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柳·其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柳·其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秋柳四首·其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原文:
秋柳四首·其二
清代:王士祯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

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

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

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

译文: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

秋天凉凉的露水快要结成白霜,万千柳条正随风飘拂于池塘的岸边水上。

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

水中的荷叶好似妇人所用的妆镜,那水边的黄竹可以做成少女的箱子。

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

可惜板渚、隋堤景色依旧,再不见穿着华美衣衫的贵家少年穿梭往来。

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

倘若有幸经过洛阳这让人羡慕的风景地,定会满怀感情的踏访永丰坊。

注释: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

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

江干:水边。

空怜板渚(zhǔ)隋堤(dī)水,不见琅(láng)琊(yá)大道王。

板渚:古津渡名。

板城渚口的简称。

隋堤:隋炀帝时沿通济渠、邗沟河岸修筑的御道,道旁植杨柳,后人谓之隋堤。

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

赏析:
开头的“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似乎是写眼前景,——他们会饮的大明湖水亭外不也正有千余株杨柳,枝条低拂水际吗?但第四句的“江干”(长江边上)一词却暗示了此首所写仍是第一首所歌吟的“白下门”,诗人只是从眼前的景色联想到南京的杨柳罢了。

其下四句则曲折地显示南京的破败与荒凉。

把“荷”与“镜”联系起来,出于梁代诗人江从简的《采莲词》:“持荷欲作镜,荷暗本无光。

”寻是讽刺当时宰相何敬容的无能的,以“荷”影“何”。

王士禛却只是利用“荷”与“镜”的这种关联,由“浦里青荷”想到了妇女用的镜子。

“中妇”一词出于陈后主《三妇艳词》的“大妇上高楼,中妇荡莲舟,小妇独无事,……”是妯娌三人的中间一人,并不意味着她已经到了中年。

诗题为“三妇艳”,这当然也是一位艳妇。

第四句则出于古乐府《黄竹子》:“江干黄竹子,堪作女儿箱。

”所以,这两句是说,在南京,伴随着万千杨柳的,是可以使人想到年轻,漂亮的妇人所用镜子和少女箱子的青荷与黄竹。

南京本是有许多美丽的女性的地方,她们也常见于诗人的歌咏;而今却只能由青荷而想象对镜的“中妇”,由黄竹而想象使用箱子的.少女,却再也见不到那许多美艳的妇女了。

“隋堤”本指隋炀帝所开通的运河堤岸,在堤上筑有供其行幸所用的道路,路边植有很多柳树。

这里借指南京杨柳众多的水边大道。

第六句“不见琅琊大道王”下有王士禛自注:“借用乐府语。

”“乐府”指古乐府《琅琊王歌》:“琅琊复琅琊,琅琊大道王,阳春二三月,单衫绣裲裆。

”此处以“琅琊大道王”借指穿着华美衣衫的贵家少年。

总之,以前在南京经常看得到的艳丽妇女、贵游子弟,现在是再也看不到了;只有行将摇落的大片杨柳,伴随着青荷与黄竹,满目荒凉。

末两句则用唐代白居易《杨柳枝词》的典故。

白居易的原诗是:“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永丰坊为唐代东都洛阳的坊里名,白居易曾寓居洛阳。

又据
孟启《本事诗》:“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年即高迈,而小蛮方丰艳,国为《杨柳》之词以托意。

”孟启听说是否可靠姑且不论,它在古代文人中却广泛流行。

因此这两句是说:像过去那样的生长着娇嫩的杨柳——丰艳的青年女性——却令人深感青春的浪费、夭瘀的悲惨场所,现在也已成了值得羡慕的“风景地”,倘若有幸经过,就应“含情重问”。

因为那里还有青春,虽然是悲凉的青春;而今却已压根儿没有青春了。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洛阳”实暗寓南京。

洛阳为唐代的第二个首都,南京则为明代的第二个首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