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S钢板治疗胫骨干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SS钢板治疗胫骨干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
夏剑;徐永丰;许永武;万爱国;丁健
【摘要】目的探讨LISS钢板治疗胫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6 例胫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均采用 LISS钢板治疗.结果本组 26 例平均随访17.5(6~32)个月,所有手术切口及原开放伤口一期愈合,1例出现小腿高度肿胀及张力性水泡,保守治疗后肿胀消退,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变形及脱出,约4周左右出现骨痂生长,无短缩及旋转畸形.Johner-Wruh评分:优15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2.31%.结论 LISS钢板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愈合率高,是治疗胫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期刊名称】《江西医药》
【年(卷),期】2011(046)008
【总页数】3页(P720-722)
【关键词】微创;钢板固定;胫骨骨折;接骨术
【作者】夏剑;徐永丰;许永武;万爱国;丁健
【作者单位】330008,南昌,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330008,南昌,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330008,南昌,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330008,南昌,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330008,南昌,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2
胫骨干由于部位特殊,在交通事故、意外事故等高能量损伤中易于受到损伤,是最常见的长骨骨折部位。
高能量伤所致胫骨干粉碎性骨折损伤严重,并发症多,病残率高,治疗困难。
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技术和内固定材料的不断发展,AO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le system,LISS)钢板的应用,使得此类骨折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我院自2009年10月-2011年1月采用LISS钢板治疗胫骨干粉碎性骨折26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6例患者中男17例,女9例,年龄19-58岁,左侧11例,右侧16例。
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18例,建筑施工伤8例。
骨折部位均为胫骨结节致踝上部分。
闭合性损伤16例,开放性损伤8例;多发骨折9例,无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AO分型:C1型10例,C2型7例,C3型9例。
骨折致手术时间:闭合性骨折1-7d,平均3d;开放性骨折7-16d,平均11d。
1.2 治疗方法术前常规摄患肢胫腓骨全长正侧位DR片,了解骨折AO分型,必要时行三维CT重建,以选用合适长度的自攻锁定螺钉及LISS钢板。
开放性骨折均行Ⅰ期清创闭合伤口,跟骨结节牵引,伤口无明显红肿及渗出,小腿肿胀明显消退后行手术治疗。
行硬膜外或全身麻醉,平卧位,大腿上1/3扎气囊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巾。
先行闭合牵引复位,C臂机透视骨折断端复位良好,维持牵引。
取小腿上外侧弧形长约4cm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钝性分离胫骨前肌,顺切口置入钢板,在骨膜与胫骨前肌之间沿骨干走行经骨膜外隧道横跨骨折端,自胫骨远端另取小切口以确定钢板远位于胫骨中央,C臂机透视观察骨折端及钢板置入位置,满意后分别通过远近两个固定螺孔以克氏针固定钢板,以体外LISS钢板专用瞄准器进行螺丝钉固定,保证骨折的远近端各有3枚螺钉有效锁定固定。
对于多段及粉碎性骨折的大骨块,可以LISS钢板专用的pulling device装置进行复位和固定。
术后一般无需放置引流及行石膏托外固定,抬高患肢,密切观察末梢血运。
3d内行肌肉等长收缩,3d后活动踝膝关节,2周后可平卧位患肢轻度蹬踏床头板
或墙壁,6-8周后行患肢由轻致重部分负重行走。
术后4、6、8、12周定期随访,然后每3个月一次复查,分别摄X线片对比,观察骨折对位对线情况及内固定物
有无松动,骨痂生长情况,检查患肢膝踝关节活动度,按照Johner-Wruh[1]评分标准评价功能,分为优、良、可、差4个标准。
术后平均随访17.5(6-32)个月,所有手术切口及原开放伤口一期愈合,1例出
现小腿高度肿胀及张力性水泡,但患肢末梢血运可,无足趾被动牵拉痛,此例为
C3型闭合骨折,入院后急诊手术,肢体术前稍肿胀,术后行抬高患肢,甘露醇脱
水消肿,指导患者行踝泵促进静脉回流,7d后肿胀明显消退。
所有患者未发生内
固定物松动、断裂、变形及脱出,约4周左右出现骨痂生长,无短缩及旋转畸形。
Johner-Wruh评分:优15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2.31%。
