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在地方本科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应用研究 ——以衡水学院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武术在地方本科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应用研究——以衡
水学院为例
杨文龙;康秀平;李永霞;陈爱霞;李秀玲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具有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功能和使命.衡水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之一,基于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价值与特色挖掘,深入开展传统武术的校本课程开发:依托地方武术资源,建设系列特色课程;整合传统武术精华,编写特色校本讲义;选聘民间传统武术家走入课程;强化地域武术精神的特色人才培养.
【期刊名称】《当代体育科技》
【年(卷),期】2017(007)003
【总页数】3页(P100-101,103)
【关键词】传统武术;地方本科院校;校本课程;课程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杨文龙;康秀平;李永霞;陈爱霞;李秀玲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河北衡水 053000;衡水学院河北衡水 053000;衡水学院河北衡水 053000;衡水学院河北衡水 053000;衡水学院河北衡水 05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7
作为中国四大国粹之一的武术又被称为“国术”。
为了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我国各界越来越关注传统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武术以其历史悠久、富于地域民族文化、展现国民精神等特点,6个和14个传统武
术拳种(流派)相继于2006年、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我国高等教育数量众多的地方本科院校,除了承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重任外,还肩负着传承地域文化的责任。
因此,传统武术日趋走入地方本科院校,成为地方高校重要的校本课程资源。
研究以衡水学院为例分析传统武术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以期为其他传统文化在地方高校传承提供参照。
1.1 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传播的作用
传统武术是历史悠久文化,经过多年不断发展、创新、变化,经过一代代的传承、创造至今,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财富。
但是,在时代的变化下,很多的武术资源、种类即将或已经灭亡,我们应该对其重视,并将这种中国传统文化宝贵的遗产保护、传承、发扬起来。
这种局面的形成原因特别复杂而且时间也较长,所以想要挽救也极其困难,这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作为影响力较大、最适合文化传播和教育功能最全的高校,应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因此,在地方高校校本课程中引入传统武术课程,让学生了解传统武术文化内涵,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通过对传统武术课程的开展,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传统武术文化知识,起到继承和传播的作用,甚至还可能会为传统武术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使传统武术文化得到很好的继承发扬和扩大。
同时对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也起到积极作用。
1.2 传统武术非遗项目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增加新能量
校本传统武术特色课程在高校的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它首先是地方的特色文化,更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项目,资源丰富,素材便利。
有了便利的条件,为把传统武术引入高校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竞技武术教育也开始受到关注。
但令人遗憾的是,存在于民间的传统武术教育至今还没得到应有的重视。
武术的教育根本是传统武术文化与健身防身的技术方法,因而,地方高校应认识到这点,积极合理开设传统武术校本课程,完善和促进武术自身教学体系。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校本传统武术课程中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及热情度,
使地方高校的传统武术教育内容不断得以充实。
发展传统武术文化教育,培养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武术人才,地方高校责无旁贷。
因此,地方高校把地方传统武术资源优势加入到校本课程中来,对于充实高等武术教育文化、办学特色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3 特色校本课程为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
通过对地方的传统武术文化的开发与利用,其他的一些民族特色内容也会得到相应的带动,因此会形成一个很浓厚的文化氛围,在当地会树立一个良好的文化形象,形成文化产业,从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其当地知名度,促进旅游,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将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当然,实现这一壮举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
因此,在地方高校中引入本土传统武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出一支致力于传统武术保护、传承、发展、传播、创新的人才,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建设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也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资源,为就业提供渠道。
衡水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之一,深入挖掘和探索衡水深州形意拳等地方传统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有序纳入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过程中。
2.1 依托地方武术资源,建设系列特色课程
衡水学院位于河北省中部的衡水市,拥有10余项地域特色列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传统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深州形意拳、北腿之杰戳脚拳种等。
长期以来,学校紧紧依托自身地域优势,通过组建专业的武术教学团队,查阅现有的地方传统武术资料,从中提炼梳理最具特色的部分作为教学传承的主要内容,将充裕的民间传统武术元素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合多门课程,形成系列特色课程。
一方面,在体育类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开设相关专业选修课模块《形意拳》《太极拳》《陀螺鞭》等相关课程。
同时,在原有的学科基础课程加入《武术》课程,并融入地方衡水地区武术发展历程及传统武术简介,专业主干课程
渗透地方传统武术文化,如,《武术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中加入衡水地区戳脚、形意拳概要、太极拳概要、梅花桩、棍、刀等武术器械套路等内容。
另一方面,面对全校学生开设《传统武术》《衡水地方武术套路》等课程,增强对全校非体育类学生关于衡水地区传统武术传承了解的意识,提升其对武术学习的兴趣等。
2.2 整合传统武术精华,编写特色校本讲义
衡水学院多次组织体育类专业师生,分组进行衡水地区及河北地区传统武术调研。
在对衡水地区形意拳、戳脚等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环境、传承发展等了解的基础上,提升师生传承发扬的意识和精神,在收集民间很多传统武术宝贵一手资料的同时,不断归类、整理和修复,以期还原当时该地区传统武术发展脉络和套路精髓,并已将民间调研资料形成校本讲义及实训指导书,为后期校本教材的提炼提供重要素材。
2.3 选聘民间传统武术家走入课程
笔者所在学校非常注重民间传承专家走进校园课堂。
因为民间传承艺人特别是继承专家是衡水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凝炼的代表,他们身上展现的不仅是传统武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湛武艺,更多体现的是衡水地区的传统武术精神。
为了彰显衡水学院特色办学特点,多次聘请河北形意拳嫡传人李文军、河北衡水市传统武术及太极拳研究会会长王木杭、衡水戳脚传承人宋君杰等该地区传统武术代表人物。
并且聘请其为客座教授,为广大师生进行一线教学、指导社团实践、专题讲座等。
民间传统武术家走入学院,不仅调动学生主动关注衡水地区传统武术,而且更加激励一线武术类教师努力强化自身技艺,共同感受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
2.4 强化地域武术精神的特色人才培养
在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不断强化富于地域武术精神实践的人才培养。
首先,强化对该地区实践资源的利用,与多个传统武术传承人合作,联合举办衡水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增加学生锻炼实践的机会,创设就业平台,让学生在
传统武术精神氛围中不断耳濡目染;其次,鼓励体育类学生进行传统武术方面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激励学生开展传统武术方面的专业作品创作及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培养学生对传统武术初步的研究能力和传承创新能力;最后,与学生一起组建传统武术协会社团,在学习传统武术套路的同时,服务广大社区、乡村进行展演、教学,增强学生对传统武术的兴趣及传承宣传的责任感。
【相关文献】
[1]樊庆岗.浅谈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24-25.
[2]胡长伟,单锡文.论传统武术在普通高校开展的必要性及发展建议[J].搏击(武术科学),2011(3):50-51,95.
[3]金春霞.论传统武术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中继承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困境[J].大家,2012(20):54-55.
[4]伏静.高校武术教学对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56-57.
[5]韦霞.中国传统武术教学在高校学生培养的功能浅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7):218,220.
[6]杨文龙,李永霞.传统武术在地方高校体育类校本课程中开发与利用现状研究——以衡水学院为
例[J].搏击(体育论坛),2015 (9):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