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押题练3必修部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高考
押题练三(必修部分) (时间:20分钟分值:39分)
【押题理由】实验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实验中,会涉及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等环节,可以培养与实验有关的各种能力(观察能力、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基于这一点,命题者常常以实验为中心来编制学科间的综合题,从中考查多种能力。

1.(8分)不同植物种子中所含营养成分有差异,如豆类作物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玉米种子中淀粉含量较高,花生种子中脂肪含量相对较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应,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乙种子中含蛋白质最多
B.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
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
D.这三种试剂使用时均不需要水浴加热
(2)某玉米新品种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玉米,请用所学的方法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用具:新鲜的普通玉米子粒,新鲜的新品种玉米子粒,研钵,试管,漏斗,纱布,吸管,清水,双缩脲试剂A液(·mL-1NaOH溶液),双缩脲试剂B液(·mL-1CuSO4溶液),量筒。

方法步骤:
①将两种玉米子粒分别进行______________,制备组织样液。

②取A、B两支试管,向A中加入新品种玉米组织样液2 mL,B中加入普通玉米组织样液2 mL。

③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________,摇匀,再分别加入4滴________,摇匀。

④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2)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①研磨③双缩脲A液双缩脲B液④颜色变化并比较紫色的深浅预期结果:新品种玉米子粒组织样液(A试管)紫色较深
【解析】(1)苏丹Ⅲ染液是用于鉴定脂肪的,乙种子与苏丹Ⅲ染液反应的颜色最深,因此乙种子中含脂肪最多,A错误;碘液能将淀粉染成蓝色,苏丹Ⅲ染液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双缩脲试剂能将蛋白质染成紫色,B正确;在观察脂肪的颜色时需要用到光学显微镜,C正确;这三种试剂使用时均不需要水浴加热,D正确。

(2)鉴定蛋白质的实验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含量越高颜色越深.方法步骤:①将两种玉米子粒分别进行研磨,制备组织样液。

②取A、B两支试管,向A中加入新品种玉米组织样液2 mL,B中加入普通玉米组织样液2 mL。

③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双缩脲A液,后加入双缩脲B液,因此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分别加入4滴双缩脲试剂B,摇匀。

④观察颜色变化并比较紫色的深浅,预期结果:新品种玉米子粒组织样液(A试管)紫色较深。

【押题理由】近年新课标全国卷重视对考生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血糖调节部分易结合实验情境进行命题,应予以特别关注。

本题情境新颖,但其考查的仍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9分)为了观察健康水牛快速静脉注射葡萄糖后,其血浆中葡萄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动态变化,有关人员做了下列实验:
(1)试剂与用具:质量分数为50%的葡萄糖药液、生理盐水、注射器及其他采集血样和检测设备等。

(2)选材与方法:选择12头健康公水牛,随机分成3组,组Ⅰ经颈静脉注射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Ⅱ经颈静脉注射______的生理盐水,组Ⅲ不做任何处理。

所有静脉注射药液要求在10 min内输注完毕。

实验前要求水牛禁食20 h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表为实验水牛体内的血糖数据统计表: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水牛血糖调节过程________(填“快速”或“缓慢”),直至注射后420 min,水牛血糖水平仍高于注射前60 min水平,所以如果对水牛快速注射较多的葡萄糖,不利于内环境的________,从而会影响生命活动。

(4)由下丘脑通过胰岛对血糖的调节属于________调节,血糖浓度与胰高血糖素浓度呈____________(填“正相关”或“负相关”)。

【答案】(2)质量分数为50%的葡萄糖药液等量减少水牛体内原有糖类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缓慢稳态
(4)神经—体液负相关
【解析】(2)题中给出了两种试剂,实验过程中已经用了生理盐水,所以组Ⅰ只能注射质量分数为50%的葡萄糖药液;实验过程中要控制无关变量,故注射不同药液的量应该相等。

禁食的目的是让水牛消耗掉体内的葡萄糖,以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3)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注射葡萄糖后,水牛血糖下降缓慢,所以一次注射较多的葡萄糖会较长时间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4)血糖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当血糖浓度高时,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反之,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所以两者呈负相关。

【押题理由】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是近几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往往与种群、生态系统相结合进行综合考查。

本题的特色在于问题的设问强调基础性和层次性,知识和能力并重,于平常之中见新意。

3.(11分)研究小组对某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并对不同生物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所示。

请分析回答:
(1)请根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________________。

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同时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相邻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为20%,则蛇增重需消耗植物______kg。

在鹰获得能量的渠道中,能量利用率最低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老鼠的种群密度是由______________决定的,可通过____________调查老鼠的种群密度,在2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老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只/hm2。

