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个倾向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 缺陷:驱力理论仅仅强调个体的活动来 自内在的动力,它忽略了外在环境在引 发行为上的作用.不能解释所有的人类行 为。
31
三、诱因理论
• 观点
– ①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 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 用。
– ②诱因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 ③赫尔的修改公式:P=D×H×K-I (K,诱因)
46
二、生理性动机
• 饥饿 – 与胃壁收缩有关 – 与血液化学成分有关 – 与下视丘的神经中枢有关
•渴 – 与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液的化学变化有 关。
47
•性 – 与性的需要为基础。 – 由荷尔蒙的刺激引起。 – 性激素不是产生性驱力的唯一基础。 – 人的性驱力带有社会的性质。
• 睡眠 – 与机体的疲劳程度有关。
28
• 其他代表观点
– ①人的大部分行为是由本能控制的。 本能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由遗传固 定下来,一种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 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
– ③麦独孤: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 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 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 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人 和民族的性格与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 发展形成的。人有18种本能。
33
五、认知理论
• (一)期待价值理论 • 期待-----决定行为 • 托尔曼通过对动物的实验提出行为的目
的性,即行为的动机是期望得到某些东 西,或企图避开某些讨厌的东西。这就 是期望理论的原始形态。 • 《绿野仙踪》
34
五、动机的认知理论
• 动机的归因理论 – 海德:人会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 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 – 维纳:增加稳定性维度。
48
三、社会性动机
• 兴趣
–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 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
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 动机。
– 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前者 由认识事物本身所引起;后者是由认识事物 的目的和结果所引起。
– 兴趣也可分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前者指行为的原因是刺激偏源自了人的最佳 唤醒水平认知理论
托尔曼等
人的行为受主观的期待、结果归因、 自我认识、目标认识等影响
43
第三节 动机的种类
44
一、动机的一般分类
• 根据动机的性质 – 生理性动机:也称驱力,它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 需要为基础,引起的活动满足某种生物学需要。 – 社会性动机:它以人的社会文化的需要为基础。
第一节 动机的一般概念
1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 动机的涵义 – 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 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 动力。 – 什么是动机呢?当人们口渴的时候,就 会去寻找水,找水的行为背后就是动机。
2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 动机的功能 – 激活功能 – 指向功能 – 维持和调整功能
– ④诱因与驱力分不开,它由外在目标
所激发,只有当其成为个体内在的需
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
32
四、唤醒理论
• 观点(赫布和柏林,60) – 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 的一种水平,不太高,也不太低。 – 唤醒理论三原理:
一是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 二是简化原理:重复刺激降低唤醒水平。 三是个人经验对于偏好有影响。
运气
37
五、动机的认知理论
• 韦纳的归因理论在教育和管理等实际工作中有较为广 泛的应用前景。
• 第一,该理论有利于教师深刻地理解学生学习成绩 与动机及行为之间的关系,做到心中有数,改进教育 教学工作,真正地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
• 第二,该理论可以依据学生的归因倾向预测学生的学 习动机。
• 第三,归因训练和教师期望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进 步。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21
• 主要观点:
– ①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效果越好。
– ②具体活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 间是一种到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 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 ③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 平,它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变化。较 容易的任务中,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 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 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包括:一 是个体成败经验;二是替代性经验; 三是言语说服;四是情绪唤起。
40
• 成就目标理论 – 目标是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之一,它 是个体要努力达到的、具体的成绩标 准和结果。 – 德韦克认为,不同个体对自己的能力 有不同的看法。这种能力的潜在认识 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对成就目标的选择。 有些人为掌握目标,有些人为作业目 标。
26
一、本能理论
• 詹姆斯: – 人的行为依赖于本能的指引,人有 生物本能和社会本能。如“爱、同 情”。
27
代表人物:
• 达尔文最早提出本能概念 • 詹姆斯(区分生物本能和社会本能) • 麦独孤(将本能理论用于社会心理研究,
将本能分类)、 • 弗洛依德(将无意识本能作为人的最原
始动力,提出生本能和死本能概念)
17
