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齐美尔的时尚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齐美尔的时尚观
孙沛东
【摘要】著名社会学大师齐美尔的时尚理论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为系统和全面的
时尚理论,但在现代社会运用时需要做出两点修正:其一,时尚的起源和传播途径是多元的;其二,时尚变迁的模仿-区分机制不仅仅局限于不同的阶层之间,在不同的性别、年龄、种族和职业之间也发挥着作用.
【期刊名称】《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45)006
【总页数】5页(P95-99)
【关键词】齐美尔;时尚;时尚理论
【作者】孙沛东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上海,2004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社会科学
2008 年 11 月第 45 卷第 6 期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Nov.2008Vol.45No.6Journal of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论齐美尔的时尚观孙沛东(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上海200444) [摘要]著名社会学大师齐美尔的时尚理论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为系
统和全面的时尚理论,但在现代社会运用时需要做出两点修正:其一,时尚的起源和传播途径是多元的;其二,时尚变迁的模仿一区分机制不仅仅局限于不同的
阶层之间,在不同的性别、年龄、种族和职业之间也发挥着作用。

[关键词]齐
美尔;时尚;时尚理论[中图分类号] C 912.6[文献标t 只码] A 时尚作为一种与现代社会相伴而生的现象,是解读现代性的一把钥匙。

中国的城市社会已经成为时尚社会[ I ] (凹的,人们追逐时尚、崇尚时髦成了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那么,什么是时尚?社会学家如何看时尚?在国外,时尚已经引起了来自于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艺术史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的研究兴趣。

在社会学领域,斯宾塞[2]川、凡勃伦[ 4 J 、塔德[ 5 J 、齐美尔[6]〔7][8][9]、布鲁默[ 1 0][ 11 ]、巴特[町、布迪厄[ 1 3]、波德里亚[ 1 4 ]等人都对时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各自的解释。

其中,齐美尔提出的时尚理论是同时代学者的典型代表,并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为系统和全面的时尚理论[ 15]。

本文着重对齐美尔的时尚理论进行详细介绍,
并根据后来时尚现象的变化对该理论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正。

一、时尚的社会动机与功能齐美尔把对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追求看作是人的本性。

一方面,人们有着“求同”的愿望,希望与自己认同的目标参照群体保持一致。

另一方面,人们又有着“示异”的愿望,希望与等级较低的、自己蔑视的群体显出差距、拉开距离[ I ] (P63 )。

普遍性使个体适应群体,从而获得安全感;特
殊性使个体区分于他人,展示个性和特殊性。

在齐美尔看来,时尚同时满足了
适应群体和提升个性两方面的[收稿日期] 2008-06-16 [文章编号] 1001-9162(2008)06-0095-05 需求,即在满足人们群体归属感、获得普遍性的同时,
展现出个体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特殊性。

齐美尔指出:时尚是对既定模式的模仿,它满足了社会适应的需要;它把个人引向每个人都在行进的道路,它提供一种把个人行为变成样板的普遍性规则[ I日。

但同时它又满足了对差异性、变化、个性化的要求。

时尚是将社会一致性与个性差异化动机相结合的一种社会形式[6][7]。

这样,我们可以把时尚的功能概括为表达群体归属和建构身份认同。

首先,时尚可以通过模仿表达社会成员的群体归属,从而满足人们的“求同”动机。

齐美尔认为时尚是一种特定的模仿机制,社会成员通过模仿从而与模仿对
象达成一致性。

模仿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模仿满足了成员的群体归属感,使成员感觉到前进的道路上并不孤独。

齐美尔认为,模仿可以确保个体不
会孤独地处于他或她的自我行为中,通过模仿,个体成了群体的代表和社会内容
的容器,可以从选择的焦虑中解脱出来。

另一方面,模仿减少了成员的责任感和羞耻感,获得一种安全感。

因为个体在跟随时尚的过程中不需要为自己的品昧与行为负责,不管它的外观或表现形式如何过分,只要它是时尚,它就可以保护
个体在成为注意对象时不会经验不愉快的反映,所有的大众行为都有丧失羞耻感的特征。

