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蓉城的斑斓图景――读《消失的古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9
健康人生 阅读
如今的成都,以国际大都市和休闲城市享誉海内外,“安逸”“巴适”都是人们称赞这座城市惯用的特色用语。
那么,一百多年前成都的城市风貌又是怎样的?生活于此的人们,又有着怎样的生存际遇?对此,成都籍历史学家、澳门大学教授王笛的新作《消失的古城》从微观史的角度,以通俗、生动的语言,聚焦蓉城的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形象生动地还原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前世今生。
一百多年前的成都,身处清末民初的历史关头,辛亥革命的隆隆炮声,在摧毁帝制的同时,也激发着人们图强求变的改革雄心。
作为历史遗迹的古城墙,一度被人们认为是因循守旧的标志,加之保护不力,令人遗憾的是,曾经威武壮观的成都古城墙便遭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王笛以古城墙作为话题切入,深度介
入成都的社会历史,聚焦百姓生活,以翔实的史料和夹叙夹议的评说,为我们描画了一幅斑斓的城市图景。
彼时,老成都的邻里关系亲密无间,街坊小巷温情满满。
原居民也好,贩夫走卒也罢,你谦我让,彼此和谐相处,尽享着生活的从容。
纵横交错的街道,如一张鲜活的大网,维系着这个沧桑古城的生命运转。
小贩、工匠、挑水夫、算命先生、剃头匠、苦力、乞丐,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穿梭其间,或贩卖商品,或出卖劳力,或言语煽情,用各自不同的方式,书写着城市生活的苦与乐、艰与辛。
有意思的是,在那个物质生活相对还不富裕的时代,生活在这个都市里的人们,精神生活却一点也不平淡。
大人小孩聚集街头,放风筝、斗蟋蟀、看皮影、观川剧、泡茶馆,甚是逍遥自在。
成都人爱喝茶,晚清时整个蓉
百年蓉城的斑斓图景―― 读《消失的古城》
文/刘小兵
好书推荐
READ
王笛以古城墙作为话
题切入,深度介入成都的社会历史,聚焦百姓生活,以翔实的史料和夹叙夹议的评说,为我们描画了一
幅斑斓的城市图景。
70
健康人生 阅读
城有茶馆454家,到了民国时的1931年,一下激增到620家,茶馆文化的盛行,不但增进了各阶层人们之间的情感交往,也使这个城市倍添浓郁的人文气息。
随着岁月的推移,现代文明逐渐融入到这座古城。
警察的出现,使繁华的街头变得更加有序,一些旧习俗和不文明行为,也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吸食鸦片被彻底禁绝,打麻将虽未被禁绝,但至少在文明新风的吹拂下,人们的休闲方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
社会风气也得到了有效的净
化,新制度下的成都,正以喷薄
的活力展现在世人面前。
除了浓墨重彩地描摹成都百
姓的寻常生活,《消失的古城》
还着重从历史流变的角度,关注
着成都古城的命运。
护国战争、
川滇、川黔军队间的争战,使这
座城市和那里的人们,饱受战争
之苦。
几年间,城市设施的破坏,
人民生活的日益困顿,让这座古
城千疮百孔。
危难之下,人们纷
纷自发地组织起来,凭着川人特
有的韧劲和团结,以“民团”的
方式,终于渡过了一场场灾难,
让蓉城重新焕发了生机。
俱往矣,曾经高墙林立的古
城早已消弭于历史的深处,取而
替之的是现代化的成都新城。
虽
然古城的风貌已荡然无存,但百
年前这座城市所经历的政治、经
济和社会的变迁,却长久地留存
在我们的记忆里。
值得期待的是,
岁月已掀开了新的篇章,新的历
史,正等待着这片天空下的人们
去书写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