评价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系统地探讨了需要的实质、 结构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这不仅对建立科学的需 要理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且在实践上也产生 了重要影响。许多企业家就是依据这个理论,制定 满足职工需要的措施,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但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8
需要层次理论
• 首先,马斯洛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 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称为基本需要,并认 为这些需要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的发展是一种 自然成熟的过程,这严重低估了环境和教育对 需要发展的影响;
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只有满足低级需要的基础上,才出现 高级需要。
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并非是对立的,低级需要部分满足可产生高 级需要。
11
需要层次理论
• (1)生理需要 • 如对于食物、水分、氧气、性、排泄和
休息等的需要。这些需要在所有需要中 占绝对优势。如果所有需要没有得到满 足,此时有机体将全力投入为满足饥饿 的服务之中。
个体长期指向一定客体、活动和知识领域的
一种相对稳定的兴趣;后者是由环境中的某
一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
49
– 兴趣的品质:
①兴趣广度 ②兴趣中心 ③兴趣的稳定性 ④兴趣的效能
50
• 成就动机 – 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 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 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 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 – 成就动机对个体活动有重要作用;并 影响到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它是在生 活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 – 成就动机可以通过投射测验来测量。
38
(三)自我决定理论
• 德西—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 用,人的行为是自我决定的。
39
• 自我效能论(班杜拉)
– 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 期待是决定行为的的先行因素。
– 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两种。 前者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 后者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有能力完成某 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即自我效能感。
• 其次,马斯洛强调个体优先满足低级需要,忽 视了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连他自 己也承认,他“并不完全了解殉道、英雄、爱 国者、无私的人”。
19
三、动机与行为效率
• 动机与行为 – 同一行为可有不同动机;同一动机产 生不同行为。 – 同一个人行为动机多种;良好动机不 一定良好结果。
20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22
四、动机与价值观
• 动机与价值观 – 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 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 原则、信念和标准。
23
• 种类: – 根据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斯普兰格尔, 1928
①经济价值观 ②理论价值观 ③审美价值观 ④社会价值观 ⑤政治价值观 ⑥宗教价值观
24
– 根据工具—目标维度
按起源:自然需要vs.社会文化需要 按对象:物质需要vs.精神需要
8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9
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图
10
• 需要层次理论主要观点 – 人的需要由五个等级构成: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 的需要。这些都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与生俱来的。
– 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关系:
14
需要层次理论
• (4)自尊需要 • 可分为两类:一是希望有实力、有成就、
能胜任、有信心,以及要求独立和自由; 一是渴望有名誉或威信、赏识、关心、 重视和高度评价等。这些需要一旦受挫, 就会使人产生自卑感、软弱感、无能感。
15
需要层次理论
• (5)自我实现的需要 • 就是促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趋势。这种趋
41
(六)逆转理论
• 阿普特尔 • 有目的---重要活动 • 与超越目的---享受生活
42
几种动机理论的比较:
理论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本能理论 詹姆斯、麦独孤 人的行为由本能所指引
驱力理论 诱因理论 唤醒理论
赫尔 赫尔 赫布和柏林
驱力为行为提供能量,习惯决定行 为的方向
诱因与驱力紧密联系,在习惯导引 下产生相应行为
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
• 例如,在成就动机支配下的人会积极的 学习,主动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去做。
5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 动机不同,有机体行为的目标也不相同,这就是 动机的方向性在起作用。
• 例如,同样是努力学习,有些孩子是为了获得教 师和家长的赞赏,并不十分在意是否真的掌握 了知识。而有些孩子则是对所学的内容本身有 浓厚的兴趣。由于动机的不同,导致了行为目 标的差异性。
35
五、动机的认知理论
•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 行了系统的因素分析。他把归因分为3个 维度: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 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这3个维度搭配起来可以构成8种不同成 分的分类组合。
36
维纳关于归因的维度划分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内在的 能力 努力
外在的 工作难度
6
3.调节与维持功能
• 动机会决定行为的强度,动机愈强烈,行为也 随之愈强烈。动机也决定个体行为的久暂性, 在没有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会一直存在。有时 行为看似不存在了,但只要动机仍然存在,行为 就不会完全避免,它只不过是以别的形式存在, 如由外显行为改为内潜行为。