若标记的部分老鼠能主动逃避陷阱,这样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

对捕获的老鼠进行性别比率调查,发现其雌雄比率稍大于l,该性别比率________(填“有利”或“不利”)于种群增长。

(4)鼠害是造成草原沙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科研人员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T型树桩,为肉食性猛禽——鹰提供栖息场所。

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草原中老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与曲线l相比,曲线2所示环境中猛禽——鹰的密度______。

若在草原上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关系,使人们从中获益更多。

【答案】(1) 蛇与鹰、虫与杂食性鸟
(2)650 植物→虫-蛙→蛇→鹰
(3)出生率和死亡率标志重捕法40 偏大有利
(4)更小能量流动
【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和食性关系可绘制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见答案)。

由绘制的食物网可知,鹰捕食蛇,蛇和鹰都捕食老鼠,杂食性鸟捕食虫,虫和杂食性鸟都捕食植物,所以蛇与鹰之间、虫与杂食性鸟之间同时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2)能量流向蛇的食物链有两条,即植物→虫→蛙→蛇→鹰、植物→老鼠→蛇→鹰。

由表格数据可知,蛇获得的能量有60%来自老鼠,40%来自蛙,若相邻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为20%,则蛇增重需消耗植物10×60%÷20%÷20%+10×40%÷20%÷20%÷20%=。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猫头鹰获得能量的渠道中,能量利用率最低的食物链为最长的食物链,即植物→虫→蛙→蛇→鹰。

(3)该生态系统中老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鼠的种群密度。

在2 hm2范围内,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40/N=15/30,得Ⅳ=80(只),因此,种群密度是40只/hm2。

若标记的部分老鼠能主动逃避陷阱,则会使Ⅳ值偏大。

性别比率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数量,雌雄比率稍大于1,有利于种群增长。

(4)由图可知,曲线1、曲线2分别是在每隔和每隔设桩的条件下得到的,与曲线1相比,曲线2对应的桩之间的距离更大,即为猛禽——鹰提供的栖息场所少,这样猛禽——鹰的密度会更小。

通过合理植树控制鼠害,可以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使人们从中获益更多。

【押题理由】育种与遗传规律的综合考查是高考的热点。

本题联系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创设情境,设问巧妙多样,将育种知识点糅合在同一个试题中,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

4.(11分)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

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

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假设野生型青蒿的青蒿素高产(A)对青蒿素低产(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____种基因型。

若F1中高产抗病植株所占比率为3/8,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请写出该杂交过程的遗传图解。

(2)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

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杂交后代一般不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某杂合野生型青蒿的花粉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及其花药壁细胞发育成的二倍体植株,在幼胚期它们在形态上并无明显差别。

若想在幼胚期就区分出是哪种胚,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对它们加以区分。

在对由花粉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和由花药壁细胞发育成的二倍体植株培养过程中,有一部分单倍体植株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鉴别上述自然加倍植株与花药壁植株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9 AaBb×aaBb或AaBb×Aabb
遗传图解如下
P AaBb×aaBb P AaBb×Aabb
↓↓
F1AaB_ aaB_ Aabb aabb F1A_Bb aaBb A_bb aabb
3 : 3 : 1 : 1 3 : 1 : 3 : 1
(2)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变异27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
生正常配子
(3)显微镜观察染色体数目将植株分别自交,子代性状表现一致的是自然加倍植株,子代发生性状分离的是花药壁植株
【解析】(1)在野生型青蒿的青蒿素产量和病况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控制各自性状的基因型各有3种(AA、Aa和aa,BB、Bb和bb),由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基因间可自由组合,故野生型青蒿的基因型最多有3
×3=9种。

F1中高产抗病植株占3/8,即A_B_个体占F1总数的3/8,根据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可分解成(3/4)×(1/2)或(1/2)×(3/4),所以亲本的基因型组合可能为AaBb×aaBb或AaBb×Aabb。

遗传图解见答案。

(2)低温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该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若四倍体青蒿(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是二倍体青蒿的2倍,即有18×2=36条染色体)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前者产生的配子中有18条染色体,后者产生的配子中有9条染色体,两者受精发育而成的后代体细胞中有27条染色体。

由于杂交后代的细胞中染色体数为奇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所以一般不育。

(3)由杂合野生型青蒿的花粉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与花药壁细胞发育成的二倍体植株的染色体数目不同,因此要想在幼胚期就区分出是哪种胚,可以采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数目的方法对它们加以区分。

在对由花粉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和由花药壁细胞发育成的二倍体植株培养过程中,有一部分单倍体植株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说明此二倍体植株为纯合子,故鉴别上述自然加倍植株与花药壁植株的方法是将植株分别自交,子代性状表现一致的是自然加倍植株,子代发生性状分离的是花药壁植株。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