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科学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科学月考试卷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电器通电工作时,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B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C .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说明能量可以创生
D .“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违背了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2.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
3.用碱性溶液浸泡新鲜的蔬菜,能有效除去蔬菜上的残留农药,从而降低对人体的损害。

根据上述原理,对刚买回来的蔬菜,你认为应浸泡在哪种溶液中( )
A .白酒
B .纯碱溶液
C .食醋
D .烧碱溶液
4.专家指出,我们要饮用没有污染的水——无毒、无害、无异味,符合人体营养生理需要的水。

人体一天所需要的水量是因环境而有所不同。

正常时大约需要2.5升水。

饮水量和排尿量的浮动变化很大。

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却只有1.5升左右。

下列有关这种现象的解释和排尿意义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吸收
B .被重吸收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C .人体排出尿液能起到排出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含量的作用
D .为维持体内水分的相对平衡,人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一天内形成的原尿量
5.如图所示的是一个电热器电路。

电热丝、指示灯、电键构成串联电路,接在电源上,已知该电路中有一个元件断路,有一个元件短路,但不知道是哪两个有故障,今用一个校验电灯分别接在各处,得到下表所示的结果,根据表格内容可判断( )
A.指示灯断路,电键短路
B.指示灯断路,电热丝短路
C.电热丝断路,电键短路
D.电键断路,指示灯短路
6.如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一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

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②与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
D.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7.下列关于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B.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可以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8.A、B是两个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弹簧测力计分别以如图甲、乙、丙三种方式,拉动物体在同一水平长木板上匀速直线运动,5秒通过50厘米,F
1
=5N,F
2
=8N。

下面是几位同学对丙图运动时状况的分析:①A物体受到二个力。

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做功6.5焦。

③长木板对B物体的支持力和B物体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④丙图弹簧测力计做功的功率大于乙图弹簧测力计做功的功率。

⑤B物体在水平方向只受二个力。

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③④ B.①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⑤
9.美国在科罗拉多大峡谷建成观景台,它搭建在大峡谷西侧谷壁上,呈U字形,离谷底1200米高,取名“人行天桥”。

如果在建造过程中有一块质量为0.1千克的石子从观景台掉落谷底,则下落过程中,石子重力做功为(g取10牛/千克)()
A.12焦
B.1200焦
C.1.2×105焦
D.1.2×106焦
10.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电路探究“电功率与电流的关系”,以下观点不正确的是()
A.实验要选取规格不同的灯泡
B.实验中将两灯并联控制了灯两端电压相同
C.将滑动变阻器串联在干路中可以完成实验
D.将题中并联电路改为串联电路也可以完成实验
二、填空题11.在地震中,某大爷受重伤,紧急抢救需要输血,原则上要
输 __。

但是现场找不到合适血型的人,医生接受了志愿者甲(O 型)的献血200ml,志愿者乙(B型)却被医生婉拒了,由此可以判断,老大爷的血型是__ ___。

12.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3号丙火箭直冲云霄,将“嫦娥2号”卫星准确送入地月转移轨道。

“嫦娥2号”卫星是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将在100公里高度的轨道上进行环月观测,为二期工程软着陆任务开展部分技术试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箭将“嫦娥2号”送入太空时,需要推进剂提供动力。

偏二甲肼(C
2
H
8
N
2
)和四氧化二氮(N
2
O
4
)是一对常用的火箭推进剂组合,两者反应生成三种大气中本来就存在且没有污染的物质。

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接近成一条直线时,“嫦娥2号”将面临“日凌”。

此时,太阳发出强烈的电磁波会干扰“嫦娥2号”与地面的通讯。

这一天的月相是。

(3)探测月壤是二期工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因为月壤中蕴藏着丰富的“氦
—3”。

“氦—3”是一种安全高效而又清洁无污染的重要燃料,应用前景
广阔。

下列关于“氦—3”原子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编号)。

A.中子数与“氦—4”原子不同
B.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可能不等
C.质子数与核电荷数相等
D.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4)激光高度计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测量仪器,通过测定从发射一束激光,到接收目标表面反射回来的激光的时间,就能计算出两点间的直线距离。

“嫦娥2号”上安装有激光高度计,将使用该仪器对月球地形进行高度和深度的测量。

假如某次从发射到接收激光的时间为t 秒,则被测点与“嫦娥2号”的直线距离应该为 千米。

13.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矿质元素,其中必需元素就多达14种,需要量比较大的有氮、磷、钾、钙、镁、硫、铁等。

为了探究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两株各方面均相同的水稻,通过改变光照来调节蒸腾作用,然后测定水稻根系所处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数据处理: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应按下列方式处理。

A .比较m 1:m 2和n 1:n 2两个比值
B .比较m 1+n 1和m 2+n 2的大小
C .比较m 1-m 2和n 1-n 2的大小
实验结论:植物根系不是以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反思:
本实验采用改变光照来调节水分蒸腾量,但在实验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水稻植株上的来进行实验;
14.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

用两根细绳将小球悬挂起来,拉起小球,当细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后松手,小球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 。

改变角度θ的大小,重复实验。

(1)利用如图两根细绳悬挂小球,而不用一根细绳,其好处是 。

(2)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物体的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

15.有一种混合气体,是由H 2、CO 、CO 2、N 2和H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此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未见浑浊,但气体总体积明显减少;再将剩余气体在氧气中燃烧,燃烧产物不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

则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三、探究题
16.要测量一个额定电压是3.8V 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估计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约为10Ω.现有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三个规格分别
为“10Ω 1A”、“50Ω 0.5A”和“1kΩ 0.1A”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电源(8V)一个。