齐美尔举例说,许多女性在公开场合受时尚的驱使可以当着 30 或 100 个男人[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都市消费文化与消费模式的变迁”(01BSH018 )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孙沛东 (1 97 6 一),女,陕西铜
川人,中山大学与巴黎政治研究院社会学博士,上海大学讲师,从事消费社会学的研究 95 2008 年 11 月第45卷第6期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Nov.2008 Vol.45No.6 Jurnal of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论齐美尔的时尚观[摘要]著名社会学大师齐美尔的时尚理论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为系统和全面的时尚理论,但在现代社会运用时需[关键词]齐美尔;时尚;时尚理论[中图分类号] C 912.6 [文献标t 只码] A 时尚作为一种与现代社会相伴而生
的现象,是解读现代性的一把钥匙。

中国的城市社会已经成为时尚社会[ I ]
(凹的,人们追逐时尚、崇尚时髦成了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那么,什
么是时尚?社会学家如何看时尚?在国外,时尚已经引起了来自于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艺术史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的研究兴趣。

在社会学领域,斯宾塞[2]川、凡勃伦[ 4 J 、塔德[ 5 J 、齐美尔[6]〔7][8][9]、布鲁默[ 1 0][ 11 ]、巴特[町、布迪厄[ 1 3]、波德里亚[ 1 4 ]等人都对时尚
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各自的解释。

其中,齐美尔提出的时尚理论是同时代学者的典型代表,并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为系统和全面的时尚理论
[ 15]。

本文着重对齐美尔的时尚理论进行详细介绍,并根据后来时尚现象的
变化对该理论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正。

齐美尔把对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追求看作是人的本性。

一方面,人们有着“求同”的愿望,希望与自己认同的目标参照群体保
持一致。

另一方面,人们又有着“示异”的愿望,希望与等级较低的、自己蔑视的群体显出差距、拉开距离[ I ] (P63 )。

普遍性使个体适应群体,从而获得安全感;特殊性使个体区分于他人,展示个性和特殊性。

在齐美尔看来,时尚同时满足了适应群体和提升个性两方面的需求,即在满足人们群体归属感、获得普遍性的同时,展现出个体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特殊性。

齐美尔指出:时尚是对既定模式的模仿,它满足了社会适应的需要;它把个人引向每个人都在行进的道路,它提供一种把个人行为变成样板的普遍性规则[I日。

但同时它又满足了对差异性、变化、个性化的要求时尚是将社会一致性与个性差异化动机相结合的一种社会形式
[6][7]。

这样,我们可以把时尚的功能概括为表达群体归属和建构身份认同。

首先,时尚可以通过模仿表达社会成员的群体归属,从而满足人们的“求同”动机。

齐美尔认为时尚是一种特定的模仿机制,社会成员通过模仿从而与模仿对象达成一致性。

模仿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模仿满足了成员的群体归属感,使成员感觉到前进的道路上并不孤独。

齐美尔认为,模仿可以确保个体不会孤独地处于他或她的自我行为中,通过模仿,个体成了群体的代表和社会内容的容器,可以从选择的焦虑中解脱出来。

另一方面,模仿减少了成员的责任感和羞耻感,获得一种安全感。

因为个体在跟随时尚的过程中不需要为自己的品昧与行为负责,不管它的外观或表现形式如何过分,只要它是时尚,它就可以保护个体在成为注意对象时不会经验不愉快的反映,所有的大众行为都有丧失羞耻感的特征。

齐美尔举例说,许多女性在公开场合受时尚的驱使可以当着 30 或 100 个男人学的研究
95 穿低领衣服,但在客厅里对着一个陌生男人穿同样的衣服却会感到窘迫c 7 JCP257 )。

