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七十四卷(魏纪)(8)原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治通鉴第七十四卷(魏纪)(8)原文
[9]吴国都乡侯周胤率兵一千人驻防公安县,犯了罪,被放逐到庐陵。
诸葛瑾、步骘为他求情。
吴王说:以前周胤年幼,开始并无功劳,平白地领受精兵,封以侯爵,全都是思念周瑜才对他宠爱的。
但周胤依仗恩宠,酗酒荒淫,恣意放纵,前后多次告诫,没有改悔。
我对周瑜的情义同你们二位一样,乐于看到周胤有所成就,岂有终止?可是迫于周胤罪恶太重,不应该现在让他回来,我还想让他尝点苦头,使他能自己了解自己。
就凭他是周瑜的儿子,又有你们二位在中间,假如他能改正,还有什么担忧呢?
瑜兄子偏将军峻卒,全琮请使峻子护领其兵。
吴主曰:昔走曹操,拓有荆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
初闻峻亡,仍欲用护。
闻护性行危险,用之适为作祸,故更止之。
孤念公瑾,岂有已哉!
周瑜的侄子偏将军周峻去世,全琮请求让周峻的儿子周护接领周峻部队。
吴王说:从前击败曹操、吞并荆州,全是周瑜的功劳,我常记不忘。
起初听说周峻去世,便打算任用周护。
后听说周护性情凶狠,任用他恰恰是让他去闯祸,所以改变了主意。
我思念周瑜,岂有终止!
[10]十二月,诏复以建寅之月为正。
[10]十二月,魏帝下诏恢复以建寅之月为正月。
邵陵厉公上正始元年(庚申、240)
魏邵陵厉公正始元年(庚申,公元240年)
[1]春,旱。
[1]春季,发生旱灾。
[2]越蛮夷数叛汉,杀太守,是后太守不敢之郡,寄治安定县,去郡八百余里。
汉主以巴西张嶷为越太守,嶷招慰新附,诛讨强猾,蛮夷畏服,郡界悉平,复还旧治。
[2]蜀国越郡蛮夷常有叛乱,杀死太守,以至后来的太守不敢到郡治中就职,而在安定县寄住治事,距郡治八百余里。
汉后主任命巴西人张嶷担任越太守,张嶷招降安抚新归附的夷人,征讨诛杀强悍狡黠的夷人,各部落于是敬畏顺服,郡内全部平定,郡府又迁回原址。
[3]冬,吴饥。
[3]冬季,吴国发生饥荒。
二年(辛酉、241)
二年(辛酉,公元241年)
[1]春,吴人将伐魏。
零陵太守殷札言于吴主曰:今天弃曹氏,丧诛累见,虎争之际而幼童莅事。
陛下身自御戎,取乱侮亡,宜涤荆、扬之地,举强羸之数,使强者执戟,羸者转运。
西命益州,军于陇右,授诸葛瑾、朱然大众,直指襄阳,陆逊、朱桓别征寿春,大驾入淮阳,历青、徐。
襄阳、寿春,困于受敌,长安以西,务御蜀军,许、洛之众,势必分离,掎角并进,民必内应。
将帅对向,或失便宜,一军败绩,则三军离心;便当秣马脂车,陵蹈城邑,乘胜逐北,以定华夏。
若不悉军动众,循前轻举,则不足大用,易于屡退,民疲威消,时往
力竭,非上策也。
吴主不能用。
[1]春季,吴国将要讨伐魏。
零陵太守殷札对吴王说:如今上天废弃曹氏,丧事凶杀不断出现。
当此猛虎争斗之际,而让一个孩子临政。
陛下应当亲自统率大军,夺取乱国,征服衰世,尽出荆州、扬州的人力、物力,调查丁壮和老弱的人数,让丁壮执戟上阵,老弱转运物资;在西方让蜀汉在陇右驻屯;命诸葛瑾、朱然率领大军直指襄阳;陆逊、朱桓另外出征寿春;陛下御驾进军淮河以北,进攻青州、徐州。
襄阳、寿春被我们围困,长安以西要全力防御蜀军,许昌、洛阳的军队势力要分散,我们多方牵制,同时进军,民众一定响应。
到时将帅交战,只要有一处指挥失当,一军战败,则三军军心涣散。
我们正好备马整车,攻陷城邑,乘胜追击,平定华夏。
如果我们不出动全部大军,只是象以前一样出动少量部队,则不足以完成大事,容易屡屡败退,民众疲沓,军威消失,时间过去,力量耗竭。
这不是上策。
吴王没有接受。
夏,四月,吴全琮略淮南,决芍陂,诸葛恪攻六安,朱然围樊,诸葛瑾攻中。
征东将军王凌、扬州刺史孙礼与全琮战于芍陂,琮败走。
荆州刺史胡质以轻兵救樊,或曰:贼盛,不可迫。
质曰:樊城卑兵少,故当进军为之外援,不然,危矣。
遂勒兵临围,城中乃安。
夏季,四月,吴国全琮进击淮南,掘开芍陂堤岸,诸葛恪攻打六安,朱然围困樊城,诸葛瑾攻打中。
魏征东将军王凌、扬州刺史孙礼与全琮在芍陂交战,全琮败逃。
荆州刺史胡质派出轻装部队救援樊城,有人说:敌人强盛,不能靠近。
胡质说:樊城城墙低矮,守
军又少,所以应当强行进军作为外援,不然,樊城就危险了。
于是率军逼近吴国围城部队,城中军心始安。
[2]五月,吴太子登卒。
[2]五月,吴国太子孙登去世。
[3]吴兵犹在荆州,太傅懿曰:中民夷十万,隔在水南,流离无主,樊城被攻,历月不解,此危事也,请自讨之。
六月,太傅懿督诸军救樊;吴军闻之,夜遁,追至三州口,大获而还。
[3]吴国部队仍留在荆州,太傅司马懿说:中汉民和夷人有十万之多,隔在沔水南岸,流离逃亡,无家可归,樊城被围,已过一个多月还没解除,这是危急之势,请派我亲自前去征讨。
六月,太傅司马懿率领各军救援樊城,吴军听到消息后,连夜遁逃。
司马懿率军追到三州口,获大量物资和俘虏而归。
[4]闰月,吴大将军诸葛瑾卒。
瑾太子恪先已封侯,吴主以恪弟融袭爵,摄兵业,驻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