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年)
主要内容:
大会宣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
意义:
中共八大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 政治路线为探索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 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 良好的开端。
时间: 1953~1957年底 中心任务: 发展重工业 第一个五年计划 结果: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2016年杭州市考试纲要要求: 34.列举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历程 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历经的艰辛探 索。 35.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 的历史性转折,简述我国改革开放的 历程。 36.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 和外交成就。
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了,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被改造的资本家们都充分 发挥主人翁责任感,踊跃参加祖国建设,满怀激情 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来。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初 期 Nhomakorabea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完成时间: 1956年底 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三大改造 内容和方式 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意义: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共八大召开:为探索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 了方向,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良好的开端
第2课时
毛泽东曾说:“现在 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 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 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 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结合毛泽东的话,分析第一个五年计 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展的?
(表一)
(表二)
图一:经过三年努力, 1952年底,工农业生 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图二:重工业基础十 分薄弱,人均拥有量 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甚至不如印度。
图6-8 王崇伦向人们介绍他的发明 鞍山钢铁公司机械总厂的技术革新能手王崇伦,努 力钻研技术,先后八次改进工具,发明了以刨床代替插 床的 “万能工具胎”,大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4.主要成就: 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 和交通运输业等喜报频传。同时,以苏联援建的工业 项目为中心,我国工业布局得到改善。
图6-9 1952年与 1957年我 国工农业 主要产品 产量
一五计划主要成就: 一钢一车一飞机 一桥三路便交通
图6-10 “一五”时期建设成就示意图
5.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 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三大改造(1956年完成)
(1)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实质:变生产资料 私有制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
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公私合营
图6-12 上海市信大祥绸布店庆祝 公私合营
意义:
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 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 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年底
新中国成立时就建立了社会主义 制度。这种说法正确吗?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历史,但并未建立起以公有制为基 础的社会主义制度。 直到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才基本建立 起社会主义制度。
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1、“一五”计划——工业化的起 步(发展经济); 2、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变革社会生产关系) 3、中共八大(1956年)
看图分析:
两幅图表分
别说明了什
么问题?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缺乏大机器制造业和现代 技术装备,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时间:1953~1957年。
3.指导方针: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 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 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 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