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课选择题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练习(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费孝通在谈及文化的多样性时有了一句名言:“各美其关,关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据此回答1—4题。

[预测1].‘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本含义是( )。

A.承认本民族文化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前提B.只有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才能称誉世界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预测2]“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基本含义是( )。

A.不同民族之问,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多样性B.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最终达到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
D.文化的交流和合作,能促进世界的融合的进程
[预测3]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意义有( )。

①能更好的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③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④清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完全统一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预测4]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说秦汉风云人物,品三国英雄。

凭借其“大众口味、学者品位”而一举成为近年最火的文化学者,电视明星。

他的作为与成功是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的有效对接。

这说明( )。

①文化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④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①③
随着开放的深入,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却淡漠了。

据此回答5、6题。

[预测5]如此发展下去,带来的后果是( )。

A.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
B.能够使我们国家尽快与世界接轨,扩大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C.逐渐失去民族特色,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削弱了民族的凝聚力
D.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预测6】上题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继续扩大开放,加快我国传统文化融人世界的步伐
B.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c.要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加强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预测7]2006年和2007年是中俄关系史上值得特别关注的年份,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了“中国年”。

这是两国建交以来规模最大的双边文化交流活动。

交流的领域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

下列关于举办中俄文化年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举办中俄文化年,符合中俄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②符合世界发展的总趋势③表明了我们既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④中俄两国间已不存在分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国家邮政局曾于1973年10月15日发行编号95《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邮票1枚,1974年10月15日发行T6《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邮票1枚,时隔32年,2006年年10月15日又发行了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邮票1枚。

据此回答8、9题。


[预测8】邮票是一个国家的“艺术名片”,鸡作为人民群众喜爱的吉祥动物,也一次次跻身于方寸之间,不仅我国陆续发行了不少与“鸡”有关的邮票,法国、韩国等也发行了与“鸡”有关的邮票。

这表明( )。

A.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具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B.各国的民族文化其内容与形式是完全一致的
c.鸡被世界各国都视作吉祥物D.各国的信仰有相同的东西
[预测9]邮票不仅是“一国的艺术名片”,也是文化交流的手段。

其作为文化交流手段属
于( )。

A.商业活动方式B.教育方式C.人口迁徙D.文字阶段
2006年5月2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介绍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及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相关活动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孙家正说,从2006年起每年的6月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国家“文化遗产日”,今年的6月10日就是我们国家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

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主题叫“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据此回答10、l1题。

[预测10]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有( )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世界上许多以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类著称的文化遗产,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化③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④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预测11]文化遗产与世界遗产的区别是( )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而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
②并非各国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能成为世界遗产③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④研究文化遗产与世界遗产的作用不完全一致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2、我们之所以说文化是多样性的,是因为( )。

A.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的不同决定的B.各民族问人们的信仰等主观因素决定的
c.是由于各民族间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不同而导致的
D.是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地理的和历史的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13、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可体现于( )。

①语言文字②宗教信仰③思想理论④文学艺术⑤民居建筑⑥人们的每一次实践活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宗教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一种最普遍的社会现象,自它产生以来对人类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来讲,宗教具有协调社会关系的功能、认同功能、凝聚力的功能、调节情感的功能。

据此回答14、15题。

14、上述材料说明( )。

①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②民族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③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④民族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5、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是( )。

①民族文化是至高无上的②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③民族文化具有与其他文化不同的特点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
16、“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形象地说明了( )。

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D.世界必须形成统一的文化
17、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有( )。

①人口迁徙②教育③开展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④振兴民族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8、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

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织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世界各国。

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这说明( )。

A.商人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D.外出旅游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19、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而能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文化的是( )。

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B.民族的语言文字
C.民族的文化遗产D.庆祝民族节日
20、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阅读上述材料,在下列说法中找出世界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不同之处( )。

①二者包含的内容有差异,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②并非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能成为世界遗产③研究二者有利于明确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④它们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1、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法之间坚持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和平共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下列叙述中属于该意义的有( )。

①通过相互借鉴,促进各自经济文化发展②可以为我国经济建设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促进世界文明的进步及和平与发展③有利于中法结盟,消除分歧④有利于中法文化的融合,形成共同民族特征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2、下列关于举办中俄文化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举办中法文化年,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B.符合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C.表明了我们既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D.中法两国间已不存在分歧
23、庆祝民族节日是( )。

①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反映④民族共同文化上的认同感体现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4、提起节日,中国人民首先想到的是春节;贴窗花,写春联,爆竹卢声,烟花竞放,阎家团
圆,其乐融融地围坐在饭桌旁,辞旧迎新。