7
二、动机与需要
• 需要及其种类 – 内涵: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 衡状态。 – 需要种类:
①工具性价值观:礼貌、诚实 ②终极性价值观:家庭安康、友谊、社会认可
– 表现形式:
①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可 发展为内在动机。
②信念:是坚信某种观点、思想或知识的正确性,并调节控制自 己行动的人格倾向性。
③理想:是个体对未来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25
第二节 动机的理论 阿姆斯特朗
势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 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 • 例如,音乐家必须演奏音乐,画家必须绘画, 这样他们才感到最大的快乐。但是,为满足自 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 实现需要的产生有赖于前述四种需要的满足。
16
需要层次理论
心理的发展 马斯洛所描绘的五种主要需要渐进变化图
12
需要层次理论
• (2)安全需要 • 如对于稳定安全、秩序、受保护、免受
恐吓、焦躁和混乱的折磨等的需要。如 果生理需要相对充分地得到了满足,就 会出现安全需要。 •
13
需要层次理论
• (3)归属和爱的需要 • 如需要朋友、爱人或孩子,渴望在团体
中与同事间有深厚的关系等。如果生理 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很好地得到了满足, 归属和爱的需要就会产生。
29
二、驱力理论(赫尔)
• 观点 – ①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 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 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 ②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的力量 或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 – ③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习惯支配的,而不是 由生物驱力支配的。驱力为行为提供能量, 而习惯决定着行为的方向。 – ④P=D×H-I(P,个体的有效行为潜能; D驱力;H习惯强度;I抑制)
3
(二)动机的功能
• 1.激活功能 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
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会 产生某种行为并维持一定的行为强度。 • 例如,饥饿会促使个体做出觅食的活动。生理 的需求产生的动机往往比较急迫,需要立即获 得满足。
4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 2.指向功能 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指
• 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发展中的作用 – 原始的动机:与生俱来的动机,以人的本能的需要 为基础。 – 习得的动机:后天获得的各种动机。
45
• 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 – 有意识的动机: – 无意识的动机:
• 根据动机的来源 – 外在动机:人在外界的要求与外力的 作用下所产生的行为动机。 – 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 的动机。
• 缺陷:驱力理论仅仅强调个体的活动来 自内在的动力,它忽略了外在环境在引 发行为上的作用.不能解释所有的人类行 为。
31
三、诱因理论
• 观点
– ①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 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 用。
– ②诱因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 ③赫尔的修改公式:P=D×H×K-I (K,诱因)
46
二、生理性动机
• 饥饿 – 与胃壁收缩有关 – 与血液化学成分有关 – 与下视丘的神经中枢有关
•渴 – 与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液的化学变化有 关。
47
•性 – 与性的需要为基础。 – 由荷尔蒙的刺激引起。 – 性激素不是产生性驱力的唯一基础。 – 人的性驱力带有社会的性质。
• 睡眠 – 与机体的疲劳程度有关。
28
• 其他代表观点
– ①人的大部分行为是由本能控制的。 本能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由遗传固 定下来,一种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 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
– ③麦独孤: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 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 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 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人 和民族的性格与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 发展形成的。人有18种本能。
33
五、认知理论
• (一)期待价值理论 • 期待-----决定行为 • 托尔曼通过对动物的实验提出行为的目
的性,即行为的动机是期望得到某些东 西,或企图避开某些讨厌的东西。这就 是期望理论的原始形态。 • 《绿野仙踪》
34
五、动机的认知理论
• 动机的归因理论 – 海德:人会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 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 – 维纳:增加稳定性维度。
48
三、社会性动机
• 兴趣
–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 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
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 动机。
– 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前者 由认识事物本身所引起;后者是由认识事物 的目的和结果所引起。
– 兴趣也可分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前者指行为的原因是刺激偏源自了人的最佳 唤醒水平认知理论
托尔曼等
人的行为受主观的期待、结果归因、 自我认识、目标认识等影响
43
第三节 动机的种类
44
一、动机的一般分类
• 根据动机的性质 – 生理性动机:也称驱力,它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 需要为基础,引起的活动满足某种生物学需要。 – 社会性动机:它以人的社会文化的需要为基础。
第一节 动机的一般概念