(1)小科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通过分析小科应选用规格为
__ __的滑动变阻器.
(2)请你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验电路补充完整(要求减小误差,导线不要交叉).
(3)小科正确选择了滑动变阻器,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灯泡发光较暗,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不变(示数不为零),请分析具体原因_ _。

(4)小科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8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该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 ___W.
17.电解质是指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为了研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什么
因素有关,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一个实验方案,并实验得到如下表的数据:(已知纯水不导电)(1)从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一个即可,但表达要具体完整)
(2)通过分析电路和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可以判断电路图中的电解质溶液相当于一个。

(选填电学元件的名称)
(3)若图中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伏,额定功率为0.9瓦,当烧杯中的溶液是4%的Ba(OH)
2
溶液时,灯泡的实际功率是瓦。

18.为了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1)C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 ;
(2)B瓶用不透光玻璃罩的目的是,
(3)为了排除外界因素对本实验的干扰,设计了A装置,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要探究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根据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通过分析,试管的实验是多余的。

(2)去掉多余的实验,同学们将另两只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不溶物和滤液,并对不溶物的成分进行如下研究:向不溶物中加稀硫酸。

则:①若无气泡产生,则不溶物的成分是;②若有气泡产生,则不溶物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镁。

20.(9分)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过程中,小明同学做了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步骤2:保持定值电阻R阻值不变,闭合开关S后,使R两端电压成倍
数变化,如1V、2V、3V,分别读出并记录对应于不同电压下的电流表示数,比较每次电流表的示数是否成整数倍的变化。

步骤3:保持每次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
使电阻成整数倍的变化,如5Ω、10Ω、15Ω,分别读出并记录对应于不
同阻值的电流表的示数,比较每次的电阻值与电流值的乘积是否相等。

(1)下面左边为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电路图,请帮小明将右
边实物图按电路图连线(注:电流表用:“0—0.6A”;电压表用“0—3V”)
(2)“步骤2”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探究;
(3)当小明同学在按“步骤3”做时,选一个“5Ω”的电阻,测得电流表示
数为0.2A,当换“10Ω”来做时,发现电流表的示数不是0.1A,(不考虑
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你认为电流表的读数将会是(填“大于”、“小于”)0.1A,滑片应该向移动(选填“A”、或“B”),此时,手和眼
睛的分工是。

四、计算题
21.石灰石是我省的主要矿产之一。

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
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结果如下表:
(1)哪几次反应中碳酸钙有剩余?______________。

(2)上表中m 的值是______________。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2.Cu 与Zn 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20g 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表格中m 的值为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是多少
(3)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五、简答题
23.(6分)一块质量为m ,体积为v 的冰块,漂浮在一个装部分食盐水
的水槽内,当冰块熔化后,水槽内的液面将 。

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证明。

24.科学课上,老师将一只鸡蛋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鸡蛋壳表面很快产生气泡,不一会儿,还出现了非常有趣的一幕,原来沉在烧杯底部的鸡蛋慢慢浮了上来,接近液面后又慢慢往下沉,如此,鸡蛋不断地在液体中上浮、下沉,请你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上述有趣的一幕作出合理的解析。

参考答案
1 .D
【解析】
2 .B
【解析】A.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液体会流出;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液体流出会腐蚀标签;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从而污染药品,故A错误。

B.H
2
还原氧化铜时,通氢气的导管插入试管底部氧化铜上方,便于排尽试管内的空气,防止爆炸,使氢气与氧化铜充分接触;同时试管口略向下,防止试管中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底部,造成试管破裂,故B正确。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容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扩散,图中将水注入浓硫酸,故D错。

3 .B
【解析】
4 .D
【解析】
5 .D
【解析】6 .D
【解析】
7 .C
【解析】
8 .B
【解析】
9 .B
【解析】
10 .D
【解析】
11 .同型血、A型
【解析】
12 .(1)C
2
H
8
N
2
+2N
2
O
4
="3" N
2
+2CO
2
+4H
2
O
(2)新月(3)AC
(4)1.5*105t
【解析】
13 .不同的矿质元素(举例也可)A叶片数目(叶面积)【解析】
14 .(1)便于控制小球的撞击方向(或便于装准木块) (2)速度 【解析】
15 .CO HCl , N 2 CO 2 【解析】
16 .(1)50欧、0.5安; (2)
(3)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接入电路中 (4)1.292(或1.3) 【解析】
17 .(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质质量分数有关,溶液的导电能力随着溶质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大。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电解质的种类有关,相同的质量分数下Ca(NO 3)2比Ba(OH)2的导电能力强。

(2)滑动变阻器或变阻器 (3)0.121 【解析】
18 .(1)证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 (3)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解析】
19 .(1)丙 (2)①Cu ;②Cu Fe 【解析】 20 .(1)
(2)电阻一定,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3)大于,B ,手移滑动变阻器,眼睛看电压表31 【解析】 21 .
【解析】(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3次反应已是完全反应,故第3、4次反应中的碳酸钙的质量有剩余。

(2)因为第3次反应已是完全反应,不再有气体产生,故第四次反应生成的气体质量的第三次的一样多,即m=4.4。

(3)设第1次实验中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100 44 x 1.76g ∴=,x=4g ,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0%。

22 .(1)12.0 (2)40% (3)
【解析】
23 .升高,证明详见解析
【解析】因为冰块漂浮,所以F 浮=G 冰 又因为F 浮=ρ盐水gv 排 所以ρ盐水gV 排=G 冰=m 冰g V 排=m 冰/ρ盐水
冰熔化后,质量不变,V 水=m 水/ρ水=m 冰/ρ水 因为ρ盐水>ρ水 所以V 水>V 排,液面上升
24 .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