其次,时尚还可以建构身份认同,从而满足人们“示异”的动机。

这一动机的满足一方面源于时尚具有转瞬即逝的特征,每个时点上的时尚都是独
特的,有别于以往的时尚和将来的时尚。

另一方面则与阶级分化有关。

时尚是阶级的时尚,是阶级分化的产物,不同的阶级拥有不同的时尚。

时尚最初产生于少数上层精英,最新的时尚通常影响较高的社会阶级,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较低的
社会阶层几乎没有时尚,即使有的话也不是他们所特有的。

一旦较低的社会阶级开始模仿较高阶级的风格,那么较高的社会阶级就会从这种时尚转移到新的时尚,从而继续把自己与大众区分开来。

这样,时尚成为表现社会地位的符号,我们可以根据时尚把社会成员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社会阶级[16]。

在谈到时尚如何满
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时,齐美尔指出:一方面,时尚凭借内容上的不断变动,赋予今天的时尚一种区别于昨天、明天的时尚的个性化标记。

另一方面,时尚总是具有等级性的,较高的社会阶级通过时尚把自己和较低阶级区分开来。

而当较低
的阶级开始模仿较高阶级的时尚时,较高阶级就会抛弃这种时尚,重新创造出另外的时尚 ciJ CP243 )。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时尚是阶级分化的产物,一方面它把不同的个体聚合成各个阶级,另一方面它又把不同的阶级区分开来。

对个体而言,它既可以展现与他人的一致性,又可以实现个性化,它同时满足了个体表达群体归属和建构自我认同的需求。

二、时尚的传播与变迁齐美尔在“阶级分野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模仿一创新论”,用来解释时尚的变迁。

齐美尔把模仿和区分动机分别归属于不同的阶级,
认为较高的阶级为区分动机所支配,希望通过时尚与较低的阶级拉开距离;而较低的阶级受模仿动机所支配,试图通过仿效较高社会阶级的时尚来提升社会地位。

具体说来,齐美尔认为在存在阶级分化的社会中,精英阶级往往是时尚的发起人,他们通过时尚显示本阶级内部的一致性以及与其他阶级的差异性。

较低层的阶级
通过模仿精英阶级的时尚而象征性地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模仿的结果模糊了不
同阶级之间在时尚上的差异。

此时,精英阶级就会放弃旧的时尚,创造出新的时尚,以便继续在时尚领 96 域把自己和较低的社会阶级区分开来。

因此,上层精英试图通过时尚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下层大众则试图通过模仿上层精英的时
尚来象征性地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他们之间模仿与反模仿、区分与反区分的斗争是时尚演进的动力机制。

如果把模仿创新论与阶级分野论结合在一起,我们
就可以看出,时尚在社会中的传播就像水从高处落下一样,是一个自上而下地从
较高的阶级扩散到较低的阶级的过程。

对此,不少后来研究时尚的学者把齐美
尔的理论称为“向下滴入论”( Trickle Down Theory)。

例如,一个上流社会的女孩开始穿一种新款的皮鞋,让人觉得这是一种时尚,从而吸引其他阶级的女孩对之进行模仿。

这种效仿使得对这种皮鞋的需求上涨,导致市场不得不批量生产这种皮鞋。

随着穿这种皮鞋的人越来越多,这使得最初穿这种皮鞋的人再也
感觉不出自己与其他人的差异。

这时这个女孩就会努力寻求另外的新款皮鞋,来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区分[I飞齐美尔指出:最新的时尚仅仅影响较高的社会阶级。

一旦较低的社会阶级越过较高社会阶级划定的界限,开始效仿他们的着装风格,较高的社会阶级就会从这种时尚中转移出去而采用一种新的时尚,从而继续把他们自己与社会大众区别开来ciJ (P245 )。