1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 动机的涵义 – 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 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 动力。 – 什么是动机呢?当人们口渴的时候,就 会去寻找水,找水的行为背后就是动机。
2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 动机的功能 – 激活功能 – 指向功能 – 维持和调整功能
– ④诱因与驱力分不开,它由外在目标
所激发,只有当其成为个体内在的需
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
32
四、唤醒理论
• 观点(赫布和柏林,60) – 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 的一种水平,不太高,也不太低。 – 唤醒理论三原理:
一是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 二是简化原理:重复刺激降低唤醒水平。 三是个人经验对于偏好有影响。
运气
37
五、动机的认知理论
• 韦纳的归因理论在教育和管理等实际工作中有较为广 泛的应用前景。
• 第一,该理论有利于教师深刻地理解学生学习成绩 与动机及行为之间的关系,做到心中有数,改进教育 教学工作,真正地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
• 第二,该理论可以依据学生的归因倾向预测学生的学 习动机。
• 第三,归因训练和教师期望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进 步。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21
• 主要观点:
– ①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效果越好。
– ②具体活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 间是一种到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 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 ③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 平,它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变化。较 容易的任务中,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 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 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包括:一 是个体成败经验;二是替代性经验; 三是言语说服;四是情绪唤起。
40
• 成就目标理论 – 目标是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之一,它 是个体要努力达到的、具体的成绩标 准和结果。 – 德韦克认为,不同个体对自己的能力 有不同的看法。这种能力的潜在认识 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对成就目标的选择。 有些人为掌握目标,有些人为作业目 标。
26
一、本能理论
• 詹姆斯: – 人的行为依赖于本能的指引,人有 生物本能和社会本能。如“爱、同 情”。
27
代表人物:
• 达尔文最早提出本能概念 • 詹姆斯(区分生物本能和社会本能) • 麦独孤(将本能理论用于社会心理研究,
将本能分类)、 • 弗洛依德(将无意识本能作为人的最原
始动力,提出生本能和死本能概念)
17
评价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系统地探讨了需要的实质、 结构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这不仅对建立科学的需 要理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且在实践上也产生 了重要影响。许多企业家就是依据这个理论,制定 满足职工需要的措施,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但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8
需要层次理论
• 首先,马斯洛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 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称为基本需要,并认 为这些需要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的发展是一种 自然成熟的过程,这严重低估了环境和教育对 需要发展的影响;
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只有满足低级需要的基础上,才出现 高级需要。
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并非是对立的,低级需要部分满足可产生高 级需要。
11
需要层次理论
• (1)生理需要 • 如对于食物、水分、氧气、性、排泄和
休息等的需要。这些需要在所有需要中 占绝对优势。如果所有需要没有得到满 足,此时有机体将全力投入为满足饥饿 的服务之中。
个体长期指向一定客体、活动和知识领域的
一种相对稳定的兴趣;后者是由环境中的某
一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
49
– 兴趣的品质:
①兴趣广度 ②兴趣中心 ③兴趣的稳定性 ④兴趣的效能
50
• 成就动机 – 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 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 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 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 – 成就动机对个体活动有重要作用;并 影响到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它是在生 活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 – 成就动机可以通过投射测验来测量。
38
(三)自我决定理论
• 德西—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 用,人的行为是自我决定的。
39
• 自我效能论(班杜拉)
– 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 期待是决定行为的的先行因素。
– 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两种。 前者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 后者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有能力完成某 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即自我效能感。
• 其次,马斯洛强调个体优先满足低级需要,忽 视了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连他自 己也承认,他“并不完全了解殉道、英雄、爱 国者、无私的人”。
19
三、动机与行为效率
• 动机与行为 – 同一行为可有不同动机;同一动机产 生不同行为。 – 同一个人行为动机多种;良好动机不 一定良好结果。
20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22
