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书
1. 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工程测量技术
【专业代码】
2. 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大专
3. 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或具有同等学历毕业生
【学制】三年
4. 职业面向
本专业以公共基础测绘为基础,以矿山测量为侧重点,面向各类型煤炭企业、资源勘查和矿山规划设计企业、矿山建设企业、矿产资源管理单位、基础测绘企事业单位的测绘生产一线,培养“会操作、能设计、善管理”的测绘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5. 就业围及岗位
主要就业部门:生产技术部(科);地测科(部);测绘队(组)等。
主要工作岗位:测量员(工);测量队(组)长;测量技术员;测量工程师、测量技术主管、质检员。
核心岗位为测量队(组)长和测量技术员。
主要从事矿山规划设计、建设、生产阶段各类测绘外业观测、业数据处理、测绘生产管理、测绘项目组织实施和测绘技术方案设计工作。
6.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6.1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矿山资源勘查、规划设计、矿井建设、生产、管理等企事业单位测绘部门生产一线,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掌握测绘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先进的测量技术,具备矿山开发各阶段测绘项目管理、组织实施、外作业和各类型测量方案设计等专业能力,能够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程规制订项目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对测绘项目进行动态管理,适应从事矿山测绘工作管理、项目组织实施、外作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6.2培养规格
6.2.1知识结构与要求
矿山测量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与要求见表1
表1 矿山测量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与要求一览表
6.2.2能力结构与要求
矿山测量专业人才能力结构与要求见表2
表2 矿山测量专业人才能力结构与要求一览表
6.2.3素质结构与要求
矿山测量专业人才素质结构与要求见表3
表3 矿山测量专业人才素质结构与要求一览表
6.2.4证书要求
矿山测量专业职业资格要求见表4。
表4 矿山测量专业职业资格要求
7. 课程体系设计
7.1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测绘人才。
即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就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可持
续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为职业生涯持久发展奠定基础。
以能力为本位,既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更要培养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
要求学生具有的是完整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完成工作任务的综合能力,为此课程体系构建打破原有学科体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重新构建课程体系,组织学习容。
课程设置及课程容选择基于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工作任务。
为此确定本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基本程序如下。
1. 在项目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课程体系与教学容改革小组通过对用人单位、技术专家、现场技术人员和毕业生的调查,进行人才需求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群)。
2. 从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中选择13位企业一线实践专家,召开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会,确定出本专业19项典型工作任务,并进行任务描述。
3. 围绕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归纳行动领域和职业能力要求。
4. 根据职业行动领域和职业能力要求,转换配置成相应的学习领域。
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对学习领域进行排序。
构建基于测绘任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框架。
5. 在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下,通过测绘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和课程容。
6. 根据测绘技术发展,分阶段进行人才需求再调研,进行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
课程体系开发过程见图1。
图1 课程体系开发框架图
7.2典型工作任务及能力分析
7.2.1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职业行动领域描述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职业行动领域描述见表5、表6。
表5 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行动领域对照
表6 职业行动领域描述
1、矿区控制测量
行动领域描述
矿区控制测量是矿山开发测量的第一环节,为了给矿区地形图测绘和矿区工程测量提供依据,必须在矿区地面上,按照设计埋设一定数量的控制点。
然后用测量仪器把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高精度地测出来,提供控制点成果表。
矿区控制测量必须先设计,拿出方案。
然后根据设计实地选点、埋石。
标石埋好后,即可进行观测。
平面控制点坐标一般使用GPS静态接收机测量,也有用全站仪测量的。
水准点高程必须用水准测量,平面控制点高程一部分用水准测量,另一部分用GPS测量。
外业观测结束后,即可进行业计算,业计算均采用相关软件计算。
技术总结,资料整理,成果上交与验收。
各过程必须执行甲方提出的要求,必须满足矿区行业测量规程,必须满足水准测量规,必须满足GPS有关测量规程。