而大多数西方人可能首先想到圣诞节;家家装饰着圣诞树,唱着欢快的圣诞歌,小孩子们翘首企盼圣诞老人的礼物。

从以上两个节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

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②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③文化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④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5、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杰作遍布世界各地,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特色,如中国的故宫、印度的泰姬陵、麦加神庙等等,它们的不同风格体现了( )。

A.建筑文化的多样性B.建筑文化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c.建筑文化的积极作用D.建筑文化的趋同化倾向
26、下列属于文化遗产的是( )。

①中国的长城②九寨沟自然风景区③埃及的金字塔④司马迁写的《史记》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7、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是( )。

A.该国全部历史文化的凝结B.该国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该国自然文化的突出表现D.该国人文文化的集中表现
28、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们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下列关于文化遗产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是世界上各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④其存在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9、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 )。

A.历史文化的多样性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c.建筑文化的多样性D.文学艺术的多样性
30、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如中国的儒家文化、欧洲的基督教文化、美洲的印第安人文化、中东的阿拉伯文化等。

这段材料体现了( )。

A.文化的相对稳定性B.文化的多样性C.文化的继承性D.文化的独立性
31、德国民歌纯朴、严谨,反映出德国人坚定、稳重的性格;俄罗斯辽阔的国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赋予俄罗斯民族豪爽、乐观的性格,这种精神气质也在民歌中表现出来;印度尼西亚民歌常常与“热带宝岛”的自然风光相联系,风格明朗、抒情、飘逸..以上材料除了内容、曲调方面的多样性外,还表现出( )。

A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性规律B.世界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
C.民族文化的丰富生动的个性D.民族文化应该博采众长
3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人们应该这样对待文化多样性( )。

①认同本民族文化②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对外来文化采取排斥主义④全盘吸收外来文化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①②
33、多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但要吸纳外族的先进文化,同时也必须保护自己的民族特色,这样才会更具有生命力。

没有民族文化也就无所谓世界文化,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趋势不可逆转,多元的世界文化使人类的精神领域更加丰富多彩。

以上材料说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民族文化的特点正日趋消失③我们既要
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4、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 )。

A.吸收外来优秀文化B.尊重自己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C.做到“百花齐放春满园”D.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35、中国政府愿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有关组织一道,为保护好人类共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做出不懈的努力。

其原因是( )。

A.国家问的共同利益是围家合作的基础B.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c.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国家间合作的惟一纽带D.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的需要
36、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但要吸纳外族的先进文化,同时也必须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这样才会更具有生命力。

没有民族文化也就无所谓世界文化,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趋势不可逆转,多元的世界文化使人类的精神领域更加丰富多彩。

以上说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民族文化的特点日趋消失③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7、下列活动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是( )。

①占代商旅活动②网络互动③教育④人口迁徙⑤红色旅游⑥科考队南极考察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⑥
38、秦国攻灭楚国后,为了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控制,派50万官兵驻扎岭南地区..这使得相当一部分中原人在了粤东北地区,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统一中后,为了戍边和开发新区,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其中最著名的北戍五原、云中,南戍五岭,人数近百万,对长城沿线和华南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

上述材料体现的文化传播途径是( )。

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战争是文化传播的根本途径D.古代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39、培根认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培根这句话表明( )。

①知识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②任何知识文化都推动社会进步③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④知识文化具有继承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0、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

这种文化传播是( )。

A.古代文化传播B.现代文化传播c.大众传媒传播D.互动文化传播
40、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的文化传播方式是( )。

A.人际传播B.电视c.互联网D.手机短信
41、第11届奥运会首次通过电视实况传播,共有16.2万观众观看了转播;第14届奥运会,英国广播公司以3000美元获得电视转播权,伦敦周围80千米内约有50万人观看了转播;第18届奥运会首次通过卫星向全球进行实况直播,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比赛进程,如同身临其境;第26届奥运会电视实况转播覆盖了21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观众达196亿人次。

以上事实说明( )。

①大众传媒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②大众传媒已取代旧的传媒③大众传媒显示了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特大功能④大众传媒克服了旧的传媒的局限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2、电视提供了动态画面和缤纷的色彩,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变得更生动、形象和真实;互联
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手机短信用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让人回味无穷,对以上传媒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们是现代传媒②它们是古代传媒与现代传媒混合体③它们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它们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局限
A.①②⑧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3、下列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的是( )。

①汉代张骞出使西域②唐朝玄奘西行③明代郑和下西洋④丝绸之路开通⑤胡锦涛主席访问南美⑥中国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44、比尔·盖茨说过,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椅,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这段话说明( )。

①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无所不能②互联网技术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③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5、胡适在评价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作用时说:“(进化论的介绍传播犹如)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

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这段话说明( )。

A.西学东渐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B.西学东渐改变了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
c.西学东渐阻碍了中国的发展D.西学东渐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文化生活》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参考答案:
选择题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