在不同阶级之间模仿与反模仿、区分
与反区分的斗争过程中,旧的时尚不断被抛弃,新的时尚不断地被创造出来,从而使时尚表现出变动不居、转瞬即逝的特征。

因此,时尚总是少数人的时尚,大多数人只是在接受它的路上。

某种时尚一旦被广泛地接受,我们就不再称其为时
尚了。

时尚的发展壮大导致时尚自身的死亡,因为时尚的广泛流行抵消了它的
独特性。

时尚具有的这种转瞬即逝的特性意味着时尚一旦形成就开始消亡,它永远处于现在与过去的分水岭上。

三、时尚作为一种补偿机制时尚不仅对少数上层社会精英具有重要意义,它也为大多数没有能力通过自身能力达到个性化的个体提供了一种补偿机制,他们可以通过简单地追随时尚而获得公众的关注。

每一个阶级、每一个人都存在个性化冲动,如果这些冲动在某个社会领域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在别的社会领域通过其他途径去寻求满足。

对那些天性不够独立但又想使自己变得卓而不凡、引人注目的个体而言,时尚是一个运动场,通过追随时尚,他们成为群体的的衣服却会感到窘迫c 7 JCP257 )。

其次,时尚还可以建构身份认同,从而满足人们“示异”的动机。

这一动机的满足一方面源于时尚具有转瞬即逝的特征,每个时点上的时尚都是独特的,有别于以往的时尚和将来的时尚。

另一方面则与阶级分化有关。

时尚是阶级的时尚,是阶级分化的产物,不同的阶级拥有不同的时尚。

时尚最初产生于少数上层精英,最新的时尚通常影响较高的社会阶级,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较低的社会阶层几乎没有时尚,即使有的话也不是他们所特有的。

一旦较低的社会阶级开始模仿较高阶级的风格,那么较高的社会阶级就会从这种时尚转移到新的时尚,从而继续把自己与大众区分开来。

这样,时尚成为表现社会地位的符号,我们可以根据时尚把社会成员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社会阶级[16]。

在谈到时尚如何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时,齐美尔指出:一方面时尚凭借内容上的不断变动,赋予今天的时尚一种区别于昨天、明天的时尚的个性化标记。

另一方面,时尚总是具有等级性的,较高的社会阶级通过时尚把自己和较低阶级区分开来。

而当较低的阶级开始模仿较高阶级的时尚时,较高阶级就会抛弃这种时尚,重新创造出另外的时尚 ciJ CP243 )。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时尚是阶级分化的产物,一方面它把不同的个体聚合成各个阶级,另一方面它又把不同的阶级区分开来。

对个体而言,它既可以展现与他人的一致性,又可以实现个性化,它同时满足了个体表达群体归属和建构自我认同的需求。

齐美尔在“阶级分野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模仿一创新论”,用来解释时尚的变迁。

齐美尔把模仿和区分动机分别归属于不
同的阶级,认为较高的阶级为区分动机所支配,希望通过时尚与较低的阶级拉开距离;而较低的阶级受模仿动机所支配,试图通过仿效较高社会阶级的时尚来提升社会地位。

具体说来,齐美尔认为在存在阶级分化的社会中,精英阶级往往是时尚的发起人,他们通过时尚显示本阶级内部的一致性以及与其他阶级的差异性。

较低层的阶级通过模仿精英阶级的时尚而象征性地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模仿的结果模糊了不同阶级之间在时尚上的差异。

此时,精英阶级就会放弃旧的时尚,创造出新的时尚,以便继续在时尚领96 域把自己和较低的社会阶级区分开来。

因此,上层
精英试图通过时尚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下层大众则试图通过模仿上层精英的时尚来象征性地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他们之间模仿与反模仿、区分与反区分的斗争是时尚演进的动力机制。

如果把模仿创新论与阶级分野论结合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看出,时尚在社会中的传播就像水从高处落下一样,是一个自上而下地从较高的阶级扩散到较低的阶级的过程。

