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课件: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2.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 C )
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
3.可持续发展思想( A ) A.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 B.首先考虑地域性特点 C.实施主要依靠大国政府政策 D.目标是让当代人能健康长寿 4.下列做法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A ) A.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C.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 B.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D.禁止使用泡沫快餐盒
4.改善环境质量 推动绿色发展(2016年) 1.环境的观念
3.环境的观念
2.公平的观念
4.环境的观念
(一)发展的观念
为何把社会经济发展放在第 一位? 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社会经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
普遍的权利;只有发展,才能
为解决贫富悬殊、人口激增、
生态危机等问题提供必要的资 金和技术,才能逐步实现现代 化,最终摆脱贫穷、愚昧和落 后。
入比以前提高了几十倍。村民手里有了钱,大家都很
高兴,由衷地感谢他们的致富带头人。但是,由于过
度放牧,该村的草场都被破坏了,造成了严重的水土
流失。
材料二:另一个山村,自然环境与前一个差不多,但
该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特点,大力种植中草药,并
引进美国红提子在山脚下种植,中草药和红提子都获
得了丰收,村民收入比以前大幅度提高了,而且村里
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 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可持续发展追求什么样的 目标? 既要使人类的各种
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
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
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
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
成威胁。
活动:
下列“世界环境日”主题分别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 论的哪些思想? 1.思前,食后,厉行节约(2013年) 2.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2014年) 3.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2015年)
的山仍是青的,水还是绿的。村民们纷纷说,这才是
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上述两种生产致富方式,哪一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
产方式,哪一种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为什么?
第二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第一种是不可 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因为第一种生产方式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 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通过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掠 夺),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 境,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也构成了威胁。
需求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
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 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 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由经济、
社会系统 (含人口、科技)
人的管理调控
社会、生态三大子系统相互 经济系统
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 的一个复合系统。
生态系统 (含资源)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行动纲领 《21世纪议程》包括哪
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资源保护与管理。
第三部分,加强社会群体的作用。
第四部分,实施手段。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 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 动方案。 《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 要内容: 1.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与 政策。 2.社会可持续发展。 3.经济可持续发展。 4.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 题日益突出,所有这些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整个人类 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人类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应 该采取哪些措施?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历史背景及必然性 探究1:对未来资源环境,
你有什么看法?
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和不可 再生的,对其利用过程就是资 源的耗竭过程。因此,对矿产 资源要有效利用,节约使用。
探究2:分析哪些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
甚至全球。
资源枯竭、生态失调、环境恶化。 探究3:怎样才能摆脱绝境,使人类社会有一个共 同的美好未来? 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由之路。
(二)公平的观念
代际之间的公平主要是指人
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
量都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
共享资源和环境。
区际之间的公平主要是指无论 哪个国家、地区、种族、民族、性 别、年龄或各种文化信仰的人群,
在可持续发展中,都应享有平等的
地位。
(三)环境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为何把环境保护 作为追求的基本目标? 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
探究:为什么中国在第一时间制定了《中国21 世纪议程》? 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危机,环境污染。
【对点训练】
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 D )
A.停止开采非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基 本 内 涵
可持续发展—— 人类的必由之路
历史背景及必然性 行动纲领
发展的观念 可持续发 展的基本 内涵
公平的观念
环境的观念 权利的观念
下图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读图
完成1、2题。
1.图示虚线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
激烈矛盾,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A )
与环境保护彼此联系,互为因
果。发展社会经济和提高生活
质量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它需
要足够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
态环境作为依托。
(四)权利的观念
全人类
每个国家和地区 每个人 过健康而富裕的生活的 权利 平等发展的权利 合理利用资源的权利 和享有清洁、安全、 舒适环境的权利
活动:
材料一:一个贫困山村的干部为了带领村民奔小康, 想出了一个致富的办法:决定利用当地的草山草坡放 养黑山羊,把黑山羊养大后再卖掉。刚开始时,每家 只养几只羊。几年后,每家都有了一大群羊,经济收
5.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的草场载畜
量远高于西部。下列措施不利于内蒙古草场资源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是( B )
①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
②减少人工草