四、动机与价值观
• 动机与价值观 – 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 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 原则、信念和标准。
23
• 种类: – 根据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斯普兰格尔, 1928
①经济价值观 ②理论价值观 ③审美价值观 ④社会价值观 ⑤政治价值观 ⑥宗教价值观
24
– 根据工具—目标维度
按起源:自然需要vs.社会文化需要 按对象:物质需要vs.精神需要
8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9
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图
10
• 需要层次理论主要观点 – 人的需要由五个等级构成: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 的需要。这些都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与生俱来的。
– 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关系:
14
需要层次理论
• (4)自尊需要 • 可分为两类:一是希望有实力、有成就、
能胜任、有信心,以及要求独立和自由; 一是渴望有名誉或威信、赏识、关心、 重视和高度评价等。这些需要一旦受挫, 就会使人产生自卑感、软弱感、无能感。
15
需要层次理论
• (5)自我实现的需要 • 就是促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趋势。这种趋
41
(六)逆转理论
• 阿普特尔 • 有目的---重要活动 • 与超越目的---享受生活
42
几种动机理论的比较:
理论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本能理论 詹姆斯、麦独孤 人的行为由本能所指引
驱力理论 诱因理论 唤醒理论
赫尔 赫尔 赫布和柏林
驱力为行为提供能量,习惯决定行 为的方向
诱因与驱力紧密联系,在习惯导引 下产生相应行为
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
• 例如,在成就动机支配下的人会积极的 学习,主动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去做。
5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 动机不同,有机体行为的目标也不相同,这就是 动机的方向性在起作用。
• 例如,同样是努力学习,有些孩子是为了获得教 师和家长的赞赏,并不十分在意是否真的掌握 了知识。而有些孩子则是对所学的内容本身有 浓厚的兴趣。由于动机的不同,导致了行为目 标的差异性。
35
五、动机的认知理论
•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 行了系统的因素分析。他把归因分为3个 维度: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 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这3个维度搭配起来可以构成8种不同成 分的分类组合。
36
维纳关于归因的维度划分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内在的 能力 努力
外在的 工作难度
6
3.调节与维持功能
• 动机会决定行为的强度,动机愈强烈,行为也 随之愈强烈。动机也决定个体行为的久暂性, 在没有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会一直存在。有时 行为看似不存在了,但只要动机仍然存在,行为 就不会完全避免,它只不过是以别的形式存在, 如由外显行为改为内潜行为。
7
二、动机与需要
• 需要及其种类 – 内涵: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 衡状态。 – 需要种类:
①工具性价值观:礼貌、诚实 ②终极性价值观:家庭安康、友谊、社会认可
– 表现形式:
①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可 发展为内在动机。
②信念:是坚信某种观点、思想或知识的正确性,并调节控制自 己行动的人格倾向性。
③理想:是个体对未来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25
第二节 动机的理论 阿姆斯特朗
势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 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 • 例如,音乐家必须演奏音乐,画家必须绘画, 这样他们才感到最大的快乐。但是,为满足自 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 实现需要的产生有赖于前述四种需要的满足。
16
需要层次理论
心理的发展 马斯洛所描绘的五种主要需要渐进变化图
12
需要层次理论
• (2)安全需要 • 如对于稳定安全、秩序、受保护、免受
恐吓、焦躁和混乱的折磨等的需要。如 果生理需要相对充分地得到了满足,就 会出现安全需要。 •
13
需要层次理论
• (3)归属和爱的需要 • 如需要朋友、爱人或孩子,渴望在团体
中与同事间有深厚的关系等。如果生理 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很好地得到了满足, 归属和爱的需要就会产生。
29
二、驱力理论(赫尔)
• 观点 – ①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 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 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 ②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的力量 或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 – ③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习惯支配的,而不是 由生物驱力支配的。驱力为行为提供能量, 而习惯决定着行为的方向。 – ④P=D×H-I(P,个体的有效行为潜能; D驱力;H习惯强度;I抑制)
3
(二)动机的功能
• 1.激活功能 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
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会 产生某种行为并维持一定的行为强度。 • 例如,饥饿会促使个体做出觅食的活动。生理 的需求产生的动机往往比较急迫,需要立即获 得满足。
4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 2.指向功能 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指
• 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发展中的作用 – 原始的动机:与生俱来的动机,以人的本能的需要 为基础。 – 习得的动机:后天获得的各种动机。
45
• 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 – 有意识的动机: – 无意识的动机:
• 根据动机的来源 – 外在动机:人在外界的要求与外力的 作用下所产生的行为动机。 – 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 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