。

为什么呢?当学生主动学习时,他的生理、心理、情感、智力各方面都做出能动的反应,把这些过程都纳入到自身的能力系统神经区,经过千万次的神经联系和难描摹的神经反应,才建立起一条条紧密联系的条件反射系统。

当这些系统经过多次反复后,就形成了他自身的知识能力的独立体系了,从而获得了所谓的“渔”了。

这是一个不能模拟复制的过程,更别说传授了。

有人说:“知识不能是由自以为有知识的人‘普及’或‘灌输’给自认为没有知识的人的。

知识是通过人与外界的关系,通过充满变化的关系建立起来的。

这种学习者批判地接受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促进他知识的发展。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挖掘了自身的潜力,建立了自我感,尽量把自己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让思维与心灵都得到了体验。

据以上理论,我们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来分析,让他们大胆发表意见,课后让学生来总结,并谈谈学后感等。

这样,学生反复体验,反复分析总结,自身积累丰富了,构建起了自身的知识体系,也就变得“鱼”为会“渔”了。

四、在作业布置上,变“繁难多”为“简易少”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而在语文能力体系中,思维能力是灵魂。

在语文活动,作业的布置上,我们应“精选实练”,不重复,不繁杂,不脱离生活,画龙点睛,挑选最关键的要点,通过活动和练习,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语文作业的布置应遵循训练为主线,能力为主导的原则。

新课标更注重语文实践活动,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设计活动,大大增加了语文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

比如在上“采访活动”时,教师可先把活动目的、任务给学生讲清楚,然后分组决定采访对象。

再讨论:(1)应运步骤(2)实施方法(3)情况调查(4)采访内容(5)注意事项(6)各自任务(7)材料汇撰。

采访结束后,再分组总结,说感想,谈经验,取长补短。

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喜欢参与,积极实践,锻炼了胆量,训练了语言,接触了生活,树立了信心,对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是
极有帮助的。

语文练习,我们要注重讲练结合,精讲精练,有讲就有练,要让学生的作业落到实处,表达在笔头,既训练学生的表达,更注重他的抒写,还要兼顾迁移和内化,对于“机械作业”,我们应让学生边做边想,想音,想形,想义,起到锻炼思维的作用。

而那些动脑的“灵活”作业,我们应以思求实,读写结合,有讲有练,讲效率,重实效。

我们还可据学生兴趣特长,把学生分组,布置一些简易而有趣的课外作业。

比如回家向家人或亲朋讲故事,表感受。

到校外观察外物、生人、俗事。

在校内、班内搞一些比赛、作表演等等丰富有趣的活动。

总之,用各方面的条件,用各种手段,锻炼他们的语文能力,让他们把知识与生活充分联系起来。

五、在教学内容上,变“闭关自守”为“改革开放”
边缘地区思想落后,设备简单,语文教学往往画“室”为牢,千面一人。

又因为高考的压力,追求分数,导致学生长期与社会生活脱离,与其它学科分隔。

其实,语文是实践性极强的人文科学,章熊先先生说:“语文所涉及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的运用,没有注意到二者的区别,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弊病之一。

”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将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真正做到“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任何一本教材,都有其时代的和人为的局限性,我们教师只有在语文教学时既注重课内,更注重课外,才可能弥补这种缺陷。

教材的选材上我们可选文科,也可用理科;既有横向的联系,也可纵向的拓展。

比如在教《项链》时,我们可补充莫泊桑的《羊脂球》,让学生加深对其冷静,含而不露的讽刺艺术的理解;教《荷塘月色》时,可补充《匆匆》让学生在对比中学习朱自清散文清新、流畅的风格。

教乐府诗时,同时介绍一些《唐诗三百首》、《明清诗词类编》中的相关篇目,从而加深对这种诗歌形式的了解。

另外,我们应充分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向学生有选择地推荐一些时文精品及科技读物,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和科技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向中学教师提出这样的建议:“科学正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却不能及时把不断出现的新概念和规律写进语文教学大纲,所以,阅读科技读物就成了现代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了。


这样看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只有实行“改革开放”,学生才能关注前沿,面向未来,对社会,对人生始终兴致勃勃,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真正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