对此,不少后来研究时尚的学者把齐美尔的理论称为“向下滴入论”( TrickleDown Theory)。

例如,一个上流社会的女孩开
始穿一种新款的皮鞋,让人觉得这是一种时尚,从而吸引其他阶级的女孩对之进行模仿。

这种效仿使得对这种皮鞋的需求上涨,导致市场不得不批量生产这种皮鞋。

随着穿这种皮鞋的人越来越多,这使得最初穿这种皮鞋的人再也感觉不出自己与其他人的差异。

这时这个女孩就会努力寻求另外的新款皮鞋,来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区分[ I飞齐美尔指出:最新的时尚仅仅影响较高的社会阶级。

一旦较低的社会阶
级越过较高社会阶级划定的界限,开始效仿他们的着装风格,较高的社会阶级就会从这种时尚中转移出去而采用一种新的时尚,从而继续把他们自己与社会大众区
别开来ciJ (P245 )。

在不同阶级之间模仿与反模仿、区分与反区分的斗争过程中,旧的时尚不断被抛弃,新的时尚不断地被创造出来,从而使时尚表现出变动不居、转瞬即逝的特征。

因此,时尚总是少数人的时尚,大多数人只是在接受它的路上。

某种时尚一旦被广泛地接受,我们就不再称其为时尚了。

时尚的发展壮大导致时
尚自身的死亡,因为时尚的广泛流行抵消了它的独特性。

时尚具有的这种转瞬即逝的特性意味着时尚一旦形成就开始消亡,它永远处于现在与过去的分水岭上。


尚不仅对少数上层社会精英具有重要意义,它也为大多数没有能力通过自身能力达到个性化的个体提供了一种补偿机制,他们可以通过简单地追随时尚而获得公众的关注。

每一个阶级、每一个人都存在个性化冲动,如果这些冲动在某个社会领域
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在别的社会领域通过其他途径去寻求满足。

对那些天性不够独立但又想使自己变得卓而不凡、引人注目的个体而言,时尚是一个运动场,通过追随时尚,他们成为群体的代表和共同精神的体现,时尚甚至可以提升不重要的个体。

时尚通过两种方式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一方面,时尚从来只属于少数人,时尚追随者在模仿少数人的同时,也把自己与其他的大多数人区分开来。

另一方面,时尚追随者通过群体共同特征在量上的强化,又把自己区别于群
体内部的其他成员,突显出自己的个性和特殊性。

此外,对于那些在专业群体中
缺乏社会地位的女性而言,时尚提供了一种补偿机制。

齐美尔指出C7JCPP.252 - 253 ),当女性表现自我、追求个性的满足在别的领域无法实现时,时尚如同
一个阅门,为女性找到了实现这种满足的出口。

齐美尔举例说,在 14 、 15 世纪,意大利的上层妇女没有发展出什么服装时尚,而在德国妇女中时尚盛行。


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两国女性在其他领域是否有足够的机会满足个性化的
需求。

当时意大利妇女在个性发展上有更大的自由,她们在教育、文化、社交活动上有广泛的参与机会。

由于个性化的冲动在别的领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她们
不必通过时尚来发挥个性并获得与众不同的特征。

而在德国,个人主义的发展没有给女性带来更大的生存空间与个人自由,她们便通过夸张的着装时尚进行补偿。

在齐美尔看来,除了女性,时尚对于其他那些微不足道、没有能力凭借自身努力
达到个性化的人而言,也是一种补偿机制。

他们可以通过追随时尚加入到有特
色的群体中去,并获得公众关注。

对他们来说,追随时尚对个体创造力要求不高、简单易行。

四、时尚、阶层与社会变迁齐美尔认为,中产阶级是推动时尚变迁的主力。

不同
的阶级具有不同的特征,而这会对他们与时尚的关系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较低
层的阶级较难发起时尚,即使有也非常缓慢。