胫骨干粉碎性骨折通常由高能量损伤所引起,具有软组织损伤严重、手术治疗难度大、游离骨折端容易出现缺血性坏死及骨不连接等特点[2]。
以往常规手术固定的
方法主要有钢板,交锁髓内钉,外固定支架等。
钢板固定为了达到骨折良好的复位和坚强的固定,需要广泛剥离骨膜,钢板与骨面紧密接触,对骨皮质加压,产生“应力遮挡”效应,严重破坏骨折端的血供,影响骨折愈合;交锁髓内钉破坏骨内膜影响
髓内血运,且当骨折端粉碎或合并胫骨近端骨折时,使用髓内钉存在着固定不牢靠、骨折端分离以及抗旋转能力差的缺点;外固定支架给患者的生活和康复带来了许多不便,并易引起钉道感染。
近年来,根据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3](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这一理念而产生的AO微创内固定系统 LISS钢板技术
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其核心是避免直接暴露骨折端,强调有效的固定而非坚强
固定,尽量减少对骨折周围软组织和骨折端血运的破坏,最大限度保护骨折部位的
血运,符合骨折的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 osteosythesis,BO)原则。
自Krettek 等1997年首先报道MIPPO技术以来,这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四肢骨折的
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其中应用最多的是胫骨骨折[4,5]。
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钢板本身具有极高的内在稳定性,固定的稳定性靠自锁型螺钉与钢板锁定后的成角稳定性来维持,因此固定可靠,避免了螺钉脱出、滑动或移动,其固定强度对骨质量的依赖较低,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次,对骨面无压迫,其固定是通过螺钉与钢板锁定而非钢板与骨面摩擦产生固定效果,使得钢板对骨膜的干扰降至最低,有利于骨膜的血供;再次,LISS钢板预先解剖塑型,能贴合骨面作为复位和恢复解剖力线的参照;最后,可穿透射线的手柄使钢板插入肌肉下间隙非常简单 ,并为经皮钻入螺钉提供准确的定位,软组织损伤更小,对骨折端血运无明显干扰 ,大大降低了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更能体现BO技术的核心理念[6]。
另外,LISS钢板抗轴向负荷及抗扭转能力增强,弹性增加,抗形变能力强,减少钢板上应力集中的现象,从而为早期功能锻炼提供了条件。
[1]Johner R,Wruh O.Classification of tibial shaft fracture and correlation with result s af ter rigid fixation.Clin Orthop,1983,(178):7225
[2]尹生云.LISS钢板治疗胫骨多段粉碎性骨折临床报道.新疆医学,2009,39(7):77
[3]Rüedi TP,Sommer C.From the classical AO compression plate to the new internal fixator principle.Zhonghua Chuangshang Guke Zazhi(Chin J Orthop Trauma),2003,5:212
[4]Messmer P,Regazzoni P,Gross T.New stabilization techniques for fixation of proximal tibial fractures(LISS/LCP).Ther Umsch,2003,60:762
[5]Krieg JC.Proximal tibial fracture:current treatment,results,and problems.Injury,2003,34(Suppl 1):2
[6]Cole PA,Zlowodzki M,Kregor partment pressures after
submuscular fixation of proximal tibia fractures. Injury,2003,34(Suppl 1):A43
【相关文献】
[1]Johner R,Wruh O.Classification of tibial shaft fracture and correlation with result s af ter rigid fixation.Clin Orthop,1983,(178):7225
[2]尹生云.LISS钢板治疗胫骨多段粉碎性骨折临床报道.新疆医学,2009,39(7):77
[3]Rüedi TP,Sommer C.From the classical AO compression plate to the new internal fixator principle.Zhonghua Chuangshang Guke Zazhi(Chin J Orthop Trauma),2003,5:212
[4]Messmer P,Regazzoni P,Gross T.New stabilization techniques for fixation of proximal tibial fractures(LISS/LCP).Ther Umsch,2003,60:762
[5]Krieg JC.Proximal tibial fracture:current treatment,results,and
problems.Injury,2003,34(Suppl 1):2
[6]Cole PA,Zlowodzki M,Kregor partment pressures after submuscular fixation of proximal tibia fractures. Injury,2003,34(Suppl 1):A43
[中图分类号]R68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