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英号”的英国之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环球掠影| | 往事
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产品
博览会的开幕式上,一位身着清代朝服的嘉宾特别引人注目且神秘……
他是谁?
1846年,几个在中国的英国人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他们要购买一艘中国式帆船,并把它开到英国去,做成一个关于中国的“主题公园”,以吸引对中国极度好奇但没有机会到中国的英国民众前来参观,以卖票赚钱。

这个想法在当时是很新潮的,因为中式帆船最远只到过爪哇和苏门答腊,甚至没有进入过印度洋,对英国人而言是新鲜事物。

当时清政府严禁对外国人出售船只,他们只好通过贿赂,以广东商人的名义购买了一艘大号的中国式帆船。

为了让这条船更具中国味,又招募了30名广东水手,充当“主题公园”的工作人员。

然后又购买了许多中国风情的艺术品、装饰品、服装、生活用品等等物件。

一切准备停当后,1846年10月19日,这条被命名为“耆英号”的帆船缓缓离开广州港,开启了一段漫长而又多舛的旅途。

为什么英国人把这条船命名为“耆英号”?因为耆英是当时清朝主管外交的权
臣,是在英国国内知名度最高的中国人。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航行,“耆英号”在1847年1月26日进入印度洋。

从这时开始,“耆英号”真正的挑战开始了。

进入南大西洋以后,风力骤然转弱。

而且出航三四个月,船底已经附着大量海洋生物,前进变得更为困难。

30名中国水手原先并不知道要走那么远的路——在当时,中国人出海能接受的最远的地方就是雅加达,所以英国人最初和他们签订的合同就是到雅加达。

再加上英国人歧视他们,所以到了圣赫勒拿岛之后,水手们不愿再前进了,纷纷要求回国。

船长凯勒特此时说:你们看这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茫茫大洋,想回去也找不着船
英号英国之旅
啊。

要不这样,咱们继续往前走,走到有回中国的船的地方,我就放你们回国,工资一分钱不少。

船员们只好同意。

4月23日,“耆英号”告
11
22
33
□ 王汉周
24
| 往事 |
别了圣赫勒拿岛,继续向北行驶。

没想到遇上了南大西洋洋流的影响,航向开始慢慢从北偏西转为西北。

船长凯勒特一看情况不对,想纠正航向,但无济于事。

既然如此,干脆就顺着西北方向,不去英国,先去美国吧!就这样,又经过两个月缓慢航行,“耆英号”终于在7月9日到达纽约港。

整个纽约一下轰动了,因为这是有史以来到达美国的第一艘中国船,纽约市民纷纷前来参观“耆英号”。

于是英国人马上布置了一下,然后卖起了门票,每张25美分。

平均每天都有数千人前来买票参观,英国人赚了个盆满钵满。

英国人爽了,但中国水手们却很不爽。

因为英国人答应要让他们回国的,现在却根本不提这事儿了。

不仅如此,答应好的工资也只是在出航前预付了三个月的,现在都九个月了,剩下的工资一直拖欠着。

一怒之下,中国船员决定上“美国衙门”告状。

纽约的地方法院还真受理了他们的诉讼,并且做出了判决:第一,英国人必须为每名中国船员补发工资;第二,英国人必须为每一名回国的中国船员支付每人200银元的旅费。

就这样,中国人打赢了历史上在美国的第一场官司。

1847年10月6日,26名中国船员登上了去往广东的美国商船,踏上了回家之路。

而另有4人选择了留在“耆英号”上。

这4个人中,有一人名叫“希生”,是30名中国船员中工资最高的一位,而且他还有个耀眼的头衔——大清四品官员。

其实,希生只是一个低级官员,知道英国人搞不懂中国的官服制度,不知从哪里借来了一身官服,借以在英国人面前自抬身价。

1848年2月17日,“耆英号”离开美国,仅用了二十多天就横跨了大西洋,到达了英国的泽西岛。

3月28日,“耆英号”终于抵达计划中的终点——伦敦。

此时距从广州出发,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零五个月又九天。

和美国一样,作为历史上到达英国的第一艘中国船,“耆英号”也在英国引起了轰动。

上至维多利亚女王,下到平民百姓,争相上船参观。

《泰晤士报》说:“在伦敦附近的展览中,没有比中国帆船更有趣的了——只要跨进入口一步,你就跨越了泰晤士河进入了广州。

”而希生则每天穿着官服,让英国人参观。

英国人对他的所谓“四品官员”身份从未有过怀疑,甚至还为能亲手触摸他的官服、能和这位
“老爷”握手而感到荣幸。

久而久之,英国人称他为“中国帆船上的希生老爷”。

1851年5月1日,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盛大开幕,各国使节纷纷前往水晶宫出席开幕式。

此时,远在万里之外的清政府正在为太平天国运动而头疼,当然不可能关心什么“世博会”,也就不会派什么使节去出席开幕式。

但这样隆重的场合,主办者觉得怎么能缺少中国这种大国的使节呢?于是英国人就想到了“耆英号”上的“希生老爷”,邀请他作为中国代表出席世博会开幕式。

在开幕式上,“希生”穿着中国官服,摆出“中国老爷”的架子,和各国使节一起站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左右。

据当年《匹茨菲尔德太阳报》的报道,当现场的唱诗班唱起歌时,“希生老爷”抑制不住激动心情,从外国使节、达官贵人中走到女王面前,优雅地向女王行礼。

这让女王非常高兴,来自东方的“希生老爷”成了全场最靓的男宾。

之后,“耆英号”在伦敦展览了五年之久。

“希生老爷”和这条传奇的帆船一起,见证了十九世纪中叶西方人对古老中国的好奇和向往。


扫码听书
44
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