最高的社会阶层通常是保守的,把变化带来的对现在秩序的修正看作是危险的。

在现代社会中时尚的社会基础主要
是中产阶级,因为这个阶级的不确定感最为强烈,需要借助时尚获得社会确定感。

“生活中的真正变化其实是由中产阶级造成的…… 相比于最低阶层麻木不仁地生活在惯例里,相比于最高阶层有意识地维护惯例,中产阶级就特别显得与生俱来
地易变、不安分,对于当某种因素一占上风就要衰败的生活形式来说,它总体上处于合适的位置。

”C7l CP260) 齐美尔进一步指出社会变迁对时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方面,随着君主专制的结束和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时尚影响的范围不断扩大。

这与当时的政治生活的改变密切相关,“当人们消灭了一个绝对的、长久的专制君王,他们需要在别的领域寻找一个暂时的、多变的替代品。

”C7 l
CP260 )在齐美尔看来,这个替代品就是时尚。

另一方面,时尚的变化速度不
断加快,每种具体的时尚存在的时间日益缩短。

社会进步有利于时尚的快速发展,因为它赋予较低阶层更快地模仿较高阶层。

这样一来,时尚变迁的下层的模仿与上层的创新不断加快,从而导致时尚的快速变化。

现代时尚快速变化、变动不居的特征又带来了时尚其他几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使得时尚不再像原先那样昂
贵和奢侈,而是变得平民化和大众化了。

因为一种时尚商品变化的速度越快,对
这类商品的低价格要求就越大。

如果一种物品过于昂贵,不但超出较低阶级的消费能力,即使是较高的社会阶级也无法承担时尚的迅速变化。

其次,时尚变迁过程中,有保存能量的倾向,即以相对经济的方法实现时尚的转换和更替。

由于这
个原因,时尚会不断地回到旧的形式,这使得时尚变迁过程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最后,并非所有的事物都适合变成时尚,一些事物的特点使它们很容易变成时尚,而有些事物的特点使它们成为时尚的阻力。

经典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不易改变,因而它们通常离时尚较远并且往往与时尚对立。

与此相反,通常是那些反常的、极端的事物容易成为时尚。

五、简要评论齐美尔的时尚理论发表于一百多年前。

随着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的西方社会的急剧变迁,一些学者对该理论提出了一些
批评和质疑,在此基础上一些替代性的时尚理论也开始出现。

齐美尔的时尚理论
中受批评和挑战最多的是“向下滴入论”。

该理论认为时尚在社会中的传播和扩散是自上而下的,即从较高的阶级向下传播到较低的社会阶级。

但是有学者
[ 17][ 18][ 1 9][20]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时尚都是从社会的中上层发起的,有些
时尚源于社会下层,通过“地位浮动”(Status Float)向上扩散到社会的中上层。

另外,“向下滴人论” 意味着不同阶层的成员在采纳某种时尚过程中存在一个时间差,上层社会早于底层社会。

但是,有学者[2 1]发现在大规模生产和现代
大众传媒的影响下,代表和共同精神的体现,时尚甚至可以提升不重要的个体。

时尚通过两种方式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一方面,时尚从来只属于少数人,时尚追随者在模仿少数人的同时,也把自己与其他的大多数人区分开来。

另一方面,时尚追随者通过群体共同特征在量上的强化,又把自己区别于群体内部的其他成员,突显出自己的个性和特殊性。

此外,对于那些在专业群体中缺乏社会地位的女性而言,时尚提供了一种补偿机制。

齐美尔指出CPP.252 - 253 ),当女性表现自我、追
求个性的满足在别的领域无法实现时,时尚如同一个阅门,为女性找到了实现这
种满足的出口。

齐美尔举例说,在 14 、 15 世纪,意大利的上层妇女没有发展出什么服装时尚,而在德国妇女中时尚盛行。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两国女性在其他领域是否有足够的机会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当时意大利妇女在个性发展上有更大的自由,她们在教育、文化、社交活动上有广泛的参与机会。

由于个性化的冲动在别的领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她们不必通过时尚来发挥个性并获得与众不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