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③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2.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 C )
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
3.可持续发展思想( A ) A.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 B.首先考虑地域性特点 C.实施主要依靠大国政府政策 D.目标是让当代人能健康长寿 4.下列做法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A ) A.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C.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 B.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D.禁止使用泡沫快餐盒
4.改善环境质量 推动绿色发展(2016年) 1.环境的观念
3.环境的观念
2.公平的观念
4.环境的观念
(一)发展的观念
为何把社会经济发展放在第 一位? 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社会经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
普遍的权利;只有发展,才能
为解决贫富悬殊、人口激增、
生态危机等问题提供必要的资 金和技术,才能逐步实现现代 化,最终摆脱贫穷、愚昧和落 后。
入比以前提高了几十倍。村民手里有了钱,大家都很
高兴,由衷地感谢他们的致富带头人。但是,由于过
度放牧,该村的草场都被破坏了,造成了严重的水土
流失。
材料二:另一个山村,自然环境与前一个差不多,但
该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特点,大力种植中草药,并
引进美国红提子在山脚下种植,中草药和红提子都获
得了丰收,村民收入比以前大幅度提高了,而且村里
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 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可持续发展追求什么样的 目标? 既要使人类的各种
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
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
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
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
成威胁。
活动:
下列“世界环境日”主题分别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 论的哪些思想? 1.思前,食后,厉行节约(2013年) 2.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2014年) 3.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2015年)
的山仍是青的,水还是绿的。村民们纷纷说,这才是
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上述两种生产致富方式,哪一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
产方式,哪一种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为什么?
第二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第一种是不可 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因为第一种生产方式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 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通过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掠 夺),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 境,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也构成了威胁。
需求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
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 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 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由经济、
社会系统 (含人口、科技)
人的管理调控
社会、生态三大子系统相互 经济系统
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 的一个复合系统。
生态系统 (含资源)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行动纲领 《21世纪议程》包括哪
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资源保护与管理。
第三部分,加强社会群体的作用。
第四部分,实施手段。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 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 动方案。 《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 要内容: 1.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与 政策。 2.社会可持续发展。 3.经济可持续发展。 4.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 题日益突出,所有这些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整个人类 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人类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应 该采取哪些措施?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历史背景及必然性 探究1:对未来资源环境,
你有什么看法?
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和不可 再生的,对其利用过程就是资 源的耗竭过程。因此,对矿产 资源要有效利用,节约使用。
探究2:分析哪些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
甚至全球。
资源枯竭、生态失调、环境恶化。 探究3:怎样才能摆脱绝境,使人类社会有一个共 同的美好未来? 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由之路。
(二)公平的观念
代际之间的公平主要是指人
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
量都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
共享资源和环境。
区际之间的公平主要是指无论 哪个国家、地区、种族、民族、性 别、年龄或各种文化信仰的人群,
在可持续发展中,都应享有平等的
地位。
(三)环境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为何把环境保护 作为追求的基本目标? 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
探究:为什么中国在第一时间制定了《中国21 世纪议程》? 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危机,环境污染。
【对点训练】
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 D )
A.停止开采非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基 本 内 涵
可持续发展—— 人类的必由之路
历史背景及必然性 行动纲领
发展的观念 可持续发 展的基本 内涵
公平的观念
环境的观念 权利的观念
下图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读图
完成1、2题。
1.图示虚线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
激烈矛盾,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A )
与环境保护彼此联系,互为因
果。发展社会经济和提高生活
质量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它需
要足够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
态环境作为依托。
(四)权利的观念
全人类
每个国家和地区 每个人 过健康而富裕的生活的 权利 平等发展的权利 合理利用资源的权利 和享有清洁、安全、 舒适环境的权利
活动:
材料一:一个贫困山村的干部为了带领村民奔小康, 想出了一个致富的办法:决定利用当地的草山草坡放 养黑山羊,把黑山羊养大后再卖掉。刚开始时,每家 只养几只羊。几年后,每家都有了一大群羊,经济收
5.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的草场载畜
量远高于西部。下列措施不利于内蒙古草场资源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是( B )
①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
②减少人工草
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③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