2、矿区地形图测绘
行动领域描述
以地形测量测量规为作业依据,建立平面和高程控制系统,或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进行地物、地貌的测绘,根据图式绘制地形图,熟练操作使用仪器设备及日常维护,根据工程需要初步掌握地形图的基础。
3、地籍调查与测绘
行动领域描述
地籍测量与测绘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测定土地及附着物的位置、权属、围大小、质量等级和利用类型等基本情况信息的测绘工作。
其特点是按国家标准测绘大比例尺地籍图,即将取得不动产的地理、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完整的、系统的,以图形、图表及文字等形式加以表示,为使地籍信息可靠,应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
4、矿区工程测量
行动领域描述
矿区工程测量是矿区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阶段、施工放样阶段、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
按工程建设的先后顺序,勘察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主要是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布设工程控制网,测绘不同比例尺地形图及其他各种图件;施工放样阶段的测量工作,主要是建立施工控制网,进行各种建筑物的放样工作,安装测量等;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主要有:工程竣工后的竣工测量,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变形观测的资料整理与分析,研究维护方法,加固措施等。
续表
5、露天矿测量
行动领域描述
矿山测量技术人员必须能够根据露天矿井规模、建设及生产要求及时设计并布设满足精度要求的露天矿井平面和高程控制网。
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及时测定采、剥场工作面位置并进行验收测量。
根据仪器设备情况选择恰当方法标定露天矿技术境界(露天矿最终境界、滑坡处理境界、干线站场境界和露煤工程境界等),标定露天矿大型设备位置和防排水工程。
为露天矿设计排土场提供必需图纸,实地标定排土场境界,埋设永久境界桩,测绘境界地形图。
对露天矿开拓煤量和回采煤量进行管理。
对露天矿排土场和边坡进行稳定观测。
测绘并管理露天矿必需的图纸资料。
为此,需要有测绘工作的基础知识,包括各类测绘仪器机软件的使用:如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GPS、RTK等,测量点位测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等。
根据矿井规模和仪器设备情况,采用的测量方法也有很大不同。
6、生产矿井测量
行动领域描述
为了保证煤矿井下按计划、有序、高效、安全生产,必须对井下巷道、采区按设计要求标定到实际位置指导采掘。
采掘后并及时地测绘成图,来指导安排生产。
因此需要按照普通测量原理,使用经纬仪、全站仪、陀螺仪、指向仪、水准仪等测量工具进行测定、测设和测绘矿图。
在测设中严格执行《煤矿测量规程》。
7、矿图绘制与管理
行动领域描述
矿图被成为矿山的“眼睛”,利用它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矿图绘制与管理是把地面的地物、地貌与地下的巷道、采区等画成图,并对它们进行科学的管理。
矿图绘制与管理是根据外业测得的数据与业计算的数据,把数据传输或输入计算机。
利用绘图软件和草图绘制成图,并利用软件进入矿图库。
对矿图进行科学管理,并有效利用。
绘图软件有许多种,界面也有很大不同,但绘图步骤基本相同。
必须正确使用软件,绘制的矿图必须符合有关测量规。
8、煤矿岩层与地表移动观测
行动领域描述
地下的煤采出后,地下形成采空区,上覆岩层一般要移动,直至影响到地表,使地表遭到各种形式的破坏。
为了确定地下开采与上覆岩层及地表破坏的关系,必须在地表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对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观测、计算、分析,确定出移动参数及一般规律。
根据地下开采设计和移动参数及一般规律,进行地表移动预计,预计出地表的破坏。
采取各种保护措施,使地表受到良好保护。
地表移动观测站是先设计,然后在实地利用全站仪标设出观测站的位置,并埋石。
利用全站仪、GPS静态接收机、水准仪进行外业观测,利用相关软件和计算机计算出观测站的坐标和高程。
利用相关软件和计算机计算、比较、分析两次的数据,并画图,最终确定出移动参数及一般规律。
利用典型曲线法、负指数函数法、概率积分法进行地表移动预计,预计出地表的破坏。
利用留设煤柱、改变开采方法、地下充填、地面加固等方法保护地表。
各任务、各过程必须执行甲方提出的要求,必须满足煤矿测量规程,必须满足水准测量规,必须满足GPS有关测量规程。
7.2.2职业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关系
学习领域与行动领域对照见表7。
表7 学习领域与行动领域对照
7.3课程体系构成
课程体系构成见表8。
表8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8. 核心课程基本容简介
学习领域1 测量基础技术应用
学习目标:
完成本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能够:
1、解释测绘工作的任务、作用和工作实质,说明测绘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工作容,理解并解释测绘工作的基本概念及术语;
2、解释水准测量原理,识别水准仪类型,解释S3水准仪各部件名称及作用并熟练操作S3水准仪;
3、制定等外水准路线观测计划并实施,对观测成果正确检查、判断和评价,分析判断水准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弱或消除其影响;
4、制定S3水准仪检验校正计划并实施;
5、理解并解释水平角测量原理,说明J6经纬仪结构及各部件名称、作用;熟练使用J6经纬仪进行角度观测;
6、制定闭合导线角度观测计划并实施,对观测成果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分析角度观测误差产生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弱或消除其影响;
7、制定J6经纬仪检验校正计划并实施;
8、说明全站仪结构及各部件名称、作用;制定全站仪导线测量计划并利用全站仪完成导线角度和边长测量。
培养出良好的专业素养、严谨的测量理念和测绘专业人才所特有的职业道德,培养对测绘职业的认同感。
学习容:
1、S3水准仪及等外水准路线外业观测与业计算;
2、J6经纬仪及闭合导线角度观测;
3、全站仪导线角度与边长测量。
学习组织形式与方法:
教师选定项目的任务载体,学生以独立和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教师指导和查找资料,获得必备知识和信息,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各项目的作业计划制定并组织实施,对观测成果进行检查评价和反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测量方法和手段,接受并完成工作任务。
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为主,教师更多的以“师傅”身份出现,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咨询者和指导者。
学业评价: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项目的实施程序,注重过程性、表现性、发展性评价;
2、注重对学生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各学习环节的评价与考核;
3、根据学习容的侧重点不同,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人格能力等全面评价;
对每个学习项目,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综合评定每位学生的成绩。
学习领域2 AutoCAD制图
学习目标:
完成本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能够:
1、认识AutoCAD的用户界面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
2、正确调用AutoCAD的编辑、修改命令完成图形绘制与编辑;
3、按照需要创建新图并进行绘图环境设置,调用各种绘图命令进行绘图操作,完成二维工程图的绘制与编辑。
学习容:
1、AutoCAD基本绘图命令调用与操作;
2、AutoCAD图形编辑;
3、绘图基本设置;
4、图形显示与精确绘图;
5、图形标注与编辑;
6、2D图的绘制与编辑;
学习组织形式与方法:
教师选定项目任务载体并向学生下达任务,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和独立查找资料,获得完成每项任务的必备知识和信息,在规定的时间独立完成各项目任务。
学生接受工作任务后,在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为主,教师更多的以“师傅”身份出现,激励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学业评价: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对学生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各学习环节的考核;
2、对每个学习项目逐项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综合评定每位学生的成绩。
学习领域3 测量数据处理
学习目标:
完成本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能够:
1、分析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识别测量误差的类型及特性,解释测量误差相关概念,会利用测量精度评价指标衡量测量成果精度;
2、理解测量误差传播规律,会求算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
3、在不同观测条件下,会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
4、独立完成各种控制网的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
5、利用各种测量平差计算软件完成各种测量控制网的数据处理,对观测成果进行精度评定;
6、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完成测量数据处理,实事的对成果进行评价,分析作业成果超限原因。
学习容:
1、测量误差传播定律及函数值中误差的计算;
2、水准网平差计算与精度评定;
3、导线网平差计算与精度评定。
学习组织形式与方法:
教师结合测绘实例选定任务载体,指导学生获得必备知识和相关信息,在规定的时间独立完成给定任务实例的平差计算,并对观测成果精度进行评价。
学业评价: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对学生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所学知识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2、根据学习容的侧重点不同,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人格能力等全面评价;
学习领域4 煤矿地质
学习目标:
完成本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能够:
1、描述地层年代和地壳的物质组成;
2、描述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基本特征,能够鉴别常见岩石类型;
3、描述煤系地层特征、成煤过程、煤的分类,解释煤层厚度变化的原因;
4、描述单斜构造、褶曲构造、断裂构造特征,判断构造及类型,分析判断断层失翼煤层位置;
5、计算煤炭储量,进行储量管理。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学习容:
1、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常见矿物的识别;
2、煤的形成;
3、地质构造类型、特征及其分析判断;
4、煤炭储量计算及三量管理。
学习组织形式与方法:
大部分学习任务采用正面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图表、标本、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性教学方式,因地制宜组织野外现场教学。
学业评价: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基本知识掌握和分析判断能力考核;采用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
学习领域5 采矿工程概论
学习目标:
完成本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能够:
1、叙述煤矿生产的主要过程及工艺,理解并解释采矿工程基本概念及相关术语;
2、辨别井下巷道布置及用途;
3、识别煤矿的巷道系统、生产系统、和各种设备类型及用途;
4、分析判断井下巷道空间位置关系及其对测绘工作的特殊要求;
5、识别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
6、会使用井下自救设备开展自救。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
学习容:
1、井田开拓与巷道布置;
2、采煤方法;
3、煤矿生产安全知识;
学习组织形式与方法:
大部分学习任务采用正面课堂教学,可利用模型演示、现场参观、案例分析、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业评价:
1、注重学生对煤矿生产工艺过程认识、巷道用途及空间位置的辨识等考核;
2、根据学习容的侧重点不同,可采用笔试、答辩、实例分析等形式,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人格能力等全面评价;
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
学习领域6 矿区地形图测绘
学习目标:
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教师指导或借助资料,制定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作业计划、流程和实施细则,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上述计划、实施、检查并进行评价反馈。
通过本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能够:
1、以经济实用的方式独立编制设计说明书及作业方案;
2、按设计书及规要求施测,操作水准仪、全站仪、RTK完成图根控制测量的外业观测;
3、判断外业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分析解决外业观测中出现的问题;
4、正确进行处理外业数据,准确计算出所需成果;
5、合理选择碎部点并进行碎部点的测量和展绘;
6、能够正确应用解析绘图仪、数字测图软件绘制地形图;
7、根据工程需要利用地形图进行基础应用;
8、对完成的工作进行记录、存档和总结反馈;
具备地形测量中团结协作精神,初步培养出良好的专业素养、严谨的测量理念和测绘专业人才所特有的职业道德。
工作与学习容
学习组织形式与方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测量方法和手段,接受并完成工作任务。
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为主,教师更多的以“师傅”身份出现,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咨询者和指导者。
学业评价: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过程性、表现性、发展性评价
2、根据工程项目的实施工程和程序,借鉴企业对员工的评价容和方式,设计对学生的评价考核
3、注重对学生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各学习环节的考核
4、根据学习容的侧重点不同,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人格能力等全面评价
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互评为辅,积极引进企业指导教师等专业人士参与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起引导调控的作用
学习目标:
学生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大比例尺地形图,分析行政境界、土地权属界线、土地编号、界址点和编号、土地利用类别、土地等级、土地面积及房产情况等。
设计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和测量方法,进行地籍平面控制测量,依据地籍平面控制点设计宗地界址点测量方法,在考虑经济性的情况下制定实施计划。
学生负责宗地草图、分幅地籍图、宗地图的组织和测绘工作。
能熟练使用绘图工具,依据国家统一的《地籍图图式》,按国家标准测绘大比例尺地籍图,即将取得不动产的地理、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完整的、系统的,以图形、图表及文字等形式加以表示,为使地籍信息可靠,应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
工作与学习容
学习组织形式与方法:
1、大部分课业的“学习准备”阶段采用正面课堂教学,部分采用独立学习;
2、多数计划实施阶段采用小组学习,明确小组负责人的职责、并定期更换;
3、小组负责人的职责,负责小组部管理、组织分工、工具设备管理工作;
学生评价: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2、加强对各学习环节的考核,注重过程考核和每个课业考核,借鉴企业对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评价容和方式;
3、在考核课业知识点时,以教师评价为主;
学习目标: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指导下,借助相关《规》,进行矿区控制网技术设计,设计出比较合理的方案。
在规定时间完成上述设计、实施、并对实施过程和成果进行检查与评价反馈。
对已完成的任务进行记录、存档和评价反馈。
学生在顶岗实习或社会实践期间,若企业实际条件允许,在企业指导教师指导下,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控制网新建或改扩建。
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当能够进行矿区控制网的技术设计与、外业实施。
受训者在团队工作中对所完成的工作进行说明并予以反思,同时提出可能的改进意见或建议。
工作与学习容
学习组织形式与方法:
根据下达的任务,成立作业小组,每组6人,明确小组负责人。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本组的最佳方案,完成实地选点与埋石、仪器作业前的检校、外业观测与记录、计算。
编写技术总结,进行资料整理及验收。
教师以学习指南、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测绘实战等多样化训练方式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测绘任务,培养学生扩展的、可迁移的、可持续的测绘工作能力。
大部分学习任务的“学习准备”采用小组独立学习,部分采用正面课堂教学;多数“计划实施”阶段采用小组学习,明确小组负责人。
小组负责人的职责类似于企业测量小组组长的职责,负责组管理、工作分工与组织、工具设备和学习资料的管理工作等,小组负责人采取轮换方式。
实训场地测量仪器室、业工作室,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设置与企业一致的工作环境、工作步骤和要求。
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为主,教师更多地以“师傅”、“导演”身份,参与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咨询者和指导者。
学业评价: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过程性、表现性、发展性评价。
借鉴企业测绘人员岗位职责和质量化考评标准,设计对学生的评价考核;
2、注重对学生学习任务过程中各环节的考核;
3、根据学习任务侧重点不同,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全面评价;
4、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